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济线上老车站的那些事儿

2019-01-24 17:19聂惠哲田可可
旅游世界 2019年1期
关键词:胶济火车站济南

聂惠哲 田可可

据记载,至1904年6月1日胶济铁路全线建成之时,铁路沿线已建有车站56座。如果说胶济铁路是一条连贯济南和青岛的运输线,那么路边的这些车站无疑就是一座座驿站和加油站。没有这些车站,胶济铁路的运行将无从谈起。如今,有的车站依旧被使用,比如青岛站、潍坊站、淄博站;有的车站已被停用,但依然有站牌和铁路工作人员驻守,比如沧口站;有的车站已被撤站,但却保留了德国人留下的车站历史构筑物,比如一七三公里站……

老火车站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尽管铁路沿线大部分建筑遗产已不复存在,但仍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和记录拂去历史灰尘。

中西方文化碰撞与交融的产物

胶济铁路沿线的车站建筑自设计之初,就按照德国柏林管理层的指示,力求经济简洁。1899年,铁路公司柏林管理层在致德国海军部国务秘书蒂尔匹茨的信中写道:“车站建筑的设计要符合现实条件,对于小城市,铁路在初期无法负担昂贵的车站大楼,青岛多年来最多也只居住了1万居民,庞大的接待大楼只是徒劳无益的摆设,从总督府和我们公司的利益出发,都应该避免。”基于这种思路,山东铁路公司“计划只在铁路的起点和终点——青岛和济南府的车站建筑上要更加有些特色,更为雄伟一些”。其余的中小车站均据其等级,采用了按定制标准的图纸建设,但实际上,中小车站也是中西方文化碰撞与交融的产物。

简洁实用甚至带有临时色彩的风格,主导了胶济铁路沿线车站的设计。尽管如此,各个车站站房和几乎所有地上建筑均为砖石结构,有坚固的屋顶。所有小站均在侧山墙、转角、窗套等部分用砖砌、嵌石等方式进行简单装饰,外立面也基本采用清水墙和抹灰拉毛墙两种。胶州、高密、潍县、青州府和周村等大站还建有员工宿舍、行李区、宿舍区和几个候车区。虽然最小的车站,如早期的大港、女姑口等站只有一个售票口,一个值班宿舍和一个候车区,但所有车站均配建了厕所。显然,这条德国在华修筑的铁路是按照德国标准进行建设和配置的。《胶澳发展备忘录》的评论也认为,“尽管全部的车站设施、站房、货棚、厕所和护路房等都是按最简单的式样建成,但这些建筑质朴实用、工程利落,给人良好的印象。”

胶济铁路的终点:济南站

与青岛站相比,济南站的情况要稍显复杂。与青岛站的一枝独秀不同,胶济铁路济南站开站后不久,即面临着不得不与人平分秋色的命运。1904年德国人将胶济铁路自东向西铺到济南,并在济南建造了一个火车站。此后不久,由英、德两国出借款项建造的津浦铁路也修到济南。因两条铁路的统辖权不同,津浦铁路又于1911年12月另外修建了自己的济南站。由此,济南竟有了两个相距仅数百米且均颇具规模的欧式风格火车站,这在中国的其他城市中极为罕见。两个欧式建筑对峙之奇特,亦成为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济南商埠区的一大景观。

1938年,日军为了配合自己的分区管理,将原来的两座车站进行改造和扩建并将胶济铁路济南站并入津浦铁路济南站。从此,原胶济铁路济南站不复再有车站的功能,而津浦铁路济南站则摇身一变为唯一的济南火车站,从某种意义上,即从此成为“新”的胶济铁路济南站。1992年3月,該站被拆除,成了人们口中的济南老火车站。如今已经成为济南铁路分局机关前楼的胶济铁路济南站,其建筑以爱奥尼克精美石雕柱廊为中心,系塔楼式不对称一字型建筑。挑高的阁楼下是以三进拱门为主入口的车站中心大厅,东侧副楼是分为各等次旅客的候车和站务区。西侧副楼则以独立入口的构建,成为了车站对外商务和旅客住宿的招商服务区。

济南老火车站由德国建筑大师赫尔曼·菲舍尔(Hermann Fischer)设计,是一组具有浓郁的巴洛克风格的哥特建筑群。车站以南立面为正面,入口砌以宽大的石台阶,与门前孔武有力的柱廊形成了匀称、协调的沉实风格。建筑师按照使用功能组织空间,主次分明,形象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即使同过去的北京前门老火车站或上海老火车站相比,济南老火车站在外貌上也要略胜一筹。

济南老火车站曾是世界上唯一的哥特式火车站,也是亚洲最大的火车站,在国际建筑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在近代中国的建筑界,凡提起铁路站点设计,没有人不晓得济南老火车站。它曾登上清华、同济的建筑类教科书,曾被战后西德出版的《远东旅行》列为远东第一站。电影《大浪淘沙》曾在此取景拍摄。

胶济铁路的起点:青岛站

胶济铁路建于德占青岛初期,其起点即为青岛站。据史料记载,青岛站开工的时间是1900年1月,这一时间距胶济铁路开工的1899年9月23日,仅仅时隔三个多月。由此,不难看出车站建设在整个胶济铁路建设中的重要性。1901年,青岛站开站并定名为“青岛”,延续至今。作为胶济铁路的起点,青岛站和该路上大多数以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建设的火车站不同,是一座典型的德式建筑,但建筑风格并非仅仅源于其设计者为德国人。事实上,胶济铁路两侧众多中西合璧的火车站也大多出自德国设计师之手。青岛站之所以是纯粹的德式建筑,主要源于当时的青岛为德国的租借地,德国人在车站的风格上有充分的自主权,可以不用过多地去考虑中国人的接受程度。而其他的胶济铁路的中小火车站,皆位于清政府控制的地区且多通过乡村,因此为取得中国民众对铁路这一新运输形式的信任感,设计者会非常注意适应中国的建筑形式,并至少在形式上将车站设计为“中西合璧”的风格。

猜你喜欢
胶济火车站济南
触摸胶济风云
火车站里的博物馆
火车站英语
Train Station火车站
肚子里有个火车站(下)
肚子里有个火车站(上)
Paving Memory Lane
济南
Hi济南
Hi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