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共时层面“徒子徒孙”感情色彩的变化研究

2019-01-21 00:52卢佳琦崔新颖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用例现代汉语中性

卢佳琦,崔新颖

(河北经贸大学 文化与传播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作为词汇惯用语的重要形式,成语同样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感情色彩的变化尤其引人关注,其中主要体现为中性色彩的贬义化和去贬义化的交替变化[1]。本文以成语“徒子徒孙”为代表,重点考察其在现代汉语不同阶段的使用情况,并从多角度揭示其感情色彩变化的深层原因。

一、“徒子徒孙”语义的溯源

“徒子徒孙”的组合形式最早出现于明代。例如:

(1)朱大伯见慈长老发怒,便道:“不要我看这小厮便罢了,直得恁变脸。只怕这野种子,做不成你徒子徒孙哩。”(罗贯中《平妖传》)

(2)长老依言,分付师兄师弟,徒子徒孙等讫。(冯梦龙《警世通言》)

(3)藏道:“你若救得我命,情愿与你做徒子徒孙也。”(吴承恩《西游记》)

不过,这一时期,“徒子徒孙”的组合相对松散,有时还可以拆开使用。例如:

(4)彼既为我等之徒弟,即为我师之徒孙也。(吴承恩《西游记》)

通过语料分析,我们发现这一时期“徒子徒孙”的使用,词汇意义体现为字面组合意义,即“徒弟和徒孙”,同时泛指同一祖师传下来的弟子,色彩意义表现为中性,其词汇意义和色彩意义进入清代仍是如此。例如:

(5)张道士也笑道:“我拿出盘子来一举两用,却不为化布施,倒要将哥儿的这玉请了下来,托出去给那些远来的道友并徒子徒孙们见识见识。”(曹雪芹《红楼梦》)

(6)只道人有首领,龙有祖师,却不道烂草绳儿还有徒子徒孙哩。他把这些东西来唬我篾龙,真可说太不自量了!(无垢道人《八仙得道》)

二、现代汉语各阶段“徒子徒孙”感情色彩的变化

现代汉语从“五四”起发展到现在已经百年,现用刁晏斌对现代汉语四个阶段划分的做法[2],对成语“徒子徒孙”进行阶段性考察。

(一)第一阶段(1919-1949年)

进入现代汉语第一阶段以后,“徒子徒孙”的词汇意义并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其感情色彩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即体现出中性色彩贬义化的倾向。我们搜索了瀚堂近代报刊数据库和《东方杂志》全文数据库,发现既有中性色彩的用例,也有贬义色彩的用例。中性色彩的用例如下:

(7)至于他心心不忘的便是入帮,连夜间睡在床上做的梦也是同别人打架,来人颇多,见了他都纷纷跪地谢罪,原来辈份上尽是他的徒子徒孙呢。(《红杂志》1922年第10期)

(8)桂林悄悄告诉少爷说,这班人都是马老头子的徒子徒孙,跟着他练工夫的此地一村差不多都在他老人家一个人势力范围之内,只消他一下命令就有千军万马也攻他不进呢。(《红杂志》1922年第12期)

(9)就是十七万七千年以后,我们的徒子徒孙也没有这样的福气。(《东方杂志》1945年41卷第1期)

这一时期,贬义色彩的用例增多,主要出现在各种政治性文章中,例如:

(10)我想此风一长,将来骂人大师的徒子徒孙满天下,中国文坛就给大师的羽毛扇统一了的也未可知。(《申报》1934年7月30日)

(11)虽然小汉奸赌台大王朱逆顺林死了,但其手下徒子徒孙,寄子寄女等,竟无法无天,益见猖獗。(《申报》1945年12月19日)

(12)立令主持谈判的司徒雷登等非在美国州选前发表不可,结果蒋、宋等徒子徒孙之流就只好垂首听命。(《人民日报》1947年1月5日)

