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戴志骞的神秘面纱*
——《中国现代图书馆先驱戴志骞研究》述评

2019-01-19 04:03张书美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9年7期
关键词:图书馆学清华学术

张书美

(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 江西南昌 330022)

民国时期,各种图书馆运动此起彼伏,涌现出了一大批颇有影响的图书馆学人。有的人始终屹立在运动的潮头,如沈祖荣、杜定友等;有的人一会儿弄潮,一会儿浸没,时隐时现,如胡庆生、戴志骞等。戴志骞(1888—1963年)是后一种人物的典型代表,当代学者一直难以窥见其完整的人生轨迹。2017年,泉州师范学院郑锦怀先生的《中国现代图书馆先驱戴志骞研究》(以下简称《戴志骞研究》)一书由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终于揭开了戴志骞的神秘面纱。该书出版后,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反响。2018年5月,《戴志骞研究》荣获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颁发的“第一届中国图书馆史志优秀图书一等奖(并列)”[1]。郑闯辉先生的《清华学校图书馆的“馆员书评”——兼评〈中国现代图书馆先驱戴志骞研究〉》以清新淡雅之笔,从清华学校开创性的馆员书评工作、戴志骞与中国图书馆事业、戴志骞研究的学术共同体等层面揭示了《戴志骞研究》的精彩内容及幕后花絮[2]。郑永田博士的《图书馆人物研究的力作——评〈中国现代图书馆先驱戴志骞研究〉》从戴志骞生平与贡献的历史还原、民国时期图书馆发展的缩影与(了解)美国图书馆发展史的窗口三个维度为读者展现了《戴志骞研究》的魅力所在及独特之处[3]。有此两位才俊的大作在前,笔者再作似有画蛇添足之嫌。但作为图书馆史的爱好者,读了《戴志骞研究》,笔者又有些感触和共鸣不吐不快。

1 勾勒了戴志骞丰富多彩的一生

1.1 早前对戴志骞的模糊印象

戴志骞是民国时期图书馆界的奇人。戴志骞主要在三个方面成效卓著:一是主持清华学校图书馆。他长期担任清华学校图书馆主任(馆长),延揽了一批人才,采取了诸多举措,使得清华学校图书馆在中国声名远播。二是担任北京高师暑期图书馆讲习会讲演员。1920年8月,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设暑期图书馆讲习会,戴志骞与沈祖荣、李大钊等人一起担任讲演员。他还专门编译了《图书馆学术讲稿》作为讲义,产生了很大影响。三是积极参与图书馆专业协会活动,尤其是中华教育改进社的年会。中华教育改进社是近现代中国非常著名的教育团体,下设图书馆教育组。1922—1925年间,该社连续4年召开年会。戴志骞出席了前三次年会,并且每次都担任图书馆教育组召开分组会议时的主持人。1925年,他因赴美留学而没有参加年会。此后,戴志骞在北京图书馆协会、中华图书馆协会等专业协会中均有表现。1930年后,戴志骞从图书馆界离奇消失,再也难寻其踪。

1.2 《戴志骞研究》丰富了学界对戴志骞的认知

虽然没有足够的材料来描绘戴志骞晚年的人生轨迹,但《戴志骞研究》比较完整地呈现了戴志骞的生平:1914年前的学习、工作状况;1914—1917年入职清华学校图书馆;1917—1919年留学美国;1919—1924年主持清华学校图书馆;1924—1925年再次留学美国;1925—1930年回归中国图书馆界;1930—1949年涉足金融领域;1949年离开中国[4]。笔者对以下三点印象尤其深刻:

第一,该书用20页的篇幅描绘戴志骞1930—1949年间在金融行业的行踪轨迹。包括担任中国殖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经理、转投中国银行等,甚至归纳了戴志骞对中国银行发展的贡献。金融学和图书馆学的专业性都非常强,戴志骞没有金融学的教育背景和经验,但敢于跳槽到金融业,可见其能力之强。这部分内容展现了一个勇于挑战的戴志骞形象。

