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桥

2019-01-24 09:06许文舟编辑吴冠宇
中国三峡 2018年12期
关键词:对联大桥老家

◎ 文、图 | 许文舟 编辑 | 吴冠宇

位于云南省凤庆县勐佑镇河西村大闪桥

老家诗礼在滇西横断山脉的褶皱里,山高谷深,借助桥方能抵达或出行。铜路桥,通往1958年“大闹钢铁铜”时的瓦屋铜厂;万寿桥系一位年过九旬的老人倡导修建;永顺桥的出资人是个富绅,桥的名字里有他对儿女们的祝愿;兴善桥是几个村寨子的人共同的功德……老家有多少桥,到现今我也说不清楚,这么多年里,这些桥有的兵焚,有的水毁,有的年久失修,有的拆除或改建,仍留在老家的桥梁也发生了改变。

老家人对桥有敬重,有信奉,也有寄托。一座桥不管它是石条砌成,还是树木铺就,都会有许多干儿子干姑娘。很多人家的父母都希望儿女健康成长,读书就业顺遂,家庭圆满,就会把孩子拜记给一座桥,桥通达四方,家长取的就是这个寓意。家里的孩子病了,家人便会到经常路过的桥头,焚香化纸,希望桥神保佑。哪家遭遇不幸,首先想到的就是要修桥,通过修桥补路的举动积善积德。老家很穷,拿不出大笔的款项捐给寺院,但舍得在修桥上花销。过完年到农忙之前的一段时间,村子里的人就会相互邀约对附近的桥梁进行修补,这样的活儿纯属义务,不谈报酬也不计代价。每年七夕之后,老家的流浪河上就会出现一些新桥。简单的就垫几块大石头,让人踩着过河;复杂一点的,也就是用篾绳捆绑起来的树枝,择个河道窄的地方搭上。那是给情人搭的,看似简单的桥,却可以灵犀相通。逢年过节,每一座桥旁都有人祭奠,与其说是对桥进行祭拜,不如说是对造桥人的感恩。老家的每一座桥不管大小,造桥人都不会在上面落名,更不会整出什么纪念性质的碑。修桥不留名,也是一种美德。

老家的桥多种多样。根据建筑材料和构造形式的不同,分别有木桥、石桥、竹桥、藤桥、铁桥、廊桥、石板桥等。故乡有些村名,也与这些桥有关。比如永新村的篾笆桥小组,牌坊村的板桥小组,诗礼村的大券桥小组。篾笆桥小组到永新村的河道上,就有一座篾笆桥,是当地人用篾笆搭造的桥。竹子除了搭桥,几乎家家户户都使用了竹编的餐桌、椅子、面筛、簸箕、篮子等物。许多年前我在永新村“社教”工作队工作时,专程去过篾笆桥小组,但那时铁架桥已替下了篾笆桥。听当地人说,从篾笆桥向铁架桥发展的过程中还搭建过木头桥。想想用篾笆搭成的桥,就会对前人感到敬佩。不管是木头还是竹子,都会因为易腐以及受制于材料的强度和长度,不仅不易在河面较宽的河流上架设桥梁,而且也难以造出牢固耐久的桥梁来。因此,一百多年前的老家,就已出现了许多木石混合或石构的桥梁。

老家有许多百年以上的石拱桥,其中较有名的两座就在老家一南一北的两条河上,南边诗礼河上的叫大券桥,现在还在使用,诗礼乡到昌宁县苟街的公路就从大券桥上通过。北边黑河上的石拱桥叫勐江桥,我小时候与父亲去赶犀牛街,不止一次从勐江桥上通过。1986年那场特大洪水,淹埋了刚竣工不久的黑河电站,还把这座精妙无比的勐江桥冲得了无踪迹。拱桥有单拱、双拱、多拱之分,拱的多少视河的宽窄来定。诗礼河的大券桥是单拱,一拱飞架南北;黑河的勐江桥是多拱,中间得有支撑墩。墩杵在激流中,很容易因泥沙俱下的洪流受损。

从老家到鲁史的小河上,有一座100多年历史的石板桥。桥墩用石头砌成,桥面是用当地的青石板打制,每块长6米,厚30厘米,宽1.5米。要把这样的石块架到河面,也不知道一百多年前的人们想出了什么办法。后来,河水挪位,流向了另外的地方,但这座石板桥还在,桥下面一片滩涂,间或有农人播种一些粟米等作物。

