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课程中融合“思政元素”的思考

2019-01-15 07:40王冰玉
山西青年 2019年24期
关键词:法律条文经济法思政

王冰玉

(白城师范学院,吉林 白城 137000)

思政教育是当前大学教育的热点和重点,作为高等院校须加大思政课程的宣传和引导力度;授课教师须与时俱进,立行立改,守责任之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青年学生须积极配合,主动作为,走正确的发展轨道。《经济法》课程作为经管类课程的主干课程须有效地结合实际情况,有效融入“思政元素”,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走成功课改之路。

一、《经济法》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

(一)创新意识

《经济法》课程体系是要不断适应新情况进行调整,尽管其法律条文在一定时期是固定不变的,但其使用情况是需根据实际情况修正。因此《经济法》课程在讲授过程中须创新,只有创新才能适应新发展的需要,才能带来社会进步。但在实际过程中,年轻学生思想活跃,易受新事物负面影响,盲目创新,不守原则,自制力不强,这要引起重视。

(二)规矩意识

课程需要创新,但须是规矩之内的创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条文都是硬性的规定,我们须无条件遵守和执行。“敬畏之心”是《经济法》中“思政元素”的重要方面,作为以后的“会计人”,如果不能将职业道德作为从业标准,借法律空子,不讲诚信,帮人偷税漏税、虚开发票,必会走向犯罪道路。

(三)合作意识

合作、共赢是走向成功之路的重要标准,法律的目的一方面是惩治非法者,而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目的是保障多方的共同利益,实现全社会整体质量的提高。因此,在课程讲述中要鼓励从业者之间配合,发挥“1+1”大于2的方式,以合作为手段,以共赢为目的,降低难度,实现互补,互惠互利,以最捷径的手段促进自己成长。

(四)道德意识

《经济法》课程不仅是对法律条文的讲授,更是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过程。尊重社会公共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是法律的最终目的。因此,要积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渗透式的教育方式逐步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理性思维,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经济法》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运用

(一)教师师德师风的感染

教师是高校教学活动的发动者,其道德水平和文化程度的高低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每一个受教者。当前大学课程思政化的程度越来越高,而一些教师仍存在轻价值观引导的错误倾向,强化教师师德师风见识,提高施教者良好育人意识是当前“思政元素”融入教师教学活动中关键的前提条件。一是要加强教的理论学习,增强教师人格魅力,用优良的性格、气质和能力深深熏陶和影响每个学生,而这种魅力的培养就是要依靠每个教师的努力学习和责任培养。二是要充分开展思想和业务交流,优秀教师要发挥传帮带的示范作用,指导新入职的教师做好课前授课准备,认真准备公开课、观摩课,打造经典课程,让广大教师把丰富的“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的方方面面。

(二)丰富情感内容的融入

教学内容是展示给学生最为直观的财富,更是学生在毕业后干事创业的保证。具有丰富情感的教学内容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充满激情和正能量的意识和思维在不断影响和规范每个受教者的举止和言行。“公正”和“诚信”等核心价值是经济管理类学生从业之后的必然要求,也是引导其走向成功的重要基础。当前各大中专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体系依然是重视具体条件的理解和适用,而对于具体条件下如何挖掘法律条文的行业价值和具体内涵,仍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在课题体系的具体构建上须加强价值导向和知识讲授的有效结合,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大力弘扬社会和谐价值观。

(三)案例教学方法的完善

《经济法》课程理论性强,需结合身边或社会上热点的案例进行解读。这样的结合过程中要加强价值取向的引导,全面提高“思政元素”对学生入脑入心。如在讲述“破产法”,要告诫学生要养成积极向上、乐观奋进的精神;在讲述“劳动法”时,要告诫学生要养成遵纪守法、维护公平的精神;在讲述“证券法”的案例时,要告诫学生养成规范市场、遵守原则的精神;在讲述“保险法”时,要告诫学生要养成保守机密、维护人权的精神;在讲述“消费者权益保障法”时,要告诫学生要养成公平公正、禁止欺瞒的精神;在讲述“环境法”时,要告诫学生养成保护自然、维护生态的精神。

(四)创新教学手段的运用

当前互联网业务不断发展,教师须与时俱进,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有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实施教学过程。“抖音”、“快手”小视频APP尤其被大学生喜爱,那就可利用这种形式,让学生录下宣传公平公正、诚信向上的视频,进一步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奋进,为社会公平正义有所作为的精神动力。而利用“互联网+”的教学手段,建立网络课程平台,录制上传课程视频,并将思政元素进一步融入其中,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法律的权威和自身责任的重大。如受到自身客观条件限制,还可先采用互动式、翻转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学生间相互配合、相互合作、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最大可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调动其参见课程互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的有效结合。

猜你喜欢
法律条文经济法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大数据时代经济法的完善路径探讨
经济法的立法统合:需要与可能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经济法在我国经济转型中的作用分析
论紧急状态下行政权力的法律控制
警察滥用枪支案件的实证分析
经济法制定与实施的外部性及其内在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