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孝道的现代价值

2019-01-17 10:53郭丹许彩箫
西部论丛 2019年2期
关键词:沟通

郭丹 许彩箫

摘 要: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在人类历史的演进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历来重视孝道,传统孝道深入人心。传统孝道的主要内容是尊祖敬宗、传宗接代、善事父母。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孝道在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主要内容与时代特征不符、传统孝道对个人影响力的削弱、传播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本文解析了传统孝道的主要内容、现代价值以及如何传承传统孝道等三方面的内容,旨在说明传统孝道对个人的成长成才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理应了解传统孝道并积极付诸实践。

关键词:传统孝道 善事父母 沟通

一、传统孝道的主要内容及其现代价值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璀璨夺目,其中“孝”是中华文化中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传统的中国不仅是以农立国,而且是以孝立国。”[1]传统孝道的内容呈现出广泛性的特点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表现出来的侧重点各不相同。

学术界普遍认同孝道兴起于周代的说法。在西周宗法制的时代大背景下,严格的等级制度为孝道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土壤。“西周时期孝道的主要内容是‘尊祖敬宗,其具体表现形式是祭祀。”[2]出于对祖先的崇拜之情,周人格外重视祭祀活动。《礼记·祭统》:“是故孝子之事亲也,有三道焉:生则养,没则丧,丧毕则祭。”[3]在该历史时期,孝道还有一项重要内容——传宗接代。在传统农业社会,唯有家庭集体劳作才可以获得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以满足家庭成员生存和繁衍的需求。这就要求人口必须延续,为集体劳作提供前提条件,因而多子多福的思想开始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4]的言论更是证明了当时这一观点是如此地深入人心。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生产力和认识能力的提高,人们对鬼神的恐惧感逐渐降低,关注的视角由鬼神转向人。这也就使得传统孝道的主要内容中添加了“善事父母”之义,即不仅关注去世的父母,更关注在世双亲的奉养。

儒家可以说是孝道文化的集大成者。孔子的孝悌思想劝诫人们把血亲等级扩大到社会关系中去。曾子对孝道内容的重要发展在于将“忠”与“孝”连用,将原本的家庭伦理扩大到政治领域,开启了孝道泛化的过程。儒家对传统孝道发展的贡献集中表现在《孝经》中,该书适应了当时的历史时代背景和政治需求,是传统孝道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汉朝标榜的是“以孝治天下”,在政治方面采取的措施有举孝廉、设孝悌、乡老等官职,用以保证孝道的实施。其次,还通过减轻或者免除孝子的徭役来鼓励大众行孝。在法律层面通过严惩不孝行为来保障父母的权利。魏晋隋唐时期,虽然儒家文化的影响力被削弱,但是依然贯彻以孝治天下的方针。然而,这个时期的孝道却发生了质变,有了愚孝的端倪,出现了王祥卧冰、吴猛伺蚊等事迹。故事的真伪尚不做定夺,但之所以产生于那个时代,一定是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政治诉求相一致的。宋元明清四个朝代也是十分重视孝道的,从君主到普通百姓,

形成了一股自上而下的重孝之风。统治者把孝道演变成一种维护自身统治的工具,有着浓厚的政治色彩。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孝道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同时也是孝道受损最严重的时期。伴随着中央集权和封建专制制度的空前发展,人们在孝道这一道德标准的禁锢下,产生了许多愚孝的行为,严重损害了个人的身心健康,也破坏了孝道的应有之义。

二、传统孝道的现代价值

中华民族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是因为孝文化在中华儿女心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地位。不得不承认,孝道影响着每个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

