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冲突非对称冲击及中国的战略策应

2019-01-21 01:37黄泽先
关键词:进口国关税冲突

黄泽先

(长沙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4)

一、引言

合作与冲突是当今世界发展一个重要而又凸出的特征。一百多年以来,美国一直主导着全球的经济、军事和科技等领域的发展,并长期形成有关键控制力的在位优势。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开始了民族振兴的伟大历程,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举世瞩目。目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尽管中国与美国在很多领域都存在较具示范性和富有成效的交流与合作,但由于特朗普政府提出"美国优先"战略,美国激发了自身与世界一些国家甚至是美国盟友之间的严重分歧和冲突。中国在很多重要领域中正在不断赶超美国,使得美国对中国的发展趋势感到压力甚至充满敌意。美国蓄意挑起或支持的朝鲜无核化问题、钓鱼岛问题、西藏问题、人权问题以及中美贸易冲突等,频频制裁中国,遏制中国的民族复兴进程。中美多年来互动的力度、频率和偏向似乎揭示了一个潜在的共识,即中国与美国已徘徊在“修昔底德陷阱”的边缘[1]。因此,需要不断强化和慎思的观点是正视中美冲突已经成为中美关系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的选择,在这场充满不确定性的冲突中,中国如何获取决定性优势需要更具智慧的方案。

2017年8月1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指示:对“中国不公平贸易行为”发起调查,以确保美国的知识产权和技术得到保护,这可以看成是这次中美贸易冲突的正式开端。8月18日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宣布正式对中国发起“301调查”。2018年4月3日,美国贸易代表建议对来自中国进口产品清单加征25%的关税,该清单包含大约1 300个独立关税项目,总价值约500亿美元,涉及到信息和通信技术、航空航天、机械和机器人等行业,2个月后关税条款正式生效。作为对美国加征关税的一个有力回击,4月4日,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汽车、化工品等14类106项总价值5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并在美国关税加征后自动生效,这是中美贸易冲突的第一个回合。为了展示美国的强权态势,2018年7月10日,特朗普政府公布了对2 000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征收10%关税的建议产品清单,中国提出了严重抗议,这是中美贸易冲突的升级版。特朗普决定从9月24日起,对2 000亿美元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加征的比例为10%,并从2019年1月1日起关税将提高到25%,加上此前的500亿美元关税,美国对华加征关税范围已覆盖一半的输美产品。作为对美国加征关税的回应,中方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5 207个税目大约600亿美元的商品,从2018年9月24日12时01分起开始,加征10%或5%的关税。至此,中美贸易冲突进一步升级。中美贸易冲突只是中美对抗的冰山一角,是中美对抗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冲突性质来看,中美贸易冲突属于非暴力性冲突,而从另一角度来看,这些冲突也为中美双方留下可理性回旋的余地[2]。

二、加征关税的福利效应和产业效应分析

这次中美贸易冲突发端于美国的关税壁垒,征税的直接结果是提高进口成本。一方面,进口商不得不减少进口商品的数量,甚至完全取消原来的商品进口,这将减少出口商的商品需求,从而损害出口国企业的利益。为了保持出口商品一定的持续性,出口企业不得不压低出口价格,这导致出口国消费者获益,但这种获益要远远小于出口企业的损失;另一方面,为了挽回损失,进口商只能提高进口商品在国内的销售价格,从而损失国内消费者的利益。同时,进口国的同类商品生产企业将从中获益,另外,进口国政府收取的高额关税也将增加政府收入[3]。增加关税所导致的出口国和进口国的总的损益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模型进行分析。

