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提升高校组织育人实效对策

2019-01-16 10:20周泽山付蓉蓉
时代人物 2019年31期
关键词:组织生活党校育人

□文|周泽山 付蓉蓉

(作者单位:合肥职业技术学院)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将组织育人纳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总体架构,表明了组织育人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中共教育部党组颁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对高校组织育人理念和实践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即要“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强化高校各类组织的育人职责”。然而,如何使组织育人的理念融入到高校教学教学各项工作实践,如何充分发挥出组织育人的功效,是新时代高校面临的新课题和新挑战。

高校组织育人工作现状

存在党组织生活不严,育人作用“层层递减”的现象。在现阶段,高校普遍能够定期开展“三会一课”和民主生活会等党内组织生活,各级党组织总体形成了育人合力。但在涉及到基层党组织时,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各项组织制度的执行、落实力度往往会打折扣,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还依然存在,学校党委“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需要进一步落实和传递。究其原因,是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活动占用时间较多,容易与党组织生活相冲突;部分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没有真正做到“思想入党”,对党组织生活的重要性缺乏清晰认识,参加组织生活不积极;管理积极分子时,对其参与组织生活要求不严,疏于管理。

高校组织育人专业化、协作性不充分。高校自身的组织属性和功能特征,决定了高校的内设机构组织要服务于人才培养和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与事业大局。对照这个要求,高校内设组织除了专责性的思政教育工作部门(如学生处、学生管理办公室、各级团组织等),以及专业性的组织(如学校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机构)之外,其他组织在组织育人方面存在专业性“短板”、专业化参与不力,在共建共治、齐抓共管方面存在协作性不充分、不自觉等现象。这些问题客观上制约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和“大思政”的实际成效与质量提升。

高校组织育人责任体系不够清晰。高校组织育人工作缺乏系统化的关系建构,各组织之间缺乏主次性、联动性、互补性等关系纽带,这直接导致了育人组织系统结构松散、协同力匮乏、互动性不足、同向发力不一等现象。同时,这也说明了组织育人主体各自责任不清、功能定位不全、职责体系顶层设计缺乏等深层次问题,从而必然导致高校各育人组织的行动“零敲碎打”、“自拉自唱”,不能“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高职院校组织育人机制建议

坚持党对高校全面领导。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是做好组织育人工作的根本遵循和政治原则,事关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各级党组织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办学方向、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在其他各类组织育人工作中起好统领、引领和带领作用。在提升高校组织育人实效的工作上,就是要不断提升组织综合能力,既包括各组织自身的育人能力、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能力,也包括党组织对其它各类育人组织的领导、决策规划、组织协调、矛盾化解等能力。具体如建立党建工作月调度会制度,每两月定期召开调度工作会,党口部门就上两个月党建工作完成情况及下两个月工作计划进行汇报。通过调度,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科学指导。

建立严肃的组织生活机制。组织生活是“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重要平台,有什么样的党组织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党员作风”。经常、认真、严肃、规范地开展党内组织生活,既是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也是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有力保障。首先,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加强组织生活的纪律性与原则性。高校党组织要引导大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党内组织生活观念,从思想上重视组织生活。一方面要加强党支部建设,对基层党支部工作标准做出严明规定,选好党支部书记及支部班子成员,扎实开展支部日常工作,为规范开展党内生活创造良好的组织基础。另一方面要明确党组织生活内容与纪律,要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深入贯彻“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认真执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和谈心谈话制度,从严落实相关会议考勤,使党员端正态度,严肃对待组织生活。

不断完善科学组织管理制度。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推进高校组织育人工作,首先就要做好科学的顶层设计,只有精心谋划、统筹部署制度规范,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明确教师的生活实际和利益诉求,以及学校发展难题,才能避免制度流于形式,确保制度内容的科学性。在设计制度时要确保公开,鼓励和引导师生积极参与制度的设计与制定,通过实践活动、座谈会、谈心谈话、网上意见箱等形式问计于师生,公开征集意见、全面收集诉求,使制度建设建立在广泛而真实的民意基础之上。通过参与制度的设立与规范,让广大党员、师生明确各类组织在人民群众中的定位、功能和目标等具体内容。制度设计还应从多角度进行,分类制定,保持各个制度之间的有机衔接、相互配套。同时,还要及时跟踪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试点经验及时总结,把好的做法、经验提炼为新的制度安排,在全校普及推广。

做好党员学习培训,强化队伍建设

党员的学习培训主要由支部结合“三会一课”活动进行,可通过知识竞赛、技能比赛、参观考察等形式,组织党员学习贯彻党的理论学习创新成果,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层面上来,继续搞好党员活动室建设。完善学校党校管理规章,明确学校和二级学院党校的职责、培训主体、工作机制,加大学校党校培训力度和党校兼职师资队伍建设。同时,开展多层次、多类别的党校培训,把学校干部、师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作为培训对象,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强化培训,充分发挥学校党校的作用,把党校建成干部和各类人员教育培训的“主渠道”和理论宣传的“主阵地”。

要高度重视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完善组织设置,选配班子,配齐队伍。要坚持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无论培养还是选任都要突出政治标准,提拔重用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按照党性强、业务精、有威信、肯奉献的要求配齐、配强高校基层党组织书记、副书记。要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认真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强化各级党组织书记切实履行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和第一责任人职责,扎实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工作。

深化拓展高校组织育人体系的阵地、载体和平台。富组织生活形式,提高组织生活的质量与吸引力。高校组织育人体系需要阵地、载体和平台支撑,要顺应时代发展和师生实际需求,不断开拓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平台和载体,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空间的拓展升级。要在组织育人中探索“互联网 +”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传统优势和现代优势的整合互补。

增强组织生活的多样性,体现组织生活的针对性。在保证组织生活基本制度的前提下,结合大学生成长的特点,尤其是根据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党支部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拓展组织生活内容,设计组织生活的特色活动,切实保证组织生活质量,使组织生活适应大学生教育环境,在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除了常规动作之外,高校党组织要从大学生思想、生活实际出发,不囿于常规,不流于形式,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功能,开拓更多能够激发大学生党员学习兴趣和动力的组织活动。比如主题党日、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实践、专家讲坛、微党课等组织活动新载体。

党的十九大要求全党提高学习、政治领导、改革创新、科学发展、依法执政、群众工作、狠抓落实、驾驭风险等八项本领,对高校组织育人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指导和借鉴意义。高校要面对新形势不断认真研究,加强组织育人的话语体系转化,实现组织育人话语的时代化、大众化、生动化、亲和化转型;积极探索各级党组织的建设路径,不断改善加强其它组织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机制,使组织真正成为战斗堡垒,发挥推动发展、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政治核心作用,成为联系师生员工的纽带,成为服务师生的“知心人、贴心人”。

猜你喜欢
组织生活党校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晋源区委党校:历经四年寻访 赓续红色血脉
一图读懂党的组织生活该如何过
如何过好党的组织生活
“牡丹江市坚持‘一化四制’,推动组织生活落细落实”
黔南州文联党支部与新寨村党支部召开双向组织生活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共党校建设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