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不等式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2019-01-18 10:11宋春梅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想象核心素养

宋春梅

在快速发展的社会,现在的能力可以基本分为:职场能力、事物认知能力与“软能力”.软能力即为:问题解决的能力、创造性思维、与他人的交流能力、团队意识等方面的能力.教育是要面向世界的,我国高中教育应志在培养有较高竞争能力的学子,坚持“修德砺能,博学致远”的原则.

一、基础阐述

1.核心素养的含义.

在高中学校教学中核心素养是指在校学子应具备适应自身发展和当前社会的一些品质和能力,其整理下来分别有对社会的价值观,其文化功底、科学素质、创新思维等.它是学生在数学课程中应该达到的某种能力,对于培养核心素养不单单是指学习知识与技术的掌握,而是在学习数学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理解与创新思维.其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全局性和持续性,对未来的数学教育具有一定的意义.

2.核心素养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核心素养的培养对教学实践有很多的帮助与指导性意义.其不仅为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还可供教育实践参考.研究实践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了成为了世界的一股潮流,在此基础下,可以一手对教育进行改革,为数学教育引导,一手对教学过程发挥出积极意义,带来更美好的展望.此种模式下教学更加注重的是创新性的思维和数学能力,对于课堂教学评价则更注意全面综合的评价.

二、不等式教学中的核心素养

在高中学习过程中不等式是数学中的重点、难点,各地高考中都作为重点考试内容,不等式在生活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1.基本不等式.

高中数学教材中必修5的重点内容为基本不等式,其结构简便、不等号两端对称,两个整数在四种运算中产生了一些规律,在每一年的高考试卷中基本不等式都会作为重点考查内容.考查的形式有很多种,例如通过函数、几何图形等作为考查的载体.在考试中,若学生可以在考试过程中自如地应用基本不等式,则会取得不错的分数.在学习过程中有少部分学生不能准确记起其形式,大部分可以写出其形式,但会忽略一些小细节,例如,等号取舍的条件等.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可以正确写出其形式,很大一部分学生不会证明基本不等式的来源.由此可以看出学生们都没深入理解基本知识,其原因在于教师和学生都认为在考场上不会考其证明过程,所以就被简单地一带而过了.对于其他不等式的学习也存在此类问题,对于基础知识把握不到位,造成在考试过程中不能拿满分.

2.一元二次不等式.

解此种不等式可以从两方面思考,一方面由因式分解来变成两个一次因式;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画图像的方法,找准确区域得出答案.学生在解答时出现的问题有:(1)不会运用十字相乘;(2)不知道该怎么将不等式与方程或函数联系起来.出现这些的原因为:(1)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不会分解因式;(2)不能够合理运用各个公式之间的关系.

3.绝对值不等式.

近些年的考试题型中绝对值类型的不等式也经常出现,成为了一類新型题.例如“解不等式|x+2|+|x-2|=6”.解答这种题型有三种方法:(1)分类进行讨论计算;(2)根据绝对值得几何含义——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用绝对值来表示;(3)函数思维,在坐标系中画出y=|x+2|+|x-2|与y=6的图像,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求解.很多学生在看到题后都会感觉不知道从哪开始下笔,一小部分学生可以想到分类讨论,寥寥无几的学生会思考用函数思维和几何意义来解题.

三、数学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1.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从某些事物和题目要求出发,按照清晰的逻辑规律得出命题的过程,这就是逻辑推理.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灵活自如地运用不同的方法对不等式进行解答,提高学生的能力.在高中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逻辑思维是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教师应重点培养的方面.在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用不同方法来演示同一题目的解题过程,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在解答过程中,应先仔细阅读题目要求,在问题中找到一些线索,发散自己的思维,运用不同的解答方法进行尝试.在数学解题和构建体系中逻辑思维占有重要的地位,保证了数学思维的严谨合理性,也是学者在进行探讨时应具有的基本数学思维.

2.直观想象能力.

借助几何图形的直观感受与空间想象来感受事物的形状和一些细微的变化即为直观想象.在理解图像与解答数学题的思考过程中,来提升直观想象能力,这也是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之中.现在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原因是靠想象力得来的,因此,在高中时期培养直观想象能力是重要目标.高中不等式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不同的构造设计,将不同的不等式进行证明和解答并转化成图像,改变学生们的思维模式,以防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在以后答题中千篇一律.不要限制学生的想象,教师应鼓励学生产生自己的见解,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让学生利用图像和想象来考虑问题,感受事物最原始的形态,激发学生的创新性.

3.创设情境.

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本段时间内的教学内容和类型特点,创造一些有趣的问题情景模式,让学生在情境中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寻找问题答案.这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每一个问题都是经过教师无数次的探讨而得出的,并非都是由老师直接教授得到的.探讨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参与并感受到其中的快乐.最后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得出答案.教师应该所给学生一些发现问题的时间,让他们可以充分思考.

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可以提高学生在生活中的主动探索能力.在情境课堂中教师可以先慢慢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并鼓励他们大声说出来,然后给予充分的时间去考虑,并学会自己思考和动手解决问题.在经历过后学生会印象深刻,对他们在今后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方法及学习习惯都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在遇到问题时他们便会主动去思考并解决问题.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只会照课本按部就班地讲授,完全照搬课本知识.对于知识点没有涉及的应用领域并未完全详细介绍,就会出现当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不知道如何处理,只能通过死记硬背,并没有一个很有效的数学环境的氛围,不能很好地利用教材,使学生了解当前的社会教学资源.教师应让学生明白,所学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对于日常生活都很有帮助.上课是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但教授知识不能只局限于课堂,在高中的学习过程中应以课程为主,创设问题情境为辅,有效地增进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利用数学思维去解决问题,以此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数学素养.

在学习高中数学的阶段,数学知识和相关技能的基础是数学核心的素养,其基本的表现形式为熟练地运用数学知识和技巧来解决遇到的问题,这表现了数学的本质和一部分的数学思想.

猜你喜欢
想象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快乐的想象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