图1 加征关税的进出口国的福利效应图

图1分析了进口国和出口国在增加关税时的福利效应[3]。如图1所示,横轴表示进出口的商品数量,用S或D来表示;纵轴表示进出口商品的价格,用P来表示;下标带有i的字母组合表示进口国的商品变量,下标带有e的字母组合表示出口国的商品变量;Pi′表示进口国关税加征后市场供求均衡时的商品价格;Pi表示进口国加征关税前供求均衡时的商品价格;Pt表示加征关税时商品的进口价格,一般情况下Pi′>Pi和Pi>Pt,即进口价格要低于进口国的市场均衡价格,否则,进口商将无利可图。同时,加征关税后的商品均衡价格要大于关税加征前的商品均衡价格;Pe表示出口国在进口国加征关税前国内供求均衡时的商品价格,Pe′表示出口国在进口国加征关税后国内供求均衡时的商品价格。一般情况下,加征关税后出口价格要低于加征关税前的出口价格,这是因为加征关税后,进口商为了降低进口成本要求出口价格下降。加征关税后国内商品价格要低于加征关税前的国内商品价格,这是因为加征关税后,出口价格的下降促使国内厂商只好压低生产成本,从而导致国内的商品销售价格有所降低。还有就是,出口价格要高于国内均衡价格,否则,出口商将无利可图;P0表示加征关税前的进口价格,也是加征关税前出口国的出口价格; P0′表示在加征关税时进口商压低出口商到合理的价格;加征关税前,进口商每单位商品的利润为Pi-P0,而出口商每单位商品的利润为P0-Pe,加征关税后,进口商每单位的利润为Pi′-Pt,而出口商每单位商品的利润则变成P0′-Pe′;加征关税后,进出口商每单位损失的利润为(Pi-P0)-(Pi′-Pt)=(Pt-P0)-(Pi′-Pi),而出口商每单位商品损失的利润为(P0-Pe)-(P0′-Pe′)=(P0-P0′)-(Pe-Pe′),关税e用Pt-P0′来表示,其中,Pt-P0由进口商来承担,但进口商会通过提高销售价格将一部分成本向消费者转移,而P0-P0′由出口商来承担,且通常情况下,Pt-P0>P0-P0′,即进口商承担的关税要比出口商承担的关税比例大一些; Se0表示加征关税前出口国的商品供给数量,Set表示加征关税后出口国商品供给数量;Si0表示加征关税前进口国商品供给数量,Sit表示加征关税后进口国商品供给数量;De0表示加征关税前出口国商品需求数量,Det表示加征关税后出口国商品需求数量;Di0表示加征关税前进口国商品需求数量,Dit表示加征关税后进口国商品需求数量。设加征关税的税率为t,下面是一些基本假定[4]:

(1)进口国是大国,这意味着进口国对进口商品具有较强的议价定价能力;

(2)出口商品在国内外的需求是同质的,不存在专门为国外而国内没有市场的出口商品;

(3)加征关税的商品不能通过第三方途径以加征关税前的价格进入进口国;

(4)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不变。

(一)加征关税的福利效应

1.进口国的福利效应分析

加征关税的直接结果是提高了进口商品在进口国的销售价格,并由此衍生了一系列的效应,主要有:

(1)消费效应,即进口商品销售价格的提高会使进口国支付更高的成本,从而损失了消费者剩余,表现在上图中面积(1+2+3+4+7)。

(2)生产效应,即进口商品销售价格的提高会使进口国同类商品生产者增加商品生产数量,从而增加生产者剩余,表现在上图面积(1+6+7)。

(3)政府收入效应,即当进口商品价格从P0降到P0′,由于加征关税,政府可以获得税收收入,表现在上图中面积(3+5)。

(4)财富再分配效应,即由于进口商品销售价格的提高,进口国一部分消费者剩余面积3转换成进口国的关税收入,另一部分的关税收入面积5来源于出口国让价所导致的生产者剩余的损失面积8(面积5=面积10)。

(5)价格效应,即进口商品销售价格的提高导致了替代商品价格的提高,降低了互补商品的价格。

(6)贸易条件效应,即加征关税导致进口国压低进口商品价格,从而使得国际市场上同类商品价格降低,使得消费者受益。

因此,从进口国来看:

净福利=消费者剩余的损失+生产者剩余的增加+政府关税收入的增加=-面积(1+2+3+4+7)+面积(1+6+7)+面积3+面积5=面积(5+6-2-4)

(1)

以上公式(1)表明,如果面积(5+6-2-4)>0,则加征关税对进口国而言能产生正的净福利效应。反之,如果面积(5+6-2-4)<0则产生负的净福利效应。那么,决定面积(5+6-2-4)正负的因素有哪些呢?

首先,消费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果进口国的消费者承受能力不强,只要受到一点点损害,就会通过各种渠道如游行示威、公开言论以及其他一些过激行为进行反诉,导致政府的关税政策不能持续。

其次,进口商品的国内需求弹性。进口商品的国内需求弹性越大,则进口国的需求曲线越平缓,此时,面积4越小,所以,面积(5+6-2-4)越有可能大于0,此时,进口国实施关税政策的激励力度也越大;反之,则越小。

第三,进口同类商品的国内供给弹性。进口商品的国内供给弹性越大,则进口国的供给曲线越平缓,此时,面积2也越大,面积(5+6-2-4)越有可能大于0,此时,进口国实施关税政策激励力度也越大;反之,则越小。

第四,进口商的议价能力。进口商的议价能力越强,进口商品降价程度也越低,此时,面积5也越大,面积(5+6-2-4)越有可能大于0,此时,进口国实施关税政策的激励力度也越大;反之,则越小。

第五,关税政策力度。关税政策力度越大(假定P0′不变),则面积2和面积4越大,而面积5越小,所以,面积(5+6-2-4)越有可能小于0,实施关税政策的激励力度也越小;反之,则越大。我们称这种原理为关税政策的自动纠正机制。

