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背景下的南奥塞梯冲突及其影响

2019-01-20 15:21贾迎亮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冲突

贾迎亮

(天水师范学院 高加索地区研究中心,历史文化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

南奥塞梯冲突,亦称南奥塞梯战争、八月战争,发生于2008年8月,是格鲁吉亚与谋求独立的南奥塞梯自治共和国、俄罗斯之间的武装冲突。实际上,双方的矛盾和冲突自苏联解体以后就开始了,八月战争是双方矛盾长期积累后的总爆发。国内学术界近几年对南奥塞梯冲突的关注比较少,有的将南奥塞梯分离与乌克兰分离进行了比较,侧重于探讨南奥塞梯因大国介入而引起的严重分离情势;[1]106-137有的虽然指出了南奥塞梯冲突的大国博弈背景,但侧重于分析南奥塞梯问题对俄罗斯国内政治的影响。[2]50-52实际上南奥塞梯冲突的意义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尤其是将其置于地缘政治背景下来进行考察,其对南奥塞梯及周边形势,诸如南奥塞梯自身稳定、南奥塞梯问题的国际化、高加索和中亚一些国家外交政策的转向以及俄罗斯地缘政治策略的转折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南奥塞梯冲突的地缘政治背景

南奥塞梯在高加索地区所处的地缘政治地位较为特殊,其周边环绕着俄罗斯、伊朗、土耳其等大国,历来就是大国博弈的重要战场。苏联解体后,高加索地区复杂的民族、宗教矛盾和领土争端又为大国博弈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高加索地区是俄罗斯面向中东地区的战略屏障,自1991年以来,俄一直加强在该地区的影响力。首先通过两次车臣战争,打击分裂主义势力,确保本土及北高加索地区的稳定;其次,积极介入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两国的纳卡争端,并充当明斯克小组的主要成员国,极力主导纳卡争端的调停,以此加强对南高加索地区的影响力;再次,通过与亚美尼亚建立军事同盟,与阿塞拜疆保持友好关系,使对立两国都有赖于俄罗斯;俄通过控制里海油气运输路线以加强对南高加索地区尤其是阿塞拜疆的影响力,并将其作为与西方战略抗衡的手段;2015年,亚美尼亚加入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加强了在南高加索地区的经济影响力,然而俄罗斯在南高加索地区,只有亚美尼亚是较为稳定牢靠的盟友,阿塞拜疆奉行独立自主和均衡主义外交方针,不参加俄主导的军事或经济联盟,与西方也保持友好关系;格鲁吉亚自2003年萨卡什维利执政后,实行亲西方、反俄罗斯的外交,俄格关系在2008年的南奥塞梯冲突中降到了冰点。

自南高加索地区的三国独立后,西方势力便开始渗入高加索地区。例如,欧盟一直试图通过经济援助、安全合作等方式将南高加索地区纳入欧洲文明圈。1991~2010年,欧盟已经从其共同基金中向高加索三国拨付了10多亿英镑。[3]382004年以来,欧盟已经成为南高加索各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2006年1月以来,南高加索各国已经从欧盟普遍优惠制中获得了优惠权。此外,欧盟积极介入高加索地区领土争端的调解,支持格鲁吉亚在南奥塞梯问题上的要求,并派驻欧洲观察部队;在纳卡争端中不承认“纳卡”独立地位,并与阿塞拜疆于2006年签署了《欧阿行动计划》,致力于和平解决纳卡争端;在南高加索地区派驻特派代表,加强调解地区冲突的能力,以此扩大欧盟在该地区的政治影响力。

此外,美国、土耳其等大国也在南高加索地区拥有各自的战略利益。美国自“9·11”事件以后,将阿塞拜疆作为其在阿富汗、伊拉克等国家军事行动的重要后勤保障基地,阿塞拜疆也愿意向美军提供空中走廊甚至军事后勤基地。[4]2352011年,美国提出的新丝绸之路试图将里海周边国家的油气资源绕开中国和俄罗斯而南引,阿塞拜疆也被涵盖在内。土耳其与阿塞拜疆的主体民族都是突厥民族,又在某种程度上都和亚美尼亚处于敌对状态,因此两国一直保持特殊关系,土耳其将阿塞拜疆视为其成为大国的帮手。

在此背景下,高加索地区的领土争端不可避免地带有大国地缘政治博弈的色彩,尤其是俄罗斯和西方国家的积极介入,往往使得领土争端国际化。大国地缘政治战略对抗加剧,领土争端复杂化且在短期内难以解决,深刻地影响了周边形势,南奥塞梯问题便是其中典型的案例之一。

