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大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条件
——纪念李大钊同志诞辰130周年

2019-01-21 00:52姜德辉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李大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姜德辉,李 艳

(1.唐山师范学院 社会科学部,河北 唐山 063000;2.唐山师范学院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河北 唐山 06300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具体实际紧密相结合,指导实际工作的过程。”[1]李大钊将马克思主义介绍给中国人民,并进行了系统传播,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要“与时俱化”的思想。他指出,马克思主义会“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发生“适应环境的变化”[2]。

为了使先进的马克思主义落户于落后的东方大国,使马克思主义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态势燃遍神州大地,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李大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奠基作用。

一、李大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背景条件

1.理论因素

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以本国国情为基础合理地应用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各国的具体应用,必须根植于各民族的具体实际中,让它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焕发出鲜明的特色。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为不同版本的《共产党宣言》写了七个序言,这是革命导师针对不同国家的工人运动确定任务的典范,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革命的具体需要。

应当把社会主义看成是经常变化和变革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来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因为马克思主义鲜明的理论品质就是与时俱进。列宁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进行了科学分析,大胆提出“一国胜利论”,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时俄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马克思主义要与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紧密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同时发展理论。可以说,任何重要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理论的诞生,都是为了特殊时期的社会发展。理论离开了实践,不能服务于社会,理论就成了空洞的理论,成了无稽之谈。列宁认为,无产阶级既是理论家又是宣传员,需要到群众中去工作,让群众在生活中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存在,最终化为物质力量。

2.中国传统文化因素

在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同时,李大钊积极宣传人人平等、个性自由的价值观。他号召人们只要坚持不懈地向前奋斗,就会达到人人梦寐以求的理想社会。李大钊一语道破马克思主义追求的共产主义就是中国人追求的大同理想。这是因为李大钊的思想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由此,马克思主义在价值追求上开始慢慢融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李大钊十分赞同孙中山民生主义中的平均地权等内容,希望建立一种人人平等的土地政策,以此取缔大地主阶级。李大钊的思想明确说明马克思关于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价值追求的本质与中国传统的大同理想和以民为本的价值观念是不谋而合的。

中国传统文化在内涵和本质上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包括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精神,实事求是思想、追求人类解放、坚持与时俱进等,在马克思主义中也有相应体现。马克思主义众多优秀理论品质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致性,是中国人民接受马克思主义、进行伟大社会实践、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深入的重要因素。

二、李大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个体条件

李大钊不仅受过良好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有着强烈的社会使命感,还有过出国留学的经历,通晓英语和日语。这是李大钊能够接受、传播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个体条件。

李大钊作为一个传统的知识分子,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在儒家思想影响下,李大钊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当李大钊拥有马克思主义这个强大的思想武器时,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先进的新学知识便碰撞出了强烈的火花。

1.强烈的社会使命感是内在动力

在李大钊的青年时代,中国正处在最黑暗的时期,既有帝国主义的侵略又有封建主义的压迫。由于幼年时期听到许多赤贫农民的反抗和呻吟,他立志要改变中国的社会状态,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强烈的、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使命感促使李大钊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开启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

为了让全国同胞摆脱水深火热的日子,为了让中国人民都过上大同生活,李大钊可以牺牲所有,包括生命。他放弃了可以过上富裕生活的银行专业,选择了法政这个救国救民的专业。他放弃了本该富足的教授生活,而是把大部分薪金投入革命事业,过着清贫而艰难的日子。他放弃了本来可以过着的安稳日子,选择为了宣传马克思主义而颠沛流离。除了马克思主义,一切的一切他都可以放弃,甚至最后被反动派逮捕杀害。正是强烈的爱国情感促使李大钊选择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2.中西教育背景是丰厚土壤

清朝末年,李大钊出生于渤海湾北部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里,他从小与祖父相依为命,家庭破落,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他的祖父是位通情达理而又喜欢主持正义的老人,对李大钊的影响深远。李大钊五岁时开始在本村的私塾里读书。在传统文化和家庭教育的熏陶下,李大钊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坚韧不屈的性格,形成了强烈的爱国情感,这对李大钊接受马克思主义,从事革命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李大钊认为,列强入侵是导致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重要原因。他在早年撰写的《警告全国父老书》中明确指出:“列强在华之经济势力益密,经纬参差,纤维若织,中国等于自缚之春蚕,列强如争食之饿虎。”[3]李大钊从永平府中学毕业后考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后又在朋友的帮助下远赴日本进入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

