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2019-01-22 02:08张禾伟房辉孙雪玲张雅中田金莉
中国全科医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辛伐他汀克隆氧化应激

张禾伟,房辉,孙雪玲,张雅中,田金莉

本文意义:

本文通过行为学检测及组织学观察,确定2型糖尿病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存在,应用Western blotting证实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信号通路的激活和氧化应激相关蛋白的增多,并通过给予辛伐他汀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认知功能,抑制mTOR/p70S6K信号通路和氧化应激相关蛋白表达,为2型糖尿病认知损伤发生机制的研究提供新思路,为辛伐他汀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中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糖尿病是目前患病率较高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之一。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统计,预计到2030年,中国糖尿病人群将增加至1.3亿[1],其中大部分为2型糖尿病(T2DM)患者。T2DM除了可导致周围神经病变外,目前有研究表明T2DM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CNS)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其中认知功能障碍是最常见的症状[2]。MIJNHOUT等[3]提出了“糖尿病相关认知衰退(DACD)”一个新的术语,但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十分明确,改善DACD的药物也亟待深入研究。有研究表明,辛伐他汀具有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认知功能的作用,潜在作用机制涉及多个方面[4-6]。认知功能障碍包括学习记忆能力、注意力、执行力下降,处理速度减慢和语言流畅度下降[7]。目前关于辛伐他汀对T2DM患者认知功能的作用及潜在机制的研究尚不多见,本实验通过观察辛伐他汀对T2DM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信号通路在辛伐他汀改善认知功能中的作用,旨在为临床T2DM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和治疗寻找新思路。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健康雄性SD大鼠120只,8周龄,体质量(260±10)g,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公司〔许可证号:SYXK(京)2017-0022〕,温度21~26 ℃,相对湿度40%~70%,饲养2周适应环境后用于实验。本研究经唐山市工人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实验药品与试剂 链脲佐菌素(STZ)购自Sigma公司,辛伐他汀片(40 mg/片)购自美国默沙东公司,兔抗大鼠mTOR多克隆抗体(ab2732)、兔抗大鼠p70S6K多克隆抗体(ab32529)、兔抗大鼠tau多克隆抗体(ab32057)、兔抗大鼠丙二醛(MDA)多克隆抗体(ab194225)、兔抗大鼠谷胱甘肽(GSH)多克隆抗体(ab19534)、兔抗大鼠p-mTOR多克隆抗体(ab177734)、兔抗大鼠p-p70S6K单克隆抗体(ab59208)、兔抗大鼠p-tau多克隆抗体(ab109390)均购自美国Abcam公司,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二抗(ZB-2306)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增强化学发光试剂(ECL)(PP2403)购自北京艾德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苏木素、伊红染液、Western转膜液、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凝胶配制试剂盒和SDS-PAGE电泳液均购自碧云天生物技术研究所。

1.3 仪器与设备 Morris水迷宫(上海欣软科技有限公司),FluorChen 5500凝胶成像分析系统(美国Thermo公司),BX-60型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显微照相机(日本Olympus公司),Leica1512型石蜡切片机(德国Leitz公司),病理组织包埋机(德国LEICA公司),病理组织包埋冷冻台(德国LEICA公司),电泳转移槽(北京六一仪器厂),S-1000脱色摇床(其林贝尔仪器制造有限公司),SZ-93型自动双重纯水蒸馏器(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AL204电子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TGL-16G-A型低温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

1.4 方法

1.4.1 模型制备 于2016年9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40只)、糖尿病组(40只)和辛伐他汀组(40只),各组自由进食水,糖尿病组和辛伐他汀组制备T2DM大鼠模型,高脂饲料饲养8周后,将STZ(40 mg/kg)溶解于0.1 mol/L枸橼酸-枸橼酸钠缓冲液中,腹腔注射。72 h后,抽取鼠尾静脉血,采用罗氏血糖仪测定血糖。T2DM大鼠模型评价标准:血糖≥16.7 mmol/L为T2DM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枸橼酸-枸橼酸钠缓冲液。糖尿病组、辛伐他汀组分别造模成功38、37只,造模成功后各组大鼠标准饲料饲养14周。

1.4.2 干预方法 造模成功后,将辛伐他汀溶于2 ml 0.9%氯化钠溶液,辛伐他汀组大鼠采用辛伐他汀灌胃(20 mg·kg-1·d-1),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大鼠灌胃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干预后各组大鼠标准饲料饲养14周。