二、南奥塞梯问题的由来

奥塞梯人一般来说是1世纪兴起的阿兰人的后裔。公元9~10世纪,阿兰族人的一支曾在顿河南部建立早期封建国家,13世纪,因蒙古人的入侵而亡国。金帐汗国统治时期,奥塞梯人被迫离开顿河南部,越过高加索山脉,并分居于大高加索山脉两侧,逐渐形成了南奥塞梯人和北奥塞梯人,他们多信仰基督教,操伊朗语。[5]171北奥塞梯和南奥塞梯分别于1774年和1801年被沙俄兼并。1917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格鲁吉亚民主共和国在德国和土耳其的支持下占领南奥塞梯。1921年苏联红军打败格鲁吉亚民主共和国,并成立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年在该国境内成立南奥塞梯自治共和国。北奥塞梯则最终于1936年12月5日成为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属下的一员,名为奥塞梯自治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91年苏联解体后,奥塞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改名为北奥塞梯——阿兰共和国,隶属于俄罗斯联邦。

1989年以前,南奥塞梯自治政府与格鲁吉亚之间基本上维持和平状态,但在1990年格鲁吉亚高层决定脱离苏联而独立,然而南奥塞梯议会却于该年9月宣布成立南奥塞梯苏维埃民主共和国,继续忠于苏维埃政府。格鲁吉亚国会则宣布取消南奥塞梯自治。格鲁吉亚认为南奥塞梯独立运动是苏联煽动的,其目的在于制造干预格鲁吉亚独立的借口。格鲁吉亚警察与当地百姓爆发冲突,造成了死伤。1991年底,冲突扩大,造成约1500人的死亡,[6]59逾十万名南奥塞梯人逃离家园,其中大部分进入了北奥塞梯。1992年1月,南奥塞梯举行全民公投,公投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南奥塞梯居民支持独立。1992年,为了避免与俄罗斯的冲突进一步扩大,格鲁吉亚与俄罗斯、南奥塞梯三方达成达戈梅斯停火协议,双方暂时停止军事行动。交战双方同意组成俄罗斯——格鲁吉亚——奥塞梯混合维和部队,并于1992年11月6日,由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派遣一个团队进入格鲁吉亚进行监督。自此至1994年,南奥塞梯大体维持和平状态。2004年6月,局面再度紧张,格鲁吉亚为加强对走私的打击,采取多次军事行动,造成了多人伤亡。格鲁吉亚政府也指责俄罗斯的维和部队偏袒南奥塞梯,并希望以联合国部队将其取代。

三、俄格矛盾与南奥塞梯战争的爆发

格鲁吉亚在苏联解体后,逐渐向西方靠拢,尤其是在所谓的“玫瑰革命”以后,随着谢瓦尔德纳泽的下台和萨卡什维利的上台,彻底倒向了西方国家。2004年,格鲁吉亚被纳入欧盟的“欧洲睦邻政策计划”和“东部伙伴关系计划”,自2007年至2010年格接受了欧盟1.024亿欧元的援助,[3]39试图将格发展为“欧洲文明圈”的屏障之一。格鲁吉亚还接受了美国的军事与经济援助,美国也依赖当地的油管,可以不经过俄领土直接输出里海石油至西方国家。格鲁吉亚是美国在反恐战争中的盟友,并积极要求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俄罗斯凭其庞大能源蕴藏在21世纪初重新崛起,由于南奥塞梯处于重要的能源运输路线上,俄罗斯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都势在必得。俄罗斯为防止北约东扩,以南奥塞梯的独立问题牵制格鲁吉亚。

2008年4月,格鲁吉亚传出了将要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消息,这对俄国来说是无法容忍的,这触犯到了俄国利益的底线——俄罗斯南方的安全大门洞开,双方冲突也因此一触即发。8月1日,格鲁吉亚军队进攻南奥塞梯,南奥塞梯战争(亦称“八月战争”)爆发。8月8日,俄罗斯军队以保护国民为由进入南奥塞梯,并且和格鲁吉亚军队开战。最终格鲁吉亚不敌,双方于8月15日签订停火协议,8月23日俄军撤离南奥塞梯。时至今日,南奥塞梯一直处于独立状态。

四、八月战争后南奥塞梯及周边的形势

八月战争虽然结束了,但南奥塞梯问题并没有解决。围绕南奥塞梯问题,南奥塞梯内部纷争不断;各国纷纷表明自己的立场,逐渐形成了以俄罗斯和美国为代表的两个敌对立场,使得南奥塞梯问题被国际化;南奥塞梯冲突影响到了格鲁吉亚及高加索其他地区民族分离主义势力。这些都为未来该地区的安全形势蒙上了一层阴影。