2.出口国的福利效应分析

(1)消费效应,即加征关税时,进口商通过谈判将进口商品的价格从P0压低到P0′,出口商在国内销售的同类商品价格也随着下降到P0′,这增加了出口国的消费者剩余,表现在图1中面积(8+12+13)。

(2)生产效应,即加征关税时,当出口商品的价格从P0被压低到P0′时,出口商将损失较大的生产者剩余,表现在图1中的面积(8+9+10+11+13)。

因此,从出口国来看:

净福利=增加的消费者剩余+减少的生产者剩余=面积(8+12+13)-面积(8+9+10+11+13)=-面积(9+10+11-12)

(2)

从以上公式(2)看来,加征关税对出口国完全是福利损失,加征关税是一个以邻为壑的政策。出口国福利损失大小的主要因素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越小,需求曲线越陡,则面积9和面积10也会越小,从而,|-面积(9+10+11)|亦越小,损失也越小;反之,损失就会越大。

第二,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越小,供给曲线越陡,则面积10和面积11也会越小,从而,|-面积(9+10+11)|亦越小,损失也越小;反之,损失就会越大。

第三,关税加征力度。关税加征力度越大,进口成本也越大,进口商尽力压低进口商品的价格,面积8、面积9、面积10和面积11都会变大,所以,|-面积(8+9+10+11)|也会变大,从而,损失也会加大;反之,则越小。

3.加征关税的综合福利效应

从上述分析可知,加征关税对进口国而言兼具利弊,但对出口国而言则完全是有害的。整体看,福利效应可以由下式决定:

整体福利效应=进口国的福利效应+出口国的福利效应

=面积(5+6-2-4)+[-面积(9+10+11-12)]

=面积(6+12-2-4-9-11)<0

(3)

考虑到加征关税后,关税是由出口国的商品原材料供应商、出口商、进口商与进口国的消费者共同来承担,每单位的关税分别承担了Pe-Pe′、P0-P0′、Pt-P0、Pi′-Pi,且一般情况下,进口国的消费者和出口国的原材料供应商所承担代价相对出口商和进口商的代价要小,面积6<面积(2+4)且面积12<面积(9+11),所以,面积(6+12-2-4-9-11)<0。以上公式运用了面积5=面积10的条件,即加征关税的收入直接来源于两部分,一部分是进口国的进口商作为需求者的消费者剩余的损失,另一部分来源于出口国的出口商作为供给者的生产者剩余的损失。以上公式(3)表明,加征关税的总福利效应是负的,即加征关税整体来看是有害无益的。损害程度与加征关税的大小、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心理承受能力、进出口商品的替代品等因素有关。

(二)加征关税的产业效应

1.加征关税的进口国产业效应

首先,产业转移效应。当一个国家加征关税后,出口国企业的出口成本就会增加,从而,增加了产品成本。为了降低产品成本,出口企业就可能将产业转移到进口国,并进一步增加进口国的GDP和就业率。

其次,产业替代效应。当一个国家加征关税后,进口产品就会减少,而进口国替代品的需求就会增长,从而促进口国替代品行业的不断兴起和发展。

第三,产业支持效应。当一个国家加征关税后,会导致进口产品减少,而国内相同产品的需要就会不断增长,从而促进国内相同行业的不断发展。

第四,产业抑制效应。当一个国家加征关税后,会导致进口国产品的互补品的需求减少,从而抑制进口国互补品行业的发展。

2.加征关税的出口国经济效应分析

首先,资本流出效应。当一个国家加征关税后,出口国企业的出口成本就会增加,从而为了降低产品成本,出口企业就可能将产业转移到进口国。

其次,产业抑制效应。当一个国家加征关税后,会导致出口国出口产品的需求减少,从而损害出口行业的发展;同时,出口国出口产品的互补品需求也会相应减少,从而也抑制了出口产品互补品行业的发展。

第三,产业替代效应。当一个国家加征关税后,打压了出口国的出口行业,同时,也间接打压了替代行业产品的需求,从而打压了出口产品的替代行业。

三、加征关税对中美的非对称冲击

特朗普针对中国贸易政策的表态都较为严苛,十分强硬。美国商务部长被提名人罗斯(Wilbur Ross)曾尖锐表态,称中国是“保护主义最严重”的经济体,更表示那些违反贸易规则的国家应该“被严厉惩罚”。特朗普高级顾问安东尼-斯卡拉穆奇(Anthony Scaramucci)在达沃斯经济论坛上表示,如果中美开打贸易战,中国将付出更高代价。而中国对待中美贸易摩擦展示的态度显然不会任由美国的强势。中国高层在达沃斯经济论坛上表示,“搞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进黑屋子,看似躲过了风吹雨打,但也隔绝了阳光和空气。打贸易战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5]。通过激进、断涯式和捉摸不定的贸易行动,在很短时间内解决第一大经济体和第二大经济体之间业已惯性的贸易不平衡,对两国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6]。不言而喻,中美双方加征关税对双方乃至对整个世界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加征关税任何时候的整体利益均为负

