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政治建设中强化政治领导

2019-01-26 19:31本刊编辑部
中国领导科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党的领导领导政治

◎ 本刊编辑部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论断,明确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提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目的是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全党团结统一、行动一致。”这里所说的是政治建设的目的,也是政治建设的内容。其中坚定政治信仰是前提,要求把内在的政治素养放在首位;强化政治领导是核心,突出强调党的政治领导作用;提高政治能力是关键,要求把政治领导化为有效的领导实践;净化政治生态是保障,要求营造好外在的政治环境;最终目的是实现全党团结统一、行动一致。政治信仰、政治领导、政治能力、政治生态是党的政治建设的不同侧面,然而也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强化政治领导是党政治建设的中心任务。坚定政治信仰、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都是强化政治领导不可缺少的政治要素。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来看,强化政治领导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历史经验,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规律的具体体现,对解决当前一些地方存在的政治领导弱化、党员干部政治信仰不牢、政治能力不足、政治生态不良等问题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一、党的政治领导的内涵

政党是体现特定阶级利益的政治组织。政治属性是政党的根本属性。对于执政党来说,其领导活动本质上都是政治领导。

政治是指政党、政府等治理国家的行为,是以国家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现实生活中政治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影响人们生活各个方面。中国古代《尚书·毕命》提到“道洽政治,泽润生民”;《周礼·地官·遂人》中说“掌其政治禁令”。“政”多指国家的权力、制度和法令;“治”是指管理人民和教化人民。也有一种解释说,“政”是政权主体,“治”是维护政权的方法和手段。近代以来,孙中山先生认为政治就是“管理众人之事”。在西方话语体系中,“政治”先前是指城邦公民参与统治、管理、斗争等各种公共生活行为。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的目标是追求至善,即善政。现代学者们从伦理道德、法学或管理学角度来定义“政治”。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属于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范畴;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是各阶级间的斗争,本质是国家政权。列宁认为,政治是一种科学,是一种艺术。毛泽东说,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些论述深刻揭示了政治的本质、基本内容和特征。

所谓政治领导,是指政党或国家运用政治权力,确立政治原则和政治方向,通过制定实施政治路线和方针政策,建立完善政治领导制度和组织领导制度,教育引导全体成员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等,实现特定的政治目标。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领导包括思想、组织、纪律、制度等多种形态。同时也正如《共产党宣言》所指出的:“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在我国,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一是制定实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政治的统帅作用集中表现为党的政治领导,通过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来实现。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讲话中指出,党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党的组织、宣传、统战、政法等部门要贯彻落实,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的党组织要贯彻落实,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的党组织也要贯彻落实。我们党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本国实际出发,制定符合客观规律、顺应人民意愿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政治目标,作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军事、外交等方面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各级各部门党组织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部署同本地、本部门、本单位的具体实际结合加以贯彻落实。总体上说,就是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通过对国家的政治领导全面完成党所提出的任务。

二是建立健全党的领导体制。通过建立党的领导体制,覆盖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以确保党的政治路线和方针政策得到贯彻落实,使党的各级组织行之有效地领导国家重大政治事务。党的领导体制,既要确立党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作用;又要理顺党的组织体系同国家机关、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的职责,彰显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国有企业的政治属性。不但要把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志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转化为法律法规,有效引导人民群众依法参与国家管理;而且自觉规范自身领导活动,形成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确保党的领导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三是创新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党政治领导的方式是丰富多样的,也是与时俱进的。最主要的是群众路线、思想路线和民主集中制。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党的政治路线的实践形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将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转化为党的决策;再组织群众、动员群众、做好群众工作,把党的决策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这是我们党的领导的基本方法。按照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用实践检验的逻辑,深入调查研究,把事情搞清楚,把问题搞明白,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进而统揽和驾驭全局,处理好各种矛盾和问题。民主集中制是群众路线、思想路线在党的领导活动中的运用,是我们党根本的领导制度和组织原则。党实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善于用民主的方式来集中,建立科学的决策制度和执行制度。

