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创新研究

2019-01-21 01:00李艳春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馆员育人

李艳春

(兰州城市学院 图书馆,甘肃 兰州73007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和全员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2017年12月6日,教育部新闻会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强调高校要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2]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3]不难看出,在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中,高校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亟须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大格局。在“三全育人”的新格局下,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阵地、主渠道,如何重新定位,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和作用,提升服务能力,实现管理创新,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定位

(一)“三全育人”新格局对高校图书馆的要求

“三全育人”是全面系统的育人指导思想和实践原则,是指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教育主体对客体进行的一种立体式、全方位的教育,更是一种系统育人机制的构建,强调的是育人责任落实到全员,育人环节贯穿于全过程,育人形式和内容渗透于全方位。做到时间上无空当、空间上无死角、人员上无懈怠、内容上无遗漏,强调的是一个系统性的概念。[4]

“全员育人”强调的是育人主体,即人人育人,不仅包括专任教师、管理干部队伍、学工队伍以及教辅、工勤队伍等人员,还包括学生,因为学生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中既是主体,也是客体。就高校而言,强调人人都要有育人意识,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树立责任感,人人共同参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落实到图书馆,就包括馆领导、馆员及图书馆的安全保卫等,都要求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育人担当精神,需要全员参与、全员负责、全员监督,认同图书馆价值追求,强化馆员文化育人理念,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群策群力”共同构建育人机制,形成精神理念层面的共识与合力,促进育人质量的提升,形成促进图书馆和学校发展的源头活水。

“全过程育人”是指要将“立德树人”育人理念和系统的育人计划有序地贯穿于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的各个环节,把“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落实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整个过程。图书馆对学生而言,其管理服务体现在借阅、查询、自习、展览、学术交流、甚至是休闲等各个环节,是对课堂知识传授环节和拓展延伸过程的补位,高校图书馆的全部工作贯穿于“一切为了读者,为了一切读者,为了读者的一切”的全部管理服务实践过程之中。

“全方位育人”是指通过系统设计,将服务育人从显性与隐性相结合,渗透到时间、空间等环节。意味着图书馆人人是育人主体,时时处处是育人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事事是育人的丰富工作内容。当然也包括阅览空间、展览空间、自习空间、共享空间以及休闲空间等。

(二)高校图书馆在“三全育人”新格局中的功能

当前,全国高校正在全面开展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特别是集聚全力推进“以本为本”为主题的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落实“三全育人”要求,应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共谋学校的发展和育人质量的提升。[5]高校图书馆在高校内部的机构设置上属于教辅单位,但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上与教学单位承担着同样的责任与使命,没有主、辅之分。教育部2015年修订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指出:“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6]“图书馆应全面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7]高校图书馆以“三全育人”为指引创新管理服务水平、发挥教育合力、提升育人质量,既是高校图书馆服务育人的常识、本分、初心、梦想的理性“四回归”,更是新时代背景下检验高校图书馆服务育人质量的根本标尺。这是落实新时代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应有之义,高校图书馆不仅不能置身事外,而且应该大有作为,主动适应新时代要求,理清思想认识,强化改革创新意识,推动图书馆全体员工把工作的重心和目标落在“三全育人”的成效上,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助力学校打通“三全育人”的最后一公里。

二、“三全育人”视域下的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服务创新

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并不专在学校,学校外还有许多机关,第一是图书馆。”高校是时时、处处、事事、人人育人的殿堂。[8]从图书馆的工作实践来看,图书馆的所有工作在本质上都是服务,高校图书馆良好的管理服务,在优化校风教风学风、涵育师生品行、滋养师生心灵、引领社会风尚等方面都将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全面落实“三全育人”要求,不仅要关注图书馆环境建设、空间布置,更要关注起决定作用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改善和提升图书馆人的认识界面,积极探索并推进图书馆的管理服务创新,培育和弘扬图书馆精神,将图书馆打造成为馆员真正践行“三全育人”的“理念创新场”,成为学生加强品德修养、提升审美能力、增长知识见识、增强综合素质的“教育文化服务场”,实现高校图书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高校图书馆是落实“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要求的支柱之一。高校图书馆在落实“三全育人”要求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其实现途径是通过服务来实现的。高校图书馆应以培育和弘扬图书馆精神为载体,创新“三全育人”的方法和路径,积极推进管理服务创新,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培育图书馆精神,创新工作指引

