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江薪火留蜀川

2019-01-21 05:46彭代群
收藏家 2019年1期
关键词:简阳龙泉窑青釉

□ 彭代群

龙泉窑是继越窑、耀州窑、汝窑、南宋官窑之后青瓷生产的又一高峰,是青瓷生产发展到后期的杰出代表。晚唐、五代时期,龙泉、庆元等地的窑业生产开始形成规模,并且渐成体系,成为龙泉青瓷生产的发端。两宋之际动乱,北方制瓷业中一些重要工艺技术传播到南方。其中,胎釉配方的改进和厚釉工艺对龙泉窑制瓷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北宋后期,龙泉窑发展成为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窑场。南宋政权偏安江南后,国土减少了一半,南宋政权维持运行的主要经济来源依赖于手工业的发展和贸易。这种特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龙泉窑的生产。一时间,窑场遍及瓯江流域,撑起江南瓷业的半壁江山。此后,龙泉窑的生产日益繁荣,从元到明初,达到了其生产的顶峰时期,直到明中期以后才渐行式微,但区域内的青瓷生产一直延续到清代后期,领中国古代青瓷生产之风骚近千年。龙泉窑的产品也销售、流传到全国广大地区,北到黑龙江、内蒙古,西到四川,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没有其他的窑场能够比拟。

图1 宋 豆青釉盘口弦纹瓷瓶

图2 南宋 龙泉窑梅子青釉瓷斗笠碗

图3 宋 龙泉窑梅子青釉莲瓣纹瓷碗

图4 南宋 龙泉窑豆青釉瓷洗

图5 宋 龙泉窑豆青釉五管瓷花插

图6 宋 龙泉窑豆青釉莲瓣纹瓷盘

图10 宋 龙泉窑豆青釉瓷洗

一、四川地区龙泉窑瓷器分布情况

四川地区广袤的大地上,至今还留存了大量的宋元明清各朝代的龙泉窑产品。四川北部边缘的广元,东北部南充市,西北部德阳、绵阳,东部达州,西部雅安,东南部内江、泸州,西南部乐山、眉山,南部宜宾,中部成都及周边的青白江区、大邑县、双流县、简阳市、新津县以及资阳、遂宁都有龙泉窑青瓷出土。1991年9月,在遂宁金鱼村发现南宋末年瓷器窖藏,出土了完整的和可复原的器物1005件,这是迄今国内发现的最大规模的宋瓷窖藏。其中龙泉青瓷有342件。其中,琮式瓶、鬲式炉等有礼制色彩的器物出土说明这一类器物已经世俗化,脱离了宋代官窑陶瓷礼器的使用范畴,作为商品销往四川地区。自古以来,四川因较少受到战乱影响,经济不断发展,到唐朝时已有“扬一益二”之说,成都已是全国最大的城市之一。南宋时期,四川一度贡献了全国税赋的三分之一,瓷器贸易是推动瓷器生产发展、增强两地贸易往来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四川博物院藏龙泉窑产品

四川博物院馆藏龙泉窑青瓷收藏丰富,器型多样,包括罐、瓶、碗、盘、盏、洗、花插、香炉、瓷凳等,这些龙泉窑产品主要来自省内一些宋、元、明墓及窖藏,另外还有一些个人捐赠等。其中,以什邡宋代窖藏和简阳东溪园艺场宋墓的龙泉青瓷最具特色。1996年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组织陶瓷专家耿宝昌、张浦生等对馆藏瓷器进行了鉴定,专家们认为出自什邡宋代窖藏和简阳东溪园艺场宋墓的龙泉窑瓷器,造型端庄,制作工整,釉质薄匀晶莹,其中不少龙泉窑瓷器中的精品,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全国意义。本文将对院藏的部份窖藏、墓葬出土及个人捐赠的具有代表性的龙泉青瓷做简单介绍,以飨读者。

图7 宋 龙泉窑豆青釉莲瓣纹瓷盘

图8 宋 龙泉窑豆青瓷方瓶

图9 宋 龙泉窑豆青瓷方瓶

图11 宋 龙泉窑豆青釉瓷瓶

1.什邡宋代窖藏

据考,宋元时期的龙泉青瓷是瓷器窖藏出土的主要品种。“至今为止,已发现含有宋瓷出土的窖藏41处,其中出土物中包含龙泉窑青瓷的窖藏有15处,从出土的地点看,四川省与重庆市13处、陕西省1处、湖南省1处。”①1972年3月,四川省什邡县两路公社发现的南宋瓷器窖藏,重叠堆放于一只大缸内,共280余件,码放整齐。什邡宋代窖藏有20余件精品藏于四川博物院。器型包括瓶、碗、盘、碟、盂、洗等,都具有明显的龙泉窑特征,有些器物还具有“出筋”等特点。据推测,这批窖藏产生的重要原因可能是与蒙军南侵有关。其中三件豆青釉盘口弦纹瓷瓶(图1),高30、口径10、足径11厘米。胎白致密,盘口、长颈、高圈足,其颈部、腹身自上而下装饰七道凸弦纹。通体施青釉,釉汁细腻肥厚。造型工整,简洁大气。此器型后传至日本、韩国,日本室町幕府时代书刊插图中就出现了仿此器型的花器。

