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师范”背景下数学专业师范生的创新能力研究*

2019-01-15 15:55唐艳秋
山西青年 2019年21期
关键词:师范生创新能力意识

唐艳秋

(肇庆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2018年2月1日广东省教育厅出台了《广东“新师范”建设实施方案》,旨在着力建设广东特色“新师范”,助推教育现代化建设。随着该方案的提出,师范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视。张奠宙教授在《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一文中明确指出: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创新意识”,以致培养中小学的“创新意识”,最后形成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应该成为教育届的最高目标,成为教育的灵魂[1]。滞后的教学技能如“粉笔盒黑板”的老搭档或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将所有的内容直接输入给学生,使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没有了主观能动性;作为学生,也许会愿意接受此类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但大部分学生还是希望在教学上有创新的空间,所以师范生的培养应该是一个注重实际操作和综合能力的学科,用空想去创设一个授课环境,学生的思维就受到了限制,也不利于学生消化所学知识,使整体教学质量久久得不到提高[2],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师范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对于数学课程而言,主要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发散思维的数学意识以及增强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以至于学会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正确认识数学专业师范生创新能力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有效的培养数学专业师范生的创新能力对“新师范”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数学专业师范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大部分师范生对创新意识的提法不熟悉,觉得创新意识抽象,不好把握。这说明,教师对师范生在日常教学和培养中创新意识渗透不足,没有使学生意识到创新意识的真正含义。然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尝试过创新,但学生意识不到这是创新。对于师范生刚刚形成的且处于不自觉盲目创新意识,作为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引导启发,将学生这种潜在的创新意识唤醒,使其变成一种自觉行为,即勇于创新、大胆创新、有意识地进行创新[3]。作为在校大学师范生,尤其是数学类师范生,大部分学生只埋头苦读修炼专业知识,疏于对社会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数学专业的学生所学知识大多数是理论知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4]。

目前社会上的高校都在国家大纲的要求下进行了多种专业的增设,师范院校也考虑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原有的专业授课上增设了一些新的专业,学生能在其中得到知识的学习或者是身心的放松,对于定向生来说,除了掌握专业的知识,养成独立健全人格,就是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适应性,能做到对定向意义的深刻理解,而且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地的环境和条件。

二、师范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意义和价值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业界各类创新型人才稀缺,在我国提出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总要。教育部在2011年和2012年围绕了教师教育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连续发文[5-6],明确指出“师范类院校要围绕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的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

师范生作为教师后备军,毕业后将直接或间接进入中小学从事教育教学活动,能否使中小学学生从小培养起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关键在于教师本身是否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增强师范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提高全民族创新素质的关键,对师范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三、数学专业师范生创新培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通过征询教师意见、学生信息反馈、师生交流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和掌握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归纳总结出核心内容,结合我校数学师范生的实际情况,具体阐述我校数学师范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和不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尚未健全,评价与实施相脱节

学生创新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核心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所培养的学生是否符合创新型人才的考核标准;二是对创新意识教育实践效果的考核体系。另外,在评价的维度上,要构建学校内部考评体系和监管评价标准,也要建立和设计来自社会合作企业第三方机构和用人单位的开放式评价系统。

目前,我国本科院校创新教育的评价体系尚未健全,对创新能力的考评方式上主要依托于就业指导系列课程——《创新创业课程》的考评方式,大多数高校通过撰写计划书、案例分析等仿真形式进行考评;对人才质量的考评上,大多数高校侧重个人能力、理论知识等,而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渗透缺乏,没有建立合适的评价体系。

(二)学生自身专业创新意识认识不足

当代大学生大多成长在单一的家庭环境中,“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强烈,集体观念淡薄,协同合作能力差,缺乏团队合作的能动性和主动性,缺少团队精神。普遍存在不愿吃苦、急功近利的心态,大部分大学生对“创新”意识的理解存在偏差,只看重物质上的最终结果,对自身创新意识的培养理解不够。

(三)理论与实践结合意识不足

创新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创新的能力。目前,大部分高校依然施行“统一”模式,标准统一、考试统一、评价体系统一。这种教育模式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塑造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大部分学生为了达到学校制定的标准,一味的埋头学习,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尽管当前校内外开展了各种如创新创业大赛、数学建模竞赛、数学知识竞赛等专业比赛活动,但大部分学生将诸如此类的竞赛活动当成课外业余活动,认为可有可无,如此忽视了此类创新活动的真正意义。

四、新师范背景下数学师范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与建议

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发展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起点,师范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实践过程。

(一)采用“特长+研究+创新”团队合作模式

充分利用高校现存的机构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如利用专业学生社团以一种寓教于乐、学用结合的活动方式来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根据数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特长设立相应的协会,比如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设立数学竞赛协会、数学教育协会等,做到为每一位学生提供课外学习和实践的新平台,对高校育人机制的创新和补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大力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采用“专题分析+行动研究”协同培养模式

利用专业学生机构将第一课堂专业知识进行延伸,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可以接触学科前沿动态,进行专业知识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进行多学科的交融。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学术活动、专业研讨,深化课堂学习内容,拓宽知识面,加深知识的理解程度。

(三)采用“理论研究+实践锻炼”相结合模式

利用专业协会结合专业特征,开展各种相关活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参加专业社会实践,培养专业技能,提高专业水平。比如,数学教育协会与本地的社区、中小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协会学员定期到社区、合作的中小学进行义教,同时也可以向在职中小学教师学习经验,增多与职业环境接触的机会,提高专业水平与技能。

五、结束语

目前,我省师范生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师范生培养结构、层次和数量与教育发展不相适应;师范生质量有待提高,学科知识不扎实;师范基本技能不强,信息化素养不足;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等等。这需要师范生在培养过程中增强创新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将来的社会中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猜你喜欢
师范生创新能力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历史学师范生说课能力提升路径探究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