(13)此后美国侵略者对袁世凯这个窃国大盗及其徒子徒孙们一直都是积极支持的。(《人民日报》1949年9月7日)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徒子徒孙”贬义色彩的呈现与上下文语境密切相关,前面的定语多是人们否定的对象,如所谓的大师、汉奸、反动派、法西斯主义等,主语多含有[-正义][-正确][+剥削][+损人利己]等语义特征,“徒子徒孙”也带上了贬义色彩。由此,成语“徒子徒孙”进一步泛化,在泛指同一祖师传下来的弟子的同时,进一步泛指信徒、党羽,带上了贬义色彩。

(二)第二阶段(1949-1966年)

进入新中国以后,“徒子徒孙”的使用带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我们从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中共搜集这一阶段的用例11条,全部带有贬义色彩。例如:

(14)毛主席的话是非常对的,中国人民的死敌蒋介石跑到台湾,还没有彻底完全消灭,他的徒子徒孙们,还藏在各地破坏捣乱,美帝国主义也在企图侵略人民的中国。(《人民日报》1950年10月13日)

(15)全县约百分之七十二的人口,都认识到“美帝国主义是一切匪徒的祖宗,蒋介石、阎锡山、地主和特务是它的徒子徒孙”。(《人民日报》1951年5月16日)

(16)我们蔑视地拒绝赫鲁晓夫‘徒子徒孙’们蛊惑人心的邀请,是因为他们通过自己本国的讲台和在国际上的破坏活动,策划反对各国人民和青年革命。(《人民日报》1966年5月13日)

(17)让国民党、反动派、地主富农重新上台,让你们“三家村”这一伙阴谋家、野心家,资产阶级的徒子徒孙重新上台,而把已经当家作主的工农群众,重新打倒在地,再受你们的压榨剥削。(《人民日报》1966年5月16日)

“徒子徒孙”的定语在初期的基础上,第二阶段又增加了蒋介石、帝国主义、赫鲁晓夫集团、国民党反动派等名词性组合形式。同时,在表示贬义的感情色彩时,“徒子徒孙”开始运用于讽刺性反语中,看似是褒扬,实则是对非正义主张的挖苦、批判和揭露。例如:

(18)伯钧每自范庄(杨虎住处)归来,总谈到杨如何有办法,有势力,徒子徒孙遍天下,在政治尤其军事上有他的作用等等。言语间则常流露出不尽倾慕、神往的神情。(《人民日报》1957年7月3日)

(三)第三阶段(1966年-1976年)

第三阶段是一个特殊的变异时期,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对现代汉语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这一时期语言污染严重,带有攻击性、詈骂性、贬斥性和威胁性的言辞频出,摒弃敬语和尊称,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政治立场或阶级斗争色彩的套话、帮话。此时,“徒子徒孙”也沦为粗暴语言的一分子,堕落成为不折不扣的贬义词,形成了打倒“刘少奇的徒子徒孙”和“孔老二及其徒子徒孙们”的口号。这一时期我们从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中共搜集相关语料116条,无一例外全部带有贬义色彩,其中“刘少奇的徒子徒孙”用例8条,“孔老二及其徒子徒孙”的用例79条。下面各举一例:

(20)我们还对剥削阶级及其代理人的破坏活动保持着高度的警惕,随时准备打退刘少奇的徒子徒孙刮起的黑风,掀起的恶浪,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阳关大道。(《人民日报》1968年11月17日)

(21)林彪妄图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不仅要拣起孔老二“克己复礼”的黑旗,而且还必须从孔老二及其徒子徒孙们那里,承袭一整套反动的处世哲学。(《人民日报》1974年4月23日)

(四)第四阶段(1978年以来至今,即新时期)

进入第四阶段,成语“徒子徒孙”的感情色彩较前两个阶段发生了很大变化,贬义色彩的用例明显减少,中性色彩的用例大量增加。我们搜索了人民网和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共搜集165条用例,其中贬义色彩的用例42条,中性色彩的用例123条,中性色彩的比例高达74.5%。而贬义色彩的用例多集中在20世纪的80、90年代,有些还是前两个阶段用法的沿用。例如:

(22)江青给中国科学院感光研究所的一封信中,就说:“学柳下跖的办法回敬你院的孔老二的徒子徒孙们。”借此打击了一大批人。(《人民网》1980年12月22日)