什么是图书馆精神?南开大学柯平教授曾指出,图书馆精神是图书馆人对职业的社会责任担当和主体自觉。[9]中山大学程焕文教授对图书馆精神作了精辟的概括和总结,即“爱国、爱馆、爱书、爱人”,后又提炼为“服务和智慧”。笔者认为后者更符合高校图书馆精神的内核,图书馆精神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图书馆精神的培育和弘扬来源于图书馆人的内心世界和外在行为。在精神理念层面,是图书馆所有员工在读者咨询与服务、图书信息资源管理、馆舍空间利用等工作中形成的、全体馆员普遍认同和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心理趋向和行为准则。在实践运作层面,则体现在图书馆工作人员和读者的服务关系上,响应并提升“三全育人”的能力和水平,形成并保持执着的工作热情,养成馆员与读者(学生)爱上图书馆的习惯,带领学生一起爱上图书馆,爱上自主学习、爱上知识,从而形成图书馆“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工作合力。

(二)树立“共同体”意识,筑牢服务基础

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对于馆员和学生同等重要,是利益攸关的共同体。体现图书馆精神,馆员和学生(读者)的作用至关重要。图书馆精神的灵魂是“爱”,要爱国、爱馆、爱书、爱人(生),以“爱”工作,用“心”履职。馆员要充分利用图书馆这个育人阵地,努力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馆员”“大先生”,图书馆要通过一系列措施让馆员首先热爱并引领学生爱上图书馆,树立“共同体”意识,筑牢“三全育人”的思想和服务能力基础。

1.加强职业能力建设,引导馆员爱上本职工作

培育和弘扬图书馆精神,馆员是第一要素,高校图书馆馆员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教育引领和管理服务贯穿于第二课堂,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在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中,建筑只占5%,信息资料占20%,图书馆员占75%”,阮冈纳赞认为:“最终决定一个图书馆成败毁誉的是图书馆的工作人员。”[10]管理好图书馆、服务好读者,必须要撬动馆员的工作情感。“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11]所以,必须引领馆员爱上图书馆,因为热爱,工作中必定主动;因为热爱,就会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因为热爱,就会产生通过培训提升业务能力的内在诉求。基于这样的认识逻辑,馆员要通过自身的工作,图书馆对学生的吸引力,使学生“爱”上图书馆,图书馆必须提升“被爱”的能力,除了大量的知识信息资源和大气、文静的馆舍建设设施之外,对馆员的敬业态度、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人文性要求。为此应该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树立正确服务价值理念

“为读者服务、让读者满意是图书馆的主要功能与核心目标,是图书馆的核心价值。”[12]高校图书馆因读者需要而存在,只有所有馆员认识到图书馆在“三全育人”中的支柱性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图书馆精神的具体实践,内化为正确的工作信念和职业观念,拥有强烈的事业心,忠诚于图书馆这个集体,爱上图书馆,爱上图书馆事业;外化于认真负责的服务态度和细致严谨的工作实践,全身心地投入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做到敬业、精业、勤业、乐业,主动变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获得“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从业幸福感。

(2)持续提升服务能力

以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兴起和快速发展,移动图书馆、智慧图书馆、云服务图书馆等新的发展理念不断出现,知识的管理和服务理念必将更加现代化,更具弹性和灵活性,图书馆生产方式从手工操作走向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学生对自助借阅、移动服务、个性化服务、参考咨询等业务的需求不断提升,如何以全新的视角和理念,在全媒体时代下不断创新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实现“图书信息受众在哪里,图书馆服务就在哪里”,成为新形势下图书馆人应该思考的问题。[13]

