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主体对同一客体的翻译批评对比

2019-01-22 04:38李潇骁
校园英语·下旬 2019年13期
关键词:名利场对比

【摘要】本文选择了两篇关于杨必译《名利场》的翻译批评进行对比,旨在探讨客体相同、但主体不同的翻译批评之间相似及不同之处,分析不同主体的翻译批评会产生怎样不同的内容。

【关键词】翻译批评;对比;《名利场》

【作者简介】李潇骁(1990-),女,汉族,浙江舟山人,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

杨必译《名利场》历来被视为译作经典,有很多人对这部作品进行赏析和批评。但是,对《名利场》这同一个客体的翻译批评,在主体不同的情况下,会产生多方面的不同。本文将选择两篇翻译批评文章进行对比:一篇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王沛发表在《时代文学》上的学术论文——“从归化和异化角度看《名利场》杨必汉译本”,另一篇则是网友幸运儿发表在豆瓣上的博文——“高手的境界”。

本文将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部分,概述翻譯批评及相关概念,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为研究主体,从多方面对比分析“从归化和异化角度看《名利场》杨必汉译本”,和“高手的境界”两篇翻译批评,第三部分为总结。概言之,本文将通过对比研究不同翻译主体的翻译批评,为翻译批评的研究提供实例。

一、理论基础

首先,什么是翻译批评。杨晓荣在《翻译批评导论》中,将翻译批评定义为:“依照一定的翻译标准,采用某种论证方法,对一部译作进行分析、评论、评价,或通过比较一部作品的不同译本对翻译中的某种现象做出评论”。主要包括了传统批评法、细读法、取样法、对比法、量化法、阐释法等方法。简单来说,翻译批评就是要对译作进行评论。

而翻译批评的主体和客体历来是翻译批评中的两个主要因素。杨晓荣还指出,翻译批评怎样进行,和批评主体处于一个怎样的位置有关,不同的位置体现不同的视角,这种视角直接影响批评者对翻译作品的评价。另一方面,翻译批评能不能有效,也和它的客体是否明确有直接的关系。同一个主体会因为客体的不同而写出不同的翻译批评,而同样的客体在不同的主体笔下也会有不同的评价,本文要研究的就是后一种情况。

二、对比分析

本文选取了两篇客体相同但主体不同的翻译批评进行对比:一篇是王沛发表在《时代文学》上的学术论文——“从归化和异化角度看《名利场》杨必汉译本”,作者是有着专业学术训练的学者,另一篇则是网友幸运儿发表在豆瓣上的博文——“高手的境界”,作者是一名业余网友。下面将从谋篇布局、内容安排、视角和遣词造句四个方面对比两篇文章的异同。

1.谋篇布局。两篇文章都大体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从归化和异化角度看《名利场》杨必汉译本”这篇文章首先综述了归化和异化的概念,并概括介绍了《名利场》及杨必译本,这是第一部分“总”;然后,文章以《名利场》中的译文为实例,分宗教、典故、历史、社会四个方面讨论了杨必是如何处理文化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问题的,这是第二部分“分”;最后,文章简单小结了前面内容,这是第三部分“总”。全文将每部分用小标题标出,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是一篇规范的学术论文。同样地,“高手的境界”也是先谈作者对杨必的了解和对翻译中直译与意译问题的认识,然后以一段中英对照的文字分析杨必译文精妙之处,最后用一句话总结自己的感想。文章的思路同样清晰明了,也是一篇佳作。总而言之,二者谋篇布局上比较相似。

2.内容安排。虽然两篇文章结构相似,但是,对每一部分进行细分的话,就能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别。