1.南奥塞梯内部政治上的纷争

八月战争给南奥塞梯带来了巨大的破坏,首府茨瓦欣利有两千多平民死亡,大量建筑遭到破坏,这使得奥塞梯人更加反对格鲁吉亚。但与此同时,南奥塞梯内部却在对南奥塞梯的将来发生了政治分歧。南奥塞梯反对格鲁吉亚的领袖、南奥塞梯总统科科伊季在战后提出要与俄罗斯合并,但遭到反对派激烈反对,他们要求南奥塞梯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科科伊季的反对派还指责他垄断权力,国家核心权力都掌握在他及其随从手中;[7]22009年5月,南奥塞梯举行了议会选举,但最终组阁的两个政党(统一党与共产党)都效忠于科科伊季,结果遭到反对派斥责,声称选举不合法,加强了科科伊季个人权威;[8]南奥塞梯战后重建缓慢、官员的腐败等现象也引起人们的普遍不满。[7]1可见,战后南奥塞梯政治形势并不稳定,这是否会给外部势力创造政治介入的机会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2.南奥塞梯问题的国际化

苏联解体后,大国在高加索地区的地缘政治利益使得南奥塞梯问题极易国际化,南奥塞梯冲突实际上是俄罗斯与欧美国家战略对抗的产物。俄罗斯将高加索地区视为自己的战略腹地,南高加索地区对俄罗斯历来具有重大地缘战略价值,是俄罗斯的南部屏障以及通向中东、中亚地区的主要陆上通道。为此,俄罗斯竭力维持其在这一地区的政治和军事利益。俄为了控制里海油气资源外运的通道,试图将该地纳入自己主导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体系当中,并将美国、欧盟、土耳其等势力驱逐出去。在西方国家看来,俄国的目标是恢复“后苏联空间的霸权”。[9]34

欧盟一直试图创建一个单一的欧洲文明圈,又认为欧洲文明圈以外的稳定关系到欧洲自身的繁荣和稳定,这就是欧盟地缘政治战略的要义。正如俄国科学家L.科列帕斯基所指出的,“在自己的范围内施加影响,包括对非欧盟成员国施加影响,建立一个友好地带,这就是欧盟政策的全部。”负责欧盟外交事务和欧洲睦邻政策的专员贝妮塔·费列罗-瓦尔德纳说道:“我们的战略是在这些国家间建立稳定的政治经济形势。”[3]37-38南高加索地区在欧盟的地缘政治战略中具有特殊地位。南高加索三国不但是欧盟与俄国、中东国家之间的屏障,更是欧盟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支点。因此,欧盟将南高加索三国也纳入欧洲睦邻政策计划和东部伙伴关系计划,并给予大量经济援助。美国在高加索地区的地缘战略利益则是挤压俄罗斯的生存空间,防止在苏联解体后在欧亚大陆中心的权力“黑洞”中“重新出现一个欧亚帝国”。[10]115自“9·11”事件以后,高加索地区对美国来说更加重要,美试图将其拉入欧美联盟,并将其建设成为一个在中亚、中东地区进行反恐斗争的保障基地;自乌克兰和叙利亚危机以来,更是其战略上抗衡俄罗斯的又一个选择。

在此背景下,南奥塞梯战争前后,南奥塞梯问题被国际化了。早在1992年俄罗斯便开始干预格奥冲突,由其主导成立联合控制委员会和由1500人组成的维和部队调解冲突。与此同时,欧安会也积极介入冲突调解,然而联合委员会和欧安会的调解似乎并不合拍,前者试图将冲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后者重在推动和谈、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这些貌似“和平”的手段反而使得俄罗斯更加怀疑欧盟在当地另有所图,而欧盟则认为俄罗斯在维和中对其表现出敌意。[3]113俄罗斯与欧盟便在调解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势力均衡。在此情形之下,南奥塞梯认为有了俄罗斯的支持便可以实现独立建国或与北奥塞梯合并加入俄罗斯的政治目标;格鲁吉亚则认为依靠欧美国家的支持,尤其是通过欧美加入北约,可以实现武力解决南奥塞梯问题的目标。

南奥塞梯问题的国际化是南奥塞梯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也是战后南奥塞梯问题被长期搁置并无法解决的重要因素。战争爆发后,西方国家谴责俄罗斯并声援格鲁吉亚,美国国务卿和北约秘书长先后赴格鲁吉亚,支持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认为俄罗斯就是当年布拉格之春中的苏联;还有一些西方学者认为俄罗斯通过战争将其利益扩展到高加索地区,[11]343-364更有甚者,认为这是“新冷战”的开始。[12]126-144而俄罗斯面对西方的谴责,毫不畏惧和退让,时任俄总统的梅德韦杰夫签署法案,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的存在,并声称“我们并不害怕任何东西,包括新冷战的前景。”随后,包括俄罗斯在内,先后有5个国家承认了南奥塞梯并与之建交。2009年,俄罗斯在南奥塞梯建立“第四基地”,并派驻军队。[1]122-129这样,在大国干预的情况下,南奥塞梯问题成为俄罗斯和西方国家战略对抗的前哨之一,很难在短期内得到解决。

