新时代基于“校园贷”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研究*

2019-01-15 15:22陈前明
山西青年 2019年1期
关键词:校园贷借贷育人

陈前明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

进入新时代,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生产力不断地提高,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与高端化,购买欲望随之强烈,其中尤以高校学生最甚。在这一需求背景下,大学生这一类消费群体就成为了国内外市场的目标群体,形形色色的商品层出不穷,不断地吸引着学生们的眼球,然而高校学生有限的消费能力又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各种商家和借贷平台就有了较大的发挥空间,并采取各种方式向高校校园渗透,随之而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和现象频频出现,并严重影响着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对高校“校园贷”的研究和实践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校园贷”的现状

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方式越来越多元化,使用借贷消费的人群也日益增多。校园借贷是针对大学生而开发的一种网络借贷新模式,可以为学生解决一时之需。随着各色各样的借贷平台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许多不良的校园借贷商家也开始在网络平台上活跃起来。多年以来,“校园借贷”经过不断地渗透,其发展状况不容忽视。

(一)“校园贷”的用途越来越广。随着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和学生消费观念的改变,“校园贷”的用途已不再是解决“燃眉之急”,而是“发展计划”。消费方面在网络上有形形色色的商品可供挑选,大到家私、电器,小到戒指、耳钉,除了能购买日常用品,还能选择特色服务‘订外卖’。总之,它总是有层出不穷的特色商品吸引我们的眼球,总能想出各色各样的娱乐消遣活动让我们眼花缭乱。作为正处青春年华的大学生,他们的追求越趋时髦、品牌和品位,包括时装、电子产品、乐器等,而微薄的生活费又不足以支撑自己内心的消费,校园借贷的出现好似就是一场及时雨。校园贷用途除了上述之外,还包括学费、生活费、医疗保健费用、娱乐用品、休闲旅游、考驾照、所谓的创业资金等。

(二)“校园贷”的人数不断增长。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当学生出现资金短缺问题的时候,68.24%学生选择求助于家庭,其中选择做课外兼职的学生达到39.86%,而对于借款,向朋友借款的则达到36.94%,当向朋友索求帮助的时候,这时就需要考虑到对方对自己的信任程度,由数据结果可知,向朋友寻求帮助的学生其实也是占多数的,接着就是另一种贷款方式,校园贷款,使用校园贷款的学生有9.46%,选择后面这两种借贷方式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不希望增加父母的压力,不想让父母担心自己没钱花,不想告知亲人,因此才会选择这两种方式。而调查中发现,经常使用过借贷消费的人数占30%;而经常使用但不频繁的人数占41.67%;不曾使用过的只占28.3%。这类现象我们可以看出,校园借贷已经是现在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一种新兴的消费方式。

(三)“校园贷”的形式多样化且手段更加隐蔽。“校园贷”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金融平台,出现许多形式,如爱学贷、趣分期、分期乐、喵贷、花呗、蚂蚁花呗、借贷宝、今借到等,一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在校大学生推送贷款广告,以免抵押、低利息为诱饵诱导学生贷款,并要求缴纳贷款“手续费”“管理费”“保证金”等费用,收到学生支付款项后即将其“拉黑”不再联系。二是串通“职业培训机构”举办职业指导讲座,夸大培训效果,与学生签订声称能提高综合技能的培训合同,并与贷款公司勾结,诱导学生贷款支付学费,从中诈骗学生。三是高校学生“刷单”赚佣金。所谓的“刷单”而帮忙网贷而赚取佣金、提成不过是个幌子,通常是一些骗子自称是某金融网络平台员工,自称为了业绩,请求别人(一般是彼此较为信任的人)帮忙贷款并要求款项转到指定账号,表示会帮忙还款并会给以一定的好处费(佣金),按照约定偿还前几期月供后,立即消失,断绝一切联系,从而达到骗钱的目的。

二、高校“校园贷”的原因分析

借贷能够在高校校园那么活跃,肯定有它的原因,从主客体来看,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从对象来讲,有政府、社会、高校和学生原因,这里主要从高校与学生方面来分析其形成原因:

(一)学生的三观存在缺陷,风险防范意识薄弱。从上述“校园贷”的用途和形式来分析,毕竟只有一小部分学生,据高职院校学生生活费来源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生活费来源大部分集中在父母与亲友。其中勤工俭学的占9.43%,奖助学金与校园借贷均占1.89%。由数据可知,学生的生活费多数依赖于自己的亲人,而真正能做到不依赖亲人提供生活费的学生只占很少一部分,由此可见,学生生活费的额度,绝大部分取决于父母能提供的额度。然而这些贷款的用途基本上都是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消费贷,根据调查显示,大学生借贷只有6.6%的学生愿意把校园借贷用于学费,28.45%的学生则想用于生活费,有9.43%的学生用于自身的医疗保健费用,而多数学生希望把校园借贷用于娱乐,购买商品等休闲方面。还有的学生贷款旅游、考驾照、所谓的创业资金等。同时贷款的形式也是不够理性,偏于感性,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由此产生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与主观认识,自身的防范意识有关,正如今年3月份广州有关媒体所报道的广州高校有400多名学生卷入帮人借贷“刷单”赚佣金事件,涉及被骗贷款600多万元,这些不只是消费观念问题,更是反映了他们缺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缺少艰苦奋斗和吃苦耐劳精神。

(二)高校的德育教育流于形式。当前全国各高校都在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看似非常重视德育工作,但在实践上有流于形式的现象。表现在:一是高校普遍紧扣改革、创新、发展这条主线,在人才培养上,过分强调特色、品牌等一流建设,学校在精力、资金、奖励等资源向其倾斜;二是一些高校对国务院鼓励和宣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有误读之嫌,以致校园内创业遍地开花,教师教授变为老板,学生变为员工,甚至当小老板,在这种氛围下,学生学习不够专注,浮躁心理日趋明显,德育工作自然而然地流于形式,显得苍白无力,以致学风堪忧,学生行为与学生角色极不相称的表现,其中一个是校园借贷现象呈上升状态;三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重宣传、轻教育现象,喜欢敲锣打鼓,喊口号,用政治与形势教育代替“三观”教育,这些流于形式的德育教育,其后果不言而喻。

(三)学校的教育管理模式滞后,未能充分发挥融合性、系统性和互联网+的作用。目前高校对校园贷风险防范教育基本上是采取传统的说教为主,教育方式上比较单一,如网络发通知、班会传达等,缺少深入广泛的宣传和提醒,包括知识讲座、案例与典型分析与分享;教育方法上,往往是亡羊补牢,缺少基础性防范措施;教育认识上,往往比较孤立看待现象,出现“脚疼医脚、头疼医头”,缺少运用联系的观点来分析问题,这一现象的产生与学风有着密切联系,现在不少高校都在拼命“勇当时代的弄潮儿”、争所谓“领头羊”,在专业建设、品牌特色创新等方面下了“血本”,忽视了常规的学风建设,学风每况愈下,学生无心向学,想的是什么,各种玩意,包括借贷就不可避免了;教育主体上,出现这个现象及教育,好似只有与学生工作者有关,与广大科任专业教师无关,与信息管理部门、后勤部门无关,这就缺乏了系统性教育与系统推进;在防范管理上,互联网+的信息化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比如对学生信息收集摸底,对学生消费状况、网络使用状况(使用时间、使用量与信息源等)、行为表现等未有一个预警措施,未做好基础保障与防范。另外出现这种现象与学校教育管理人员严重不足,或者流动较大,服务不到位有着相当大的关系。

三、新时代高校“校园贷”的风险防范及教育引导机制探索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16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校园网贷风险防范集中专项教育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厅【2016】3号),指出对校园借贷风险防范和引导教育问题。可见遏制校园不良借贷,减少风险的发生,强化德育教育,保护青年学生,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对“校园贷”的风险防范和引导教育措施,探索如下。

(一)完善教育内容,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三位一体”。“三位一体”指的是三观教育、革命传统和精神、实践精神。党的十九大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因此从以下几方面探索完善教学内容。第一,上面成因分析时提及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上存在“三观”缺失,目前学校教育课程设置上倾向于革命史和形势政治教育,对“三观”教育内容有所淡化,特别是高职院校没有设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这一课程,这一认识论和方法论知识,学生掌握的不多,导致认识能力和是非判断能力非常有限,所以需加强该类课程的设置与教育;第二,在德育教学中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除了形形色色的演讲、观看电影、微电影制作、讨论之外,应该加大实践投入,组织学生实地参观革命遗址、生产厂房、乡村建设情况等并总结领悟;第三,利用各种节假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诸如志愿者公益活动、三下乡等,让他们零距离接触社会、体验生活。通过这些,可以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高尚的科学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秉承和弘扬长征精神,倡导艰苦奋斗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促进自身成长成才,形成和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和管理服务的长效机制,让学生均衡、充分接受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样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了,不良借贷风险自然有所防范。