李大钊作为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倡者,他清楚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过程中要不断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李大钊首先是一个深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的知识分子,然后才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战士,他身上体现了淋漓尽致的中西文化的融合。

3.坚定的信念是李大钊推进马克思中国化的思想基础

习近平指出:“李大钊同志对信仰和真理矢志不移,为传播和实践马克思主义而英勇献身,真正做到了自己所说的‘勇往奋进以赴之’‘瘅精瘁力以成之’‘断头流血以从之’。”[4]在《真理之权威》一文中,李大钊明确阐述了他的真理观:“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5,p103]李大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基础和动力,正是源于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对真理的不断追求。

当没有接触马克思主义的时候,李大钊就在苦闷中持续探求救国真理。十月革命帮助全世界也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那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李大钊一开始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的时候,就认识到它能救中国于水深火热之中。他在《新纪元》中说:“我们在这黑暗的中国,死寂的北京,也仿佛分得那曙光一线,好比在沉沉深夜中得一个小小的明星,照见新人生的道路。”[5,p268]李大钊认为“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世界革命中的一个,尚有无数国民的革命将连续而起”,并满怀信心地宣称“试看将来的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5,p263]。

自从转变成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就坚信马克思主义可以救中国,并且再也没有动摇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并在此后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不停宣传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直到壮烈牺牲。面对白色恐怖,李大钊满怀革命豪情并坚信白色恐怖只是一时的,未来的世界一定是和平的。李大钊被捕后,在敌人的法庭上镇静自若、英勇顽强。他坚信,中国必须走马克思主义道路,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才能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暴统治,才能取得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这种追求真理的坚定信念和至高无上的革命理想,使他在生命最后一刻,想到的不是自己和亲人,而是“为主义而死份也,何函也?”[6]

三、李大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外部条件

中国近代社会现状和共产国际的支持,是李大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外部条件。正是这些外部条件,客观上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基础。

1.中国近代国情

近代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原来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逐渐演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国家的发展必须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李大钊在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接受了这一观点,他仔细研究了中国近代的国情,在社会经济、社会性质、无产阶级革命性质与任务以及中国阶级状况和革命力量等方面,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分析,得出中国只有走俄国的道路,走社会主义的道路,才能实现民族复兴。

李大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发现中国社会变革的规律,从而客观认识了中国国情:帝国主义以强大的军事力量和不平等条约迫使中国屈服,从而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导致中国自然经济破产,中国国势江河日下[7]。李大钊认为,另一个阻碍中国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封建势力。封建势力在中国由来已久,即使在帝国主义入侵使中国封建经济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封建势力依然强大。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封建势力居统治地位,广大农民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在20世纪初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没有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再加上中国官僚势力的操控,广大工人阶级的生活境遇非常悲惨,李大钊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因此,李大钊在传播马克思主义过程中,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鼓励知识分子到工人和农民中间去,去了解他们,组织他们。民族要独立,国家要富强,人民要富裕,就必须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2.共产国际的支持

共产国际成立之初,李大钊就对此明确表示赞同。李大钊认为,共产国际是一个国际性的带领人类走向光明的组织,它必然会改变世界格局,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他认为,这种打破国界种族的国际组织,一定会实现世界人民大同,让全人类都生活在光明和谐的世界中。这就是古代圣贤所说的世界大同。李大钊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讴歌十月革命,得到共产国际的高度关注。共产国际先后派布尔特曼、柏烈伟、伊万诺夫、荷荷诺夫金、维经斯基等人来到中国,他们都会见了李大钊,详细讨论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相关问题。

1921年初,在全国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建党的条件日益成熟,当陈独秀写信询问李大钊要建立政党的名称时,李大钊即刻回复:政党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和苏俄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同年7月在上海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在这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中,由于种种原因李大钊没有参会,但他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开始,一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李大钊都在传播马克思主义,进行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革命实践。他的马克思主义要“与时俱化”的思想影响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学习李大钊同志以科学态度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紧跟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潮流不断探索的精神。”[4]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要牢记李大钊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嘱托,坚定“四个自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李大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青春》
与李大钊一起就义的路友于烈士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李大钊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中共早期领导人李大钊英勇就义前后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