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蔬菜产业当前的新特点、新问题及对策建议

2019-01-16 05:01项朝阳肖小勇宋长鸣
中国蔬菜 2019年1期
关键词:菜农露地波动

项朝阳 肖小勇 宋长鸣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

我国蔬菜产业近几年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蔬菜产业新特点和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控制产业规模,新增产能以设施蔬菜为主;推进轻简化生产,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推动绿色发展,实现提质增效;加强蔬菜产业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建设等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 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的新特点

1.1 产业规模增速趋缓

2007~2016 年,我国蔬菜(不含西甜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呈小幅增长趋势(表1)。2016年,我国蔬菜播种总面积2 233.3万hm2(3.35亿亩),较2007年增长500.0万hm2(0.75亿亩),年均增长2.79%;产量7.98亿t,较2007年增长2.33亿t,年均增长4.26%;平均单产2 382 kg·(667 m2)-1,较 2007年增加 210 kg·(667 m2)-1,年均增长0.93%。从总体趋势看,2013年后虽然我国蔬菜产业规模仍在增长,但增速明显减缓。2014~2016年,种植面积的增速分别为2.64%、2.80%、1.52%,3年平均增速为2.32%;产量的增速分别为3.49%、3.32%、1.60%,3年平均增速为2.80%;单产的增速分别为0.94%、0.51%、0.13%,3年平均增速为0.53%。这3年的播种面积、产量、单产平均增速均低于2007~2016年的平均水平,表明我国蔬菜产业规模增长速度有所减缓。

1.2 露地蔬菜生产成本稳中有降,设施蔬菜生产成本上涨显著

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效益资料显示:2011~2016年,我国大中城市蔬菜平均生产成本呈上升趋势,由2011年的2 979.48元·(667 m2)-1上升至2016年的5 084.54元·(667 m2)-1,年均增长11.53%。

相对于露地蔬菜,主要设施蔬菜的生产成本上涨显著。2011~2016年,露地甜椒的生产成本由4 010.15元·(667 m2)-1降至3 362.31元·(667 m2)-1,降幅16.16%,年均降低3.46%,设施甜椒的生产成本则由4 180.59元·(667 m2)-1上升至5 801.44元·(667 m2)-1,增长了38.77%,年均增长6.77%;露地黄瓜的生产成本由4 488.62元·(667 m2)-1降至 4 083.89 元·(667 m2)-1,降幅 9.02%,年均降低1.87%,设施黄瓜的生产成本由5 818.44元·(667 m2)-1上升至 7 938.42 元·(667 m2)-1,增长了36.44%,年均增长6.41%;露地茄子的生产成本由 4 294.01元·(667 m2)-1降至 3 508.33元·(667 m2)-1,降幅18.30%,年均降低3.96%,设施茄子的生产成本由5 706.45元·(667 m2)-1上升至 7 982.96元·(667 m2)-1,增长了 39.89%,年均增长6.94%;露地番茄的生产成本由6 328.13元·(667 m2)-1降至 3 964.00 元·(667 m2)-1,降幅37.36%,年均降低8.93%,设施番茄的生产成本由 5 946.16 元·(667 m2)-1上升至 7 693.31 元·(667 m2)-1,增长了 29.38%,年均增长 5.29%(图 1、2)。

表1 2007~2016年我国蔬菜种植面积、总产量、单产及变动情况

图1 2011~2016年我国主要露地蔬菜生产成本的变化趋势

图2 2011~2016年我国主要设施蔬菜生产成本的变化趋势

1.3 蔬菜年际间价格稳定,总体行情低迷

2013~2017 年,我国蔬菜年均地头价格比较稳定,仅有小幅震荡,表明蔬菜供给充分,总体行情较为低迷,种植效益在考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相对降低。以黄瓜、番茄、辣椒、甘蓝、西芹为例,2013、2016年的地头平均价格处于较高值,但整体波动不大。其中,黄瓜(2.71~2.92元·kg-1)、番茄(3.07~3.29元·kg-1)变化较小,年高低价格差值仅为 0.21、0.22元·kg-1;其次是甘蓝(1.08~1.51元·kg-1)、辣椒(3.35~3.75元·kg-1),年高低价格差值分别为0.43、0.40元·kg-1;变动较大的是西芹(1.90~2.51元·kg-1),年高低价格差为0.61元·kg-1(表 2)。

