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社区中心圈体育资源整合发展路径研究
——以紫蓬山中心圈体育资源整合为例

2019-01-16 07:51
关键词:蓬山体育产业小镇

马 飞

(安徽外国语学院公共基础课教学部,合肥 231201)

关键字:紫蓬山;体育资源;体育特色小镇;整合发展

伴随中国社会转型,社区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社区可以说是一个微型社会,社区服务涉及到每个人,是人们生活最终的落脚点。社区体育是以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增进社区成员身心健康,丰富人们文化生活为目的就近就地开展的区域性群众服务活动。当前我国居民社区体育资源在现有条件下相对分散孤立成片,未能得到充分利用与合理开发。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对健康需求越来越强烈,对需求的层次以及差异化逐步凸显。在大健康背景下,社区体育资源整合被社区综合利用是社区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民生产业的形式之一。如何实现社区体育资源的物尽其用,杜绝资源闲置与浪费,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使其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这就需要对社区体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1 紫蓬山中心圈体育资源现状

1.1 紫蓬山中心圈居民社区体育资源

紫蓬山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合肥市西南近郊。紫蓬山中心圈居民社区是指分布于紫蓬山风景区周边的居民社区。限于研究范围与目标需要,选取与紫蓬山相关性最高的社区为对象进行研究。体育场地设施是社区开展体育活动的物质基础,由表1可知,紫蓬山中心圈现有7个居民社区,通过调查这些社区体育健身设施大多在5项以上,最少的是周公山社区,最多的是别墅群生活区,这些健身设施配备差异主要是受社区规模与社区自身资金投入能力有关。经对每个社区调查发现,体育健身设施几乎都在室外,如室外篮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受天气影响大,全民健身路径是各社区都具备的健身设施。这里拥有健身设施最丰富的是别墅群,但由于多方面局限性,它们属于特殊群体享有。

表1 紫蓬山中心圈居民社区拥有健身设施情况

1.2 紫蓬山风景区体育资源

紫蓬山风景区内的名山名水体育资源非常丰富。由表2可知,现已开发利用的体育资源包括水上、山地、公路的体育资源,开展的项目有龙舟赛、皮划艇赛、山地自行车赛、徒步登山活动、马拉松赛、高尔夫球赛、拓展训练等,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带来相当可观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从举办的体育项目成功案例来看,大多是竞技类运动,休闲类偏少,尤其是便于普通民众参与类。今后开展些大众休闲类项目,让普通游客也能广泛参与其中,区域类潜在体育资源如山体陡壁开发攀岩等一些新兴项目,进一步规划好堰湾湖资源开展垂钓以及环湖路骑行等休闲类项目。

表2 紫蓬山风景区体育资源

1.3 紫蓬山大学城体育资源

紫蓬山大学城现有4所高校位于紫蓬山北麓,其中2所高校是安徽省最早建立的4所民办本科高校中的2所,几年前已达到万人规模。为了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近几年在不断加大学校体育方面投入,主要包括运动场地、体育器材、体育教师以及教练员资源几个方面。在迎评促建思想的指导下,学校体育场馆硬件设施逐步走向完善;教师人才队伍不断扩大、教师专业更加多样化、教师学缘分布更广;大学生体育社团组建不断多样化,管理与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为校园体育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大学生体育活动志愿者与校内长期培养的运动队可以做一些大型活动开幕式表演与志愿活动。每年定期举办各类体育联赛,促进体育文化的传播,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大学城内体育俱乐部联盟促进了包括运动场地资源、体育器材资源、体育教师以及教练资源和体育信息资源的校际互融与共享,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与服务质量,有利于资源整合形成一体化,为紫蓬山中心圈开发体育资源形成基础条件,参与创建今后紫蓬山中心圈体育基地。

1.4 华南城体育资源

合肥华南城位于合肥市西南近郊肥西县紫蓬镇,是长三角地区内在建规模最大的现代商贸物流项目。当前华南城还处于中后期建设中,相关体育产业还处于培育阶段,主要提供国内外十几家体育服装及户外体育用品等初级销售服务类,更多的体育功能有待进一步拓展。华南城商贸物流综合市场初具规模,当前可提供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贸易代理与出租。当前有待开发的资源主要在于增强与紫蓬山风景区联系,提供体育用品与体育赛事信息对口服务,做大做强商圈功能。随着华南城商圈今后的发展与完善,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有待进一步深挖。

