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如其人 匠心独具
——谈紫砂壶创作

2019-01-26 02:55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8年11期
关键词:顾景舟花货制壶

徐 俊

紫砂是一种介于陶泥和瓷泥之间的一种矿物质泥料,因此,紫砂壶既有瓷的细腻,又有陶的透气性。“壶于茶具,用处一耳”,为了能让茶在壶里保持最佳的品质,因此,紫砂壶从始至今,都不施釉,以紫砂的本真面目示人,朴素之美,让紫砂与茶天然合一,并征服了世人,著名艺术家高庄曰:“我恋紫砂无釉彩,相见如人披肝胆。不靠衣衫扶身价,唯以本质令人爱。”

宜兴紫砂壶启于明代,至今有600多年的传承史,历代匠人辈出,,形式多样。紫砂壶从最初的只为人们使用的茶具,到如今人们用来把玩的艺术品,成为了人们品茶闲谈的主要话题之一。人们在品茶之余,开始关注其内涵,并且提出了不同的品评标准,各有说道,各持己见。我从一个紫砂艺人的角度向大家推荐紫砂大师顾景舟的观点,我认为顾景舟大师的观点是专业而精辟的。顾景舟大师在《简谈紫砂陶艺鉴赏》一文中说:“抽象地讲紫砂陶艺的审美,可以总结为形、神、气、态四个要素。形,即形式的美,是指作品的外轮廓,也就是具象的辟面相;神,即神韵,一样能令人意远,体验出精神美的韵味;气,即气质,陶艺所内涵的和谐协调色泽本质的美;态,即形态,作品的高、低、肥、瘦、刚、柔、方、圆的各种姿态。从这几个方面贯通一气,才是件真正完美的好作品。”从表面上看,顾景舟大师只是从审美的角度谈了紫砂壶的品评标准,但细读之,深究之,就能读出其中所折射的更深的内容,即壶与人的关系——“壶如其人”,这与人们在品评国画时所说的“画如其人”是一个道理。

“画如其人”也好,“壶如其人”也好,都是说艺人由于人生境遇不同,其成长经历、文化积累、心性修养、性格秉性、气质风度、思想情操都会有所不同,这些因素,会在艺人进行创作时自然渗入,逐渐形成创作习惯,也就是个性。个性不同,自然画就不同,壶就不同。

今天,我不与大家讨论画,只讨论宜兴紫砂壶。宜兴紫砂壶的泥料有紫泥、红泥、绿泥,紫砂壶型制有光货、花货、筋囊货,为什么有的制壶艺人喜欢用紫泥塑壶,而有的则以红泥或绿泥塑壶呢?为什么有的制壶艺人喜欢制光货,而有的则制花货或筋囊货呢?原因在于,人的个性不同,对事物关注的角度就会不同,对事物的理解程度就会不同,因而选择的表达方式自然有所不同。泥有不同色泽语言,器有不同的形态语言,制壶艺人自然会选择与自己的个性风格相吻合的艺术语言。

壶之不同,因人异;壶如其人,只因从心。古有“供春(陶壶之鼻)……稽三代以博古,考秦汉以逞功。圆者如丸体,稍纵为龙蛋;方兮若印角,偶刻以秦琮。脱手则光能照面,出冶则资比凝铜。彼新奇兮万变,师造化兮元功。……大彬之典重,价拟璆琳;仲美之琱,巧穷毫发。仲芳骨胜,而秀出刀镌;正春肉好,而工疑刻画。求其美丽,争称君用离奇。尚彼浑成,佥曰用卿醇饬。若夫综古今而合度,极变化以从心,技而进乎道者,其友泉徐子乎?”(《阳羡茗壶赋》)各怀绝技,今有“宜兴紫砂七老”各树一帜:

任淦庭,师从雕刻书画家卢兰芳,紫砂陶刻以传统风格为主,画以山水、花鸟、人物、博古图案等为主,书有正、草、隶、篆、钟鼎、甲骨文等,壶艺特点——诗、书、画融为一体;

裴石民,师从善仿古器、筋襄货且有一手浮雕装饰技艺的姐夫江祖臣,对泥色选配有独到功夫,壶艺以古器作借鉴,既能作典雅古朴之光货,又能作千姿百态之花货,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一直在求新求变;

吴云根,师从擅长光素器和竹饰器制作的艺人汪生义(春荣),制器讲究形似,更重神似,识其品相,尊重规律,从自然中体验,从实践中融会贯通。制壶风格朴实稳重,擅长光素器、筋纹器制作,于仿制传统产品中别抒机心,善作变化。

王寅春,学艺于赵送亭陶坊,3年满师后,上门帮窑户当制坯客师,擅长光货和花货。

朱可心,师从汪生义(春荣),与吴云根是师兄弟,花货巨匠;