表2 2013~2017年我国主要蔬菜地头价格变化情况

1.4 设施蔬菜净利润显著高于露地蔬菜,成本利润率呈收敛态势

2011~2016 年蔬菜生产者的利润为0.04~0.74元·kg-1,平均利润 0.62元·kg-1。从每 667 m2平均净利润来看,设施蔬菜明显高于露地蔬菜,2011~2016年设施蔬菜的净利润保持在4 000元·(667 m2)-1以上,露地蔬菜的净利润维持在2 000元·(667 m2)-1左右,2011~2016年设施蔬菜净利润分别是露地蔬菜的2.21、2.19、3.05、2.37、1.49、1.85倍。从成本收益率来看,由于露地蔬菜成本收益率下降幅度较大,露地蔬菜和设施蔬菜成本收益率之间的差值也逐渐变小。2006~2016年,露地和设施番茄、黄瓜、茄子成本收益率之间的差值(绝对值)分别由43.36%、22.59%、18.17%降至31.55%、18.45%、1.98%(图3、4、5)。

1.5 进出口贸易增长稳定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表3):2012~2017年我国蔬菜出口数量从934.9万t增长到1 095.2万t,增长了17.15%,年均增长3.43%;出口金额从100.1亿美元增长到155.2亿美元,增长了55.04%,年均增长11.01%;进口数量从22.2万t增长到24.7万t,增长了11.26%,年均增长2.24%;进口金额从4.2亿美元增长到5.5亿美元,增长了30.95%,年均增长6.18%。

图3 2006~2016年设施、露地番茄成本收益率的变化趋势

图4 2006~2016年设施、露地黄瓜成本收益率的变化趋势

图5 2006~2016年设施、露地茄子成本收益率的变化趋势

表3 2012~2017年我国蔬菜进出口贸易情况

2 我国蔬菜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2.1 “用工贵、用工难”益发明显

蔬菜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工劳动。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蔬菜生产受劳动力的制约日益显现(项朝阳,2012)。成本收益资料显示:在蔬菜生产成本结构中,土地成本在总生产成本中占比(约为8%)较小且变化不大,物质与服务成本、人工成本的占比较高且保持增长态势(图6)。尤其是人工成本上涨态势非常迅猛,由2005年的752.49元·(667 m2)-1猛涨至2016年的2 818.95元·(667 m2)-1,年均增长12.76%;在总生产成本中的占比也由2005年的43.15%上升至2016年的55.44%,这是导致蔬菜生产成本上涨迅速的主要原因。据蔬菜产业经济研究室在全国的调研,2016年蔬菜产区劳动力平均价格约为每天86元,比2009年增长近1倍,其中上海的劳动力成本最高,高达每天120元;部分地区甚至出现难以雇佣到蔬菜生产劳动力的情况;部分蔬菜生产企业亏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劳动力成本的攀升。

图6 2005~2016年我国大中城市蔬菜主要生产成本的变化趋势

2.2 蔬菜价格短期波动频繁且剧烈

农业农村部主要蔬菜地头批发价格监测数据(580个重点县)显示:蔬菜价格月间波动呈现频繁且剧烈趋势。从波动周期来看,按照“波峰—波峰”的时间间隔计算,2013~2017年黄瓜、辣椒、番茄地头价格大致出现5次大的波动,其波动周期约为1年;甘蓝、西芹地头价格也呈多次波动趋势,但波动更为频繁(图7)。从波动幅度来看,黄瓜、辣椒、甘蓝、番茄、西芹的月均价格波幅分别达到3.85、1.61、4.71、3.20、1.88元·kg-1;除西芹外,其他蔬菜价格的变异系数均在0.25以上。从规模波动次数来看,比较2个月之间蔬菜价格变动的幅度(上升或下降),分别按照>10%、>15%、>20%的次数统计,5种蔬菜波动幅度>20%的次数均达7次以上,其中黄瓜多达24次;而>15%和>10%的次数则更多,其中辣椒波动更为频繁,达46次。

图7 2013~2017年我国主要蔬菜地头平均价格的变化趋势

2.3 部分品种局部性滞销现象增多

近年来,由于主要大宗农产品市场低迷,部分地区在农业结构调整和扶贫过程中选择蔬菜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新增产区品种选择时对市场价格走势缺乏经验,菜农生产决策时掌握的信息相对滞后及决策具有盲目性、短期性等不足,导致部分蔬菜品种趋同,上市期重合,结构性矛盾显现。2016~2018年局部性滞销现象增多,如济阳的芹菜、德州的萝卜、海南的辣椒、陕西的花椰菜等。主要原因是:蔬菜的总需求基本是刚性的,人均蔬菜需求量变化不大,蔬菜总需求只受人口的变化而变化,而我国近几年人口增速有限(2012~2016年年均增长约0.52%),因此蔬菜总需求增长较慢。另一方面,近些年由于主要大宗农产品市场低迷,蔬菜种植经济效益相对较高,见效较快,在农业结构调整和精准扶贫过程中种植蔬菜往往成为各地的首选,导致了蔬菜种植面积一直在小幅增长。除此之外,蔬菜生产过程中生产条件的改善(菜田基础设施的改善、设施蔬菜的发展)、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也使蔬菜单产有了一定的增长。蔬菜供给增长速度明显大于蔬菜需求的增长速度,必然会加剧局部性、结构性供求矛盾。