2 紫蓬山中心圈体育资源联动发展模式

2.1 突出以紫蓬山中心圈“两区”为核心重点发展

紫蓬山景区区域内自然与人文资源十分丰富,区位优势明显。景区的山水资源以及分布于紫蓬山周边淮军将领故居圩堡文化,每年吸引大量省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度假旅游。目前,景区内体育资源挖掘不够充分,开发的体育类项目只有7项,潜在体育资源还十分丰富,如攀岩、垂钓、马场等有待进一步深挖开发,形成以自然资源为基础,优势体育项目不断聚集,打造成具有体育特色品牌效应的体育特色体验区域。目前,中国农村体育开展面临的最大困境是体育资源供给不足,而社区与风景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可以作为互补,广大社区居民可以利用中心圈体育设施就近锻炼,不断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增强区域内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而社区体育资源可以作为景区体育资源的延伸,更好地满足广大游客的休闲体育体验需求。通过初心勾线、匠心施彩,对现有资源的统筹规划,达到提质增效的预期目标,实现经济环境社会3大效益的同步发展,为紫蓬山风景区由国家4A级向国家5A级景区转型升级添砖加瓦,最终实现旅游+体育双赢模式。

2.2 加强以紫蓬山中心圈“两城”资源为侧翼驱动发展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尤其是物质生活方面的极大丰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人们对树立健康第一的重要性认识愈加深刻。加上全民健身战略的设施与全民健康的推进,人们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越来越强烈。社区体育资源是指社区范围内可用来提供服务的资源[1]。当前国家根据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要求并鼓励体育资源相对集中的学校向社会开放,这为社区体育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特别是场地设施方面资源,除了平时教学、训练以及学生课后锻炼使用外,大部分设施在非教学时段处于闲置状态。紫蓬山大学城与紫蓬山居民社区之间的融合,对促进社区体育资源优化与共享提供了可能。今后如何把中心圈内4所高校的体育资源科学合理地进行调配与社区进行共享,促进各校之间的体育资源整合,有效统一管理调配,解决当地社区居民在体育锻炼中遇到的资源短板困难和实际问题。伴随着华南城现代商贸物流项目产业园与商圈功能的完善,为紫蓬山中心圈今后开展大型体育活动提供相关体育信息交流服务平台,协助解决各方面面临的问题,如在资金投入、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客源市场的竞争、相关产品销售、贸易代理与出租等业务方面提升服务功能。同时,为紫蓬山中心圈今后相关体育产业聚集做好服务保障。

3 紫蓬山中心圈体育资源整合发展路径

3.1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多元化开发体育资源功能

市场需求是找到产品与市场的对接点,是估计市场规模的大小及产品潜在需求,是拓展市场的风向标。2017年我国人均GDP接近9 500美元,而据国际经验认为,当人均GDP超过8 000美元时,体育健身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之一。随着中国GDP每年以7%左右的增速,可以预测今后我国体育消费市场,将迎来爆发式上升。诚然,体育产业发展离不开民众多层次广泛参与,实现体育跨界融合发展,要切实研究和把握民众需求,当作今后行动指南,引导民众参与,营造体育文化氛围。对目前紫蓬山中心圈体育旅游资源产品进行细分,有赛事观光类,如观看锦标赛等大型体育赛事;休闲体育类如堰湾湖徒步、垂钓、高尔夫、淮军军体文化等;健身体育类如登山、攀岩、骑行等;极限体育类如山地越野、冲浪等。紫蓬山每年有近千场拓展训练活动,而拓展训练基地目前只有紫蓬山、堰湾山庄、笑翻天体育乐园、风行、华峰公馆5家,已经不能满足合肥当地的市场需求,随着紫蓬山国家级名片名声远扬,省内其他客源也陆续前来分享,场地方面显得不足。同时拓展方面如高空项目以及水上项目有待进一步深挖。因此,今后对紫蓬山中心圈体育资源开发与利用,应以竞技体育为抓手,同时协调好与群众体育同步发展关系。充分利用好竞技体育、新兴体育项目、休闲项目等体育旅游资源功能进行多元化开发,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目标人群做好妥善细分安排,对产品以及价格方面应给予准确定位。

3.2 完善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构建全覆盖体育公共服务体系

一般来说,体育公共服务的内容主要可以分为基础设施类、技能培训类、要素保障类、信息服务类、安全监测类[2]。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是开展群体性体育服务的前提与保障,能有效促进全民健身工程落地生根,对扎实推进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紫蓬山中心圈居民健康水平,不断增强幸福感与获得感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体育资源共享平台,创建紫蓬山中心圈体育资源库,促进区域内体育资源整合升级,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社区体育要加大资金投入,通过政府前期购买体育产品的形式,同时培养居民体育骨干起到引领作用,尽可能设置健身指导员,指导社区体育的开展科学健身。紫蓬山风景区在做大做强原有体育资源优势的同时,合理投入开发展的体育项目设施,满足不同层次与年龄段的游客需求;加大对原有场地进行改造升级,分配资金建设酒店、餐饮、停车、购物等一条龙服务,拓宽体育产业聚集效应。建立紫蓬山大学城高校体育联盟,发挥高校体育资源优势,利用好大学生体育社团组织,对社区与紫蓬山风景区组织的体育类活动进行志愿服务。