南宋晚期龙泉窑生产出的梅子青釉产品釉质莹润,青翠欲滴,“视其色,温温如玉”,将青瓷釉色之美推向顶峰。

什邡宋代窖藏南宋龙泉窑梅子青釉瓷斗笠碗(图2),高5.1、口径15、足径3.4厘米。敞口,斜直壁,小圈足,底心呈乳突状,修胎极为工整,施釉均匀,釉面滋润细腻,型釉具佳。

宋龙泉窑梅子青釉莲瓣纹瓷碗(图3),高6.1、口径14.9、足径4.2厘米。质坚,微弧腹下收至底,浅圈足,通体内外施釉,釉汁细腻肥厚,修胎工整,造型规矩,内壁素面,外壁为覆瓣蕉叶纹。

另外一件什邡宋代窖藏的南宋龙泉窑豆青釉瓷洗(图4),高4.5、口径16.8、足径8厘米。灰白瓷胎,质坚。敞口,折沿内收,微弧腹下收至底,圈足根部酱色边,通体内外施豆青釉,开片、釉面滋润,个别地方因土浸不甚光亮,造型工整。应为宋龙泉窑青瓷中的上品。

图12 宋 龙泉窑豆青釉瓷碗

图13 宋 龙泉窑豆青釉瓷花盆

图14 元 龙泉窑梅子青釉双耳带环瓷瓶

2.简阳东溪园艺场遗迹出土

1974年,四川简阳东溪园艺场的农民在耕地时发现了一处石板墓遗迹,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人员会同简阳县文化馆工资人员对该遗迹进行了清理,发掘者认为这是一处元代墓葬,考古简报《四川简阳东溪园艺场元墓》发表于《文物》1987年第2期。其后,四川地区又相继出土了不少宋元时期墓葬与窖藏资料。不少学者结合考古材料对该遗迹的出土物的性质和年代进行了再探究。②简阳东溪园艺场遗迹出土了龙泉青瓷227件,不少器物的造型、胎釉特征都可与龙泉窑各窑区南宋中晚期地层发掘出土的器物相比照。③

两件宋龙泉窑豆青釉五管瓷花插出自简阳东溪园艺场,一件高4、口径14.7、足径10.1厘米(图5);一件高4.2、口径14.5、足径9.7厘米。胎质灰白细腻,施粉青色厚釉,宽沿口、直腹、圈足。内底有五个空心直立小圆柱,柱下均有一圆孔。此器型在四川地区其他南宋窖藏没有发现,有学者认为此“五管器”为一种灯具。北宋时景德镇窑曾生产相似形制的多管灯。而它的胎釉特征与其他龙泉窑器物一致,所以,也有一种说法,这是简阳东溪园艺场遗迹窖藏的龙泉窑浅盆式五管灯。

宋龙泉窑豆青釉莲瓣纹瓷盘出自简阳东溪园艺场宋墓。灰白瓷胎,质坚,造型工整,圈足。青釉,通体施釉,釉汁细腻肥厚,内壁素面,外壁莲瓣纹装饰。一件高5.3、口径33.5、足径12.2厘米(图6);一件高3.9、口径16.6、足径6.5厘米,周身开片(图7)。

简阳东溪园艺场遗迹出土宋龙泉窑豆青瓷方瓶一大一小两件。一件高15.8、口径4.7、足径6.5厘米(图8),通体呈方形。撇口,束颈,喇叭形斜腹,下腹近底处弧收,方圈足,圈足微内敛。圈足底无釉露灰胎,其余部分均施青釉。整器造型较为规整。另一件高24.7、口径6、足径6.4厘米(图9),通体呈方形。方形小盘口,长颈,喇叭形斜腹,下腹近底处弧收,方圈足。

宋龙泉窑豆青釉瓷洗(图10),高5.5、口径17.3、足径10.2厘米。灰白瓷胎,质坚,造型工整,折沿,直腹,圈足。通体施青釉,釉汁细腻肥厚,周身有开片纹。

3.驷马桥宋墓出土

1964年3月10日,成都北门驷马桥因省建二公司一处修筑房屋,挖出两个石板墓。四川省博物馆工作人员闻讯赶到时,墓室已被挖坏,墓内器物已被取出。据《1964年成都驷马桥宋墓出土瓷器》原始记录,有“如剑阁宋墓出土的青瓷,器型有瓶二件,一件高16公分(平口),另一件高16.6公分(小反口);香炉一件,高12公分,口径15.7公分;盏一件,高4公分宽15.6公分……”另外有青瓷碎片若干及漆佩环,黑釉、绿釉瓷。