位于三岔河镇顺甸河上叫“琼凤桥”的木拱桥,是我见过最为美丽的桥梁了。远看,这座桥就像是顺甸河上的一处凉亭。屋厦铺着青瓦,飞檐有寺宇的禅意,绛红的木窗上雕着梅花与紫燕,衔接桥墩的石阶有雕花的凭栏。走在桥上,可观三河汇聚的汹涌。四时有不同的景致,我最爱秋叶簌簌落下的景色,河水平心静气,蓝得让人惊讶,桥北岸的黄叶铺满迤逦的山路。琼凤桥除了少量的马蝗钉,其它全靠榫卯穿扣,真纳闷不懂力学的先人们如何测出了一棵木头的承重量,算出实木的桥身怎样能承载住过往的人流与骡马。琼凤桥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据县志记载,琼凤桥始建于民国14年(1925),由龚成龙等当地大户人家捐资修建,到现在还是三岔河镇通往山头田、柏木等村的重要桥梁。尽管在离此桥不过五百米的地方已新建了多拱大桥,但很多人还是选择从琼凤桥走。

故乡最有名的要数横卧澜沧江上,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的青龙铁索桥了。桥全长93.52米,宽3米,桥身距江面高15.64米,桥体由16根铁索构成,上铺木板,两端各有桥亭5间。只可惜因为小湾电站的建设,这座桥于2007年被拆除,现在只能在当年拍摄的照片上一睹它的姿容。

1983年6月,在离此青龙桥不到8公里的漭街渡架设了一座横跨澜沧江的钢索吊桥。由于桥属柔性钢绳吊桥,承重设限16吨,所以过车时必须一辆一辆地放行,人走在上面会感觉到桥体随风摆动得厉害。漭街渡大桥通车,彻底改变了两岸人几百年来舟来船往的历史。大桥通车那天,一位老先生当场挥笔写下这样的对联:“凤岭镇西南,岗峦百里江横带;蒲门开孔道,锁钥双关桥卧波”,既赞美大桥的雄姿,也歌颂了造福百姓的党和政府。然而随着小湾电站建成,蓄水后水位上升,漭街渡大桥也就只能拆除了。2006年6月,经多方协调努力,将漭街渡由轮渡恢复方案确定为桥梁恢复方案。漭街渡大桥恢复重建位置位于旧漭街渡大桥上游3.8公里处,桥梁全长809米,桥宽9米,主跨跨径220米,主桥墩标高168米,为预应力混泥土连续钢构超高墩特大桥,也是亚洲第二大深水大桥,大桥已于2009年5月竣工,称为新漭街渡大桥。逢年过节,我从凤城回到澜沧江以北的老家,都会在大桥北岸的观景台停下来,回望这座桥,也回望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史。

老家的每座桥都有对联,或诉说出行的不易,或歌颂造桥的善举,这是桥文化的影子。位于凤庆县城郊的桂花桥上的对联行文简单,寓意深刻。“行人安心走过去,往来想起造桥人。”东门外的迎春桥已有百年历史,那副“迎眸两岸飞双凤,春水一湾锁二桥”的对联早已铭刻人心,轻轻吟诵,昔日春水碧波、百鸟齐飞的美景便历历在目。德思里木桥的对联是这样写的:“窗雨初晴,远山横黛;流水今日,长桥卧波。”一个“卧”字写尽了长桥横在波涛汹涌的德思里河的气度,而桥的彼岸是黛色的远山,层峦叠嶂。最有名的要数青龙桥上的对联了。民国元年(1912),湖南张汉皋奉蔡锷之命,任顺宁知府,途经青龙桥,见桥造艺精奇,地势雄伟壮观,为青龙桥题了上联“笔扫千军题桥早已羞司马”,题毕交与守桥人,交代说“过往之人能对下联者,速回城西交本府”。很长一段时间,没人对上下联。生活在黑惠江畔的才子毛健听到这个消息后,遂前往青龙桥,对下联:“图开八阵排石还当法卧龙”。守桥人连夜将下联呈交知府,张汉皋极力称赞其对得工整,不落俗套,遂派人请毛健进城,准备予以重任。但毛健不愿为名利所束,仍乐于在老家设馆授徒。

凤庆县大寺乡澜沧江新漭街渡大桥风景

新漭街渡大桥虽然没有悬挂对联的地方,却也有不少对联名家纷纷撰联。在这些名家中,书法家李崎天先生的作品让人称奇,它写出了老家的桥梁钢绳取代了藤条、篾索、木头与石板的历史:“悠悠茶马道,史越古今,货畅友邻,百鸟争鸣飞彩凤;滚滚澜沧江,名驰遐迩,航通中外,一桥高架舞蛟龙。”

老家的桥历经百年,它造福着百姓,也见证着一个地方的发展。有些桥已遭损毁,有些桥已被废弃,还有一些桥仍还在继续使用,老家和桥的故事还在继续。

猜你喜欢
对联大桥老家
一图看懂藏木大桥
最美是老家
乡下老家
乡下老家
数鸭子
上天入地——港珠澳大桥
老家
对联知识小问答
自对在对联中的作用
我怎样教写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