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9-01-18 23:09张利伟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9年9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无锡

□ 张利伟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前沿和产业发展新方向,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力开展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监测工作,全面掌握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状况,分析无锡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优势和短板,对无锡工业培育发展新动能、提高产业竞争力、引领经济转型升级有着重要的作用。

无锡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总体发展概况

1.发展初具规模,增长速度较高。2018 年,无锡市继续深化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工业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明显,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代表的工业新兴动能增长势头良好,成为带动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根据测算,2018 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总产值4039.65 亿元,同比增长14.1%,高于全市工业平均增速(13.2%)0.9 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增加值836.17 亿元,占全市工业的23.1%,可比价增速为13.9%,高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9.0%)4.9 个百分点;实现新产品产值627.05 亿元,占全市新产品产值的34.1%,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29.3%,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3%)24.0 个百分点。

2.效益水平良好,运营质量优异。从盈利能力看,2018 年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利润总额313.34 亿元,同比增长28.8%,高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18.6%)10.2 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率为7.7%,高于全市工业0.8 个百分点;从降成本看,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4.76元,低于全市工业1.1 元;从资金杠杆压力看,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资产负债率为50.3%,两项资金占用率为39.4%,分别低于全市工业1.5 个和0.8 个百分点;从去库存角度看,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20.08 天,少于全市工业0.55 天。

(二)细分产业发展特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等九大领域,目前无锡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分布在前七个领域。

2018 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下简称战新产业)的32.2%,是无锡工业战新产业占比最高的产业,实现利润总额占全市工业战新产业的25.5%,利润总量占比也是最高,但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0%,低于全市工业战新产业1.7 个百分点;高端装备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2.9%,是唯一利润负增长的工业战新产业,虽然利润增长乏力,但营业收入利润率还处于较高水平,达到14.6%,高于全市工业战新产业6.9 个百分点;新材料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速为21.0%,增速为七大工业战新产业最高,高于全市工业战新产业平均水平6.1个百分点,对全市的贡献率为39.0%,拉动全市工业战新产业增长5.4 个百分点;支撑与带动作用最为强劲;生物产业虽然工业总量不大,但研发创新能力较强,产品升级较快,2018 年新产品产值增速高达79.9%,为七大工业战新产业之首。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出口增长最快的产业,2018 年出口交货值增速高达35.0%,高于全市工业战新产业出口27.0 个百分点;新能源产业受政策影响较大,特别是2018年出台了“531”光伏新政,致使新能源产业增长乏力,2018 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低于全市工业战新产业平均水平10.1 个百分点,是全市增长最为缓慢的工业战新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战新产业的11.9%,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0.0%,高于全市工业战新产业2.3 个百分点,盈利能力良好。

主要制约因素和问题

(一)产业高端化程度不高

从总体情况看,无锡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比重还比较低,高端产业低端环节现象仍较严重,大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仍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大多数的企业仍处于加工环节,并不掌握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以电子显示器为例,新吴区是无锡重要的电子显示器生产基地之一,但是关键的部件和材料还是靠进口,在该领域几乎没有什么专利技术,严重依赖美国、德国的技术;再比如无锡引以为傲的集成电路产业,2018 年实现营业收入1099.10 亿元,但技术水平较低的封装测试和配套支撑占了绝大多数,产值占比超过七成(70.4%),而技术含量较高的高性能集成电路设计产值仅占集成电路产业的10.9%。

(二)战新产品种类不多

按照最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工业部分)分类,在全部3541 种战新产品或服务中,无锡涉及的只有438 种,产品分布面偏窄;从国家14 类主要工业“三新”产品产量看,无锡除生产太阳能电池、光纤、光缆、服务器等产品外,包括石墨烯、工业机器人、3D 打印设备、智能手机、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其他新产品全部空白,特别像石墨烯行业,无锡虽有惠山石墨烯产业园,但制造环节的企业并不多;全市工业“三新”产品面窄、结构单一,且经济性不高,比如太阳能电池虽然生产技术比较成熟,但市场必须由政府强力启动,给企业补贴才行,如何培育市场,壮大市场,这是目前很大的一个难题。无锡战新产品整体上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新兴产业高附加值、高效益的特点。