第二,该书叙述了戴志骞两次留学美国的经历。这是一般学者难以做到的事情,毕竟戴志骞的留学资料主要藏在美国,国内图书馆界无法觅其踪迹,郑锦怀却做到了。他对戴志骞的第一次留美经历叙述颇详,其篇幅有26页之多。从中可以看到,1917—1919年,戴志骞第一次留美。上海圣约翰大学校长卜舫济、清华学校校长周诒春分别给他写了推荐信。他在《纽约州立图书馆学校入学申请书》中表达了学习图书馆学、将来从事图书馆职业的愿望。郑锦怀还对戴志骞留美的身份、纽约州立图书馆学校的课程、戴志骞的学习成绩单、戴志骞在美国的图书馆学研究和实践活动等问题均有涉及。1924—1925年,戴志骞第二次留学美国获得博士学位。

第三,该书详述了戴志骞入职清华学校图书馆前的状况。主要包括:戴志骞的生平简介,如中英文姓名、生卒时间、籍贯、家庭背景、婚育情况等;戴志骞在圣约翰大学的学习经历,如初入圣约翰的入学与毕业时间、读书期间所学课程、求学期间所获荣誉、再入圣约翰的入学与毕业时间、读书期间所学课程等;戴志骞的工作经历,如任职瑞安公立中学堂、圣约翰大学罗氏图书馆等。全书共15章,入职清华前占3章;全书共265页,入职清华前占67页,篇幅不小。

2 体现了作者扎实的史料查证功夫

1909年,孙毓修撰写的《图书馆》一文连载发表,内容涉及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自此,中国的图书馆史开始进入学者的研究视野。1949年前,相关研究断断续续。1949—1972年间,近代中国图书馆史的研究几乎一片空白。从1980年开始,中国大陆学者开始关注近代中国图书馆史的相关问题。近40年来,近代中国图书馆史研究蓬勃发展,各种选题遍地开花。在这大好形势之下,细致入微的考证性著作极为少见,而这种著作是学术研究进入深化阶段才会出现的现象。不过,《戴志骞研究》的出版预示着这个阶段有提前到来的趋势。该书在资料运用方面颇具特色。

2.1 运用了大量的美国资料

戴志骞研究的难点之一在于资料难觅。戴志骞的一生中有三个时间段在国外,分别为1917—1919年、1924—1925年、1949—1963年。前两个时间段是其接受图书馆学教育的阶段,亦是其图书馆职业生涯的重要节点。《戴志骞研究》弥补了这方面的资料不足。粗略统计,本书仅第一个时间段引用的美国方面的档案、图书、杂志即达30条以上,虽然不能算多,但大体上解决了一些基本问题。利用美国方面的资料来开展近现代中国图书馆史研究的著作并不多见,其中最为成功且成效最大者,莫过于程焕文先生的煌煌巨著《裘开明年谱》,潘梅的《抗战时期袁同礼的图书请援活动及历史贡献》、韦庆媛的《戴志骞研究史料辨析》等都较为出色,郑锦怀的《戴志骞研究》也是较为成功的例子。

该书所用美国方面资料主要得益于江南大学青年才俊顾烨青、2012年在美国访学的刘宇博士以及2016年在美访学的肖鹏博士等。这表明,优秀的学术著作往往有优秀的学术团队支撑。1917年后,美国图书馆的发展模式对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影响取代了日本,成为中国极力效仿的对象,一直持续到1949年。所以,研究近现代中国图书馆史,绕不开美国。美国方面资料的获取成为推动中国图书馆史研究的重要方向。郑锦怀步程焕文等先生之后,不断开拓美国方面的资料渠道,扩大了学者的视野。

2.2 展开了细致的考证工作

考据学是中国史学对世界学术的一大贡献,《戴志骞研究》中饱含浓浓的学术考据味道。如戴志骞出生时间问题上,一般认为他出生于1888年2月27日。本书根据各种资料,认为这个时间是当时的中国历法,即农历时间,对应公历时间应该为4月8日。再如戴志骞进入圣约翰大学罗氏图书馆的时间和职务问题,众说纷纭。时间方面,多认为1909年进入图书馆。职务方面,有人说是图书室助理,有人说是图书室内主任,有人说是图书馆馆长,等等。该书经过详细考证,认为1909年进入图书馆是兼职,1912年才入职图书馆,职务应该是管理员。

《戴志骞研究》之所以资料较为丰富,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应为学术论战的推动。2010年,韦庆媛的《图书馆学家戴志骞的激情与无奈》发表,这是国内第一篇系统地研究戴志骞的专题论文。韦庆媛的另外一篇文章《戴志骞新图书馆思想与实践》也于同年发表。郑锦怀受到韦庆媛研究的激励,分别于2011年、2013年先后撰写了《戴志骞生平与图书馆事业成就考察》《探究图书馆学家戴志骞转行与归宿之谜——戴志骞生平再考》,在韦庆媛的基础上推进戴志骞研究,也纠正了韦庆媛的某些看法。2014年,韦庆媛撰写了《戴志骞研究史料辨析》一文,对郑的研究成果进行回应。这样,戴志骞资料在学术辩驳中不断被发现,不断地丰富起来。学术辩论是学术进步的动力,此言不虚。

