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党的领导力理论体系的心理学思考

2019-01-26 19:31许晓勇
中国领导科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党的领导领导力心理学

◎许晓勇

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研究的第一阶段,内容上主要是描述党的领导实践、理解和解释党的领导经验、总结党的领导特点和规律,方法上则主要以哲学思辨、事后回溯、个案分析等定性研究为主,规范的定量实证研究少。当前进入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基于党的领导目标、实践和经验,运用科学研究方法,提炼有普适意义的领导规律,构建领导理论体系,开发领导力测评方法与工具,以及构建领导力发展方法和领导文化传播体系,进而指导党的领导实践和领导力建设。

一、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实践中面临的三大挑战

历经近百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成立新中国和改革开放等一系列世界其他政党无法做到的执政业绩。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1]。

然而,党的领导实践也面临着一些影响其领导效能甚至执政牢固性的严峻挑战。主要表现是:作为追随者的人民群众,有些人对党政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较过去有所下降,且中上层人群比基层民众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更低[2]。身为中国共产党一分子的党员,有些人自豪感和身份认同度不高[3][4],且低于改革开放前和创党初期;再就是一些西方主流媒体歪曲党执政形象的言论时有发生。

二、构建党的领导力理论体系是执政需要也是学术课题

上述三类挑战的共同点是,客观领导效能(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与主观领导效能(追随者满意度和信任度)相背离。从领导学研究和领导效能提升实践来看,党迫切需要一套科学的领导力理论和方法体系来指导自己的领导实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国,研究队伍、论文数量、政府投入等在世界上都是排在前面的,但目前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太相称。”[5]构建党的领导力理论体系不仅有助于指导党的领导实践,增强党执政的领导效能和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心,而且有助于中国在世界事务中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因此,构建党的领导力理论和方法体系,不仅是党提高执政领导能力的需要,也是学术研究课题。

(一)开展党的领导力研究需要认清七个现状

构建党的领导力理论和方法体系,需要认清当前党的领导力研究领域的学术氛围、从业队伍、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成果、应用需求和资源支持等七方面的现状:

1.学术氛围不浓。当前情形大致有两类,一是深耕该领域的学者全身投入研究,颇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但人员数量不足,被视之为珍宝;二是尚未深入该研究领域的学者,认为这是个政治主题,每谈及此都显得讳莫如深,认识不到其学术价值,对研究意义存疑。总而言之,该领域还没有引起学术界应有的关注,党组织自身对其意义和价值也缺乏深度认识,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2.研究队伍规模小。当前该领域的研究人员主要来自党政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实践者,党校及大学相关学科从事领导学研究的学者。由于人数少、队伍规模小,几乎没有形成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共同参与的研究团队。

3.研究方法单调。从已发表的文献和研讨会论文来看,现象描述、文献研究、经验总结、问题推理、哲学思辨和博弈分析等非规范科学化的研究方法占据绝对主流,定量定性的实证相关研究开始出现,但实验、现场干预和纵向追踪等因果研究还未有见。

4.研究内容不全面。按照领导学关于领导研究的LFS框架,当前该领域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主要集中于L(领导者)的品德、能力、行为风格和人口统计学变量,针对F(追随者)和S(情境)的研究内容很少。三者整合在同一研究中更是凤毛麟角。

5.研究成果理论性不足。成果发布方式主要在一些供领导实践者参考的党政类报纸杂志上,书籍文集出版也不少,但发表于同行评审学术期刊的成果极少;成果内容主要是新闻报道、案例故事、现象描述、观点思辨、经验总结或对策建议,鲜有概念建构、理论建模、作用机制和效果干预的成果。

6.应用需求狭窄。总体来说,应用单位集中于政府和国企事业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应用场景主要以公选、竞聘、考核、培训等领导人才“选用育”三大环节。采用的方法技术以党校系统为主,一些得到市场化检验的方法工具没有被使用,优胜劣汰的供应商选用的市场机制没有形成。

7.资源支持不得力。当前国家对该领域的资源支持主要集中在党校系统和政府机关,基金委、科技部、教育部等几大科研基金管理机构鲜有这方面的重大或专项课题。这就导致该领域的理论建构、方法技术、工具产品难以得到深入研究和突破。

(二)构建党的领导理论体系需要把握三个要点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中,不断通过经验累积和反思总结提升自身的领导力。然而,如果没有科学的基础理论体系指导和恰当的方法,经验累积是很难转化为理论体系。因此,在构建党的领导力理论体系时,需要把握好以下三个要点:

1.领导理论与领导实践同步发展。经过150多年的发展,领导学研究者认识到领导是一个涉及领导者、追随者和情景三要素交互的复杂现象。领导是科学又是艺术,因此领导学是一门需要实践与理论同步发展的学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践充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创新过程。第一,马克思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思想,为过分注重内心反省的中国传统文化注入活力,激活了党员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动力。第二,阶级斗争的科学分析,为人民群众团结和斗争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将一盘散沙的人民群众武装了起来。第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思想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践提供了精神动力和知识体系,比如“世界大同”升华成“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以民为本”化用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知行合一”转化为“理论联系实际及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等。这些创新形成了党的哲学观、历史观、政体论和战略思想等一整套深入实践的思想体系,为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