(三)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技术创新面临不确定性、技术基本创新少、市场化能力弱以及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等都对无锡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构成一定制约。不少企业在高端产业内部从事的是含金量较低的重复劳动,产业低端技术水平亟待提高,而研发经费投入的不足,使得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企业选择处于产业链的加工制造环节,依靠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要素条件进行简单的扩大再生产,科技成果的研发及转化能力较弱,部分战略性新兴行业的核心技术和装备受制于人,产品品牌效应差、产业化能力水平低,以模仿生产、组装加工、贴牌生产的企业占有一定的比例,导致企业高端化占比低、产品附加值低、效益利润低,限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四)龙头企业影响力较弱

无锡本土知名企业多以传统产业起家,如知名度较高的阳光、海澜、红豆等企业均是从事传统的纺织、服装、服饰业,与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关系不大;SK 海力士、夏普等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虽然规模总量很大,但企业形象无法脱离韩国、日本、美国的烙印,对无锡的宣传效应极小。虽然无锡现有工业企业中也不乏科技含量高的企业,但既没有像深圳华为这类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巨头”企业,也没有核心技术独有、“战略”和“新兴”地位及作用明显的知名企业,更缺乏技术领先、品牌响亮、实力雄厚、带动力强、贡献率高的核心企业,不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比较优势的形成。

(五)人才资源优势不大

从全国范围来讲,方兴未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构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和方向,竞相发展已成“风起云涌”之势,人才资源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更是各地政府抢夺的重点。无锡虽被誉为“太湖明珠”,但在全国来说知名度还不高,即便在江苏省内,也摆脱不了南京和苏州的两面夹击,人才吸引力不强,在工业战略性产业人才资源方面,还没有形成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经济规则的企业家团队、一批具有国际水准和全球竞争力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团队。

无锡市发展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建议

(一)发挥比较优势,实施重点领域突破

集中各类优势资源,选择一批有基础、有条件、有特色,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产品,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瓶颈,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新的产业布局。利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进一步推进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新技术研究,有选择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根据资源禀赋和区域特点强化产业布局的顶层设计,加强统筹规划和宏观引导,完善资源整合,避免招商引资过程中的内耗和产业布局上的雷同。通过实施重点领域重点突破战略,进一步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产业等主导产业,以点带面,尽快做大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总量,形成产业规模效应,提升综合竞争力。

(二)坚持创新驱动,占领市场竞争高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能依靠简单的招商引资,要建立区域内产学研一体化的新型混合组织,加快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步伐,推动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创业和涌现,加快新产品的更新和上市速度,提高新产品产值比率。扩大创新溢出效应,通过创新驱动更多的基础产业、产品,成为附加值高、在市场中具有发言权的高端产品。无锡发展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发挥创新的引领作用,顺应发达国家研发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新趋势,充分利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坚持引进与创新并举,重自主创新,利用区域内科技资源,加大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产品自主攻关,在引领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增长点和新业态,抢占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的制高点。

(三)强化人才引领,促进产业高端转化

大力集聚国际化高端人才,争取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领域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依托“太湖人才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重点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集成人才、科技、产业资金,重点引进海内外掌握或者具有产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领军人才、团队。在前瞻性战略性产业研发领域,加强对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鼓励青年人才负责或承担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大规模组织青年科技人才到国际研发平台上进行培训、锻炼。摒弃“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妨碍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落后观念和体制障碍,为青年科技人才英雄辈出创造良好制度环境。建立国际化的人才开发机制,加强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推进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等,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推动全市职业教育院校与国际接轨;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国际化人才薪酬、职称、激励等制度,促进国内和国际人才市场开放融通,推动人才发展国际化,为创新国际化、产业高端化提供不竭动力。

(四)完善扶持政策,尽力优化发展环境

明晰扶持新兴产业的新体制和新政策,在此基础上对新兴产业的规划事项具体化,为战新企业认定和培育提供依据。优先对具有带动作用并能产生集聚效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给予扶持,尽快做大产业规模总量。重点培育发展一批能引导消费、创造市场、催生新产业的骨干型企业,着力突破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核心零部件、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产业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争取无锡特色工业战新产业的发展更具话语权。在资金扶持方面要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支持引导产业领域中符合条件的企业境内外上市,支持成长性好、偿付能力强的企业发行债券和中长期票据,通过融资“组合拳”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不断减少行政审批时限和检查评比,清理并废止不合理收费性文件,降低行政性服务收费标准,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执法环境,切实为产业发展营造宽松环境。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无锡
无锡一棉
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国际化的推进策略
温州城市“拥江发展”的战略性和现实性思考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产业经济学及新兴产业群发展的思考探讨
评《西部民族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研究》(书评)
陕西经济挺起“新支柱”——“数说陕西70年”之新兴产业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
由2016年无锡中考17题说起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