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民间宗祠建筑空间与文化传承研究

2019-01-19 06:03赵丹笛
艺术科技 2019年22期
关键词:建筑空间文化传承甘肃省

摘 要:甘肃作为华夏文明、黄河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而且是一个多民族汇聚、多元文化共存的重要区域。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特别是当地民间宗祠建筑空间,与其他地区相比,更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由此,本文以“甘肃省民间宗祠建筑空间与文化传承”为主要研究视角,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特点以及文化理念。

关键词:甘肃省;民间宗祠;建筑空间;文化传承

1 甘肃省民间宗祠建筑独有的艺术特征

宗祠建筑而言,其主要通过建筑元素、建筑的表现形制以及院落布局上大多通过建筑工艺、时代文化背景、传统文化等综合作用进行构建和设计,并兼具机高的建筑价值和文化价值,同时也归属于乡土建筑。

乡土建筑主要源于乡土社会当中,其建立主要是在特定的区域气候、文化背景、建筑技术以及与其相联系的象征意义基础上构造出的建筑物。其不仅仅作为单个建筑物或者是建筑群体,而是在这种乡土环境当中构建形成的不同建筑物的总和,这是一种完整的区域社会、文化体系以及历史文化内容。在乡土建筑中,除了运用自身独有的物质材料之外,还包含了乡土文化当中的一些无形遗产。由此,宗祠建筑主要是根据地域环境,并且运用当地的建筑材料、建筑形式以及建筑结构展现出独有的宗祠建筑文化特征。建筑的形式表现、纹样特点以及色彩等也都是显而易见的,并且这些内容和元素都是对“美”的隐性体现,是极为丰富的艺术表现内容。

2 甘肃省民间宗祠建筑空间的表现形态

2.1 甘肃省民间宗祠建筑的院落空间布局形制特征

在甘肃省,民间宗祠建筑以纵向的扩展式表现形制为主,而在院落中,则大多是一四合院这一单元,通过纵轴的特殊方向扩展,形成空间,并且是极具韵律感的宗祠院落空间布局。在中国传统的建筑空间性质表现中,主要采用“间”对建筑的正面宽度进行展示,而采用“进”来凸显中轴线在建筑中表现出的数量,由此展现整个院落空间的进深。例如,“一进”在建筑中的意思是只有一处“堂屋”,“两进”主要表示的是倒座、堂屋以及建筑中有一处天井,“三进”则主要展示的是建筑的堂屋、过厅以及倒座,并且表示建筑内部有两处天井。

2.2 甘肃民间宗祠建筑院落空间布局的主要特点

在甘肃民间宗祠民居建筑中,建筑文化展现出很强的兼容性,院落布局也在很大程度上繼承且吸收、借鉴了来自当地汉族传统民居独有的建筑艺术风格,而且还包含了许多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彰显出自身独有的文化个性,进而展现出多元化建筑文化汇聚、重构与整合的重要内容,展现出民居建筑中不仅具有保守的特点,而且还具有开放和包容的特点。例如,院落平面布局相对比较灵活,在构造上也没有严格要求对称性。地域性宗祠建筑大多以四合院的形式沿着横轴的方形扩张,进而展现出全新的院落结构,大多通过院落所表现出的尺度、房建的数量呈现一种主从的关系,横向拓展很容易表现出合院的变形,而且变化的形式也非常丰富,展现出极为复杂的院落表现结构,但在整体表现和扩展形式上是极为少见的。

2.3 甘肃省民间宗祠建筑空间的组织特点

(1)在空间布局中凸显中轴的特点。在建筑空间构建中,不管表现的是一进式、二进式还是三进式,甚至是其他的一些布局形制,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但是就宗祠建筑空间的整体布局来看,中轴线之上的大门、堂屋或者是过厅大多是整个建筑中的重要内容,而且装饰非常精美,空间布局以凸显中轴为重要内容。这种突出中轴的特殊表现形式,促使整个院落空间在布局上具有一定的完整性,主要是从整个关系的表现上形成了极具韵律感的层次感。在建筑中,一个院子往往就是一个层次,而对于一个层次的表现,则能够凸显空间的特殊性质以及空间的特殊形态,展现出传统文化中独有的含蓄的、深藏不露的特殊性格与气质。