顾景舟,随祖母邵氏制坯,亦承袭家中制壶客师的诀窍。20世纪30年代到上海仿制历代名作(临摹时大彬、陈鸣远、邵大亨),形成了雄健而严谨、流畅而规矩、古朴而典雅、工精而秀丽的艺术风格,擅长光货;

蒋蓉,随父亲蒋鸿泉学艺,1940年由伯父蒋鸿高带至上海制作仿古紫砂器,擅长花货,创作大多以自然界瓜果、动植物为题材,表现手法以仿生为主。

“壶如其人”是人们将成品壶呈现出来的艺术风格、精神内涵和艺人的品格相关联进行品评的一个说法,而对于紫砂壶艺人来说,制壶是如生命的,因为,对于每一位制壶艺人来说,创作的过程都如同在孕育一个生命。

我制壶从不随心所欲,都要经过深思熟虑,力求“胸有成竹”。每每出外游览写生,受自然现象启迪,获得创作灵感时,我都不会盲从地将其运用于创作之中,而会细思量,巧构思,将大自然赐予我的灵感,正确地运用于壶的设计、制造——因为壶是用具,不能突破实用的原则,更不能破坏其实用效果的最佳状态。

紫砂壶的结构是一个定式,不可缺一,其部件的形态也有定式,如:

壶身(又称身筒)——壶的主体,拍打成型。设计者可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来设计,或大或小,或高或低,或圆或方,或正或异。一旦壶身被确定,那么其它部件都要根据壶身的形态、大小来设计最佳位置和比例大小。

壶嘴(又称为流,茶汤从壶身流出的通道)——按照不同造型大致可分四种:直嘴、一弯嘴、二弯嘴、三弯嘴。

壶把(倒茶方便拿起的把手)——壶把与壶嘴以壶身为称轴对称展开,大致可为一般分为三种:端把、横把、提梁把。

壶盖——盖与壶体能一起烧制,以达到成品壶盖直紧、通转、仿尘、保温的要求和作用。常见的形式有压盖、嵌盖、截盖三种。

壶钮(又称滴子,为揭取壶盖而设置)——钮虽小,但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变化丰富,是壶设计的关键部位。常见的样式有球形、珠形、桥梁形、瓜柄形、树桩形、动物肖形。

壶底(足)——是壶的一个主要部分,底足的尺度和形式处理,直接影响造型视觉的美观。壶底大致可分为一捺底、加底(足圈)、钉足三种。粘接制作方式有明接、暗接两种。直方挺直造型的壶宜用明接,圆韵浑朴的造型宜用暗接处理。

壶孔——壶孔和壶口运用了连通器原理。壶孔一般分为独孔、网孔、球孔三种。壶孔的造型、数目对出茶汤的速度和流畅度影响较大,是历来选购紫砂壶时考虑的重中之重。

而壶的型制虽然也有一定的模式,但是,制壶艺人往往会根据自己要表现精神内涵和外观效果有所选择,或承传统,或在传统的基础上添加新意,或自我创新。这也是紫砂壶历经600多年不衰的原因。紫砂壶一直是随时代变化,有着一定的时代气息,从我上面列举的古今前辈的艺术贡献就可知。

我在制作《云玲珑》时,采用了传统制壶工艺与雕塑技艺相结合的手法。壶身是规则弧线形成的横截面的直筒状,体积稍大些,为的是能多储水;壶口圆形、偏大,为的是方便冲洗;壶身、盖、嘴、把都做得非常简约,为的是突出壶钮——我精心设计的以雕塑技法塑造的云中飞龙,壶嘴和壶把上雕刻的云是为了营造云中飞龙的气氛。为了制作这把壶,我酝酿了好久,最终还是选择了简约、古朴的艺术表现形式,壶的整体结构充分考虑了储水量、保温时长、出水、提壶、冲洗等诸多因素。应该是有文化内涵的适用性很好的茶壶。

我1973年生于宜兴紫砂村制壶世家,自幼耳濡目染。工艺美术专业毕业后,开始紫砂壶艺的制作与创新。幸得多位名师悉心指导,博采众长,师古而不拘于古,时有新品问世,作品多次获奖,并得到海内外收藏家的青睐。我庆幸生长在美好的时代,可以得到好的教育,又有家学渊源,既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有中国文化内涵的事业,又能为百姓生活服务,非常得快乐。

猜你喜欢
顾景舟花货制壶
顾景舟偷懒
坭兴陶手工拉坯制壶的基本技法应用与探讨
紫砂花货的艺术特色分析*
紫砂壶艺制作创新表述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浅谈制壶的创新与发展
紫砂泥料在制壶中的重要性
顾景舟的无款壶
艺术奇葩——宜兴紫砂壶象形器
浅谈紫砂花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