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的文化治理
——以陕西监狱“日行一善,以善养德”专题教育活动为视角

2019-01-26 17:25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服刑人员监狱价值观

牛 旭

(陕西警官职业学院学报编辑部 陕西 西安 710021)

1 引言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之现代化,不仅依赖于经济、军事等硬实力,更依赖文化之软实力。当下方兴未艾的传统文化复兴及嫁接其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培育,彰显出国家治理体系变革的文化转向——一种“文化治理”之倾向。

值得注意的是,文化治理在当下既是重建中国人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确立社会规范和伦理道德,乃至寻找精神信仰的过程,也是在文化领域与其他意识形态领域开展“阵地战”抗争,对中国软实力建设的积极尝试[1]。

2 监狱文化治理之意涵

2.1 文化治理概念及意涵

文化治理的概念由英国文化理论家托尼·本尼特提出。受“福柯效应”影响,他认为文化治理即是:将文化视为镶嵌在治理关系的历史条件之中,透过技艺、美学与智识文化的整体等方式管理扩张的人口,因此,或许我们应该将这样的过程视为“社会生活的治理化”[2]194。

中文世界对文化治理的研究,我国台湾学者开风气之先。王志弘将文化治理界定为:藉由文化以遂行政治与经济(各种社会生活面向)之调节与争议,以各种程序、技术、组织、知识、论述和行动为操作机制而构成的场域[3]206。2013年成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随着国家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政策的出台,“文化治理”的探讨逐渐热络。如吴理财分别从政治、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对文化治理的不同面孔进行分析。他认为政治面向上,就是文化霸权的争夺;社会面向上,就是本尼特宣称的“社会生活的治理化”,文化治理日渐渗透于社会的每一角落乃至意义和价值领域;而在经济面向上,经济开发往往藉由文化产业借船出海,“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几乎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固定套路[4]。

从语言哲学“语境论”的观点来看,必须把概念的意义放到不同的语境中,放到对概念的不同使用中,确定概念的真实意义[5]。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王志宏,Bennett还是吴理财,都是在他们生活世界的具体语境中完成对各自文化治理定义的袭取。诚如王志宏所言,文化治理不能只拘泥于理论的自洽,更应关注它在实践中的“有用性”[3]209。

2.2 监狱文化治理的意涵

陕西省监狱局 “日行一善,以善养德”主题教育活动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重要指示精神,目的是以‘日行一善’为引领和抓手,着眼良知善心培育,着手善言善行倡导,着力意识形态改造,大力推进服刑戒毒人员这个特殊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殊实践,努力为社会培养守法公民。[6]”

可以看出,“日行一善,以善养德”主题教育活动的目的、路径及方法:①监狱文化治理的目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江玉林在研究朱熹的《戊申延和奏剳》时指出,中国传统刑狱治理的格局,一切以推行儒家道德教化为依归。有关于经义折狱,明刑弼教的相关论述,皆是刑狱治理的道德措置,是为了实现儒家的德礼政教,维持三纲五常于不坠。并且一旦三纲五常得以维持,则一切天下国家治理问题,自然而然迎刃而解[7]。而这种刑狱文化治理的格局,似乎超越时空。“日行一善,以善养德”专题教育活动亦概莫能外。②监狱文化治理的路径: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抓手。监狱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抓手,不断通过教育引导、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等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善”文化教育、认罪悔罪教育、自觉矫治教育融入服刑人员的日常教育中。③监狱文化治理的方法:监狱生活的治理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落实到日常洒扫庭除、人伦日用的操演中,才能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因此,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8]。

陕西省监狱管理局秉持:“各监狱要注重从细处着眼、从小处着手,积极引导服刑人员把‘日行一善’融入改造生活每一天,切实体会到‘善’就在自己身边。”[9]这即是Bennett所称的“社会生活的治理化”[2]186。写了多少篇改造日记,给受害人写了几封忏悔信,给父母亲人写了多少感恩信、多少准备好好改造的信件等,都会与其改造积分挂钩,这使服刑人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和自我改造息息相关。

结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监狱的文化治理即是:镶嵌在各种治理关系的历史脉络之中,利用传统文化符码,透过专家知识、技艺(包括各种权力技艺和自我技术),使监狱的“社会生活的治理化”,以遂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殊实践。

3 监狱文化治理的宏观技术

3.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我国监狱教育改造思想的主轴

我国监狱教育改造的思想几经蝉变:“劳动改造”——“改造第一、生产第二”——“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再到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颁行,“实行惩罚和改造相结合、教育和劳动相结合,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成为这一时期监狱服刑人员改造的主流思想。而当前,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旨归的“监狱文化治理”理念凸显。