(一)传统孝道有利于增强家庭凝聚力

传统孝道有利于增强家庭凝聚力并为个人的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不竭的动力。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家庭以3-5人的小家庭居多,古代的“大家庭”时代俨然一去不复返。在现代家庭中,兄弟姐妹到适婚年龄后都各自组建家庭,甚至不会全部都在一个城市里生活。在这种由原先的大家庭拆分成若干个小家庭的情况下,如何能保持家庭的凝聚力呢?那就是健在的老人。而如何保障这种凝聚力可以持续下去呢?那就是孝道思想。孝道,是一个家庭共同的价值诉求,一个重视孝道的家庭,通常的选择就是向老人靠拢。为了看望老人,无形之中会增加家庭聚会的次数。八十年代与九十年代出生的孩子以独生子居多,而他们的父辈们大多有兄弟姐妹。在这样的家庭交往中,既沟通了父辈间兄弟姐妹的感情,也可以增进孙子辈中独生子女们之间的感情交流,有利于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其次,传统孝道有利于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有研究表明,在重视孝道的家庭中,父子间发生冲突的次数、夫妻间的离婚率、兄弟姐妹之间产生矛盾的概率都较不重视孝道的家庭要低很多。一方面是由于孝道思想抑制了许多矛盾的产生,另一方面是由于在家风良好的家庭中,老人往往德高望重,可以贏得全家人的尊重和拥护,进而起到维持家庭和睦与团结的作用。再者,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关系的重叠性更加明显。“心理学表明:一个人的性格和能力的形成与其家庭的成长环境是密切相关的。”[5]在“小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不善于与人沟通和交流且极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势必会为以后的成长成才造成一定程度的阻力,而通过践行传统孝道形成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家庭凝聚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冲掉这种阻力,从而为个人的成长成才提供有益的帮助。

(二)传统孝道有利于个人发展

“传统孝道有利于培养个人的道德责任感。”[6]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功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7]如何实施道德建设工程,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人,继承和发扬传统孝道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在网络报道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子女借口带父母来大城市看病而将老人遗弃在城市街头的报道以及众多子女在赡养老人方面“踢皮球”的行为。每当看到这些报道都十分痛心,试想一下,连自己父母都不赡养的人又如何能承担起社会责任呢?传统孝道强调“泛孝”主义,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倡导将孝道推及到社会各个层面,形成一种“天下一家”的局面。通过将孝道运用到家庭以外的其他领域,进而培养个人的主人翁精神,也是一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在表现。此外,践行孝道有利于培养人们的感恩意识,从起初的感恩父母延伸到感恩社会、感恩国家。总而言之,唯有一个爱父母的人才可以做到爱他人、爱社会、爱国家。

三、传统孝道的现代价值转化

从农业社会发展到现在的工商业社会,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面对新形势,我们理应及时调整思维方式和行动指南以更好地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如何顺应时代的变化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传统孝道是一个现在和将来都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

传统孝道的主要内容重点强调的是子代对亲代的百依百顺,忽略了亲代对子代应该有的慈爱,即“慈爱不足,孝顺有余”,但现在的中国家庭往往又是“慈爱过盛,孝顺不足”。孝道的本质要求应该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父慈子孝、互爱互助”的双向关系。

诚然,高压的工作强度和快节奏的生活使得我们确实很难保持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平衡。父母帮忙料理家务也是无可厚非的,如果用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父母对自己的付出,也就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家庭矛盾。其次,在对待子代问题上,我们也应该秉行科学的教育理念,传递给孩子正确的家庭观念和亲子模式,让孩子从小懂得尊敬长辈,摆正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亲代对子代的给予要做到适可而止,子代对亲代的付出要心怀感恩,只有塑造健康的亲子关系才能够为传统孝道的继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实行有效的亲子沟通

在人际交往中,很大一部分人选择把自己最友好的一面留给外人,而把最糟糕的一面留给自己最亲的父母。表情冷漠、态度敷衍、语气不和善等都是子女对待父母的习惯性态度。每次冲突的起因大都是感觉父母比较唠叨、接受能力慢,没有耐心与其沟通而草率地结束话题。据心理学家分析,每次冲突过后,子女都会后知后觉到自己的错误并暗自忏悔。但类似情况再次出现时,往往还是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冲突会再次出现,久而久之,亲子之间会产生沟通障碍甚至是沟通阴影,亲子之间由于找不到合适的沟通方法也会导致零沟通事件的发生。