(2)建筑空间序列展现出开合有序的特点。在建筑空间的布局和转换过程中,过渡空间往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过渡空间大多是通过与主体空间进行有效的衔接、联系以及转换,在空间表现上却并没有归属于自己独有的使用功能,大多给人一种边缘化的感觉。而对于建筑空间感来说,过渡空间大多呈现出一种转换、调和、辅助以及调和的特质,而这些内容相对于主题空间来说则显得更加小、矮、暗。例如,在宗祠建筑的入口就会设定一个过渡空间,在进入空间之后会展现出一种强烈的封闭性特点,很容易带给人压抑之感,由此,在进入正门之后,入口的整个空间就会呈现后退的特点,并形成过渡空间,这也促使民间宗祠建筑具有更为丰富的空间层次,形成开合有序的特殊空间环境,带给人特殊的心理感受。

(3)宗祠建筑空间进行主从结合。在整个空间中,大多以合院形式布局为主,整体空间中凸显中轴的特点,进而形成开合有序这样一种空间序列,并且这种空间构成形式展现出极强的等级质感。在宗祠建筑中,最重要的建筑构成元素大多位于中轴线之上,如建筑中的牌坊、大门、寝堂、享堂以及过渡空间等,都会对主体空间进行协调和补充,进而促使宗祠建筑空间的整体呈现出主从结合、浑然一体的重要特点。

3 甘肃省民间宗祠建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3.1 对宗祠建筑文化的整体性和完整性进行保护和传承

宗祠建筑与其他建筑体系存在非常明显的区别,主要是宗祠建筑在表现上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是宗族气脉延续的重要场所。宗祠建筑的整体文化氛围大多通过宗祠建筑中的匾额、家具、纹饰纹样等一系列的内容构建而成。这些构成元素分别从不同方面组合形成了特殊的宗祠文化特点,具有独特的功能性和特殊含义。

由此,对于宗祠建筑文化,不仅仅是对其进行保护,还要对其文化内涵、传统文化进行更有效的展示、保护以及传承。

3.2 对宗祠文化建筑的多元化功能进行保护和传承

宗祠建筑具有极强的使用功能和文化功能,是在长期历史文化积累当中构建出来的完整的传统建筑文化综合体,具有多元化的功能。例如,甘肃省的宗祠建筑中以民居娱乐的公共场所为主,进而形成了具有较强生命力的表现特征。由此,保护宗祠文化是最重要的原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年轻人大多会离开自己的家乡,宗祠建筑的建造者逐渐老去,宗祠建筑的传承变得越来越困难。由此,保护宗祠建筑应当从设计的源头出发,进而搜集相关的设计材料、建筑工艺以及对其进行整理或存档,以便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宗祠建筑。

3.3 有效修缮,并保护其原真性

在保护和修缮过程中,要注重表现建筑原有的风貌,以此改造和重建宗祠建筑。在修缮的过程中,尽可能“少”干预,除了进行日常的保养以外,不能够进行更多的建筑干预,在必须干预的时候,要运用科学的手段修复建筑中需要修缮的部分,并且采取合理的措施,延续建筑的原来面貌,进而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建筑。

4 结语

甘肃宗祠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民间建筑,在表现形制、空间组织、空间布局上都有自身独特的风格,经过长期的发展,其融入了地域文化、民俗民间文化等内容,促使当地宗祠建筑展现出浓厚的艺术美学,并通过自己独有的外在形象,将建筑自身与人类的内在情绪、心理感受有效融合起来,展现出独有的艺术特征。但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宗祠建筑遭受严重破坏。由此,本文对这一现状进行了探讨,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后期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和保护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黄旭曦.闽台宗祠建筑装饰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12).

[2] 许则銮.苍南民间宗祠的文化内涵与开发利用[J].大众文艺,2013(10).

[3] 王美群,王紫芹,李阳,甘德欣.基于宗祠保护和利用的郴州乡村聚落规划探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S1).

[4] 翟东风,王青青.邱氏宗祠/龙山堂[J].建筑知识,2004(04).

[5] 熊强,陈怡宁.岭南传统建筑文化艺术与设计研究——以氏族宗祠为例[J].美术学报,2018(02).

作者简介:赵丹笛(1995—),女,河北秦皇岛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级硕士,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猜你喜欢
建筑空间文化传承甘肃省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某休闲场所室内空问设计改造方案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