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效路径研究*

2019-01-15 15:22李泰良段雪莲熊雪朋张青青
山西青年 2019年1期
关键词:互联网+思政政治

李泰良 段雪莲 熊雪朋 张青青

(西华大学经济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9)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地发展,使得社会各种行业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方式与现代教育发展的理念适应性不足,需要不断进行创新与改革,才能提升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与质量,从而实现“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效发展。

一、“互联网+”背景分析

“互联网+”这一概念最早由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提出,后来被各行业所热捧。在2015年1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所肩负的重要使命,为新形势下推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进行了战略部署与安排。政府文件的印发,就是对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新形势的重视,对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思政教育探索提供了新方向。依托互联网、主动掌握占领互联网进行高校思政教育已经成为高校一个新的课题。

二、“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效路径

高校思政教育与“互联网+”只有通过有机结合,而非简单糅杂,才能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只有熟悉“互联网+”内涵,才能充分运用互联网的技术以及功能来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引领大学生思想价值体系的构建,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效路径。

(一)建设“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对从事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师有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学会利用新的技术去开展高校思政工作,把这种“互联网+”技术与自身传统的教育方式相结合,提升自身的思政教育综合技能,成为专业知识和互联网技术兼备的综合型人才。

面对“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它的影响不断加深,高校教师应跟上时代的步伐,更新理念,在思想上认识到“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学校要加大对高校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的“互联网+”技术培训,建设专业的“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对庞大的网络信息进行筛选,选取其中符合要求的信息提供给学生,从而使学生不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整合学校资源构建“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将学校的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学校配备的各类资源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用的互联网教室,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为教师提供专门的教室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教室进行主题装修,从标语、风格上加深效果,侧面引起教师和学生的共鸣。提供硬件设施支撑,让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经验丰富的教师前来授课宣讲。

(三)利用互联网技术营造良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在日常生活中,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信息交流逐渐由电话短信演变为微信、微博和QQ消息等多种的方式,形式也从简单的文字或者电话语音转变为视频、动态、朋友圈多种并行。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和QQ等途径,创建高校思政教育微信群、QQ群,开通微博公众号,建设主题网站,开设专栏,便于从事思政工作的老师发表专题文章,上传微课堂小视频等,为大家讲授关于思政方面的理论知识与答疑。同时与学生开展亲切互动,将单向的知识灌输转变为双向的知识交流,在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反馈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氛围。

三、总结

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与“互联网+”的结合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必经之路,唯有与之相互结合,以求共同发展。从客观环境、教师队伍建设和氛围营造三个方面,形成思政教育高效路径,加深两者之间的融合,不断进行创新发展,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打开新的局面。

猜你喜欢
互联网+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