3.高加索、中亚一些国家开始奉行多边均衡外交

南奥塞梯冲突最终以俄罗斯和格鲁吉亚的军事冲突、格鲁吉亚战败、南奥塞梯独立地位被俄罗斯承认而结束。由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不愿意与俄罗斯发生激烈或直接的武力对抗,在冲突发生后又没有给予格鲁吉亚公开的实质性军事支持,许多格鲁吉亚人对美国表示不满和失望。[13]9-11这种情况导致高加索、中亚一些国家开始对大国奉行多边均衡外交。

阿塞拜疆自20世纪末期以来,对纳卡冲突的解决一直寄希望于欧美国家,一度对俄罗斯比较失望,因此,阿塞拜疆与欧美国家保持着密切的关系。阿塞拜疆总统曾在多个场合强调了阿融入欧洲的愿望,并加入欧盟欧洲睦邻政策和东部伙伴关系计划,与欧盟在经济、能源运输、社会发展、安全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密切合作;阿塞拜疆与美国也保持着密切合作关系,双方在1997年建立“伙伴关系”,“9·11”之后双方军事合作增强,阿塞拜疆甚至允许美军在本国建立军事后勤保障基地,[4]234-235配合美国在阿富汗、伊拉克进行的所谓的“反恐战争”。但南奥塞梯战争后,阿塞拜疆不得不重新审视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尤其认为纳卡冲突的解决依然离不开俄罗斯的态度,更不能遭到俄罗斯的忌恨和反对。为此,阿塞拜疆对大国采取“平衡主义外交”,在继续保持与欧美国家友好关系的同时,重视同俄罗斯的伙伴关系,近些年来双方进行了多次高层互访、圆桌会议,并签署了多项经济合作协议,2011年和2012年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均超过了50%。[14]49与阿塞拜疆相似,中亚一些国家一方面稳固与俄罗斯的盟友关系,另一方面与美国在油气资源、反恐问题上进行合作,在经济上更多地依靠中国,[15]45-46奉行多边均衡外交,减少大国博弈对本国带来的危害。

4.俄罗斯地缘政治策略的转折

南奥塞梯冲突后,俄罗斯在这些持多边均衡外交的国家中基本能获得一种地缘政治上的安全感,但乌克兰由于“一边倒”地倒向西方势力,引起俄罗斯极大的不安,并采取措施捍卫其地缘政治利益。早在2008年便有西方学者警告称,俄罗斯对格鲁吉亚的军事行动向乌克兰和欧洲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即俄罗斯不会坐视西方势力损害其地缘政治利益,乌克兰作为格鲁吉亚之外的另一个加入北约的候选国,在加入北约问题上要谨慎。[16]2但乌克兰在尤先科于2005年上台后,将加入北约和欧盟作为政策优先方向;2014年乌克兰亲美势力在美国支持下推翻了亲俄的亚努科维奇政权,并镇压了亲俄势力的示威抗议运动。结果引起境内支持俄罗斯的乌东地区和克里米亚的不满,两地均出现了分离主义倾向。2014年乌东冲突爆发后,俄罗斯介入;该年2月,俄罗斯派军队进驻克里米亚,随后克里米亚经过“公投”宣布“加入”俄罗斯。在相对稳固了周边地区以后,俄罗斯于2015年9月底开始介入叙利亚内战,经过四年多的努力,叙利亚政府军控制了大部分领土,伊斯兰国势力被消灭殆尽,而美、土等国支持下的叙利亚反对派也危如累卵。由上可见,南奥塞梯冲突是俄罗斯地缘政治策略的转折点,俄罗斯为了保障其地缘政治利益,开始采取积极主动的策略,打破了西方势力对俄罗斯地缘政治上的包围和压迫。

五、结 论

南奥塞梯冲突,既是历史遗留的民族争端和领土争端的产物,更是俄罗斯和西方地缘政治斗争的产物。战争过后,南奥塞梯内部由于党派之争并没有实现政治稳定,其独立地位也没有被国际普遍认可;由于南奥塞梯问题的国际化,南奥塞梯成为俄罗斯和西方国家地缘政治战略对抗的前哨之一,这无疑增加了该区域的安全隐患;自南奥塞梯冲突以来,俄罗斯开始积极主动地捍卫其地缘政治利益,打破了西方势力对俄罗斯地缘政治上的包围和压迫。

猜你喜欢
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冲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英国“脱欧”,格鲁吉亚愿意填补空缺
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访问陕西
阿塞拜疆警告亚美尼亚勿承认纳卡独立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