3.3 通过体育+旅游模式,推动体育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体育产业相对其他产业而言,目前市场化发展水平相对滞后。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新世纪体育产业大发展的里程碑式文件,第一次将体育产业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3]。但仅仅靠体育行业自身做大做强,面临结构单一,实操困难多、阻力大等问题,后劲显得不足,很难形成可持续性健康发展业态。旅游产业与体育产业相比,其发展模式与运作理念等方面,一直走在市场化的前沿,对体育产业发展有着可参照、可借鉴、可操作范本。为此,国家体育总局与国家旅游局,在新的形势下联合提出了加速推进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的要求。而大力发展体育+旅游能够有效避免体育产业市场化单方面面临的困境,也是盘活现有体育资源,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高效转型升级的新路径。同时能够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引导旅游消费升级、提升旅游体验品质,有效促进传统观光式旅游业转型升级。

紫蓬山坐落在合肥市西南近郊,是国家4A级景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历史人文厚重。近年来引来多家房产公司在紫蓬山周围建造多个别墅群,打造省会城市高端生活人居典范,为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开发注入了活力。紫蓬山堰湾湖省水上运动中心,近年来成功举办过皮划艇、龙舟赛等大型赛事,打造精品赛事,形成上下游产业链。利用体育+乡村振兴计划,发展体育加农业田园观光旅游,进一步拓展体育旅游与外围产业的融合,对于培育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3.4 以改革创新为抓手,探讨体育特色小镇培育和建设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中国把发展特色小镇作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体育产业大发展的有利抓手。体育特色小镇是在国家密集出台的促进特色小镇与体育产业发展的双重政策引导下产生的[4],在当前中国的发展中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其建设前期的相关政策制定与学术会议探讨,国内还没有经验可以借鉴。2017年5月,继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部门力推的国家级特色小镇之后,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下发《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也加入创建特色小镇行列,正式启动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5]。从当前国内相关发展较好的特色小镇来分析,特色小镇发展尤其离不开社区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2017年合肥市人均GDP在14 500美元以上,可以预计紫蓬山体育特色小镇发展商机潜力巨大,如果加以引导,未来几年体育消费将可迎来爆发式递增,成为当地经济增长新引擎。

显然,构建体育特色小镇与发展除了必要的社会经济与政策方面的条件外,离不开当地自身拥有的资源优势。紫蓬山中心圈拥有紫蓬山、堰湾湖2个名山名水独特体育+旅游资源,属于国家4A级紫蓬山风景区,且位于合肥市西南近郊,区位资源优势明显。体育特色小镇培育和建设离不开对小镇的开发结构进行业务拓展,如产业服务、产业应用、产业自身、事业功能等,用体育产业的特色和优势带动旅游、健康、文化、农业、信息产业、康养产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当然,特色小镇的健康运行需要一套符合自身发展业态特点的运行模式支撑,因此离不开政府科学引导、市场有序运转、企业主体广泛参与、社会群体积极参与等,引导到一个规范、良性、科学的发展轨道上。紫蓬山体育特色小镇的构建按照体育小镇的培育机理制定一套相应的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标准体系,如小镇制度保障、环境保护、社会参与等方面,依托这个体系,引导体育特色小镇今后的建设与发展,服务于体育小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以合肥市紫蓬山中心圈居民社区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状为研究对象,对其体育资源进行系统的梳理,分析在现有社会经济背景下,社区体育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与深度,并对各类社区体育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予以评价。在明晰其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探寻解决影响紫蓬山中心圈社区体育资源发展的具体问题,提出了适应于紫蓬山社区体育资源整合的方法与路径,在满足社区居民体育锻炼需求的同时为地方体育产业发展、刺激体育消费市场、提升地方经济能力贡献一定的力量,同时也为今后类似居民社区体育资源库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猜你喜欢
蓬山体育产业小镇
安安静静小镇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CK小镇”的美好
熊的小镇
一卷山书
小镇(外一篇)
鷓鴣天
体育产业之篮球
蓬山路遥,灵犀可通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