(23)苏联通过它的徒子徒孙们的“袋鼠行动”,在全世界破坏捣乱,已经捞到了不少好处。(《人民网》1981年12月21日)

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用例,例如:

(24)有了这样的台湾当局,有了这样的政治文化,一方是不知信为何物的旧当局的徒子徒孙,一方是青出于蓝胜于蓝从不相信为政治之基的新当局。(《人民日报》2004年5月12日)

(25)此外,级别高不等同于觉悟高,强化对高级干部的监督,既是为了防止“大老虎”的出现,又是为了避免其提携、衍生出诸多腐败的徒子徒孙,并且造成狐假虎威。(《人民网》2013年10月23日)

(26)731部队是日军细菌部队的鼻祖,产下了一众徒子徒孙。(《人民网》2018年4月1日)

通过语料的分析,我们发现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徒子徒孙”中性色彩的用例大大增加。例如:

(27)50年艺途、百余部作品、20余位搭档、徒子徒孙近百人,在传统相声和新派相声两个领域都有独到造诣,马季无疑是当今相声界的第一人。(《人民日报》2006年12月21日)

(28)郭芙卤莽劲儿上来,说:“我外公名满天下,也不知有多少无耻之徒,想冒充他老人家的徒子徒孙。”(《人民网》2012年4月20日)

(29)如今,吴国林已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国家级大师工作室,徒子徒孙好几百人,其中不少都成了技能骨干。(《人民网》2017年4月29日)

通过现代汉语各阶段使用情况的考察,我们发现,成语“徒子徒孙”感情色彩意义发生了明显变化,体现为中性色彩的贬义化和去贬义化的交替变化,中性色彩和贬义色彩存在着此消彼长的情况。“徒子徒孙”就本义来讲,不带褒贬色彩,进入现代汉语第一阶段,却带上了贬义色彩,进入第二、第三阶段,中性色彩意义潜隐,贬义色彩显现,并占绝对优势,而进入第四阶段,中性色彩意义呈现,贬义色彩大大降低。

关于现代汉语词义感情色彩的阶段性变化,刁晏斌总结为两次大规模变迁,一是“始于建国以后,而到‘文革’时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二是进入新时期以后,第一次大变迁体现为“贬义化”,而第二次大变迁则是“去贬义化”[3]。成语“徒子徒孙”色彩意义的变化正生动地体现了这两次大规模变迁的规律性特点。

语言是一个动态系统,处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中[4]。语言的潜显理论认为:显性语言是到目前为止人们在使用的并且得到社会公认的部分,是人们所习惯运用的部分,潜性语言是按照语言的结构规则和组合规则所构造和组合起来的一切可能的语言形式的总和,但还未被语言社团所利用和开发[5]。“徒子徒孙”一词的中性色彩和贬义色彩在现代汉语不同阶段,呈现出了“显现”与“隐退”的错综状态。新时期以来,“徒子徒孙”逐渐恢复中性色彩,但最终能否洗去贬义的尘垢,还需要时间的检验,毕竟“徒子徒孙”的贬义色彩目前还有一定的市场。

三、“徒子徒孙”感情色彩变化的原因

杨振兰指出,词的色彩意义历史演变存在两种方式,一是色彩意义与词汇意义共变,二是色彩意义的自主变化。“色彩意义是不同于词汇意义的自足的意义系统,有自身的性质,特征,功能等,自然有自身独立自主的发展演变道路,即词汇意义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色彩意义独自发生变化。”[6]“徒子徒孙”色彩意义的历时演变便是在其词义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发生的,没有涉及词汇意义的扩大、缩小、转移等演变形式对感情色彩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从社会生活、民族文化心理、语境等角度分析“徒子徒孙”语义感情色彩变化的原因。

(一)社会生活对“徒子徒孙”感情色彩的巨大影响

社会语言学认为“语言与社会结构保持着共变的关系”,“当社会生活发生渐变或激变时,语言——作为社会现象,同时作为社会交际工具——毫不含糊地随着社会生活进展的步伐而发生变化”[7],语言和社会这两个变项,互相影响、互相作用,致使词义的感情色彩不断地发生变化,进而产生历时演变。

