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引黄供水发展补短板与强监管策略探讨

2019-01-16 01:17沙元杰
中国水利 2019年10期
关键词:渠首水闸供水

沙元杰

(山东黄河河务局供水局,250011,济南)

一、山东引黄供水发展历程及成效

1.逐步建成了完整的引黄工程体系

经过各级共同努力,自1950年在利津綦家嘴建成第一座引黄闸以来,山东黄河目前已建有渠首引黄闸63座,总设计流量 2 423.3 m3/s,抗旱灌溉面积近3 500万亩 (1亩=1/15 hm2,下同),全省有 13个市 100余个县(市、区)用上了黄河水。

2.走出了具有山东黄河特色的供水路子

2006年以来,山东黄河创新实施了两水分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充分肯定。在两水分供的基础上,对偏远地区和不间断用水单位实施了两水分计。近年,省局确立了“减总量、调结构、增效益”的工作思路,对各市河务局引黄供水实行了目标任务管理,纳入年度考核。各级水行政部门和供水单位狠抓引水源头管控、用途管制和生产监督检查,全局连续两年实现引水总量稳中有降,供水结构明显改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3.拓展了山东黄河河务跨区供水、商业供水的新空间

截至2018年上半年,累计完成引黄济津84.16亿m3、引黄入冀71.66亿m3、引黄济青和济胶49.7亿m3。会同有关方面投资建设了东营顺和水务、菏泽天源水库、济南东联供水、滨州龙潭水库等7个直供水项目,积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4.完善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按照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要求,山东河务局2016年对供水管理体制进行了第三次改革。目前,山东黄河各级供水编制为940人,现有在职人员482人,退休人员298人。按照改革方案关于“各级河务部门是引黄供水运行管理主体”的总体要求,山东黄河供水目前基本是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管理模式。

二、引黄供水主要矛盾及短板

1.引黄供水主要矛盾

山东黄河引黄供水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取得较大成效的同时,新时期引黄供水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从沿黄人民对引黄保灌溉、保农村饮水的初级需求与水闸工程少、引水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供给的改善需求与引黄供水监管、服务、供给发展滞后之间的矛盾。

2.引黄供水的短板

(1)维护黄河健康生命依然任重道远

黄河是一条非常特殊的河流,水少沙多,水沙异源,水土流失严重。历史上洪水灾害频繁,进入20世纪90年代,黄河下游几乎年年断流,1997年黄河山东段利津断面累计断流时间长达226天。黄河流域地表水开发利用率和消耗率已达86%和71%,远超黄河水资源承载能力,维护黄河健康生命依然任重道远。

(2)源水供应与商业供水开发结构失衡,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近十年,山东黄河河务局年均渠首供水约占山东省年供水总量1/3。但是,经营的商业供水开发项目除了东营顺和水务公司陈北水库以外,没有一家是控股经营的。与山东省水发集团等相比,全局商业供水开发投资规模小、占比小。

(3)引黄供水监管能力弱,科技化、信息化水平低

渠首引水计量大部分依靠老式铅鱼测流,仅有17座水闸实现了渠首自动测流,仅占全部水闸的1/4。引黄水闸远程监控和沿黄水库引水监测系统已经运行了10年以上,设备老化严重,亟待完善升级。

(4)水价杠杆作用不够,“两手发力”不强

主要是引黄渠首非农业用水价格为0.12~0.14元/m3,农业用水价格为 0.01~0.012 元/m3,水价偏低,与黄河水资源极度短缺状况不适应。有关地区超计划、超指标引水急需通过水价杠杆进行调控。

三、引黄供水的发展目标、任务及措施

1.引黄供水改革发展的目标

今后一段时期要把引黄供水工作放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统筹谋划,坚持“产业结构补短板,供水生产强监管”,从重生态、控总量、调结构、提效率、增效益五条途径,推进引黄供水规范管理、加快发展、持续发展,为治黄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2.引黄供水改革发展的任务

(1)重生态,维护黄河健康生命,促进流域人水和谐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习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水是生态系统的控制要素,引黄供水单位要自觉践行“节水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改变一味满足灌区和用水户大水漫灌、无节制用水需求的行为,把维护黄河健康生命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抓实抓好,严格执行水量调度指令,优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需要,合理安排工业、农业、生态环境用水。

例 3:The May Fourth Movement of 1919 sawthe beginnings of the“New Redology”,represented,by scholars such as Hu Shi and Yu Ping-bo.