1.4.3 Morris水迷宫实验 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其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在直径为1.2 m的水池的南西(SW)象限内设置一个平台,作为目标象限,直径为10 cm,位于水面下1 cm。实验室的物品和人员位置在实验期间固定不变,作为空间参照物。第1天进行定位航行实验(place navigation),大鼠第1、4次从目标象限对侧的北东(NE)象限面朝池壁入水,第2、3次采用随机数表法选择象限(遇奇数时入东南象限,遇偶数时入西北象限)面朝池壁入水,测试4次/d,休息时间为10 min/次,监测时间为100 s,持续4 d,记录大鼠从入水到登岛成功的时间,即逃避潜伏期,大鼠在平台上停留>2 s判为登岛成功,若大鼠100 s内未成功则记为100 s。训练后,用干毛巾将大鼠擦干,以防止低体温造成的应激。第5天进行空间搜索实验,拆除平台,大鼠在NE象限面朝池壁下水,观察并记录120 s内大鼠在SW象限内的停留时间,评估大鼠的记忆能力,停留时间越长,表示记忆能力越强。

1.4.4 超微病理检测 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后,采用电子分析天平称量大鼠体质量,通过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4 ml/kg)深度麻醉大鼠(角膜反射消失),沿胸骨旁线剪开胸腹腔,充分暴露心脏、肝脏及主动脉,针头经左心室穿刺入升主动脉,剪开右心耳,以0.9%氯化钠溶液快速心脏灌注,至右心耳流出清亮液体,肝脏变白后,采用约250 ml的4%多聚甲醛溶液(pH为7.4)灌注至肢体僵硬,灌注速度先快后慢。待肢体充分固定后取两侧海马组织,一侧海马组织放入液氮速冻,-80 ℃保存;另一侧海马组织放入4%多聚甲醛溶液中,4 ℃固定24 h,将海马组织脱水,石蜡包埋,以2 μm连续切片,常规烤片,二甲苯脱蜡,梯度乙醇脱水,苏木素、伊红染色,常规梯度乙醇脱水,中性树胶封固,于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结构的改变。

1.4.5 Western blotting 取出备用的海马组织,用预冷的眼科剪剪碎组织,冰浴中用匀浆器将组织匀浆,加入裂解液(每20 mg组织加入120 μl裂解液),4 ℃低温离心机,12 000 r/min离心15 min(离心半径为10 cm),取上清液,按每泳道50 μg总蛋白上样进行SDS-PAGE电泳,电泳转移槽调为稳压状态,电压为80 V,使样品通过浓缩胶;当溴酚蓝入分离胶后,将电压调至120 V,继续电泳,至溴酚蓝达分离胶底部结束电泳。分离后转膜,浸入封闭液,室温孵育1.5 h。分别加入兔抗大鼠mTOR多克隆抗体(ab2732)(1∶1 000)、兔抗大鼠p70S6K多克隆抗体(ab32529)(1∶1 000)、兔抗大鼠tau多克隆抗体(ab32057)(1∶1 000)、兔抗大鼠MDA多克隆抗体(ab194225)(1∶1 000)、兔抗大鼠GSH多克隆抗体(ab19534)(1∶1 000)、兔抗大鼠p-mTOR多克隆抗体(ab177734)(1∶1 000)、兔抗大鼠p-p70S6K单克隆抗体(ab59208)(1∶1 000)、兔抗大鼠p-tau多克隆抗体(ab109390)(1∶1 000),4 ℃反应过夜,再加入HRP标记二抗(ZB-2306)工作液,室温避光缓慢摇90 min,ECL显色,曝光成像,重复3次。将实验结果用扫描仪进行扫描,在同一条件下,以β-actin为内参基因,采用ImageJ 1.41医学图像分析系统测定条带平均光密度(OD)值,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多组间不同时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同组不同时间及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3组大鼠空腹血糖、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糖尿病组和辛伐他汀组大鼠空腹血糖高于对照组,体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对照组大鼠的精神状态较好,呼吸节律平稳,毛色发亮,反应灵敏,动作灵活,摄食摄水正常;糖尿病组大鼠精神萎靡,行动迟缓、嗜睡,皮毛枯黄无光泽,少数被毛脱落,饮水量增加,偶有大便干结;辛伐他汀组大鼠较糖尿病组,精神良好,体能恢复,皮毛少有枯黄,饮水量减少。

