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脑梗死疗效观察

2019-01-23 09:50黄佳慧
中国疗养医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达拉氯吡格雷

黄佳慧

脑梗死发病原因是患者脑动脉硬化从而引发血管病变、血液成分变化以及血流变化,阻碍血液正常运动,从而导致局部脑组织坏死或出现缺血、缺氧等情况[1]。现阶段,首选治疗方案是溶栓治疗,可在第一时间恢复患者脑血流量,但是溶栓治疗后容易引发脑出血,加大局部脑组织缺损的概率,患者致死或致残率较高。研究显示[2]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有效减少炎性因子对血管刺激,减少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从而降低炎性因子对血管刺激,减少凝血功能蛋白质合成从而减少血栓发生。本研究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老年脑梗死的效果,并与单一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进行对比,观察联合较之单一治疗的优势,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计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选自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纳入研究对象的所有患者符合《脑出血中医诊疗指南》[3]中提出的脑梗死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均首次发病且未遗留神经功能损伤,患者自愿加入本次研究,家属及相关人员知情并签署相关知情文件。排除本研究药物禁忌证患者,合并严重肝、肾、心脏疾病患者,纳入研究对象依从性较低患者及时剔除。85例患者采用随机综合平衡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例患者男22例,女21例,年龄47~70岁,平均年龄(58.52±11.34)岁,病程3~56 h,平均病程(30.51±24.22)h;合并高血压12例,糖尿病13例,高血脂18例。观察组42例患者男25例,女17例,年龄47~71岁,平均年龄(58.44±11.17)岁,病程4~56 h,平均病程(30.31±24.84)h;合并高血压15例,糖尿病14例,高血脂13例。两组一般资料均衡性较好(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抗血小板、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改善脑组织循环等方法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后采用依达拉奉(福建天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0090)30 mg与100 mL质量浓度为0.009 g/mL的氯化钠溶液溶解后静脉滴注,30 min内滴完,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用氯吡格雷[波立维,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410,75 mg]口服,75 mg/次,1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持续14 d。

1.3 疗效判定 采用神经缺损程度(NIHSS)[4]判定治疗效果,痊愈:NIHSS评分减少90%~95%;显效:NIHSS评分减少46%~89%;有效:NIHSS评分减少18%~45%;无效:NIHSS评分减少≤17%。对比两组治疗前后hs-CRP以及FIB,检测方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分析本次实验所得全部数据,计量资料(hs-CRP、FIB指标对比)采用(±s)表示,通过t检验;计数资料(治疗总有效率)采用率表示,通过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81%,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与FIB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hs-CRP、FIB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s-CRP、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与FIB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与FIB比较(±s)

组别 例数 hs-CRP/(mg·L-1) FIB/(g·L-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3 12.38±2.46 5.03±1.60 4.30±2.03 2.20±0.57对照组 42 12.37±2.44 7.42±3.05 4.25±2.11 3.57±1.20 t值 0.019 4.508 0.111 6.697 P值 0.493 0.000 0.456 0.000

3 讨论

脑梗死是脑部供血动脉病变影响脑组织正常的供血、供氧,因此出现缺氧、坏死,引发临床相关症状。脑梗死的发病原因通常是血液成分改变、血流动力紊乱、血管壁病变等情况出现[5]。氯吡格雷能不可逆性阻止血小板糖蛋白受体与二磷酸腺苷结合[6],有效阻断血小板聚集,以及二磷酸腺苷等其他激动诱导剂自主释放,从而减少血小板活化扩增;同时抑制凝血酶原等参与的第三条血小板活化途径,从而起到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7]。依达拉奉作为可以清除自由基的脑组织保护剂,因其中含有N-乙酰门冬氨酸(NAA),是存在于神经细胞的特异性标志,在脑梗死发病初期含量较低,发病时通过增加梗死周围局部脑血流量,从而阻止脑水肿和脑梗死进一步发展,并缓解伴发的一系列神经症状;同时,NAA有效保护神经组织,抑制神经元死亡以及脂质过氧化,从而改善脑细胞以及相关组织氧化损伤[8]。本次研究,对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进行观察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73.81%,将两种药物联合治疗脑梗死,发挥抗血小板作用的同时不会相互影响,达到有效缓解临床症状,药物的安全性较高,不会对患者身体产生较大的伤害,较之单一用药效果较好。

hs-CRP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关系密切的炎性因子之一,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随hs-CRP升高,疾病风险逐渐增加[9]。FIB是一种经肝脏合成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可有效促进血小板聚集,促进红细胞粘连和血栓形成,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10]。本次研究,治疗后在hs-CRP、FIB对比中,观察组显著降低且低于对照组,说明依达拉奉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可有效降低hs-CRP、FIB含量,从而降低炎性反应,减少血栓形成。

综合所述,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死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神经缺损情况,减少炎症因子刺激。

猜你喜欢
达拉氯吡格雷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他达拉非对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临床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氯吡格雷抵抗须防范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沉潜迷醉达拉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