二、强化党的政治领导势在必行

加强政治领导是我们党宝贵的历史经验。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十分重视发挥政治统率作用。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决定“每连建设一个支部”,以党内制度形式确立“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实现了党对军队的政治领导。1943年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强调党的领导活动“一定要经过群众路线”。用正确的思想理论和路线把人民组织起来,发动起来,实现人民自己的利益,形成了党对人民群众的政治领导和政治优势。党执政后,毛泽东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明确提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提出“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他强调讲政治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主要的一条就是坚持党的领导。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2016年7月1日,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党的历史经验证明,政治领导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和根本途径。没有党的政治领导,党的团结统一、国家的稳定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是一句空话。

政治领导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党的“政治领导”无一例外地都曾从“直接”执政变为“间接”执政,实行“党来领导,国家来管理”的党政分家,很快导致苏共垮台,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我国改革开放后,一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也存在党的领导被忽视、淡化、削弱和管党治党宽松软的教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然而挑战和机遇始终是并存的。面对前所未有的世界变局和纷繁复杂的国内局势,为避免出现颠覆性错误,防止国家大政方针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强化党的政治领导刻不容缓,也是理所当然、势所必然。

从国际局势来看,影响和平稳定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增多。除了宗教极端势力、恐怖主义势力、分裂主义势力不断引发地区冲突,有的国家为维持其世界主导地位,滥用本国司法制度干预市场经济和别国主权,通过贸易战、封锁科技交流等恶劣手段遏制我国的发展;一些西方国家和政党、政客仍然抱着冷战思维,把我们党所代表的政治价值观视为对“普世价值”的威胁,大肆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甚至暗中支持各种敌对势力破坏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企图颠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这种形势下,我们要围绕国家核心利益领导伟大斗争,必须保持政治清醒,牢牢掌握政治领导权和意识形态领导权,守住我国的核心政治权益和经济权益,从国家安全的高度出发防范重大风险。

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党的事业来看,中国民族伟大复兴处于关键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都面临着一系列需要集中力量攻克的难关。党必须强化政治领导,从讲政治的高度落实新发展理念,不打折扣地落实党中央的战略部署。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这是党肩负的重大使命。改革开放后,党提出“三步走”战略,解决人民温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在此基础上,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处于决战决胜时期,我们正在全力打赢攻坚战。此后我们将进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我们的任务是伟大而光荣的。然而困难也将是更加艰巨而复杂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广泛且不断提升,而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将长期存在,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持续解决就业、教育、住房、医疗健康、社会保障等实际问题,不让一个人掉队,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还很漫长;人民参与国家和社会治理的热情空前高涨,建立党领导人民按规则共治善治的治理格局有待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领域风险点、矛盾源增多,社会治理的压力和责任越来越大;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社会生活中还存在各种腐朽的思想、各种陈规陋俗,尤其是争夺意识形态领导权的较量异常激烈;生态文明建设既要解决国内突出的环境问题,又要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承担国际责任,这更是长期的历史任务。由此可见,党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各项建设,实施系列发展战略,增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领导能力,提高运用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解决问题的政治能力。

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政治领导的重要内容,也是强化政治领导的重要途径。十八大以来,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全面发力、整体推进,推出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今后的改革任务是要瞄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化改革总目标,为党和国家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对于一些攻坚难度大的改革,需要蹄疾步稳、久久为功、持续用力;对于一些最啃最硬的骨头,需要牵住“牛鼻子”,冲破“中梗阻”,以重点突破带动改革全局。这就需要党强化政治领导,为深化改革提供政治保证。

全面依法治国是政治领导的重要手段,是政治领导的法治保障。十八大以来,党领导立法活动更加科学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断提升,党员干部法治思维、法治能力显著提高,人们感受到了司法的公平正义。然而,在化解社会矛盾、防范风险危机中,领导干部依法治国的自觉性,对法律制度、程序的认知和把握还有待提高;有的领导干部甚至错用、误用司法条款和司法程序,造成矛盾的扩大化。此外,人民群众依法参与社会治理的制度机制还不够健全。因此,党领导治国理政,还需要继续创新完善制度机制,实现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做主的统一。