从公式(3)可以看出,加征关税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不管是局部还是整体,不管是短期还是长期,其结果是整体福利效应等于面积(6+12-2-4-9-11)<0。因此,加征关税对双方而言整体福利都是负的,中美双方各界都应有清醒的认识,努力反对加征关税[4]。

此外,中美贸易冲突将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2018年10月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文称,2018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为3.7%,由于中美贸易冲突使得低于今年4月份预测的0.2%[4]。

(二)加征关税短期内对中国的损害要大于对美国的损害

从公式(1)可知,加征关税对进口国的福利效应为面积(5+6-2-4),当面积(5+6)>面积(2+4)时,进口国的净福利为正。出口国的净福利效应为公式(2)即[ -面积(9+10+11-12)],一般情况面积(9+10+11-12)大于零,所以,通常[ -面积(9+10+11-12)]小于零。由于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的力度和规模比中国大一些,因此,短期内美国可以从加征关税内获得一定的正净福利。

中国对美国加征关税的力度和规模要小一些,即使从对美国加征关税中能获得一定的正净福利,但却被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所带来的冲击完全冲销,且还产生负的净福利。而且,大力度加征关税会产生一些净的资本流出效应,对中国相同产业和同类产业产生产业抑制效应和产业替代效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对中方的损害。

(三)加征关税长期内对中国的损害要小于对美国的损害

从中长期来看,加征关税对中国的损害要比对美国的损害要小,主要原因包括:一是,中国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生产压力、消费压力和承受能力都要强于美国同类。由于美国是一个多党执政崇尚自由平等的社会,一旦受到平等不自由的对待就可能通过各种途径来表达自己的诉求,这给政府的决策形成压力,使政府决策的持续性受到挑战。虽然美国加征关税给美国政府带来一定的福利,但从中美贸易冲突开始,美国已经发生了3次较大规模的反加征关税的游行示威活动[7]。二是,竞争能产生较强的学习效应。中美冲突虽然短期内给中国造成的损害要大于美国,但却激发中国人民加强学习和创新。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建设创新型国家,在近三个月内,国家发改委、税务总局和证监会等部门都明确表示支持科技创新类企业的发展,特别是芯片、通讯和网络等关键领域备受重视,一些富有朝气的企业正在脱颖而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成是中美冲突的一个溢出效应[8]。这个溢出效应在中长期内是对中方企业的有力补偿。三是,由于中国出口产品的成本相对低廉,出口转换的效率较高。中国能成为制造大国,主要优势就是产品成本低廉、劳动力廉价及规模经济优势,而且这些优势都有较强的可持续性。因此,一些产品即使被美国加征了关税,但还是比较容易找到潜在的替代市场[9]。最近几个月,一些出口到美国的滞销产品在非洲出口比例中增加了较大的幅度。四是,美国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依赖性较强。据BWC中文网2018年10月15日报道,在美国的一场听证会上,有美国消费者被记者问道:“你们进口的这款中国商品有没有其他替代品?”答:“没有,美国消费者就喜欢这款中国货。”“你们能降低对中国制造的依赖吗?”答:“不能,中国有我们的关键供应商。”“你们需要的产品能在其他国家生产吗?”答:“不能,只有中国有完整生产链。”这只是一个随机采访,但我们可以看出美国人对中国产品的依赖性。因此,加征关税长期内的成本大部分都会转嫁到美国消费者身上[10]。

(四)从局部来看,加征关税对中国的损害要大于美国

从终端企业来看,美国加征关税会直接损害中国的出口商,很多专门生产出口产品到美国的企业最近几个月面临很大的销售压力。同时,美国对受到制裁的出口企业有一定比例的现金补贴,但中国却没有明确的补贴措施。

(五)从整体来看,加征关税对中国的损害要小于美国

从整体来看,加征关税对中国的影响并不会比美国大。在美国第一批加征关税的名单中,有37%的产品是中间产品,这一部分的损害有很大一部分是由美国生产企业来承担。后期美国加征关税的产品大部分是美国老百姓必需的生活用品,加征关税的大部分损失只能由美国消费者来承担。实际上,据环球网2018年10月13日报道,美国对中国的逆差在9月达到341亿美元,在8月份达310美元,连续两个月不断创造新高,这显然与特朗普发动贸易战的初衷和预期完全相违背。同时,中国对美国加征关税的产品,如大豆、汽车等有很强的外部替代性,在几乎不用增加较高成本的条件下可以找到合意的潜在进口国。因此,中国对美国加征关税对中国自身的影响是可以控制的,且有较高的净福利[2][7]。