(2)控总量,有效控制供水总量在合理区间内

山东省引黄供水总量已经连续两年实现较大缩减,为保障受水地区用水需求,“减总量”思路应适时调整为“控总量”,即把山东省引水总量控制在黄委分配指标内,保障利津断面生态流量与河口生态用水即可。山东省位于黄河流域九省区末端,为落实鄂部长提出的“不要把水资源流入大海浪费掉”要求,上级有关部门应根据黄河来水情况和沿黄需求,丰增枯减,实时调整相关地区引水指标和计划,尤其是充分用好汛期水资源。

(3)调结构,推进引黄供水提质增效

一是再挖一下鲁西有关地区农业节水潜力,采取年度目标加压促进、用水需求严格审批、“飞检”巡查强化监管、超指标协议供水等措施强力推进。二是大力发展商业直供水项目。运营较好的水务公司可以作为省局层面的投资平台,统筹负责山东黄河商业直供水项目开发工作。积极推进东营市刁口河沿线及港区、济南市携河发展区域、泰安河湖连通等引黄商业直供水项目开发建设,做大做强供水产业,延伸供水链条。

(4)提效率,强化引黄供水监管能力和服务质量

引黄供水管理要综合采取行政、法制、体制、科技等手段。充分发挥各级水行政部门、供水单位的作用,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借鉴中小型水库防汛检查“四不两直接”的方式,对引黄渠首水闸、沿黄重点非农业水库实施“五加二”“白加黑”不定期的现场检查。严格引黄执法,发挥好市、县局水政执法队伍综合执法职责,对违规引水灌区和用水单位,及时给予警告、罚款等处罚。推进引黄水闸远程监控系统、沿黄水库引水监测系统、引黄渠首自动测流系统的完善升级,创新运用移动测流船比测、无人机查水、视频监控等监管手段,提升引黄供水业务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

(5)增效益,两手发力促进经济社会与黄河自身协同发展

3.相关工作措施

(1)制定规划、补齐短板

水利部把供水列为水利行业五大短板之一,山东黄河引黄供水尽管近年纵向有发展,但相对于先进地区和先进单位仍有较大差距,仍是短板。建议上级机关把引黄供水作为补短板的重要板块,统筹考虑引黄供水发展规划,发展壮大供水产业。

(2)健全制度、完善机制

要强化完善引黄供水目标任务与考核制度,研究促进开拓市场的激励机制,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3)抓住机遇、提升工程

抓住将重大节水供水工程提升作为补短板的机遇,争取将黄河渠首四类闸改建、三类闸除险加固列入投资计划,解决引黄水闸老化失修问题。

(4)协调推进跨区供水

随着雄安新区建设推进,河北白洋淀等水源作用凸显。对河北省引黄入冀(补淀)等跨区供水,应坚持全河一盘棋、全局一盘棋、不突破底线的原则,在保障不影响沿黄省份正常供水的情况下,加强调度、优化调配,尽最大努力满足引黄入冀供水需要。

猜你喜欢
渠首水闸供水
美国供水与清洁基础设施不足造成每年85.8亿美元经济损失
各地完成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投资466亿元 农村水利建设再提速
烤烟新品种渠首1号对低氮胁迫的响应
昆仑渠首改建水力模型试验方案研究
湖南省水闸工程维修养护等级划分分析
浅析现代化技术在水闸工程运行管理中的应用
水利水电工程中水闸施工技术研究
四会地豆镇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
有关水利水电工程中水闸设计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