但是,当前党的领导理论明显落后于领导实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利益的分化,政治权利诉求的多样化,社会上各种思潮泛滥,一些实践中的问题没有得到理论上的解读。如长远的共产主义理想怎样激励人们当下的工作热情?怎样协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个人主义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之间的矛盾?建立在个人主义之上的自由、平等和公正怎样融入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这些问题的澄清需要党构建一套自己的领导力理论和方法体系。

2.研究方法的科学化与规范化。科学研究方法是在实证基础上对问题进行可重复、可修正和可积累的研究。通常有七步:观察调查、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收集数据、检验假设、建构理论和发表研究成果。构建党的领导力理论体系需要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规范的研究范式。研究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可验证理论,避免重复并积累学术成果。缺乏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研究方法,学者就不能对他人研究成果进行有效的综述和辨析,进而难以开展学术讨论和提炼理论知识。这可能是至今没有形成清晰明确的党领导力理论和方法体系的重要原因之一。理论系统不完善一方面会造成对实践指导的不系统或偏差,另一方面也会减弱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因为,现代意义的执政权力的行使需要建立在一套系统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党的领导力理论和方法体系的构建,既能增加党的凝聚力,又能为党领导的合法性提供理论依据。所以党的领导力理论体系构建不仅是学术问题,也是一项政治议题。

3.整合多学科的领导力研究成果。虽然新时期党的领导力理论体系构建还有待完成,但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对党的领导力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和讨论。比如,经济学认为党的领导力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因为党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克服利益集团的影响,并有一套选拔、约束和激励官员的政治制度[6];社会学认为共产党领导力的核心是“道德务实”,这种既有崇高理想又务实的领导作风让党的领导的合法性在世界意识形态变化中岿然不动[7];政治学认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制度变迁的中心力量,民主集中制是中国模式最大的优点[8];心理学则从胜任素质建模入手,发现追求成就、坚定执着、审时度势、适应权变、自我克制、民主而不独断、待人宽和而不过分接近等,是党政领导干部必备的胜任素质[9]。我们可在借鉴整合各学科理论基础上,采用科学规范的方法对研究结果交叉验证比较,构建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三、心理学可为构建党的领导力理论和方法体系提供支撑

心理学是一门以科学系统的方法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科学,是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充分结合的学科。学科目标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主体的行为,提高人类工作效率和幸福水平。由于心理学科具有基础性、科学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可为共产党领导力理论和方法体系的构建提供全方位支撑。

(一)为党的领导力研究提供基础性理论

中国共产党具有独特的组织特点:首先党是一个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超级政治组织,其次党是一个超大国家的领导机构。这两个特点决定了任何现有的领导力理论都很难圆满解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特质,必须回到领导力分析的原点,即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而这正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关于性格、动机、情绪、认知等心理特质与过程的研究成果可为党的领导力研究提供基础性理论,并且为整合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奠定理论基石。比如:利他和亲社会的心理机制研究可以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提供理论支持,道德的他律与自律的心理研究可以为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工作作风”提供操作指导,情绪管理和沟通技巧可以为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实践提供有效帮助,积极心理学成果可为党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建设提供实践指导。

(二)为党的领导力研究提供科学方法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定量和定性两大类。这两类方法既强调统计测量学的信度检验,又重视理论模型与实践效果相结合的效度检验。这不仅为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供保障,更重要的是可为研究者进行交叉检验及量化比较提供方法。以“在高度不确定的强情境下,领导者的人格特质会对其行为产生决定性影响,进而对下属工作行为及组织绩效产生影响”这个领导实践命题为例,许多学科都可以就此开展研究。但心理学具有的显著优势在于:一是将摸不着的人格特质尤其是内隐人格倾向,通过成熟的人格量表将其外化为研究者可比较和量化分析的变量;二是通过访谈、观察、问卷甚至投射测验等方法,可将强情景、下属工作行为、组织绩效等三个变量进行构念操作化,从而将理论构念转化为有结构边界、可重复测量和可量化比较的研究变量。

(三)为领导人才的选用育留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

心理学不仅能为领导力研究提供理论、方法和工具,还可为领导人才的选用育留等管理实践设计系统的可操作的解决方案,从而将共产党领导力的优势制度化、程序化、计量化以及可传承。比如,用人格测评工具测量党政干部的人格类型、为领导岗位开展工作分析提供岗位说明书、为特定领导岗位构建胜任素质模型、用评价中心技术为组织人事部门提供人—岗匹配决策建议,为特定领导人群设计针对性领导力发展项目、开发自内而外的领导力提升课程、设计符合领导人优势学习风格的培训课程等。此外,基于团队和组织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指导团队和组织层面开展相应的领导力实践,比如班子考核、班子成员搭配、绩效管理机制设计、组织气氛测评与开发、组织文化建设、打造高绩效团队等。