(六)加征关税对中国实体经济的损害要远小于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损害

由于中国资本市场不太健全,中美贸易冲突很快就对中国资本市场造成严重的影响,中国股票市场从加征今年加征关税以来已经下跌了30%,其中部分原因在于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成熟,以及对中美贸易冲突的过度反应。实体经济在中国政府的有力调控之下,GDP基本上保持了平稳增长;进出口情况略比同期要好。据至诚财经网2018年10月14日报道,今年9月份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4.5%至2266.9亿美元,今年前9个月向美国出口同比增长12.2%至1.83万亿美元。中国资本市场相对比较脆弱,影响中国社会各方面非常深入。因此,中国资本市场要避免成为外国特别是美国做空的对象,必须稳定中国经济金融的发展秩序和结构,全面系统维护资本市场的健康成长,转换监管理念、明确监管目标和监管定位,培养抵御外部系统性风险冲击的能力,以服务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大业。同时,根据华尔街的预测,美国股票市场将面临一个技术性危机的冲击,即股票市场平均收益率远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导致股票市场的平均收益率有向经济增长率收敛的一种调整趋势。然而,中国股票市场的运行规律表明,一旦美国股票市场进行大的调整,中国股票市场将出现更大的情绪性调整,这种调整对诱发中国经济系统性风险有很大的助推作用。

四、中国应对中美贸易冲突的战略策应

中美冲突有直接冲突和间接冲突两种形式,而中美贸易冲突则是一种直接冲突,由间接冲突转向直接冲突是冲突扩大化的一种形式和预兆。如何有效管理冲突并在冲突中获取决定性优势,中国必须系统制定战略策应。战略策应可以分为战略策应的基本判断、基本理念、条件创造、时机选择、目标设定、基本模式和战略实施等七方面的内容[2][11]。

(一)战略策应的基本判断

首先必须完整、清晰地认识中美冲突的的基本性质。中美冲突是系统、长期和全方位的,中美两国的国家利益能够兼容的部分比较少。而中国正处于一个加速发展时期,在经济、军事和科技等各方面正在不断挑战美国至尊霸权,美国自然而然会对中国进行打压和反制。因此,中美冲突必将经历一个艰难甚至可能会导入一些血腥的成分[1][2]。

(二)战略策应的基本理念

冲突管理的基本理念应遵循毛泽东“作最坏的准备,朝最好的方向努力”的主张,尽可能避免对双方造成重大损失的冲突,但也不怕陷入不可挽回的境地;尽可能限制在非军事领域中的冲突,但我们也要做好军事冲突的准备。

(三)战略策应的条件创造[2]

战略策应的条件创造主要是指为对抗冲突创造足够而充分的条件,做强做大自身,以在冲突中处于有利态势。

一是,中国要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中国的经济经过40年的高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经济保持长期的高速增长。这不但增强了综合国力,使中国的经济实力荣冠全球第二,同时也缓和了国内的各种矛盾,促进中国经济的稳定性和平衡性,以集中资源对抗外部的不利干扰和恶意打压。

二是,坚持充分的对外开放政策。在落后阶段,对外开放政策使中国享受外部经济效应,大力吸收国外资本和技术,为中国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关键性支持。在赶超阶段,对外开放政策可以得到更多国家的支持和追随,使中国的国际地位更加巩固,使中国的战略更具覆盖力和亲和力,同时,也可以使中国人更多和有选择性地享受世界各国资源。当然,对外开放政策具有动态性和灵活性,在某些方面可以对美国进行限制,而对其他国家进行优惠,从而使美国感觉到选择性压力。

三是,将军事发展提升为更优先战略。军事力量是一个国家兴起和发展的第一保障,也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重要动因。总体而言,中国的军事力量与美国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但一些具有威慑性的军事力量并不逊色于美国,比如,中国的电磁炮、激光武器和氢弹等,这是美国在军事上不敢对中国轻举妄动的重要因素。为了在中美冲突中取得更多的控制权优势,中国必须加大国防投入,努力使尖端武器的研发领先于美国。

四是,坚持科技强国的战略。在GDP的贡献成份中,中国的30%是由基础设施和房地产贡献的。而美国有30%是由windows 和CPU贡献的,因此,就经济增长的质量来看,中国明显要落后于美国。特别是2018年4月美国对中国电信巨头“中兴通讯”公司的制裁,更是触发了科技强国的契机。在十九大报告中,中央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国家发改委相继出台了一些列激励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举措。因此,中国未来的科技创新有望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

五是,坚持人才兴国的战略。从根本上而言,一个国家兴起的关键就是人才。美国之所以能够雄霸全球,主要是培养和吸收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世界一半以上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均来自美国,这些科学家让美国全面走上强盛之路。因此,人才对中华民族的最终崛起是一个关键性的支撑,如何引进和培育各类人才,中国应该从长计议。

