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提升研究

2019-01-20 18:06卞丹丹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胜任双师型双师

卞丹丹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南通 226001)

一、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提升的必要性

(一)高职“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提升是社会转型升级的必然诉求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中,制造业“大”而不“强”,是制约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一大瓶颈。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是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时代诉求。我国要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则必须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大国工匠,而培养大国工匠需要工匠之师,需要一批具备优秀职业能力的“双师型”教师,这是培养工匠的关键性因素,也是产教融合是否顺利开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提升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中“双师型”教师的胜任力,对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高职“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提升是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根本保障

据统计,当前我国约7000万产业工人中有三分之一是技术工人,其中,初级、中级、高级工占比约为60%、35%、5%,对比德国,其高级工占比在35%左右。据2019年一季度数据显示,我国百城就业市场的求人倍率在1.28,其中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始终处于短缺状态,求人倍率达到2以上。这些数据直观地反映了我国在经济转型升级中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紧缺、人才培养体系的不成熟,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因此,在职业教育发展规模、速度都有长足进展的情形下,职业教育势必要对人才培养提出高质量的要求。而要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关键还在于职业院校中“双师型”教师的质量与数量。在产教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政校企联动,按层次、按需求逐步提升教师胜任力,建立一支校企双向流动、富有科研创新及转化能力的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只有如此,才能为人才培养的提质增效提供根本保障。

(三)高职“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提升是师资队伍内涵建设的必然需要

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性应用不断与产业相结合、融合的竞争新态势下,高职院校教师现有的知识和技能结构总体上相对单一、趋向老化。如职业院校的年轻教师虽然有着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良好的专业素养,但对比“双师型”教师的能力要求则欠缺了实践教学能力;而具有较多教学经验和实践经历的年长型教师,又可能在创新力、信息化能力上有所缺失。有鉴于此,必须改变教师职业能力单一、滞后、老化的状况,以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和学生专业成长的需要。这不仅是新时期教师胜任力提升的当务之急,也是职业教育发展中师资队伍内涵建设需要。

二、高职“双师型”教师胜任力的内涵界定

(一)“双师型”教师释义

对于“双师型”教师的理解,以往研究者一般从“双职称型”(教师资格证+职业类资格证书)或“双素质型”(理论教学素质+实践教学素质)对职业院校教师进行“双师型”教师的界定,没有国家政策性的统一标准。

直到2019年年初,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其中对“双师型”教师进行了明确界定,是指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两项“能力”要求则反映了“双师型”的本质,它不再是简单的证书堆砌,也不是宽泛的素质需求,而是真正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经历要求和教学能力要求。

(二)教师胜任力释义

胜任力最早由戴维·麦克兰德博士(McClelland)于1973年提出,运用于管理学领域。关于教师胜任力的研究,国外早于我国,丰硕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新时期国内教师胜任力的研究提供文献参考。基于本文研究的是高职“双师型”教师,有必要了解霍尔(D.Hol)和阿克塔斯(S.Aktas)在基础研究上的贡献。他们从九个维度(研究能力、课程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信息技术能力、专业竞争力、情感能力、社会文化能力、环境能力、沟通能力)分别阐释了教师胜任力的构成。在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上,学者科瑞德(L.Kyri-akides)根据内外环境变化,构建了教育有效性动态模型,在传统的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外以发展的眼光提出了信息化能力,这就迫使教师不得不重新定位自身角色和思索如何满足胜任力要求。

基于以上对“双师型”教师与教师胜任力的分析,并结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路径——产教深度融合,本文尝试对高职“双师型”教师胜任力进行内涵界定:高职“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是指高职院校教师自身所应该具备的胜任课程教学及企业实践指导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素养,并能主动探索学科前沿理论与创新实践,努力将科研创新转化为实际成果的能力。具体来讲,此类“双师型”教师是具备企业实践经历和充分了解职业院校与企业各自职能、运行模式与价值追求,具有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实现资源互享、文化互通的角色定位,懂得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能够胜任常规教学和专业实践指导的师资。

三、产教融合视域下对高职“双师型”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一)拥有持续学习的能力

拥有持续学习的能力是每一位教师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为达成高职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适应社会需要且能引领经济转型发展的能力目标,“双师型”教师必须主动、及时、持续地进行知识更新、技术技能提高。在《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国家正从政策层面探索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并完善建立教师实践制度和培训计划,选派优秀骨干教师、校长到国外研修,获取职业教育先进经验与理念。高职“双师型”教师则应在新政策下,依据所在行业、专业的发展前景,主动构建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

(二)具备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的能力

职业教育具有教育与经济的双重属性,职业教育中的“双师型”教师也肩负产学研究与开发的双重使命,在具备理论课程良好教学能力的同时高职“双师型”教师应立足产教融合,利用自身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结合校企融合中的资源优势,提升自身的企业实践能力,并围绕产业发展、产品研发等社会服务,撰写具有前瞻性、实用性的科研论文,联合企业一起攻关横向课题,并积极将科研创新成果进行产业化方面的转换,实现产品、服务的更高价值。