第一部分背景介绍和理论综述中,“从归化和异化角度看《名利场》杨必汉译本”的有明确的资料来源和引用,而“高手的境界”却在这一部分则略显不足。此外,前者在对《名利场》及杨必译文做背景介绍时主要是客观评价,例如文中提道:“杨必在翻译这部作品时,充分发挥了自己文笔轻灵、俏皮的特点,成功的传达了原作的风格。杨必的翻译摆脱了原文语言形式的束缚。内容的表达无欠无余,十分周全;语言潇洒自如;而结构又非常严谨”(121)。同时文中还援引了思果、李端严、黄源深、许渊冲其他学者对杨必译本的评价加以佐证,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而后者主要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当初无意中买到杨必译的《名利场》,读起来极为顺畅……我的英文水平有限,尤其是读这种19世纪的作品,有不少地方都只好‘不求甚解,杨必先生的译作倒成了我的参考书。跟她学,英文、中文都有长进。”这样的介绍虽然是个人感受,但却贴近读者,比较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

第二部分文本分析中,“从归化和异化角度看《名利场》杨必汉译本”中一共选取了八个例子,并将这些例子分门别类,归纳到宗教、典故、历史、社会四个方面,不仅例子充分,而且进行了系统化的分析。而“高手的境界”仅仅选取了一段文字进行具体分析,例子稍显不足,分析也仅仅停留在语句层面,没有系统化的深入分析。这一点是二者的一大区别。

第三部分总结中,两篇文章也相去甚远。“从归化和异化角度看《名利场》杨必汉译本”的总结部分对归化和异化做了总体性的评价,而“高手的境界”在总结部分则是总结个人心得:“学一点儿是一点儿”。

总而言之,细读每一部分的内容,就能发现大多数情况下,学者所写的翻译批评更为客观全面,分析也更为深入,而网友的翻译批评在分析实例的同时,则更侧重于传达出作者的个人感受。

3.视角。“从归化和异化角度看《名利场》杨必汉译本”一文是从归化和异化这一特定的视角来分析杨必译文。“高手的境界”则是网友幸运儿从自己在学习翻译过程中面临的直译和意译的问题这一角度对杨必译文进行了分析。虽然视角不同,归化与异化更侧重于文化的部分,而直译和意译更侧重于语言本身,但是两种视角都面临着两种策略选择的问题。“从归化和异化角度看《名利场》杨必汉译本”一文在第一部分“关联理论”中深入探讨了归化和异化概念的提出、含义及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本身对异化的推崇,在实例分析中也结合文本实例分析了杨必在实际翻译中对归化和异化策略的选择,可以说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例如,同样,“高手的境界”选择了直译和意译这一视角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简单阐述,然后以一个so that句型以及gave up和to be loved等词组为例,具体说明,也较好地阐释了直译和意译的问题。因此,虽然二者视角不同,但是都侧重于一组策略的选择,并且都用理论加实践的方法进行了该视角的阐释。

4.遣词造句:相较而言,“从归化和异化角度看《名利场》杨必汉译本”一文主要使用书面语,如“杨必既采用了归化,又采用了异化,没有偏废其一”等句子,符合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而 “高手的境界”中使用了一些比较口语化和非正式的词语,如文章第三段开头写道,“据说翻译的风格有两种”,此处“据说”显得较为不正式,严谨的论文应指出其出处。又如倒数第二段中出现了“不就是一段很好的中文文章么”和最后一段“不指望一下子练成这种境界,咱学一点儿是一点儿”等口语化的句式。

三、总结

综上所述,“从归化和异化角度看《名利场》杨必汉译本”和“高手的境界”两篇翻译批评,虽然批评的客体都是杨必译《名利场》,但是一篇的主体是专业学者,另一篇是业余网友,两篇文章既有相似,又有不同。相似之处主要在于,谋篇布局上,都大体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视角方面,都采用了两种策略选择的视角,并都用理论加实践的方法进行具体阐释。而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前者的分析更为客观全面,更为深入,而后者则更侧重于传达出作者的个人感受;前者的语言比较客观,而后者的语言略为口语化。

参考文献:

[1]王沛.从归化和异化角度看《名利场》杨必汉译本[J].时代文学,2011(10):121-3.

[2]杨晓荣.翻译批评导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猜你喜欢
名利场对比
接受理论视阈下对《名利场》三个译本的比较研究
《噩梦醒来》
On Analysis of Elements of Fiction in Vanity Fair
从《名利场》的译文看如何对待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影响脚斗士与跆拳道运动项目发展因素的对比分析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
街拍这个名利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