俗语道:家和万事兴。亲子间和谐的相处模式需要亲子两代人的共同努力。首先,加强沟通是最重要的,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其次,要注意说话态度。问题家庭一般都存在两种明显的特征:亲代的专制和子代的急躁。在相对传统的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掌控欲不会随着子女年龄的增加而减弱,这种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上的沟通,难以产生令人满意的结果。在子代方面,从小被娇生惯养造就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定位,经常会表现出不耐烦甚至是暴躁的情绪,而这种糟糕的情绪会使父母更抵触和子女沟通,逐渐减少沟通的次数。因此,亲子双方都应该寻找正确的沟通方式。此外,定期沟通也是十分必要的,定期沟通会令亲子双方对沟通的频率和效果产生一种心理预期,有助于双方增强沟通的信心并且改善沟通的效果。和谐的相处模式可以为传统孝道的继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传播环境。

(三)践行传统孝道,贵在实践

孝文化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文化。孔子说“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8]意思是说为仁要从最切近的地方做起,要能体察与自己最切近的东西。如果仅仅有对孝道的良好认知,而没有孝道意愿,那么再好的认知也不会落实于实践。[9]

孝道起源于家庭,所以践行传统孝道需要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对子女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首先,家庭中的父母要坚持以身作则,所谓正人先正己,父母应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传统孝道,这样的言传身教可以给子女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其次,父母要从小事抓起,刻意培养子女的孝道心理,教孩子一些关于孝道的知识,在实践中给予指导和鼓励,并且要及时纠正孩子的不当行为和不良习惯。

在子代方面,践行传统孝道体现在子女与父母的每一次沟通和每一个细微的举动上。首先,常回家看看就是子女践行孝道的最佳途径。处于现代社会中的我们很难做到“父母在,不远游”,但是“远游”不能成为忽略父母的借口。定期的回家探望有利于亲子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也便于子女了解父母的心理状况以及生活上遇到的困难,有助于子女更有效地行孝。心理学上有一项研究表明,子女定期回家探亲可大大降低老人的孤独感,降低患抑郁症的概率,或者定期带父母出门旅行也是一种行孝的方式。总之就是创造机会和父母在一起,尽可能地让父母感觉到自己与子女的距离不那么遥远。其次,耐心教会父母一些现代化通讯方式,便于亲子间的沟通。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一部智能手机外加一个网络信号就可以把远在天涯转变为近在咫尺。

结语:

传统孝道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去继承和发扬,时代的变化引起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变化要求我们用发展、辩證的眼光看待问题。传统孝道既有精华也有糟粕,精华部分也分为是否与当今社会背景和时代特征相契合。我们应该正视传统孝道的现状,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用适当的方式去践行孝道。忙碌不是理由,距离远也不是借口,只要拥有一颗孝心,一切困难都会找到解决的办法。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亦能警示我们要及时行孝,别让等待成为遗憾。

参考文献:

[1] 叶光辉,杨国枢.中国人的孝道:心理学分析[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24

[2] 肖群忠.孝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5

[3] 殷旵.四书五经吟诵本·礼记(下)[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7:352

[4] 殷旵.四书五经吟诵本·孟子[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7:109

[5] 吕晶.提倡传统孝道伦理的现实价值[J].法制与社会,2009(5):318

[6] 肖群忠.传统孝道的现代境遇与价值[J].寻根,2006(4):16-21

[7]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7:43

[8] 肖雁,孙熙国.修己安人:论语[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0:148

[9] 王中教,曾爱平.德育视阈下的学生孝道教育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3(10):44-46

猜你喜欢
沟通
构建农村初中语文有效课堂策略初探
班主任如何利用新媒体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
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的研究
心病还须心药医
论家庭教育中沟通的重要性
高职高专班主任与学生教育沟通问题探讨
决策咨询活动中的沟通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