全面从严治党是政治领导题中应有之义。加强政治领导,关键是从严治党,使党更加坚强有力。十八大以来,针对一段时期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治党不严不力等问题,党中央不避艰险,全面从严治党,对党重新铸魂塑身,实现了党领导问题上的正本清源。但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依然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危险和考验。不少同志对党的领导的重要性认识不清、语焉不详,甚至以改善党的领导的名义虚化、弱化党的领导;有的党组织负责人没真正做到“两个维护”,却把坚持党的领导变成加强个人的领导;还有的把党的领导当成党的管理,事无巨细大包大揽;还有的把权力集中在一个人手上,没有形成班子齐抓共管的合力,出现“累死一个人、闲死一群人”的现象。尤其是一些地方领导干部缺乏政治领导意识,忽视政治领导作用,不懂政治领导规律,缺少政治领导方法;有的人抱着领导经济有实惠,领导文化有品位,领导政治有风险的念头,对政治领导有畏惧,存在怕犯政治错误的心理。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加强党的政治领导具有更强烈的紧迫性。

三、强化政治领导的路径和方式

党的领导是一个政党领导人民群众和各类社会组织实现特定目标的形式、方法和途径的总称。党的领导包括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政治领导是根本,思想领导是灵魂,组织领导是保证。政治领导是党的领导的重心,主要是政治原则和政治路线的领导。强化党的政治领导,着力点在于坚定政治信仰、牢固树立政治价值观,坚持和维护党的根本原则和根本路线,创新完善政治领导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和政治能力,建设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环境。

(一)坚定政治信仰,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这个信仰就是马克思主义,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个信仰体现人类先进的思想,为我们指引正确的方向,是党能够凝聚人民磅礴之力、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动力之源,是党的政治领导的逻辑起点。领导干部要深刻理解党的信仰所包含的科学智慧,所产生的理论力量。正因为有了这个信仰,才有为真理而斗争的初心,才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正如恩格斯曾指出“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观点作为理论基础”,党的政治信仰是由科学的政治理论所支撑的。政治理论是党一切政治领导活动的思想指南。处于新的时代,各级党组织要善于阐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中洞悉党的政治信仰和奋斗目标的科学性,从而树立“四个自信”。由此,我们就应该做到,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强化政治领导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原则。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要深入认识“两个维护”的极端重要性,真正做到政治认同、思想自觉、行动坚决,听从党中央号令,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无论哪个领域、哪个层级、哪个部门,都要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党提倡的坚决响应、党决定的坚决执行、党禁止的坚决不做。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保障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贯彻落实。

政治信仰赋予我们党巨大的政治定力,是强化政治领导的“定海神针”。坚持党的政治领导,首先站稳人民立场。这是党根本的政治立场。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执政为民,一切领导活动都是为了人民,都要依靠人民。党对人民的政治领导,重点是以人民为中心,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汇集民智民力,维护人民利益,赢得民心民意。其次,坚持党的政治路线,也就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改革开放取得的一切成就,主要得益于坚定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党中央十八大以来提出一系列科学理论和战略部署,也无一不是遵循党的基本路线。习近平同志指出,党的基本路线是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越是国际国内形势严峻复杂,越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此外,坚持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政治标准。忠诚老实是首要品德,是安身立命之本;公道正派是人格特质;实事求是是方式方法;清正廉洁是道德情操。面对矛盾和风险越来越多,阻力压力越来越大。领导干部要努力践行政治价值观,把对党忠诚、为民造福作为根本的政治担当。

(二)完善领导制度,优化领导机制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作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是强化党的政治领导的重大举措。习近平同志2019年7月5日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总结会议上指出,这次改革是对党和国家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的一次系统性、整体性重构。着力健全党的领导体系、政府治理体系、武装力量体系、群团工作体系,系统性增强党的领导力、政府执行力、武装力量战斗力、群团组织活力。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主体框架初步建立,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

机构改革使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得到有效落实,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机构职能体系更加健全,党和国家机构履职更加顺畅高效,充分彰显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但这只是解决了“面”上的问题,真正要发生“化学反应”,还有大量工作要做。要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以推进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把机构职责调整优化同健全完善制度机制有机统一起来、把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同提高国家治理水平有机统一起来;要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发挥好党的职能部门统一归口协调管理职能,还面临着硬任务,要继续打硬仗、啃硬骨头。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工作要求也在变,推动政治领导体制改革必须往实里走,提升党组织在重大政治问题上把关定向的能力,提升政治领导的工作效率。如许多企事业单位党的领导第一责任人不明确、国有企业党委决策前置讨论“三重一大”等议题要求不明确的问题;双重领导机关党建工作的领导责任和权属不清晰、行政首长负责制的事业单位如何发挥党的政治指导作用等问题;农村、社区基层组织陷入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困境如何摆脱问题等等,都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三)增强政治能力,提高政治领导水平

