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改革

2019-01-23 08:18张海英
现代计算机 2018年36期
关键词:计算机组成原理题型指标

张海英

(厦门大学软件学院,厦门 361005)

0 引言

厦门大学作为第一批入选“双一流”建设的重点大学,为加快实施“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对于工程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加速工程教育改革创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1]。OBE(Outcomes Based Education),即“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是工程国际认证的核心目标,是一种教育范式的革新[2]。在该模式中,学习产出而非教科书或教师经验成为驱动教育系统运作的动力,同传统上内容驱动和重视投入的教育形成了鲜明对比。目前,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已经成为拥有“国际通行证”以及“国际化”的必经之路。作为衡量其专业实力的标志,国内高校掀起了工程认证的高潮。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专业认证工作是一个为期5年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我们的师资队伍、课程体系以及各种内外部条件。这就需要我们将传统的以课程、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迁移到以学生为中心,目标为导向的OBE模式下,重新考量和梳理我们的课程体系,授课模式以及产出评价标准等各个环节。《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是计算机以及相关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它基于系统角度,介绍冯·诺依曼机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并涉及模块、系统设计开发的一些主要技术,是未来从事体系结构、芯片设计、系统开发等工作的基础。不久前的“中兴事件”使得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芯片的自主开发已经势在必行,而人才的培养则是首要条件,为此,尽快完成基于OBE的课程建设改革,推进工程认证的进程,产出我们自己的硬件开发人才,在新形势下具有更为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深远意义。

1 改革思路

关于《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改革,多年以来,很多教学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关于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以及实验方式等内容的探讨[3-5]。本文中,我们则围绕着“以学生为中心”,“目标导向”,“持续改进”三大理念,结合《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特点,以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毕业要求指标点为指导,提出一种新的改革思路,如图1所示:

●自顶向下进行的逐层改革:按照课前-课上-课后的顺序,将OBE教育理念分解到该门课程的所有环节中。具体包括课程大纲的修订、授课内容与指标点的支撑关系、课堂授课新模式的探讨、实验工程项目的调整与补充、课程网络资源整改以及产出评价体系的设计。

●自底向上的持续改进:通过课上提问、小测、实验、课后作业、考试环节等学习产出形式,并结合学院、学校各级督导部门等外部反馈,作为持续改进的驱动力,再分解到各个环节提高、改进。

图1 课程改革整体思路

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指标点作为主要纲领,逐层分阶段地完成各个环节的改革和梳理,将这一轮次的产出评价再自底向上,逐层反馈,形成持续改进的目标,如此反复,最终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的较好体现和实施。

2 主要改革举措

根据《厦门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自评报告》中给出的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本门课程分别支撑指标点1-3、3-2以及4-1,具体如下:

●指标点1-3:面向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掌握软件工程专业知识的能力,熟悉和掌握软件生命周期开发和维护等能力,并具有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指标点3-2:针对软件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软件系统和软件模块的能力,能够选择和利用合适的平台、开发工具和程序设计语言,实现满足设计要求的软件系统,并能够分析系统的主要性能、存在问题以及进行进一步优化的方案。

●指标点4-1:基于软件工程等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功能、性能、稳定性、安全性、可操作性、可扩展性等因素,能够运用专业理论、方法和工具,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包括如何确定、提取和组织实验数据。

根据这三个指标点,我们采取如下的改革举措:

(1)课程大纲的修订:结合三个指标点,修订大纲,重新定义我们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以及考核标准等,使其体现对于毕业指标点的支撑作用。

(2)课程内容的重新组织:打破传统依据教材章节进行的课程内容组织形式,按照指标点为课程内容打上标签,明确知识点与各个指标点的对应关系,从而将授课内容改进为逐层次递进的组织形式,更适合“目标为导向”的认证理念(具体参表1)。

表1 对应指标点的授课内容分解

(3)实验环节的扩充完善:实验部分是体现学生动手能力以及产出的有效途径。针对目前的硬件实验平台,我们拟基于Multisim[6]以及Proteus[7]等仿真软件开发完成一个实验仿真虚拟系统,让学生通过该仿真平台进行虚拟实验,这种改革更有利于学生操作的自由度以及实验的扩展,从而更好地支持指标3-2和4-1。

(4)考核方式的重新制定:原有的考核由平时成绩、实验成绩以及期末笔试三部分组成,是以课程为中心的模式。现将课堂提问、讨论、章节小测、实验笔试等补充进去,从而更加突出“学生学习效果”这一产出的反馈作用。

(5)试卷题型结构调整:期末笔试试卷不再依据基础知识+分析简答+设计题型结构设计,而是按照指标点1-3,3-2,4-1分别对应的产出要求,设计更为丰富的题型结构,内容涉及到理论和实验部分。单纯的记忆性题目压缩,扩展包括实验环节的设计类题目,更体现学生在“设计理念”方面的能力。

(4)和(5)具体整改参看表 2。

表2 考核方式以及试卷题型的整改

(6)课程资源的整改:在前面工作基础之上,整改已有的网络资源和平台资源,包括课程PPT、课后习题库、试题库等。线上线下互为补充。

3 结语

工程认证工作是一个长达5年之久的系统工程,在这一新模式下的课程改革方兴未艾,我们的研究思路将通过后续持续改进得到更为系统的完善。该门课程的重新建设,将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它,从而行之有效地使用它,为将来软件行业的开发提供重要的指导和帮助。

猜你喜欢
计算机组成原理题型指标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常见数列创新题型归纳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随机抽样题型“晒一晒”
《计算机组成原理》综合教学辅助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面向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