从国家治理的层面讲,灵魂治理是一个关键性的工程,通过制度化的工程控制民众的心灵,乃是实现对社会控制的关键[10]。文化治理无疑是这一浩大工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旨在建设有效的意识形态、有感召力的生活方式和基本制度,承载民族、社会和个人美好的愿景,对外形成与西方世界匹敌的“软实力”,对内布局能够为全体国民认可的“文化领导权”。

3.2 文化治理嵌入各种治理关系的历史脉络之中

监狱文化治理,亦是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旨归,着眼于服刑人员意识形态的改造,是一种持久的、不断地对服刑人员的教化过程。它嵌入各种治理关系的历史脉络之中,尤其是中国社会秩序具有“承包秩序”的特点。它像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国社会“差序格局”。其中每个人的位置感,该说什么话,该做什么事,分寸感的拿捏,都该“不逾矩”。能体会其中的奥妙,就是世事洞明!文化治理正是假借这一社会治理结构得以发挥作用。某种意义上,文化治理反复强调的正是这种差序格局,对服刑人员来说,就是确认自我的位置、自我改造、回归到守法公民。

在剧场国家之中,人民既是演员又是观众,还起着见证或说服的作用。其中存在着说理者、心服者及被说服者之间的角色分担和演出,日本东洋法制史教授寺田浩明用“主唱·唱和”的公式来表述这种齐心合意的社群机制。监狱的许多仪式也同样是剧场表演。如某监狱内部报纸报道的某监狱长在2015年服刑人员改造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以及新春文艺会演就是一个剧场,存在着说理者、心服者及被说服者之间的角色分担与演出:大会在服刑人员高唱改造歌曲声中开幕,先由监狱领导宣读获奖单位及个人,举行隆重的授牌和颁奖仪式,然后依次是监狱长和服刑人员积极分子委员会的“主唱·唱和”表演。正是通过这样的仪式表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得以落实到服刑人员的“以善养德,踏实改造”的日常实践中,监狱改造服刑人的话语展演通过监狱和服刑人员“唱·和”,最终以文艺表演美好完满的愿景结尾。

4 监狱文化治理的微观技术

文化治理作为一种规训权力要发挥作用,仰赖事无巨细的监视。福柯的全景敞视监视就是通过匿名的、隐匿的、不间断的监视,将监视者与被监视者全都涵盖其中。文化治理通过层层的监督和检查技术,多角度、全方位审视个体,使个人的一举一动完全暴露于凝视之下,这样不断地裁剪主体行为的边际,使服刑人员内化审视目光,最终以这一目光来自我审视,使规训权力自动发挥效用。层级监视要想发挥效力,受监督的目标必须易识别,全天候的可视化。因为易识别是操控的前提。而这一切有赖于将考核标准量化,从而通过将考核目标的数字化,达到考核目标的可视化,这样才易于按照一定的标准排列归类,以便于观察、记录、计算、管理。越是要强化操控,越是要能够量化识别。通过不断地调整排序,使单位及个人地位处在持续的流动当中,因而可以加以持续的压力,使其不断地向规范化的要求靠拢。

4.1 量化的考核

陕西省监狱局在下发《在全省监狱服刑人员中开展“日行一善,以善养德”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时,对开展此项活动的要求考核制定了量化细则,并与各监狱签订项目考核责任书。其中,条分缕析地规定了考核的打分标准,年终依此来打分评出等次。各监狱再把任务分解到监区,监区再分解到班组乃至个人,层层承包,层层落实。任务都有专人负责,出现问题时可以进行责任倒查。

4.2 可视化的跟踪报道

陕西省监狱局专题简报每年出版120期,监狱局的内部杂志和内部报纸也都不停地跟踪报道各监狱“日行一善,以善养德”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各监狱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的现实情况不断通过报道而变得可视化,可以比较并进行排名。各监狱跟踪报道的情况也会成为年底考核指标的参考依据,影响着本单位在整个系统内的排名。因此,每一次的报道,每搞一次活动,都和评比打分密切关联。

4.3 上级的检查调研

省监狱局不时地到各监狱走访调研,检查“日行一善,以善养德”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的情况,各监狱要随时准备接受检查,而且检查具随机性,很难有的放矢地进行准备。如果敷衍塞责,便容易暴露出活动开展的问题。某监狱长就说,“省监狱局领导上任之后检查基层工作,第一站就来到我们监狱,第一句话问的也是日行一善主题活动。”[11]随机的突击检查,如是本单位工作搞得好,上级的检查本身就是一种肯定;如是上级来督促检查,即是要求本单位进行有效整改。因此,代表着上级对本单位工作认定的调研检查,对单位形成了持续凝视的目光,会形成持续的提升压力。