2.4 蔬菜种植比较收益下降,部分地区菜农种植意愿降低

2005~2016 年蔬菜种植成本利润率均值为76.00%,最大值出现在2007年,为105.94%;最小值出现在2016年,为39.79%。自2010年开始,蔬菜种植成本利润率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2011年后更是低于平均水平(图8),这反映出我国蔬菜生产者的获利逐渐减少。国家大宗蔬菜产业经济研究室在对湖北长阳火烧坪高山蔬菜的调研中发现:2017年以来,部分菜农将土地承包给别人以获得稳定租金。在上海调研时也发现部分在园艺场承包菜地的菜农租期满后未选择续租。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由于蔬菜种植收益下降,菜农实际收益低于他们的预期,蔬菜种植意愿有所降低。

图8 2005~2016年我国蔬菜成本利润率的变化趋势

2.5 蔬菜绿色生产难度仍然较大

实现蔬菜绿色生产目标的难度仍然较大,主要原因:一是连作障碍严重。特别是设施蔬菜多年连作,致使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土传病害加重。二是小农生产模式下难以实现标准化和可追溯。目前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仍然是蔬菜最主要的生产模式,改变菜农长期形成的种植观念和习惯尚需时日,蔬菜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的情况仍然相当普遍。三是绿色种植技术推广力度不够。虽然科技工作者已开发出大量的绿色生产技术,但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消费者消费习惯等原因,绿色产品不能实现优质优价,绿色种植技术人才缺乏、推广力度不强,“两减”栽培模式的大面积推广仍然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3 近期蔬菜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3.1 控制产业规模,新增产能以设施蔬菜为主

目前我国蔬菜整体规模已能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因此必须控制产业规模,突出蔬菜供需紧平衡的理念,避免蔬菜生产面积进一步扩大。从成本收益、降低价格短期波动的角度考虑,新增产能要以设施蔬菜为主。

3.2 推进轻简化生产,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

蔬菜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但一方面劳动力成本在蔬菜生产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主要蔬菜产区劳动力缺乏;一方面目前我国蔬菜生产的各个环节机械化程度均不理想。耕整地多采用常规大田耕作机具,效率不高;蔬菜精量直播机械化还处于起步阶段;移栽仍以半自动移栽机为主,取苗需人工操作;灌水和施药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植株调整机械化水平很低;除部分根菜类蔬菜外,大部分蔬菜尚未实现机械化采收。因此,推进轻简化生产刻不容缓。一是要研发与我国小规模生产模式及菜农素质相匹配的小型、易操作机械;二是要探索农机作业专业化服务模式和运行机制,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

3.3 推动绿色发展,实现提质增效

当前蔬菜供求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供求数量之间的矛盾,而是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对高品质蔬菜的需求与高品质蔬菜供应不足的矛盾。因此绿色发展、提质增效应该成为蔬菜产业发展的主旋律(邓秀新 等,2016)。推进蔬菜产业绿色发展、提质增效除了要加强绿色生产技术的研发与集成外,还需了解菜农对绿色生产技术的采纳意愿。当前菜农对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主要障碍在于:由于蔬菜质量具有内隐性,导致绿色优质产品难以实现优质优价,绿色生产难以给菜农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应积极探索区分产品优劣、实现优质优价的机制,进一步推进质量认证、提高认证的公信力、加强品牌建设、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的处罚力度应该成为推进绿色生产的工作重点。

3.4 加强蔬菜产业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建设

蔬菜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和滞销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菜农决策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及时,因此产业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加强蔬菜生产信息的采集和发布(李崇光 等,2013;肖小勇和李崇光,2016)。由于现有的统计信息主要通过各级政府部门层层上报形成,信息的准确性受到专家们的质疑。因此蔬菜管理部门在蔬菜主产区建立生产信息监测系统是对原有的蔬菜信息统计的有益补充,为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在加强蔬菜信息采集的同时,还需推进蔬菜 产业信息的下行,要将采集的信息及时地通过各种途径推送到蔬菜经营者手中,让他们决策时能够以及时、准确的信息为依据,从而降低生产决策滞后性和盲目性造成的市场波动。

猜你喜欢
菜农露地波动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露地蔬菜创新团队启动会成功召开
『新帮手』让菜农采收省时又省力
春季大风频繁 菜农这样防范
露地甜樱桃雹灾前后的管理措施
甬城园林景观中露地花卉的栽培管理技术研究
羊肉价回稳 后期不会大幅波动
11月汇市:波动率降低 缺乏方向
微风里优美地波动
2019年国内外油价或将波动加剧
菜农和学问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