为此,高校图书馆必须落实好馆员素质提升培养计划。引导馆员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坚决扭转“我们过去就是这样做的……”、“我来图书馆是等待退休的……”等消极和错误观念,针对不同情况的馆员,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制定切实可行的素质和业务能力培训提升计划,对全体馆员要从服务理念、服务态度、工作程序与流程、服务规范、服务质量等方面着手实现形式多样、多维立体的培训,通过同事互助教、领导传帮带、外出培训学等多种方式共同提高。馆员的培训要做到校内外与省内外培训、短期与长期培训相结合,特别是要做好激励性在职进修和培训,可以有计划、有重点地派遣馆员到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较好的高校图书馆以挂职交流、访学进修等形式对馆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让馆员找到自身存在的差距,夯实图书馆工作“是一项学术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的思想基础,进而丰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掌握更加先进的服务方法与手段,从而增强内生动力,主动提升自己。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人员应重构知识结构,要随学科、专业、环境的发展而不断更新。[14]从培训内容上既要注重包括图书分类学、目录学、情报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图书馆业务工作知识,还要注重图书馆藏分类、编目方法、流通借阅、馆内展览、到馆咨询等工作程序,更要注重掌握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技术以及馆员礼仪等现代化高校图书馆管理的能力。引领馆员立足于平凡的岗位,具备为读者提供高质量服务的认识和能力,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强烈的责任心服务于读者,从而获得学生读者的信任与好感。做到每个馆员礼貌待人,微笑服务,用微笑让师生感受到“我们愿意为你提供满意的服务”的潜在语言,缩短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增进与读者的关系,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3)要构建以服务质量为核心的考评细则

高校图书馆要培育和弘扬图书馆精神,落实“三全育人”要求,最重要的就是牢固树立平等、公正意识,构建服务质量考评规范。在图书馆,馆员与学生在地位上是平等的,而馆领导与馆员在工作关系上也是平等的,只是分工不同而已,工作的目标志向和服务价值体现是相同的。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缩小纵向管理范围,改革管理结构,实施扁平化管理,营造平等、公正的工作氛围和管理到位、治理有方、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做到人人有要求、人人有以读者(学生)为中心的服务质量考评规范,促使馆内的服务质量形成组合拳,提高馆员的满意度,形成育人合力。另外,馆领导要切实先行一步,高标准严要求加强自身建设,以自身对图书馆事业的大爱、对服务质量规范考评的大德和对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情怀为引领,对高校图书馆员工报以尊重和认可的态度,善待馆员、关爱馆员,对其日常工作成果及付出加以肯定,千方百计帮助解决馆员在工作中遇到的难处,激发其工作热情,使其能够尽善尽美地做好本职工作。

2.优化服务资源供给,共建共享图书馆平台

各高校正坚持“以本为本”实施综合教育教学改革,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内容和模式将发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带来图书馆的理念、资源、空间等服务供给必然发生深刻变化,但无论怎样变化,服务本位始终是高校图书馆精神的核心内涵,必须将“全员育人”与“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相结合,三者不可割裂,更不可厚此薄彼。因此,与时俱进的规范服务、优美的馆舍环境、多样化的信息资源供给是落实“三全育人”的现实要求,同时也提出了优化服务资源供给,引领学生共建共享图书馆的客观要求。