4.4 多形式的成果汇报

“日行一善,以善养德”主题教育活动是由陕西省委发起、省司法厅落实的。除向上级机关上报各种材料,如“日行一善,以善养德”主题教育活动在新闻报刊上的登载、受到司法部的表彰文件、各种活动的照片、拍摄的微电影视频等之外,2015年12月30日省监狱局还召开了 “全省监狱系统服刑人员‘日行一善,以善养德’主题教育活动汇报演出”,邀请省委领导参加,监督活动的落实情况,这一方面是接受上级机关的工作检查,另一方面也是对监狱局“日行一善,以善养德”主题教育活动成果的总结汇报。

4.5 年底评比排名

年底根据考核目标责任书对各部门的打分排名,通过考核得分对各部门进行编排,通过不断地调整各部门的排序,使各部门严格以标准为指针,产生自我监视及自我的规训,不断向考核标准的要求靠拢,确保活动开展的有效性。

5 监狱生活的治理化:对服刑人员的规训

监狱不仅是身体的监狱,也是心灵的监狱。以身体为一个媒介,透过心理的认识作用往往对身体会产生支配的力量,使身体服从于各种不同的权力机制[12]。身体秩序和灵魂秩序存在着变动不居的关系,一方面通过改变身体的秩序,可以改变心灵秩序。即当身体秩序慢慢形成之后,新的心灵秩序也逐渐形成。同时,通过心灵秩序的改变也可能改变身体秩序,双方之间常出现攻防转换[13]。因此,监狱既有劳动改造、狱政管理等的身体秩序营造,也有教育改造工作这种心灵秩序的再造,两者互为犄角。

5.1 身体秩序的打造

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追溯数百年来“权力”如何藉由刑罚仪式的作用,把“身体”训练当作一个驯服工具的过程。 在此,“身体”被看成权力运作的对象,透过监视可以对身体进行层级化的观察,正常化的判断及矫正。对主体行为的边际进行裁剪,使其回归正常化。控制服刑人员的身体秩序,在于控制他们的行动领域,即通过所看、所听、所读,所写改造心灵。

5.1.1 看什么

(1)文化围墙。许多监狱道路两侧的路灯灯箱以淡雅的梅兰竹菊为底,上书名言警句。监舍楼面还会悬挂《三字经》《弟子规》的全文。晾衣场上会有“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的篆刻。此外,《二十四孝图》的壁画基本是每个监狱的必须……监狱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着意于服刑人员会心于忘言。

(2)观看教育微电影。电影《多想说声对不起》是每个监狱必须播放的固定曲目。观看完之后,监狱要组织服刑人员展开讨论,启迪其心灵,使其发乎其心地感恩父母亲人。同时以此为契机,开展“多想说声对不起”系列教育专项活动,要求向受害人写悔过信,给家人写信,说声“对不起!”,使服刑人员起善念,著善心。

(3)强化传统文化的熏陶。邀请书法家到监狱现场挥毫泼墨进行创作,供服刑人员参观欣赏,增强传统文化美的熏染,使其在传统文化美的享受中,培育并产生积极向上的思想。

5.1.2 读什么

我国司法部编写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读本》是每个监狱主题教育的专用教材。有的监狱还结合实际编写了《服刑人员中华传统教育知识通俗读本》,如延安监狱编印了《善根》,渭南监狱编印了《服刑人员迁善知要读本》,成为本单位“日行一善,以善养德”服刑人员人手一册的读本。

如监狱内部报纸报道了一名服刑人员写的家书:“一年来,监狱开展的‘日行一善,以善养德’专题教育活动时我收获很多。我们每天晨读《弟子规》,背诵《服刑人员行为规范》和《劝解口诀》《违禁口诀》,整个活动贯穿于改造的各个环节,狱内处处是浓厚的学习氛围”。

通过“善言善语”经典名句的学习背诵,将“善”文化渗透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服刑人员的日常改造中,以优秀传统文化为道德标准,来重构服刑人员的价值观。

5.1.3 写什么

一是写家信。监狱开展“多想说声对不起”系列教育专项活动,组织服刑人员观看系列微电影《多想说声对不起》,使每名服刑人员内心深处得到忏悔,要求每名服刑人员给父母、妻子、儿女写一封信,说声“对不起!”