(三)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学生在职业院校中所获得的专业理论知识、技术技能等,是来自教师团队综合教育的成效,《实施方案》也在教师团队协作中创新了“模块教学”制度,以探索形成专业、年龄、职称、经历等合理化、高水平的教师创新团队,确保团体优势,克服个人局限。因此,在高职“双师型”教师的个体发展新要求中,必须要认识到团队协作精神的作用。在优秀的教师团队中,教师分工与协作明确,人际关系融洽,能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四)科学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针对我国当前职业教育中教师实践能力较弱的现状,《实施方案》明确规定:“双师型”教师必须具有实践教学能力,且从2019年起对高职专业教师的招聘,原则上要求有5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这是对“双师型”教师技术技能的必然要求。比如,商科类的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专业受外部动态环境影响较大,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员工专业技能往往需要在短期内得以提升或转变,因此对“双师型”教师的实践经历和实践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双师型”教师了解产业前沿发展动态,并通过企业实践进行经验积累和触发科研创新能力,以保证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

四、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提升策略

(一)构建高职“双师型”教师人才管理机制

高职“双师型”教师人才管理机制的核心目标在于人才战略需求,以动态的产业变化牵引教师人才队伍能力与结构的打造,完善“双师型”教师人才供应链,确保高职“双师型”教师的数量、质量与结构,以满足职业教育所需,促进职业教育与人才培养之间良性的创造循坏,深化产教融合,实现职业教育高追求与教师个人价值双赢的事业平台。

高职“双师型”教师人才管理机制具体体现在:人才获取要多渠道,广纳人才;人才使用既要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同时结合个人发展意愿让教师在企业实践岗位中累积实践教学能力,并通过一线工作经历激发“双师型”教师科研创新能力;人才发展要坚持职业教育教师对自我职业生涯发展负责,鼓励专业教师到实践中学习,以增强技能来应对变化中的岗位挑战;人才激励要坚持责任结果导向,在薪酬激励、福利激励、晋升激励、培训激励中都要合理拉开差距,向作出贡献的教师及师资团队倾斜。因此,构建人才管理机制是加快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成长的关键。

(二)发挥“双师型”师资队伍中的“传—帮—带”作用

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开展“传帮带”活动,是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增强实践能力,加快“双师型”骨干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与有效手段。“传—帮—带”是师徒之间技艺、技术技能的传承的有效手段,需要融入到工作实践中去实施。职业院校可以通过师徒结对的形式,为师徒分角色制定任务和责任清单,师徒围绕各自的任务和责任,根据预期成果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计划目标、计划内容、计划步骤、计划时间、计划评估与反馈),师父在课堂教学、实践操作、技术技能运用上对徒弟进行理论指导与经验传授,对制定的任务逐项落实完成,使徒弟快速成长。当然,师徒结对的“传—帮—带”活动,不是单纯地从经验到经验的简单单向传输,而是师徒之间一个教学相长、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过程,师父也可以从徒弟身上学习到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如何与新生代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等。因此,开展好“传—帮—带”活动,将有利于“双师型”师资队伍人才的培养及教师团队协作意识的提高。

(三)以“引进来、走出去”的途径对“双师型”教师进行培训

高职院校一要确立开放的发展理念,不能闭关在学校中埋头耕耘,而要通过校企合作、学徒制等桥梁,不仅要真实地把生产管理一线的高级工、管理者请进来,也要鼓励“双师型”教师走出去,走进企业,深入一线岗位,促成校外导师和校内教师搭班子,共研共建课堂教学,将产业最新的动态需求转化为课堂传授的知识内容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二要帮助教师树立先进的职教理念,有条件的院校应分年度、分批次地将“双师型”教师送出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学习和借鉴德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较为先进的职业教育经验和理念的基础上,努力使之中国化、特色化,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模式。

(四)以赛促进“双师型”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

无论是学生参加的职业技能大赛,还是教师校内外的各种比武,都是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职业技术技能的催化剂,鼓励“双师型”教师参与各种竞赛,增加教师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并从比赛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引领“双师型”教师自身发展,让教师在交流中获得先进的教学理念,探索多样化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促进高职“双师型”教师专业水平和综合职业素养的提升。青年教师从比赛中加深对专业的认识和课程的了解,使之快速成长为专业骨干教师。

(五)鼓励“双师型”教师参与服务社会的教科研活动

职业教育应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地方发展,结合优势和特色,聚焦地方和行业急需,通过教科研等形式主动服务地方经济,推动区域经济健康发展。政府、院校都应积极鼓励大师(名师)工作室或优秀“双师型”教师团队参与地方经济的教科研活动,用智力和知识参与社会服务,探索产业、产品新高地。如,职业院校科研团队可以联合企业开展科研攻关,承担与企业相结合的横向课题研究,积极进行科研成果的转化;经管类“双师型”教师可以通过提供职业资格培训、管理咨询、代理记账等优势技能,为当地中小企业、初级工、进城务工人员等进行专项的社会服务。这样教师不仅掌握和丰富了第一手实践资料,也了解了产业、企业发展新动态,不仅有助于教师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有助于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胜任双师型双师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新能源企业人才资源胜任管理研究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