(1)充分发挥学生馆员的作用,提升图书馆服务功能

学生是图书馆文化的享受者、参与者和创造者。[15]聘用学生馆员参与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是高校图书馆贯彻“三全育人”要求、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主要措施。因此,必须树立共建、共享思维,使学生成为培育和弘扬图书馆精神的生力军,引领学生参与图书馆服务创新。着眼于理清学生馆员与图书馆工作的关系,将学生“所需”与图书馆“所能”无缝对接,将学生“所盼”与图书馆“所有”完美融合,用“家文化”陶润学生心灵与行为,加强对学生馆员的培训、管理,以共同体意识构建学生馆员、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和谐关系。[16]籍此凸显图书馆精神教育的文明功能和心灵铸造功能,选拔优秀学生馆员担任图书馆馆员形象大使,发挥学生馆员对于全体学生的引领作用,引领全体学生读者成为图书馆精神的共建者、弘扬者和受益者,进而涵养图书馆地气,提升图书馆的人气,使图书馆精神成为学生实现心灵自由和行为自信的精神源泉。

(2)树立服务供给创新思维,优化图书馆服务供给质量

首先,要树立创新思维,充分发挥图书馆物理空间、虚拟空间等环境的作用。创新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但对图书馆来说,真正的创新体现在发展上,体现在不断拓展服务空间,切实形成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合力的环境保障。图书馆的空间资源与知识资源是同等重要的,展览空间、学习空间、共享空间和丰富的馆藏一样,是提高图书馆吸引力的重要途径。图书馆的环境空间建设要遵循图书馆建设发展规律,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尽量不使用“严禁”、“不准”等生硬化的提示语,而改为用一些如“珍爱图书,阅过无痕”;“带走一身书香,留下一室洁净”;“手机静音,读者静心”等温馨而富有诗意的提示语,充分锻造儒雅厚重的人文底蕴,要让图书馆的一墙一砖一书一木都能说话,要让所有人进入图书馆之后肃然起敬,从而给学生以“潜移暗化、自然似之”的文化熏陶和春风化雨般的操守锻造,营造学生“向知识致敬、向文化致敬、向大学致敬”的良好氛围。

其次,要树立优化服务供给意识,构建“互联网+知识服务体系”。互联网、移动网络、RFID、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迫使高校图书馆的职能发生变革。高校图书馆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信息需求多样化多元化和碎片化的实际,在优化纸本资源供给的前提下,引入知识导航、知识管理为内容的多元化服务理念,推进图书馆从传统型向全媒体的数字型转变,实现纸质媒介(图书、报刊、文献等)的收藏、储存、信息加工与数字资源共享的深度融合,知识信息单项传播与互动服务的有效性,深化服务内涵,提供专题讲座、名家讲坛、移动博客、图书论坛等线上线下服务,建立网上知识共享区,走个性化服务之路,如利用大数据开展参考咨询服务,网络信息资源和编目与分类等。

第三,要注重活动育人,实现动态服务、主动服务。可根据学生的需求、兴趣、特长,抓住“书香四月”“开学季”“毕业季”以及“党的生日”“国庆”等节点节气,从图书馆角度提供主动服务与指导,联合学校其他部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悦读书香世界,开启智慧人生”“读好书,听院长说”、“毕业论文,e网打尽”、“阅读无限、还书免责”、“美在图书馆摄影比赛”、“经典阅读征文”“朗读者”“一封家书”“主题展览”“书野寻踪”等,帮助学生把获取信息与创新结合起来、把增长知识见识与增强综合素质结合起来,将图书馆发展成集借阅、学习、科研、展览、学术交流,甚至休闲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场所,实现图书馆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功能。

三、结 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和全员育人。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承创新的主要阵地,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价值引领的重要平台,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深刻领会“三全育人”的内涵和工作要求,加强顶层设计和宏观规划,制定“三全育人”图书馆综合改革方案;在具体落实上,关键是培育图书馆精神,创新工作指引,重点是树立“共同体”意识,筑牢服务基础;在内在服务方面,要以加强职业能力建设为指引,细化考评细则,引导馆员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在外在服务方面,要优化服务资源供给,充分发挥学生馆员的作用,共建共享图书馆平台,提升图书馆服务功能。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馆员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校图书馆义务馆员教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探讨党校图书馆馆员的工作素质及培训策略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实现高职图书馆长远发展与青年馆员自我实现协调统一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