二是给受害者写忏悔信。如监狱内部报纸报道了一位服刑人员给受害者写的信:“入监服刑改造三年多了,在政府干部、在监狱警察的管理教育下,在监区优良改造氛围的熏陶下,经过劳动改造,经过不断地法律、道德、‘三课’学习,以及参加监狱开展的‘日行一善’教育活动、中华传统孝善文化学习活动,我深刻认识到我的犯罪根源:丧失了法律意识,藐视法律的尊严;丧失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道德意识、责任意识、心胸狭窄,极端自私。在今后的改造中,我要加强学习,热爱劳动,遵规守纪,弃恶扬善……真心说声‘对不起!’”

三是写改造周记。由监狱整体安排部署,各监区依据活动安排表,要求服刑人员每周写改造周记,要求服刑人员将每日一句文明用语、每月一件善事、自身的改造感悟、心得体会等写入改造周记,确保活动效果落到实处。如监狱内部报纸刊登了一位服刑人员的感慨:“闲暇时偶翻周记本,竟然有翻看老照片的感动。它收藏着每一滴泪,每一抹笑容”。一位老民警批阅周记后深有感慨地讲:“这个活动好,一本改造周记,就是一个灵魂自我救赎的自传;十本周记,就是一个群体自强不息的精神;一百本周记,便是一个监狱厚重的历史。”

2015年陕西省监狱局对“日行一善,以善养德”主题教育活动进行了总结:“书写‘善行周记’3万余篇,向家人书写主题家书8000余封。各监狱分别在《法制日报》《陕西日报》《西部法制报》等主流媒体刊登专题稿件20余篇,在省电台、播报约10余次,编发专题简报120期,狱内小报刊等专题文章2000多篇,开辟专栏、板报230多期,形成浓厚的活动氛围。”

5.1.4 听什么

各监狱都开设服刑人员道德大讲堂,牢牢把握课堂阵地,创新大课授课内容及方式。设立善文化专题讲座,监区领导、社会贤达、狱警乃至服刑人员代表都可以进行主讲发言,真正实现全员参与、全员受教。课堂内容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通过警察授课、视频学习、个人学习、集体讨论等方式,将“善”理念贯穿于服刑人员文化课学习中,以深化文教、育德养善,实现思想本质改造。

另外,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育人功能,扩大优秀“善”文化活动的感召力。在狱内广播站、狱内报纸开设专栏,通过狱内有线电视播放专题片,定向、定时、定期宣传狱内好人好事、善行善举,以此激发狱友见贤思齐、互相激励的良好风气。

5.1.5 做什么

监狱内举办“善良从忏悔中复苏”诗歌朗诵会,服刑人员自编自导各类相声、情景剧、拍摄制作《我心目中的父亲》《把爱送回家》等亲情短片,并在各教育节点举办“善”主题文艺会演,以贴近生活、生动感人的艺术形式,有效激发服刑人员的善念。

监狱内部报纸相继报道了全省监狱系统服刑人员“日行一善,以善养德”主题教育活动,如曲江监狱开展的“关心感动、真情打动、亲情牵动、社会互动”四动活动,庄里监狱开展的“少吃一袋方便面、我为家里减负担”活动,渭南戒毒所开展的“制作贺卡感激亲人、倾诉心声感谢民警、背诵誓词感恩社会”三感活动,都是在情与理中呼唤良知、在德与法中启迪遵循,辐射“善”、弘扬“德”,让“日行一善,以善养德”在各个监所社区达到随时可做、行思皆可的最佳效果。

5.2 心灵秩序的再造

在心灵秩序的打造方面,监狱通过不断制造关于犯罪与改造的话语,用话语裁剪服刑人员的心灵边际。通过服刑人员不断地自我指认:“我是服刑犯人”“我要认罪悔罪”“我要积极劳动改造,重新做人”,赋予其真理的法则——积极改造自我,才是正途。

5.2.1 监狱对服刑人员的认知:精神中毒

某监狱内刊2016年第4期刊登了监狱工作分析会上的讲话:“罪犯行为上的盲动,源自文化上的茫然,甚至对一些文化的误解和曲解。说白了,就是人的教育出了问题,思想上想不通,心上有问题。不去矫治,就可能导致犯罪。以传统文化教育罪犯,唤醒其人格心灵,唤醒其良心,善心,才能消除他们的精神中毒,使其弃恶扬善。”也就是说,服刑人员心灵秩序的错乱,需通过传统文化教育这服良药来解毒,方能使其重归心理的健康。