六是,坚持充分的民主法治制度。民主法治是国家公平公正的重要体现,也是凝聚力形成的重要保障。如果没有民主和法治,建设法治国家和培育公民的爱国情怀就难以实现。

七是,强化人民币的货币主导地位。中美贸易冲突是中美冲突中可预期解决的一种软冲突,经济领域的冲突最终都会回归到人民币与美元地位的争夺方面。现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在持续加速,人民币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声誉非常高,主要石油输出国的石油结算正逐步采用人民作为结算货币,这些是形成人民币主导地位的良好兆头,中国应抓住时机,不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为人民币制衡美元霸权创造各种有利条件。

(四)战略策应的目标设定[9]

一是,从与特朗普本人相关利益下手。特朗普是中美冲突的一个直接执行者和代言人,如果特朗普本人的资源或政治声誉在这场冲突中受到损害或打压,会直接影响美国反制和打压中国的方向和力度。一方面特朗普的支持者或票仓选民,对这些群体出口到中国的产品必须尽可能地加征高关税;另一方面特朗普本人是一个大富翁,任何一位大富翁在财富摄取的过程中都会有或大或小的污点如偷税或其它犯法行为等,中国在传媒领域大力打击偷税漏税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产生溢出效应。《纽约时报》发布的头版头条,公开指控总统特朗普涉嫌逃税5亿美金(约合人民币34亿元),共用了8个版面,一大堆票据和文件签名铁证,舆论一片哗然。

二是,从美国短期内舆论高涨的地方下手。中国一向不干涉别国内政,但可以通过适当手段引导他国民势促进中国发展。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短政治周期、文化分化和社会热点频繁的国家,每时每刻都会自发性地爆发舆论热情。作为一个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倡导者,我们当然不应该利用这些来为我服务,但可以利用贸易手段来实现这一目标。

三是,从美国的重点和关键领域下手。美国重点和关键领域可替代性强的产品受到外部制裁,将对美国的政策制定产生严重影响。美国既是能源消耗大国,也是一个能源生产大国,特别是在天然气和页岩气上的生产更名列世界前茅。中国每年从美国进口数百亿美元的天然气,且其价格不菲,由于这些行业的外部可替代性强,如果在这些行业进行大力度的制裁,必然会对美国实施重大打击。

四是,从美国有控制力的利益集团下手。美国的汽车、飞机、金融和军火等行业在美国社会具有相当的控制力,在美国国会中也有较重的议员比例,对这些出口到中国的产品加征关税会激起这些集团对美国政府的抵触,从而会较大力度缓解中美贸易冲突。

(五)战略策应的时机选择

一是,被动的战略策应。这一次的中美贸易冲突是由美国发起的,中国不希望与美国发生冲突,但中国有信心不怕与美国发生贸易冲突。因此,大部分的战略策应都是根据美国的冲突进程来实施的,具有一定的被动性,时机选择的空间并不大。但只要战略策应的目标设定和条件创造够好,以退为进的战略策应也会有很好的效果。

二是,主动的战略策应。在中美贸易冲突的管理中,中国可以在一些外围战略更加主动。比方说,主动与美国的敌人如墨西哥、伊朗、叙利亚和俄罗斯等国加强交流和合作,共同削弱美国的霸权实力;也可以与美国的盟友如德国、法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国加强合作与交流,以进一步孤立美国。这些外围战略策应的时机选择可以更充分灵活和更具针对性,可以根据环境和局势的发展变化,选择最优的交流与合作时机,比方说,目前给伊朗提供军事援助、对墨西哥提供经济援助、与俄罗斯进行深层的经济和军事合作等都是最优的战略策应时机。

(六)战略策应的基本模式[10]

“反制美国”和“打压美国”正出现在一些有限的平台上,中美两国的对抗必将是长期的。近十多年来,美国总统办公室每天出现频率最高的有关国际关系的关键字就是“打压中国”或“反制中国”,显然,中华民族要复兴就必须突破“打压中国”和“反制中国”的桎梏,中国必须对如何反制和打压美国进行系统性的规划。总体而言,“阻”字诀、“拖”字诀、“围”字诀、“割”字诀和“斗”字诀是有效的基本模式。

一是,“阻”字诀。在攸关中国经济、国家安全和军事等核心利益方面,要对美国及其盟友实施相当力度的禁止性措施,禁止这些企业到中国这些领域进行投资,禁止对中国的文化意识形态进行渗透,禁止对中国的互联网络进行操控,等等。

二是,“拖”字诀。在中美交流合作方面,对中国有利的科学技术和军事技术如果遭到美国或其盟国的封锁或制裁,已经被制裁的,应该想方设法拖延终止的时间和力度;将被制裁的,要抓住时机进行模仿或创新,使这些领域的发展尽可能赶上或超越发达国家。

