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高校教师新时代精神涵育路径探析*

2019-01-15 15:55梁大伟董千千
山西青年 2019年21期
关键词:引路人高校教师辽宁省

梁大伟 董千千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4)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1]高校教师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是青年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面对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辽宁省高校教师要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2],不断增强本领,涵育新时代精神,以完成新时代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好形势下,国家赋予辽宁省高校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神圣使命。

一、涵育高校教师的协同精神

协调统一、相互配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实现中国梦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新时代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的时代,要求高校教师要增强团结协作精神,攻坚克难,担当起时代重任。辽宁省作为共和国的长子,实现辽宁省可持续发展也需要高校教师增强协同精神。辽宁省高校教师要建立广泛联系,加强教育教学工作交流,深化协同育人理念,不断提高协同精神。以协同精神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辽宁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提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贡献力量。

二、涵育高校教师的创新精神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高校教师队伍作为“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基础与保障”[3],需要不断增强自身创新能力,将创新贯穿于教育事业发展之中。辽宁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要坚持将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辽宁省高校教师必须在理论与实践上紧跟时代,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与文化创新。高校是科学研究的基地、成果转化的沃土,需要搭建高质量的学术研究平台,制定科学合理的奖励、激励和监督制度。在新的历史方位上,辽宁省高校教师要加深对创新与发展关系的认识,坚持以创新促发展,进而加快辽宁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

三、涵育高校教师的笃实精神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忠诚老实,言行一致不仅是立身之本,而且是成事之要。辽宁省高校教师要“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在辽宁省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努力培养开拓进取精神,涵育“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笃实品质。同时,作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辽宁省高校教师要始终坚持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民族特质和基因传递给青年学生,培养学生笃定的理想信念、扎实的理论功底、理性的思辨精神、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开放的国际视野。以此来增强民族凝聚力、国际影响力以及辽宁省文教实力,为建设“双一流”大学,锻造更多的高精尖人才,切实发挥辽宁省高校在助力辽宁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四、涵育高校教师的守正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事业发展、变革关键及过程衔接等节点需遵循的守正之要义等思想对新时代高校教师人格涵育及教书育人能力提升等具有借鉴意义。《周易·革》卦彖曰:“巳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即“正”、“当”的变革才能最终获得成功。高校教师要恪守正道,担当起培根铸魂大任。辽宁省高校教师作为辽宁省经济及社会发展变革和推进的中坚力量,要不断增强守正创新意识,始终坚持言传身教,巩固中正之德,自觉成为学生为人为学的表率,努力推动辽宁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步。

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4]因此,要不断加强辽宁省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深入探索涵育辽宁省高校教师新时代精神的路径,使之形成符合时代发展的协同精神、创新精神、笃实精神和守正精神,为国家及辽宁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积蓄力量。

猜你喜欢
引路人高校教师辽宁省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做好新时代背景下的学生引路人
学党史 强信念 做好学生“引路人”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谈谈高校教师的教学学术
基于主观幸福感的高校教师工作绩效提升策略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母亲是孩子的引路人
带头人·引路人·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