(二)完善和强化育人体系,实现育人全面覆盖。2017年12月4日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62号)的通知指出: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提升,要构建育人体系,挖掘育人因素,搭建育人平台,进而提升思想认识和价值认知水平,充实校园生活。除了体现课程的第一课堂教育之外,着重对学生第二课堂各类教育实践活动包括素质教育和专业技能进行顶层设计,构建育人体系,覆盖育人各项工作,如主题教育、党团组织、文化艺术、日常管理、困难帮扶、技能竞赛、科技创新、创业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学生社团、健康教育等,体现育人功能,形成有效的育人培养方式。要求每位学生在校期间,要从每一类活动中选择参加1-3项目,3年共参加不少于20项左右的教育培养活动。对部分项目的参与和效果纳入德育或课外素质学分,作为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让学生明确我要什么,怎么做,把时间和精力放在素质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和锻炼上来,也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增强是非辨别能力,提高风险的防范能力,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伤害。

(三)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实现动态、高效服务。目前互联网发展非常迅速,倒逼传统的教育模式必须更新和调整。第一,坚持系统推进,统筹各类教育的育人目标,点面结合,教育与教学相结合,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新育人。学校各部门形成联动机制,对学生思想与行动实行实时掌握,如教学部门、校企合作部门、保卫部门、后勤总务部门、信息网络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心理教育部门等,形成一个教育服务系统,促进工作的整体、系统推进,避免学生工作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第二,充分利用大数据,坚持融合创新,发挥技术优势,变革传统模式,推进新技术与日常教育相融合,实现常态化应用与管理。教务部门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对学生考勤管理,全面实时掌握学生的到课情况和上课状态;后勤部门利用大数据实时掌握学生在校消费情况,对消费异常情况及时反馈并跟踪了解;信息网络部门与保卫部门对学生网络使用状况进行实时掌控,发现异常及时制止和反馈;学生管理与心理健康咨询部门通过班团组织的干部和舍长、同学,形成帮扶工作系统,对学生思想和行为有异常的现象,及时反馈并建档关注。这样做到利用大数据,发挥其功能,创新教育管理服务方式,更加高效实现服务,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甚至更严重的极端后果。

(四)完善和落实帮困扶贫措施,实现精准服务,减少风险来源。党的十九大指出: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诚然,作为高校大学生也是青年,让我们学生困有所知、困有所助、学有所帮,得到关心和尊重,做好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帮扶工作,加强资助宣传和拓宽资助措施,维护稳定提供帮助。校园借贷反映出来的问题较为复杂,我们要区别对待,做到贫穷应帮扶,又避免盲目消费、过度消费,最终避免对学生家庭,学校正常教学、生活秩序,乃至学生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都带来严重影响。根据前期调查结果,因生活困难而选择借贷的占借贷人数的18.6%,所占比例还是比较低,其中还有些学生是不愿意给家庭父母压力而采取借贷维持生活,期望通过勤工俭学或奖助来补充。所以防范借贷风险,可以通过做好帮困扶贫工作的方式。一是对困难学生进行摸底,精准掌握;二是进行跟踪了解,并客观精准地建立困难档案;三是落实帮扶。一方面在政策上和能力范围内,设立资助基金,对学生在杂费、住宿费、生活费、保险费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减免资助;可以设立勤工俭学或兼职岗位,通过自身劳动获取报酬,在学习、生活开支上多一份保障,减轻父母的经济压力。另方面做好贫困学生的心理辅导,注重贫困生的隐私保护。助学工作不仅仅体现在经济这一个领域,心理“助学”也很重要。有的贫困学生,会因贫困产生自卑感,不愿与同学老师交流,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又有自尊心理,以致产生校园借贷念头和行为,无形中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产生风险。

另外加强传统的学风建设,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也是防范不良校园借贷的有效手段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总书记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要强,除了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现代技术和实践创新精神之外,更应该具有优良的革命传统和精神、成熟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认同,有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才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猜你喜欢
校园贷借贷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民间借贷纠纷频发 诚信为本依法融资
让民间借贷驶入法治轨道
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校园贷”的影响浅析
厘清“校园贷”潜在风险:大学生当心跌入人生陷阱
论我国“校园消费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大二学生被“校园贷”夺命
一张图看懂民间借贷“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