三是,“围”字诀。自古以来,国家利益至上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最高追求。美国多年来一直不断地在经济、军事和科技等领域“围剿”中国,中国也可以开始策划一些“反围剿”方案。方案的核心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各种合作、赞助,并与美国的对手结成盟友,以应付美国的打压与制裁。比方说,可以支持南美洲一些国家参与到与美国的对抗中来,或者支持伊朗同美国进行经济或军事冲突等。

四是,“割”字诀。中国40年来的改革开放与高速发展大大增强了综合实力,但在很多领域也形成了对外较强的依赖,这无形之中会受制于人。因此,我们必须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提升中国的核心竞争能力,在一些领域方面应降低中国经济对外特别是对美国的依赖程度,以在经济交流与合作甚至冲突方面都能获得更多的主动权。

五是,“斗”字诀。中华民族的最终崛起必然要经历中美直面冲突的阶段。当中国综合实力不如美国时,我们要尽可能韬光养晦;当综合实力接近或赶超美国时,我们就要有必胜的决心和信心与美国直面竞争乃至进行具有威慑性的对抗。

(七)战略策应的战略实施

一是,扩大出口商品需求战略[11]。首先,扩大出口商品国内需求,出口转内销。模型分析显示,美国加征关税会直接导致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数量减少,同时导致中国出口商品价格的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出口商品在国内的吸引力。所以,出口商应未雨绸缪,强化出口商品的国内营销战略。特别是出口商品中的一些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产品。其次,扩大第三国商品需求。减少出口到美国的商品,而加大出口到其它国家的数量,特别增加出口到一些贫穷落后国家的数量。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产品能够冲击美国的相关行业,但对一些非洲国家而言,肯定足以满足他们的技术标准,中国产品一向成本低廉,对这些国家更有引力。因此,出口商应提升在这些国家的销售计划。

二是,调整产品供给的战略。首先,提升产品创新性和质量,增强国际技术竞争能力。总体而言,中国的很多技术要比美国落后一段距离,不断提高技术创新性与质量是中国崛起的重大核心战略。提升技术竞争能力的关键在于人才和制度,一方面要创新精英教育的理念和模式,不断培育具有国际视野与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引进人才的力度和规模。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有能力和有条件吸引国外的高端人才,特别是一些在国外工作愿意报效祖国的杰出华人。其次,调整产品供给结构的战略。中国受影响较严重的出口企业应该转向产品需求稳定、成本低廉、竞争力强、可替代性差的产品,因此,美国加征关税对其影响不会很大。

三是,维护国际自由贸易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12]。首先,坚持并倡导WTO的相关规章制度的严肃性。目前有关国际自由贸易的相关制度大部分都由美国倡导而制订的,但现在美国自己却带头违反,这种出尔反尔的做法必须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强烈谴责。其次,与西方、亚洲其它强国强化贸易合作,并制订一些新的国际自由贸易的相关规章制度。自特朗普推行“美国优先”战略以来,在经济、军事和政治方面频频与与之关系密切的世界各国产生了较强的对抗,并给彼此带来重大伤害,其中受伤害较重的国家有叙亚利、伊朗、俄罗斯、德国、法国、中国等。美国不愿意带头搞自由贸易,那么,中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为一个自由贸易的倡导者和执行者,与相关国家签订一系列的严肃法律,反制美国的一意孤行。当美国被排除在世界体系之外时,自然是对世界的一种损失,但美国会遭受更大的损失,长期以往难免会形成美国的难以承受之重。

四是,倡导和强化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秩序[2][12]。中国的发展理念与美国的发展理念不尽相同。中国倡导合作共赢理念,而美国一惯倡导美国优先政策,在自己获益的前提下让别国获益,很多时候别国不一定获益甚至经常受到损失。由于发展理念的差异,美国与中国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的角色明显不同,美国大多扮演了一个“掠夺者”的角色,而中国总是扮演着一个“帮助者”的角色。当今世界追求合作共赢来发展自己是主流。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大部分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广泛认同,同时大大削弱了美国自私自利的发展空间。因此,在倡导国际关系新秩序方面,中国更好地扮演“帮助者”,以争取更大的国际关系优先权,为反制或制衡美国创造更好的外部条件。

五是,以“一带一路”发展为契机,深化同世界各国特别是亚洲各国的合作关系。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体缔造了新中国,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发展了中国,以习近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以复兴中国为己任。近四十年的快速经济增长大量消耗了国内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环境污染严重,可持续性面临很大的挑战。所以,经济发展必然要转型,以创新驱动为特征的经济增长方式必将成为新的主导战略。然而,创新驱动战略还不能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支撑中国必需的高速经济增长,必需制定一个保障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的缓冲战略,这就是“一带一路”倡议的贡献所在。“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转移了国内的过剩产能,确保国内的水泥、钢铁和煤碳等原来经济增长的支柱行业,短期内不会因为持续发展问题而面临破产;二是,可以为中国在创新驱动战略成功转型之前,确保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三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可以加深同世界各国的经济与科技合作关系,增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

