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有效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

2019-01-18 10:11周友德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章节重难点分层

周友德

所谓分层教学,实际上是指教师把学生分为几个不同层次并以此展开针对性教学的过程.需注意的是,分层教学并非把学生推向两极化,其主要目的在于更有针对性地围绕学生实际学习水平展开教学与辅导.结合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实况可知,教师只有按照学生学习水平、学习态度划分几个不同类型,才可以有针对性地为学生答疑解惑,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一、科学营造教学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这话非常有道理.学生只有对高中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在数学学习中感到快乐.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通常情况下,提升兴趣最有效的方式便是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在讲授“排列”有关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用更多的时间理解“排列”,我进行了生活化情境创设,在课堂上准备6张课桌,此时有10名学生都想要这6张课桌,可是只能有6位学生得到课桌,然后让学生说出有多少种方法可用来解答这一问题.现场有的学生说“10种”,有的学生说“5种”,当我说出答案为610种时,同学们表现得很吃惊.

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实施创设生活化情境,能够快速提升学生的探索欲望,并从寻找答案中感知数学乐趣,进而迸发数学学习兴趣.

二、合理优化教学流程,培养自主能力

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切不可将眼光停留在固定的教学空间和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数学教学,适时推动数学教学活动向前发展.如:从培养学生的课本预习能力着手,进而达到精炼与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例如,在讲授“统计”有关内容时,我首先要求学生预习一遍这一章节有关内容,如随机选取数字是怎样进行的、普查与抽样的区别有哪些、抽样方法有哪些等.根据预习结果总结这一章节的重难点,并制定学习目标,以便在正式教学中带有目的性地学习,如此更有助于巩固该章节重要知识点.如根据“统计”章节学习效果,我安排了一次专门用以巩固重要知识点的小练习,即将这一章节中的重难点知识集中到3个习题中,要求学生独自完成,并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我给出的解题过程与答案相互交换批改.在学生批改环节我会在教室里来回走动,以便在学生发现问题后及时提供帮助.最后,根据学生在作业批改环节存在的薄弱环节,我会专门抽出时间统一讲解,以便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一章节各重要知识点的印象.

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提出的预习要求,自觉总结学习章节的重难点,并编写学习计划的过程,除了能够帮助学生提前将一些基础知识点消化掉,还能在后续学习中快速掌握重难知识点,并由此开展合作式探究学习,进而起到提升数学学习针对性、高效性的效果.

三、适时提升教学机智,优化思维品质

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作为数学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想盡办法通过数学教学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即带有目的性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学各知识点的背景下,将这些知识点转换成属于自己的内容,且在后续答题中可以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点,使其转换成数学能动力.例如,在讲授“双曲线”“三角函数”和“数列”等知识点时,我发现选择正面讲解的方法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而采取逆向思维,抓住一些重点反例的教学方式,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留下的影响也最深刻.

针对不同方法分别列举不同的教学案例,再给出同类型的习题让学生解答,如此在加深学生对知识点印象的同时,还能起到非常好的举一反三效果.

四、高效整合微课,有力提升教学效率

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而言,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高低差别明显,作为数学教师应当具备宽广的眼界,即能够看到全体学生数学学习间存在的差异,而后在新课标相关要求下,采用分层教学手段,适时引进微课,以此科学提升整体教学效率.例如,在讲授“函数应用”有关内容时,我首先把班上42位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第一步是教学准备,即根据教学大纲上的要求备课;第二步设计微课和分层导学教案,结合这一章节的教学重难点,设计时长10分钟的微课件,并在网上寻找相关微视频;第三步制作了学生反馈表及微练习试卷.正式开展教学环节,是以提问的形式引入知识点,而后邀请B、C层次学生来回答,A层次学生再针对前面学生的答案进行一定补充,最后播放微视频,成功引出章节知识点.

分层教学法与微课的有效衔接,不仅能清晰直观地让学生通过微视频了解三角函数图像,而且各层次学生也能通过此环节问题的设定得到能力提升.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是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较多的一种教学手段,而本文主要通过分享笔者在日常教学中总结的一些教学经验,基于分层教学视角,针对如何提高数学教学效率进行深入研究,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章节重难点分层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雨林的分层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素养之下,美在引言——《“推理与证明”章节引言》一节比赛课的实录
化学平衡重难点知识突破
黄廖本《现代汉语》词汇章节中的几个问题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