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群众性调查,有必要吗?

2019-01-21 14:19贺震
中国生态文明 2019年4期
关键词:植物学家凤蝶红景天

□ 贺震

(作者单位: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近些年来,举办萤火虫音乐节和民俗表演、全域同步调查中华虎凤蝶等活动屡屡见诸媒体。作为一名环保工作者,每每看到此类新闻,我总会思考:这些活动对珍稀动植物究竟是福还是祸?怎样才是对珍稀动植物最好的保护?除了专家因研究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查之外,这种群众性的调查有必要吗?

不该被打扰的中华虎凤蝶

中华虎凤蝶是我国特有的野生蝴蝶种类,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已列入《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曾被评选为江苏省动物的代表物种。由于独特性和珍贵性,在昆虫专家眼中可谓国宝。遗憾的是,近年来,中华虎凤蝶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数量急剧减少,已经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中华虎凤蝶每年3月惊蛰节气前后,开始羽化。因此被称为“惊蛰蝶”。一只雌性中华虎凤蝶虽然每年产卵可达120枚左右,但是最终能羽化成蝶的只有个位数,一年仅有一代,而且成虫生命周期特别短。

那次全域同步调查中华虎凤蝶活动,正是在3月进行的。调查采用多地点直播方式,对调查过程进行跟踪记录。虽然此类活动的初衷是好的,但笔者仍深感担忧,这种调查无疑是对中华虎凤蝶正常生活的打扰。在这方面,有太多教训了。

长白山珍稀物种屡遭“见光死”

长白山,大自然的宝库,生态系统完整,生物种类丰富,是世界少有的物种基因库和天然博物馆,有许多珍稀物种。然而,这里的许多珍稀物种被发现公布后,往往就会惨遭伤害。

最典型的是长白山红景天。前些年,研究发现野生红景天是抗高原缺氧的新物种。于是,大批采药人涌入长白山进行采挖,周边的一些县市还成立了红景天饮料加工厂。野生红景天遭受了灭顶之灾。

岩高兰,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原在长白山苔原带多有生长。前些年被发现后,全国掀起研究热,各地都来采样做标本,没几年就濒临灭绝。

崖柏,香气浓郁,有一定保健价值,最近几年成了市场新宠。随着崖柏手串升温,生长在长白山区的朝鲜崖柏难逃噩运,一些只有一米多高的小树都被砍倒了。

还有红豆杉。自科学研究发现红豆杉提取物——紫杉醇对癌症有一定疗效后,就有人千方百计进入保护区寻找红豆杉,或偷偷砍树做成水杯,或者摇掉树叶泡水喝。

一个物种毁掉容易,但是恢复起来很难,有的要上百年,有的永远无法恢复。对长白山珍稀物种屡遭“见光死”的现象,专家痛心疾首。“任何珍稀物种,没有栽培成功前我是不会说的,说了就灭绝了。越好的东西灭绝越快。不能因为我一句话毁了一个物种。”植物学家、长白山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黄祥童曾表示,再有新的发现,宁愿雪藏,也不示人。

空棘鱼得而复失的遗憾

地球上每年都有一些新物种被发现,并见诸报道。遗憾的是,很多物种被公开之时,往往就是濒临灭绝之时。比较典型的一个案例是空棘鱼。

空棘鱼在3亿年前曾经繁盛一时,并在6500万年前和恐龙一起绝灭。1938年12月22日,一艘渔船在南非东伦敦海域捕到了被认为已经绝迹几千万年的、人类进化的始祖——空棘鱼。活体空棘鱼的发现,为人们研究生物进化尤其是四脚动物的进化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活化石。科学家通过这种史前活化石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其身体各部分结构的功用,还可以了解其活体生活情况,为研究整个生物进化过程提供更有力的科学依据。

得知空棘鱼的科学价值后,为追逐可观的利益回报,当地人把捕到它作为出海的最高目标。尽管此后南非等国相继颁布严格的法令禁止私自捕捞空棘鱼,但空棘鱼还是在此后不到20年的时间里,被赶尽杀绝了。

消失物种的失而复得,本来是件好事。但随之而来的,是对这一物种的过度需求,往往迫使它们再度灭绝。这种局面一直让生物学界很纠结。对于那些失而复得的物种以及一些濒危珍稀物种,在不能做到完善保护之前,是不是不该公开?

幸运的玛士撒拉松和吃人树奠柏

因为没有公布而得到有效保护的幸运物种也有,比如玛士撒拉。

玛士撒拉松是一种古老的狐尾松。1957年,美国植物学家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怀特山脉进行植物调查时,发现了一棵古老的狐尾松。据测算,树龄已有4760多年,是名副其实的寿星树。于是,植物学家便用《圣经》里的寿星级人物玛士撒拉为其命名。

玛士撒拉松所在山区海拔高、空气稀薄、高寒缺水、土壤贫瘠,山上全是白云石,生存条件极其恶劣。在贫瘠的石头缝里,却生长着清一色长寿的狐尾松。对此,植物学家经过深入研究后,认为玛士撒拉松之所以能在如此苛刻的环境里生存下来,有两点原因:一是所在山区水土贫瘠,其他植物望而却步,没有其他物种争夺养分;二是人迹罕至,免除了人为伤害。

为了保护这片净土,确保玛士撒拉松的原始生存环境不被破坏,植物学家决定不向世人公开。至今,玛士撒拉松的确切生长位置仍是秘密。

同样幸运的还有一种叫奠柏的树。传说,爪哇岛上茂密的原始森林里,有一种能吃人的树。可是,谁也没有见过。一位对此抱有深厚兴趣的印尼大学植物研究工作者,只身前往爪哇岛历经艰难,还真找到了。他给这种树命名为奠柏。

奠柏有很多长长的枝条,可垂落到地面。当把鱼抛向奠柏时,本来纹丝不动的枝条会在一瞬间张牙舞爪地扑过来,把鱼卷住,而且越缠越紧。同时,枝条上流出一种胶状的汁液,一会儿便把鱼消化得干干净净。奠柏听起来有些让人不寒而栗,但它流出的汁液却是一种珍贵的药材。

发现吃人树,在植物学界是件了不起的事情,但这位植物研究工作者不仅未向外界公布他的发现,还从此在当地居住下来。10多年后,一个探险家发现了他。探险家问他:“为什么不把这个伟大的发现公之于众?”他摇摇头说:“一旦公布出去,药材商肯定会蜂拥而至。现在,奠柏只有不到100棵了,一旦公布,那将是灭顶之灾。”他之所以在此居住了下来,目的就是保护这些所剩无几的树。说到保护,他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也许,不知道,才是最好的保护。”

不要让珍稀物种当明星,珍稀物种需要的可能不是关注,而是遗忘。

可是,对于一些珍稀物种的保护,我们能做的,难道仅仅是不打扰它,让其默默地生、静静地长吗?在不打扰之外,对于珍惜动植物的保护,需要我们做的事情,还有太多!

猜你喜欢
植物学家凤蝶红景天
红景天的神奇功效及作用
蒲公英
藏起来的书
红景天 提升免疫力
红星花凤蝶
红景天,红景天
——题《圣山系-金巅》
绿凤蝶
新邻居的爱好
金凤蝶
红景天及红景天苷对低氧状态下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及表达的影响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