3 丰富了近现代中国图书馆人物研究

历史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人物的前世今生,就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脱离人物的历史研究,无异于缘木求鱼。近十年来,关于民国时期图书馆界人物的研究论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粗略统计,被关注的图书馆界人物至少在20人以上。

研究论文的繁荣,不能掩盖研究专著的稀缺。我国第一本关于图书馆界人物的研究专著,当属程焕文先生《中国图书馆学教育之父——沈祖荣评传》[5]。该书上篇为生平事迹,有纤夫之子、远渡重洋、筚路蓝缕等13节。下篇为学术思想,有图书馆学研究观、图书分类学思想等8节,附录有沈祖荣先生著述目录初编等3节。该书于1997年由台湾学生书局出版。第二本优秀的人物专题研究成果为王子舟先生于2002年出版的《杜定友和中国图书馆学》[6],主要内容有近现代图书馆学之背景、图书馆之观念、图书馆学基本要义、图书分类学之贡献、汉字排检法发明、地方文献三论、杜定友图书馆学之特征等。2016年,翟桂荣编著的《李燕亭图书馆学著译整理与研究》一书出版[7]。该书侧重于著译整理,研究分量略微欠缺。当然,以上说的是研究论著,不包括年谱与资料整理,如程焕文先生的《裘开明年谱》[8]《裘开明图书馆学论文选集》[9]等。严格意义上说,《戴志骞研究》为第三本近现代中国图书馆人物研究专著,也是第一本系统地研究戴志骞生平学术的著作,其学术地位不容小觑。

4 瑕不掩瑜

此前,最具代表性的图书馆人物研究专著是程焕文先生的《中国图书馆学教育之父——沈祖荣评传》与王子舟先生的《杜定友和中国图书馆学》。前者将沈祖荣的“生平事迹”与“学术思想”分成两大部分加以考察,另有“沈祖荣先生著述目录初编”“沈祖荣先生年谱初编”“沈祖荣研究书目初编”三种附录;后者正文重点考察杜定友的学术贡献,附录“杜定友年谱初编”则详细介绍了杜定友的生平活动。《戴志骞研究》大致遵循程焕文先生的研究路径,但略有变化,改而分成“生平考察”“个案研究”与“史料译编”三个部分。如此一来,书中内容难免出现重复。比如,“生平考察”部分的第四章“北上清华学校”与第六章“返回清华学校”已经介绍了戴志骞在清华学校的具体举措与贡献,但“个案研究”的第十一章“戴志骞对清华学校图书馆的贡献”又从馆藏建设、馆舍建设与馆员队伍建设三个方面总结戴志骞的贡献。此外,《戴志骞研究》也有少许文字错误。比如,该书第九章“南下中央大学”第四节“戴志骞与中华图书馆协会第一次年会”误将年会筹备委员顾斗南写成“顾半南”(第170页)。当然,这些都只是小瑕疵,并不影响本书的学术价值。

5 结语

《中国图书馆学先驱戴志骞研究》呈现了戴志骞跌宕起伏、较为完整的一生,从一个侧面展现了近现代中国图书馆事业波澜壮阔的发展画面。本书不仅将戴志骞研究推向深入,而且由此及彼,推动了对近现代中国图书馆历史人物的研究,带有浓厚的考据学派色彩,是近十年来一部比较好的图书馆人物专题研究著作。当然,正如作者在后记里所说的那样,他对戴志骞的研究,得到了顾烨青、郑永田、刘宇、肖鹏等博士的鼎力相助。如果没有他们,该著作的资料就不可能如此宏富与深刻。尽管如此,作者郑锦怀的勤奋才是成功的关键,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猜你喜欢
图书馆学清华学术
清华十《四时》中一种特殊写法的“中”字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动态
孙清华作品
清华简第八册《心是谓中》补说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何清华:邂逅心理学
中国比较图书馆学发展探究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3年年会暨第31次科学讨论会在贵港举行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2年年会暨第30次科学讨论会在南宁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