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归功于党中央和党的领袖超强的政治领导力,更离不开各级特别是基层一线领导干部的强大政治领导力。强化党的政治领导,最终要通过一支政治素养高、政治能力强的干部队伍来实施。因此,提升全党领导干部政治能力是提升党政治领导力的一项基础工作。

所谓政治能力,就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能力,就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辨别政治是非、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具体说,包括对政治现象、政治规律的认知力,对政治方向的判断力、政治思想的领悟力,对重大政治问题的决策力、贯彻中央精神的执行力,完成政治任务的担当力、寻找差距改进工作的反思力,对政治风险的识别力、对政治危机的处置力等等。

提高政治领导水平,重点是要推进政治领导科学化、民主化。科学化要求遵循治国理政的规律,科学设定党政、群团、企事业单位的领导机构、职能、权限、程序和责任,科学实施党的政治领导。在领导机构设立中,要科学配置权力,形成自上而下的高效率组织体系。在实施党的领导中,要科学健全工作机制。如《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的出台,明确了各级党组织需要请示、汇报、报备的工作内容和范畴,但党组、党的工作机关、决策议事协调机构的设置权限、设置条件、权力范围等还有待进一步明确。民主化要求党组织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带领并保障人民当家作主,顺应人民意愿制定路线方针、作出决策部署,动员人民群众贯彻路线方针、落实战略部署,引导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实现党的奋斗目标。简言之,改善民生、扩大民主、赢得民心是强化政治领导最关键的环节。

政治能力是千锤百炼获得的,不会随着党龄的积累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因此需要终生学习和锻炼。一要深化理论学习,把握政治发展和政治领导规律。如真正明白“人民创造历史”“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政治定律;提升“治大国如烹小鲜”“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政治站位,把握好处理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当前目标与长远目标关系等等。二要深入实践学习,掌握政治领导方法。从基层实践和创造中吸取政治经验,在组织动员群众工作中吸取政治营养,掌握行之有效的政治领导艺术,积累领导实际工作、化解难题和风险危机的政治智慧。

(四)加强政治建设,净化政治生态

政治能力是在一定的政治生态环境中生成的。净化政治生态是提高政治能力、强化政治领导的外部条件。政治生态指政治生活现状及政治发展环境。包括政治文化、政治制度、政治纪律等。它影响人的政治思维和政治领导的成效。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这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强化政治领导的关键所在。具体来说:

发展积极健康的政治文化。通过文化建设将党的政治主张、组织原则、行为规范转化为党员的思想自觉与行为自觉。要把党性修养作为政治文化的核心,培育向上进取的政治氛围和政治态度,把个人事业与党的使命融为一体,将干事创业、为民造福活化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追求的人生境界。

持续推进从严治党。法规制度是从严治党的保障。党章是党根本大法,是党员干部行动指南。要使学习党章常态化,用党章规定的政治纲领、思想路线、权利义务、行为规范等规范政治行为。确保党员干部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纪律是从严治党的硬性约束。要严格政治纪律,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损害和污染政治生态的行为严肃查处问责,进而涵养“绿水青山”般的政治生态。

党组织是集体修炼的大熔炉。要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发挥锻造人才塑造人格的功能,拓展实践历练平台,增强教育培训实效,完善考核考察机制,使党员干部经受日常工作和艰难困苦的考验,经受关键问题和关键时刻的考验,在充满正能量的政治生活中得到锤炼。要使党员干部习惯于在监督中自我净化,自觉清除与党的先进性不相适应的腐朽观念、低级趣味、庸俗风气,铲除与党的纯洁性不相容的“高级黑”“低级红”之类的奇疾怪病。

总之,强化党的政治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活动规律的基本要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举措。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应始终明确党的政治方向,坚守党的政治信仰,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净化党的政治生态,提高领导工作的政治站位,增强干事创业的政治能力,体现旗帜鲜明讲政治的基本要求。

猜你喜欢
党的领导领导政治
坚持党的领导
学习百年党史 坚持党的领导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乡村振兴公式 党的领导+双层经营+“三位一体”
履职尽责 主动作为 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发挥人大作用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不能比领导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