2.2 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 对照组不同时间的逃避潜伏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 487.91,P<0.01),其中,对照组第1天的逃避潜伏期长于第2、3、4、5天,第2天的逃避潜伏期长于第3、4、5天,第3天的逃避潜伏期长于第4、5天,第4天的逃避潜伏期长于第5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方法与时间对逃避潜伏期存在交互作用(P<0.01);干预方法、时间对逃避潜伏期的影响,主效果均显著(P<0.01)。其中,糖尿病组和辛伐他汀组第2、3、4、5天的逃避潜伏期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辛伐他汀组第2、3、4、5天的逃避潜伏期短于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海马组织病理观察结果 显微镜观察显示,对照组海马神经元细胞结构完整,形态正常,无明显病理学改变,细胞膜结构完整、胞核完整、胞质丰富;糖尿病组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数量显著减少,细胞膜失去原有完整结构,核固缩,核仁部分消失;辛伐他汀组海马神经元细胞结构大致正常,数量略减少,少数细胞膜失去完整结构,胞核完整(见图1)。

2.4 mTOR/p70S6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 3组的p-mTOR/mTOR、p-p70S6K/p70S6K、p-tau/t-tau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糖尿病组和辛伐他汀组的p-mTOR/mTOR、p-p70S6K/p70S6K、p-tau/t-tau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辛伐他汀组的p-mTOR/mTOR、p-p70S6K/p70S6K、p-tau/t-tau低于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图2)。

2.5 氧化应激相关蛋白表达水平 3组的MDA/β-actin、GSH/β-act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糖尿病组和辛伐他汀组的MDA/β-actin、GSH/β-actin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辛伐他汀组的MDA/β-actin、GSH/β-actin低于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图3)。

3 讨论

糖尿病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之一,由于其患病率日益增加,已经成为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8]。据估计,截至2035年,全球219个国家的糖尿病患者将达到381.8万人[9]。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T2DM与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相关[10-11]。许多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明,T2DM患者发展为AD的风险明显增高[12-13]。T2DM与AD的发生密切相关,胰岛素信号传导障碍、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增加以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增强与AD的发生发展相关[14]。另外,以MDA和GSH为代表的氧化应激相关蛋白,也与糖尿病所致认知功能障碍有关[15]。高血糖能够通过多条途径影响认知功能,如mTOR/p70S6K信号通路、Akt/GSK3β信号通路和胰岛素降解途径,从而影响研究对象认知功能[16-17]。目前临床上还没有针对T2DM认知功能障碍的药物。他汀类药物作为经典的降低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药物,已被证实具有中枢神经系统保护作用[18]。其中辛伐他汀更是具有抗炎、免疫调节和改善认知功能等多重获益[19],不仅能够通过激活相关通路,抑制海马细胞凋亡[20],而且能够改善细胞氧化应激水平[21],增强空间定位和学习记忆能力。这种神经保护作用已经在多种动物模型中得到证实[22-23],而辛伐他汀在T2DM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及潜在机制尚未被深入研究。

表1 3组大鼠空腹血糖和体质量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body mas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of rats

表1 3组大鼠空腹血糖和体质量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body mas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of rat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1

组别 只数 空腹血糖(mmol/L) 体质量(g)对照组 40 6.0±0.6 521±15糖尿病组 38 17.3±2.3a 438±13a辛伐他汀组 37 17.2±2.3a 441±17a F值 460.905 381.845 P 值 <0.01 <0.01

表2 3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比较(±s,s)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escape latency among the three groups of rats

注:与对照组相比,aP<0.01;与糖尿病组相比,bP<0.01

组别 只数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对照组 40 97.3±1.8 80.5±3.2 74.3±1.8 67.7±0.9 53.3±1.9糖尿病组 38 97.2±1.8 92.5±3.0a 84.4±3.2a 78.6±4.2a 69.6±1.0a辛伐他汀组 37 97.3±0.9 85.4±4.1ab 77.3±1.9ab 74.4±3.2ab 60.2±2.2ab F 值 F交互=148.62,F组间=196.38,F时间=10 359.79 P 值 P交互<0.01,P组间<0.01,P时间<0.01

表3 3组大鼠mTOR/p70S6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mTOR/p70S6K pathway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of rats

表3 3组大鼠mTOR/p70S6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mTOR/p70S6K pathway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of rats

注:mTOR=雷帕霉素靶蛋白,p70S6K=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与对照组比较,aP<0.01;与糖尿病组比较,bP<0.01