六是,实施积极的开放性大平衡战略。中国经过了4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国家外汇储备位居世界第一。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不断增强的人民币主导趋势,以及大国积极对外开放的一种责任担当,增长外汇储备的目标已经不再是重要的国际交往目标,中国应当实施积极的开放性大平衡战略。一方面,将进口视为与出口同等重要地位,在加大国家战略性物质进口的同时,也要加大常用必需物质和商品的进口;另一方面,要推动中国企业积极到国外去投资,在合作共赢的过程中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形象。2018年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发表主旨演讲,强调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并对中国未来的开放战略进行了确定性的描画,彰显了一种大国的责任担当以及开放的合作共赢理念。从某种角度而言,这种战略实际上也是反制美国的一种“亮剑”精神[13]。

五、讨论与结论

综上所述,美国在冲突过程中没有获益的根源主要在于美国自身的内在缺陷。我们似乎感觉到,特朗普挥舞着大拳头砸向中国后结果却误伤了自己。与其说美国发动贸易冲突是一种目的,不如说是一种工具和途径。第一,特朗普大打贸易战最重要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解决贸易逆差问题,正如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白皮书所指出的那样,美国持续的逆差是其自身强大的一种象征,对美国而言并不是一个坏事,其真实目的,就是要张扬“美国优先”战略的蛮横态势和高压手段。第二,特朗普误伤自己并不严重,就像用力过猛被篮球弹回弄了一下手指而已,这是中美全面进入对抗的热身阶段,由此中美双方可以相互洞察对方的战略空间和战术运用。第三,转移国内矛盾,赢取政治声誉。特朗普在总统竞选过程中胜出比较艰难,为了赢得民心和中期选举,特朗普也可能大打“中国牌”。中美对抗将逐渐取代美俄争霸,成为未来几十年国际关系不可避免的主流。

国内关于中美冲突的悲观论调认为美国是世界经济、科技和军事的霸主,中国还正处于发展之中,与美国的差距很大,在冲突中必然失败。这显然忽视一些基本事实:第一,中国在国际上的声誉显然要比美国好,美国靠威胁和制裁来压制别国,而中国靠尊重和帮助来吸引他国。第二,公众的凝聚力和政府的集权度在大国冲突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这一点美国要逊色于中国。美国政府曾经多次因窘困向国会威胁说要关门,美国总统动不动就会受到弹劾的指控,这使得美国在受到外部威胁时无法作出迅速而有力的回击。2008年次贷危机期间,小布什总统曾经向美国国会提交8 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但国会的意见迟迟不统一,导致美国政府错过了最佳救助时机,而当时中国提出的40 000亿人民币的救助方案,很快就在国务院中得到批准和实施,避免中国在次贷危机中更加惨重的损失。同时,唤醒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大大提升了公众的凝聚力,这为与美国对抗提供最基本的精神支撑。第三,美国是一个低端产业空心化的国家。美国的产业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只剩下一些重工业,民众严重依赖的低端产业空心化趋势越来越严重。强国依靠的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特别是第二产业。因为第三产业的市场波动很大,很容易导致高风险,对一个国家的长期稳定发展是不利的,而第二产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工业发展正不断加速和升级,发展模式极为接地气,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非常好,与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都展开了深度的经济合作,这是美国无法做到的,为与美国对抗积累潜在的外援和风险缓释的渠道。第四,美国与中国民众的生命认同感存在差异,总体而言,在一些军事冲突中,只要美国部队的牺牲人数一上升,国内反战的声音就会一浪高过一浪。但中国人民以捍卫祖国报效国家为荣,朝鲜战争就是一个力证。有人在新浪网曾做过一次调查发现,有77%人的承诺中美一旦开战愿意提供生命和财产的支持,95%的人承诺中日开战时愿意提供生命和财产支持。

可以预见,近年来的中美贸易冲突将是未来数十年中美对抗的开始。我们自然希望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维护健康稳定的中美贸易关系符合双方利益,实现双赢。但这受许多因素影响,取决于双方综合实力的增长速度、美国维持霸权的野心和决心、威慑性的军事武器和中华民族复兴的智慧、谋略和力量等。我们既要韬光养晦,也要选择性地适度“亮剑”。

猜你喜欢
进口国关税冲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
特别关税下企业应变之道
三元肥关税下调 肥企机会来了
关税降了,进口车价格会不会降?
比利时和英国:欧盟最大的香蕉进口国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