宋龙泉窑豆青釉瓷瓶(图11),高16.7、口径5、底径6.3厘米。灰白瓷胎,口微反,直口,直长颈,削肩,鼓腹,平底,矮圈足,削足露胎,显麻酱色护胎釉。

4.剑阁县鹤鸣山宋墓

1964年,剑阁县鹤鸣山宋墓出土的龙泉窑豆青瓷碗(图12),四川博物院收藏了六件,与浙江龙泉县金村出土南宋莲瓣碗相同,为宋龙泉窑青瓷中的上品。灰白瓷胎,着豆青釉。平口,浅腹,腹外壁划昙花瓣纹,矮圈足,削足露胎,显土红色护胎釉。

图15 明 仿龙泉窑青釉八卦瓷香炉

图16 明 龙泉窑豆青釉瓷罐

图17 明 龙泉窑青釉花卉纹瓷盖罐

5.明墓出土的龙泉窑青瓷

成都周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陆续发掘出明代墓葬。包括城北的白马寺、五块石;城东静居寺、胜利公社、前进机器厂;城南的红牌楼、衣冠庙;城西的三座坟等。这些明代墓葬中也有龙泉窑青瓷发现。

城北五块石:1972年出土宋龙泉窑豆青釉瓷花盆(图13)。高18.5、口径25.6厘米。着豆青釉。三脚,缠枝,开片,阴花,底部有圆孔。

城南衣冠庙:1954年出土元龙泉窑梅子青釉双耳带环瓷瓶(图14)。高25.3、口径7.8、足径7.7厘米。灰白瓷胎,瓷釉较厚,质地坚硬。喇叭口,束颈下收,圆腹,深圈足,瓶腹中部有一道明显的接口痕迹。双兽耳均带环,底根部为一圈火石红痕,且有缩釉现象。1954年出土明代仿龙泉窑青釉八卦瓷香炉(图15),高18.1、口径26.3、底径7厘米三蹄足,釉下绕香炉一周凸印八卦,底内一小圆孔,孔外一圈似瓷断去痕迹,可见白色胎。

城南红牌楼:1965年 出土明代龙泉窑豆青釉瓷罐(图16),高30.1、口径24、足径16厘米。唇口,口沿无釉,鼓腹,敛足,豆青釉,釉有开片,无盖。

城东前进机器厂:1961年出土明代龙泉窑青釉花卉纹瓷盖罐(图17),高28.5、口 径19.9、 足径25.2厘米。短颈,唇口,圆肩,腹以下渐收,底足微外撇。器物底内露有火石红。器物青釉略泛黄。腹壁刻绘牡丹花卉,下为竖条形莲瓣纹,圆盖隆起,顶端一坐姿素兽纽,盖内中部无釉处有模印牡丹花卉,其间有“中山记”楷书三字。

6.个人捐赠的龙泉窑青瓷

1988年4月,李一氓先生将包括7件龙泉青瓷在内的平生所藏共百余件文物捐给四川省博物馆。

明代龙泉窑瓷凳(图18),高37.5、口径23.5、底径18厘米,鼓形,中空,顶面稍隆起,青釉印花,通体开片纹。

宋龙泉窑青釉划花鱼纹瓷碟,高2.2、口径9.6、足径3厘米。侈口,折腰,平底,青釉,碟心刻一游鱼。

南宋以后龙泉窑产品以单面刻划花为主要特征,进入刻划花装饰数量的全盛时期,刻划线条潇洒流畅,布局疏朗,以莲荷纹、游鱼为代表的装饰纹样飘逸流畅,美不胜收。但此件青釉划花鱼纹瓷碟原始档案记载出产地为四川彭县,并且有一批院藏龙泉窑器物均标注“彭县窑”。

宋代是我国瓷业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龙泉窑领中国古代青瓷生产之风骚近千年,无论是在生产技艺还是审美价值对制瓷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川西彭县思文、磁峰多白瓷窑址,彭县磁峰窑以烧造白瓷为主,从史料上笔者暂时没有找到彭县地区大规模烧造青瓷的记载,只从藏品原始档案的记录了解到“彭县仿龙泉器清代停烧,明墓中发现甚多”,鉴定往往以底为青灰色作为鉴别彭县窑的依据。希望更多的研究者能够关注这一议题,倘若有更多资料证明,将是对四川地区制瓷业历史的研究的有益补充。

图18 明 龙泉窑瓷凳

图19 宋 龙泉窑青釉划花鱼纹瓷碟

注释:

①蔡小辉《窖藏出土宋元时期龙泉窑青瓷的相关研究》,《陶瓷纵横·窖藏出土宋元时期龙泉窑青瓷的相关研究》,第39页。

②黄晓枫《四川简阳东溪园艺场遗迹性质与年代探讨》,《考古与文物》2013年第3期。

猜你喜欢
简阳龙泉窑青釉
哥窑青釉双耳彝炉
寿州窑瓷器釉色之流变
分数应用题算术解法探究
二元结构视野下的乡镇市场空间结构
浅析江浙地区多管瓶演变及内涵
安徽师范大学博物馆藏佛道入物瓷塑
简阳:文明之城一路花香
浅谈毡包青釉
工艺独特的明代龙泉窑青瓷罐
古陶瓷鉴定:从标形学到痕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