组别 只数 p-mTOR/mTOR p-p70S6K/p70S6K p-tau/t-tau对照组 40 0.51±0.10 0.48±0.10 0.55±0.02糖尿病组 38 0.81±0.06a 0.81±0.08a 0.79±0.08a辛伐他汀组 37 0.69±0.07ab 0.68±0.08ab 0.78±0.09ab F值 336.789 262.511 248.456 P值 <0.01 <0.01 <0.01

图1 3组大鼠海马组织超微病理检测结果(HE染色,×400)Figure 1 Ultrastructural pathological test results of the hippocampu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of rats

图2 3组大鼠mTOR/p70S6K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Figure 2 Expression of protein in the mTOR/p70S6K pathway among the three groups of rats

表4 3组大鼠氧化应激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比较(±s)Table 4 Comparison of oxidative stress-related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of rats

表4 3组大鼠氧化应激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比较(±s)Table 4 Comparison of oxidative stress-related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of rats

注:MDA=丙二醛,GSH=谷胱甘肽;与对照组比较,aP<0.01;与糖尿病组比较,bP<0.01

组别 只数 MDA/β-actin GSH/β-actin对照组 40 0.45±0.04 0.49±0.12糖尿病组 38 0.80±0.05a 0.82±0.08a辛伐他汀组 37 0.65±0.06ab 0.68±0.07ab F值 458.872 285.590 P值 <0.01 <0.01

图3 3组大鼠氧化应激相关蛋白表达Figure 3 Expression of oxidative stress-related protein among the three groups of rats

本研究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随训练日数增加,糖尿病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长于对照组,表明糖尿病大鼠存在空间学习能力的缺陷。显微镜观察显示,糖尿病组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丢失和结构损害;辛伐他汀干预后显著缩短大鼠逃避潜伏期,海马神经元结构和完整性也有所改善。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海马组织mTOR、p70S6K和tau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加,说明高糖刺激mTOR/p70S6K信号通路激活后,tau磷酸化水平增加。氧化应激产物MDA和GSH的表达水平随之升高。辛伐他汀干预后mTOR、p70S6K和tau磷酸化水平得到抑制,MDA和GSH的表达水平也随之降低。表明辛伐他汀能够抑制mTOR/p70S6K信号通路,同时发挥抗氧化作用。

mTOR/p70S6K信号通路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研究热点之一,p70S6K是mTOR下游的主要靶点之一,其磷酸化水平是评估mTOR活性的重要指标[24]。mTOR/p70S6K信号通路参与葡萄糖代谢和记忆形成,过度激活的mTOR / p70S6K信号通路被认为与认知功能障碍有关[25-26]。关于人体SH-SY5Y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小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和原代皮质神经元等的多项研究中均发现,mTOR/p70S6K信号通路在tau过度磷酸化中有重要作用,mTOR和p70S6K的异常上调与AD脑组织中过度磷酸化tau的积累有关[27-28]。抑制mTOR与p70S6K表达能够改善学习和记忆,并减少转基因AD小鼠模型的tau磷酸化[29]。GAO等[30]研究证实辛伐他汀具有激活mTOR/p70S6K信号通路改善认知功能的作用。与此同时,研究显示Akt/mTOR/S6K信号通路的激活能够提高GSH表达水平[31]。本研究证明辛伐他汀抑制氧化应激产物的表达,发挥抗氧化作用,但具体是否通过激活mTOR/p70S6K信号通路发挥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T2MD认知功能障碍大鼠中,存在mTOR/p70S6K信号通路的激活和tau过度磷酸化和氧化应激水平的改变,辛伐他汀能够抑制mTOR/p70S6K信号通路的激活和tau的磷酸化程度,具有抗氧化作用,改善T2DM大鼠认知功能。今后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在基因和细胞水平研究辛伐他汀通过mTOR/p70S6K信号通路在糖尿病脑病中的作用机制,为寻找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贡献:张禾伟、房辉进行文章的构思与设计,撰写与修订论文,负责文章的质量控制及审校,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孙雪玲进行研究的实施与可行性分析;张禾伟、张雅中进行数据收集;孙雪玲、田金莉进行数据整理;张禾伟、田金莉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的分析与解释。

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辛伐他汀克隆氧化应激
克隆狼
灯盏花乙素抗氧化应激机制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辛伐他汀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观察
环状RNA与氧化应激互作机制的研究进展
载辛伐他汀PCL-Gt/PCL屏障膜对兔颅骨缺损修复作用的研究
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观察及机制分析
浙江:诞生首批体细胞克隆猪
基于MRP2的灯盏花素对辛伐他汀药物体内转运过程的影响
基于炎症-氧化应激角度探讨中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干预作用
属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