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手法配合毫针触激术治疗特勤人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

2019-01-23 09:49赵美辉
中国疗养医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毫针根型特勤

赵美辉

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临床上将其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复合型5种类型,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率最高,占50%~60%[1]。特勤人员由于职业、工作环境及工作条件的特殊性,长期姿势不良、过度劳累、损伤、潮湿以及精神心理压力造成颈椎病特别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率呈年轻化且逐年升高趋势。目前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众多,有针灸、推拿、整脊、牵引、针刀、药物、手术等等[2],疗效不一,治疗疗程长,而特勤人员由于工作紧、任务重,很难做到常规治疗。利用他们来院疗养的机会,我科采用特色手法配合毫针触激术治疗特勤人员神经根型颈椎病,在消除临床症状和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4月来我院疗养的各类特勤人员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2例,均为男性,年龄22~47岁,病程2周~15年。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方案均经患者本人知情同意。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入选患者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结合影像学检查确诊,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关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3];所有患者均表示配合治疗。排除标准:排除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排除脊柱结核、肿瘤、骨质疏松等治疗禁忌者。92例患者治疗前1个月内均未采取其他治疗措施。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使用特色手法治疗,观察组在特色手法的基础上配合毫针触激术治疗。治疗过程中,两组均循序渐进采用头手对抗训练法增强颈部肌肉的力量。

1.3.1 特色手法 理筋手法:患者取坐位,操作者立于患者后方采用按揉、拿捏、滚法等沿椎旁自上而下放松颈椎两侧、枕寰处、肩背部软组织;点按风池、风府、肩井、缺盆等颈肩部腧穴,重点刺激患侧穴位;对痛点、筋结、条索部位施以弹拨等手法,以舒筋镇痛、疏通气血;最后以滚法、推法理顺收尾。正骨手法:采用龙层花的正骨十法,根据患者颈椎小关节错位的部位和类型使用相应的复位方法[4]109-118。理筋手法20 min/次,1次/d,1周治疗5 d,1周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正骨手法如果一次能完全复正,以后可不再正骨,如果复位不完全或因脊椎失稳复正后再错位,可每日或隔日正骨一次,复正为止。

1.3.2 颈脊神经毫针触激术 根据患者颈及上肢疼痛麻木的区域进行神经定位,确定病变颈椎,选取相应颈椎节段棘突旁受累神经根(或邻近)出口处,行毫针神经触激术。具体方法为:患者坐位,医者沿其颈后正中线,触及相应的颈椎棘突,棘突向左或向右旁开2寸为进针点,常规消毒后,使用0.35 mm×60 mm毫针,刺入皮内至相应的神经根出口处,若该神经分布区域出现放射性的痛酸麻胀感即停止,如未有上述反应,则将针上提后再深入缓慢探查,直至触激成功。隔日1次,1周3次,1周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

1.4 疗效评价标准 所有患者治疗以1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进行治疗效果评定。

1.4.1 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 0~1分为无痛;2~4分为轻度疼痛;5~7分为中度疼痛;8~10分为重度疼痛。

1.4.2 颈部功能障碍指数评分(NDI评分) 内容包括①颈痛及相关的症状:疼痛的强度、头痛、集中注意力和睡眠。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个人护理、提起重物、阅读、工作、驾驶和娱乐。每个项目最低得分为0分,最高得分为5分,总分50分。<25分表示轻中度疼痛和不适,≥25分表示重度疼痛和不适,分数越高表示功能障碍程度越重[5]。

1.4.3 临床疗效评价 治愈:原有病症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正常参加劳动和工作;显效:原有病症、颈肩背疼痛基本消失,颈、肢体功能基本正常,能胜任轻体力劳动;好转:原有病症、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均有改善,不能胜任轻体力劳动;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任何改变甚至加重[6]。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 单位: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6 6.06±1.16 2.11±0.52对照组 46 6.02±1.03 4.16±0.6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DI评分比较 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N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DI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DI评分比较(±s) 单位: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6 44.24±1.75 11.54±1.35对照组 46 44.29±2.12 24.46±2.59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83%和86.96%,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6,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颈椎担负着头部的频繁运动,是上肢、肩背部、头部的负重、运动的中轴支柱。全身的神经传导沿颈椎椎管内上行下达;颅脑的血氧供应由颈内动脉及椎动脉输送;颈交感神经支配头、脑、五官及上肢的血管、腺体分泌、心率调节[4]181-182,任何环节遭受破坏,均可引起或诱发颈椎正常结构平衡力的丧失,导致颈椎病的发生。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椎间盘侧方突出、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而引起的以与神经根支配相一致的感觉、运动、反射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7]。特勤人员因为工作任务特殊性,在工作中长期处于姿势不良状态,需要长期保持坐姿低头姿势,而且工作时间长,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高度紧张,再加上疲劳、潮湿、寒冷等诱因,很容易导致神经根型颈椎病。特色手法配合毫针触激术治疗特勤人员神经根型颈椎病,既可快速消除颈肩背部疲劳,又可矫正颈椎小关节位置关系紊乱,使颈部神经、血管所受刺激、压迫得以消除,恢复颈椎的生物力学平衡和颈部软组织动态力学平衡。

祖国医学理论中将神经根型颈椎病归为“痹症”“颈肩痛”的范畴,认为该病的发生主要是正气亏虚外加气血瘀滞所致,所以推拿手法被认为是临床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8]。我们针对特勤人员所使用的特色手法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通过理筋,增加病变处软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强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消除无菌性炎症;提高局部组织的痛阈;充分解除和伸展痉挛的软组织,打破炎症、疼痛、肌痉挛的恶性循环;通过缓解痉挛、改善血供、促进软组织修复,加快外力学平衡系统功能的恢复,为正骨手法创造良好的软组织条件[9]。其次是通过正骨手法松解神经根周围组织粘连;解除滑膜嵌顿;重建软组织与脊柱力学平衡;詹红生[10]认为正骨手法对改变脊椎关节突关节、钩椎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结构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起到一定的作用,并提出旋转手法可借助于椎间盘内外压力的变化,间接对神经根起到牵拉作用,从而改变其位置关系,缓解根性症状;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发作时,由于疼痛感强烈不能接受理筋手法,应用正骨手法尤为有效。

采用颈脊神经毫针触激术,需依据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三步定位诊断法准确确定相应的颈椎节段,从而定位相应的颈椎间孔位置,这是治疗的关键。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多发部位依次是C5-6、C4-5、C6-7、C3-4[11],以C5-6椎间盘突出为例,受累神经节段为C6神经,受累关键肌为腕伸肌(桡侧腕长、短伸肌),关键感觉点为拇指,反射变化主要表现在肱二头肌反射,故常见症状为沿桡神经或正中神经分布区疼痛麻木,尤其是拇指;功能障碍表现为颈部侧屈受限,急性期后伸受限,前屈时背痛;触诊C5-6关节突隆起,C5-6横突前后、棘突旁2 cm处有明显压痛点。准确的定位,为颈脊神经毫针触激术提供了正确的指导。颈脊神经毫针触激术准确针刺至棘突旁神经根出口处,该神经支配区相应体表区域会出现酸胀麻串感,对其所支配的肌肉有显著的解痉效果,还可明显缓解硬脊膜水肿、充血所引发的神经痛。本治疗方法操作简便、疗效显著、疗程短,是治疗一线特勤人员神经根型颈椎病较为可行的方法。

猜你喜欢
毫针根型特勤
Ⅰ型肢根型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多功能治疗仪联合颈通颗粒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运用效果观察
毫针深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温针与毫针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的疗效对比
电热针配合毫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
锋勾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20例临床观察
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取穴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