5.2.2 服刑人员的改造要从明确身份开始

自我指认在服刑改造中十分重要。要服刑人员认清自己是谁,了解自己是“偏差 ”“异常”的人,社会是在“帮助”他们导向“正常”极为重要。

如某监狱内部报纸2016年5月28日刊发的一篇关于“强化身份促改造,认罪悔罪归正途”的文章认为:“首先,明确身份是服刑改造的起点。服刑人员只有明确自己的身份,才能积极改造。使自己遵规守纪,言行符合服刑人员行为规范。其次,在改造中还要:强化身份是服刑改造的基础;认罪悔罪是服刑改造的基本要求,诚恳认罪,服从判决;真心悔罪,深挖根源;选择正道,自觉改造;回归正途是改造的根本目的。在改造期间只有把刑期当学期,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掌握劳动技能,出监后,才能真正获得新生。”

5.2.3 组织全体人员开展“悔罪、认罪、赎罪”系列活动

如某监狱内部报纸报道了某监狱创新推进“日行一善,以善养德”主题教育活动,将“日行一善”与“吾日三省”相结合,要求服刑人员参与“五寻”大讨论活动,即“寻找失去的善,寻找过去的善,寻找现在的善,寻找他人的善,寻找内心的善。”使服刑人员产生忏悔心、赎罪心,深挖犯罪根源,增强认罪悔罪意识;以“说声对不起,写悔过信”、改过宣誓、赎罪演讲等方式将真诚忏悔送到受害人家中,抚慰犯罪创伤,使服刑人员在内心深处发起善念,增强向善认知。最终达到悔罪向善,知耻改过,重建价值判断的目的。

5.2.4 服刑人员的自我矫治

规训的最高境界是服刑人员的自我规训与矫治。将监狱的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变成“我”的惯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甚至于帮助监狱狱警来矫治其他服刑人员,这是改造的极致。

如某监狱内部报纸刊载了一名服刑人员写的“我的小善观”,他把“日行一善”上升到自己总结的“小善观”:“我的小善观的核心内容是严格按照监规纪律和《行为规范》的内容和要求,规范自己每一天的行为,是服刑人员最基础的‘善念、善行、善举’。一年多来,在小善观的指导下,坚持与同犯和谐相处,互相友善。日常生活里,坚持有序洗漱,规范整理内务,注意节约,积极参加各项思想教育及学习活动,坚持学习法律知识,认清犯罪危害,自觉矫正不良恶习。就这样,我从文明礼貌对警官、同犯开始,从节约一粒米的好习惯做起,逐步达到言谈举止文明,遵规守纪意识不断增强,改造行为不断规范,综合素养不断提升的新境界。在一年的改造中,每天的改造都有善念的支撑,每一成绩的取得都是善行的积累。一年里‘小善观’使我多次登上‘善行榜’。关于‘日行一善’心得多次在狱内小报刊登,还获得减刑一次及监狱改造积极分子称号。”

6 结语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变革的“文化转向”,文化治理于焉乎生,其实质是透过文化和以文化为场域达致治理的目的。监狱的文化治理更以遂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殊实践为依归,它镶嵌在各种治理关系中,利用各种权力技术乃至于自我技术,通过使监狱“生活治理化”,培养迁善改过、守法有德的公民。

陕西省监狱系统开展的“日行一善,以善养德”专题教育活动,有效增强了服刑人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毋宁是“监狱文化治理”的一次有益实践。监狱通过不断制造关于犯罪与改造的话语,用话语裁剪服刑人员的心灵边际。通过服刑人员不断的自我指认:“我是服刑犯人”“我要积极劳动改造,重新做人”,将服刑人员固定在他们的身份上,并赋予其真理的法则——积极改造自我,才是出路。现代治理是多元化、综合性、风险共担式治理。治理主体的多元化要求政府与社会、私人的力量共同参与治理,形成一种组织网络[14],要求政府的治理和个人的自我治理协同起来。现代的治理艺术要从禁止和强占的思维中解放出来,政治经济学为现代治理划定了界限,治理必须考虑到事物本身的性质,即“自然法则”的限制,或者就是依据事物本性的治理,即用中国传统智慧的“执柯伐柯,道在其中矣”!

猜你喜欢
服刑人员监狱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男性服刑人员再就业职业倾向研究
——以定西市监狱为例
论监狱企业立法
诞生在监狱中的牙刷
欢迎你到监狱来
面对聪明的罪犯,监狱还关的住吗?
大选登记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