四、基于心理学构建党领导力理论体系的路径

基于心理学理论原理和方法构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理论和方法体系,可从以下三个具体方向切入:

(一)构建令人“安心”的党领导力理论模型

政党执政的权力表现在四个方面,政治权力、军事权力、经济权力和意识形态权力。其中,意识形态权力是政党执政合法性的文化基础和立国之本。而随着经济、社会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面临很多新挑战,致使党的意识形态权力的表现减弱。因为,一个好的意识形态理论必须能够传承本国的优秀文化,解释当前的社会经济现象,并能解决当下的实践问题。

经济的发展可以解决人们的生理需求和部分安全需求,但也会提升人们的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当需求被压抑时,在实际社会生活中就表现为人们越来越焦虑不安,情绪暴躁,内心抑郁。我们国家当前很多问题的根源就是人们的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求没有得到完全满足,所以导致工作懈怠,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严重。

心理学在人的“心身灵”全面健康发展领域的研究,已有比较成熟理论和方法,尤其积极心理学和组织管理心理学对人性、群体行为、团体动力等的研究,与马克思关于人和社会的本质的哲学理论有许多相通的理念观点,可以为马克思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因此,基于心理行为科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方法论作为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力建设理论和方法体系,将可能建立一个令人“安心”的既满足人们追求踏踏实实高效工作、幸福生活的现实需求,同时又满足人们追求超越世俗价值之上的自我实现需求的领导力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

(二)建立可量化评估的理论体系

没有量化就没法管理。量化的水平是领导质量的关键指标。当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病毒难治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存在主观原因,比如当事人懒政怠政、不敢担当、能力不足、邀功请赏等;客观原因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难以定量和定性,所以监督制度难以健全。这也是“四风”中特别是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得到明显纠正,而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却屡禁不止,并以各种新的面目和形式出现的原因[10]。量化管理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天敌。我们应因地制宜建立绩效考评体系、量化人才选用指标以及决策程序,从而根除滥竽充数的现象。

(三) 建立可传承的人才开发体系

中国共产党已发展形成了一套良好的选贤任能的干部选拔体系。在党政系统中晋级到更高一级职位必须从基层做起,通过一轮接一轮的赛马淘汰机制,注定只有那些真正优秀的人才才可能脱颖而出。这套选人制度已经转化为国家治理体系的一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不同于西方政党的地方。[11]

但是,党目前的领导人才在岗培训发展机制明显落后于选拔体系。党政干部培训普遍存在经费投入不足、师资队伍的专业和来源比较单一、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够等问题[12][13]。此外,现实工作中党政干部的心理压力普遍很大,组织归属感不强,出现工作上的问题不是找单位领导而主要找亲戚朋友解决[14]。所以,应该建立一套可传承的提升共产党领导力的培训开发体系,不仅学习政治理论,而且增加个人层面的诸如感觉与知觉、认知与思维、情绪与情感、动机与价值观、使命与愿景、人格与行为应对、身心健康等有关心理和行为发生发展规律的知识的培训,以及组织和群体环境中人的心理行为规律的知识,从而帮助领导干部提升在组织中的工作能力和效力,增加广大干部党员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总之,心理学具有科学性、基础性和应用性特点,可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理论和方法体系的构建提供全方位支持,从而建立一套促进人民“高效工作、幸福生活,追求自我实现”的党领导力理论模型以及可量化和传承的领导力测评与发展方法。

[注 释]

[1]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 .(2018-12-18) [2019-05-02] http://www.xinhuanet.com/2018-12/18/c_1123872025.htm.

[2]王建武. 社会分层视角下政治信任变迁(2006-2015)[D].吉林大学,2018:105-106.

[3]任梦楠.大学生党员自我身份认同危机及应对策略——以广州N高校为例[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8,32(02):71-74.

[4]余思新.当前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党员身份自我认同研究[D].武汉大学,2015.

[5]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6-05-18)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18/c_1118891128_3.htm.

[6] 姚洋.中国经济成就的政治经济学原因[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39(01):3-12.

[7] 赵鼎新.论意识形态与政党政治[J].学海,2017(03):5-22.

[8] 杨光斌.建国历程的新政治学:政党中心主义、政治秩序与“好政治”三要素[J].中国政治学,2018(01):27-31.

[9] 王登峰.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205-273.

[10] 戴焰军.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成因与治理对策[J].党建,2018(05):43-44.

[11] 姚洋.中性政府与国家政治精英的选拔[J].文化纵横,2015(03):88-95.

[12] 徐文军.当前县级党校干部培训的现状及展望[J].党史博采(下),2018(09):47-48.

[13] 金鸥. 温州市委党校干部培训管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14] 霍团英. 基层党政干部心理压力调查与调适对策[J]. 领导科学. 2010(09).

猜你喜欢
党的领导领导力心理学
坚持党的领导
学习百年党史 坚持党的领导
领导力的“蓝海战略”
乡村振兴公式 党的领导+双层经营+“三位一体”
领导力愿望清单
履职尽责 主动作为 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发挥人大作用
《领导力21法则》
2009的50位最具领导力的CEO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