20世纪初期是国家和民族历史命运探索的重要时期,人们追求科学和民主,渴望打破旧世界,希望找到救国图强的手段和方法,因而对于传统文化进行了大力批判,对于传承僵化的文化、思想和人物等都持否定态度,这是“徒子徒孙”带上贬义色彩的重要原因。1949年后,国际社会存在着结盟和冷战,国内又以阶段斗争为纲,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生活秩序和思想观念遭到空前破坏。社会生活投射到语言生活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具体到“徒子徒孙”即体现为贬义色彩程度的加深、数量的增多和频率的提升。这使得泛指同一祖师传下来的弟子的“徒子徒孙”,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成为同党、党羽、走狗等贬义词的同义词。可以这样说,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长达30年的斗争性政治环境和批判性语言环境,对“徒子徒孙”高贬义度的定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徒子徒孙”成了兼具贬义色彩和时代色彩的成语。1978年以后,国家拨乱反正,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的改革和发展,文化重建的工作变得非常迫切,文化传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是“徒子徒孙”去贬义化、逐渐恢复中性色彩的重要社会原因。“徒子徒孙”感情色彩在现代汉语发展过程中的曲折变化正体现了社会生活对语言生活的重大影响。

(二)民族文化心理对“徒子徒孙”感情色彩的影响

传统的儒家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国人的民族文化心理,一方面体现为文化和思想等的一脉传承,另一方面又体现为君子的“群而不党”。正是因为这样的民族文化心理,使得“徒子徒孙”这一形式在产生时带上了中性色彩。虽然进入现代汉语以后,受不同阶段社会生活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徒子徒孙”带上了一定的贬义色彩,但是在没有新的词汇形式代替“徒子徒孙”的词汇意义和中性色彩意义时,即使“徒子徒孙”经历过高度贬义化的过程,其中性色彩也必然能够恢复,并保持词汇意义和中性意义不变。

(三)语境对“徒子徒孙”感情色彩的制约

语境就是语言单位出现的环境[8]。语言是处在一定的语境之中的,我们需要根据语境来理解表达者的真正意图和感情色彩。例如:

(30)几年前刘四借传授武术为名,收拢了一帮狐朋狗友、徒子徒孙。他依仗自己腰腿粗、拳头硬,经常带人打架斗殴,强奸妇女,逐渐打出了霸气,并开始肆无忌惮地敲诈勒索。(《人民网》2001年12月5日)

(31)因为十翼当中体现的哲学思想以及对于人事的观点与“论语”中孔子的思想基本一致。因此,十翼的主体和框架可以看做是孔子所作,只是在流传的过程中,他的徒子徒孙们又增加一些内容而已。(《人民网》2014年10月8日)

(32)钱家骏等一批老一辈动画电影艺术家是上影集团的瑰宝,钱老的逝世是集团和美影厂的重大损失,今天钱老的徒子徒孙正努力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希望推出一批新的精品力作,将动画的“中国学派”发扬光大。(《人民网》2011年8月30日)

例(30)中,“狐朋狗友”与“徒子徒孙”是并列使用的,根据贬义词“狐朋狗友”,可以判断此处的“徒子徒孙”感情色彩为贬义,即党羽、党徒之流。例(31)中,其上下文语境并未出现明显的褒贬色彩,此处的“徒子徒孙”则表现为中性义,即徒弟和徒弟的徒弟,一脉相传的人。例(32)中,根据“徒子徒孙”一词的定语“钱老”,一位杰出的动画电影艺术家,以及后语境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精品力作”“发扬光大”等含有褒义色彩的词语,我们可以推断此处“徒子徒孙”带有褒义色彩。

通过上述三个例子,可以看出“徒子徒孙”的色彩意义受不同语境的影响。这也正说明了语境中色彩意义的临时性,说明中性色彩意义正稳固为“徒子徒孙”的基本意义。

猜你喜欢
用例现代汉语中性
UML用例间包含关系与泛化关系的比较与分析
UML用例模型中依赖关系的比较与分析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1例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联锁软件详细设计的测试需求分析和用例编写
画质还原更趋中性 Vsee UH600 4K高清播放机
中性墨水的消泡和消泡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