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回路转处,年轻之心依旧
——讲述中日合作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那些事

2019-01-27 09:30王长裕
中国工程咨询 2019年1期
关键词:武汉市轨道交通武汉

文/王长裕

从2018年回望过去十数载,中日两国关系经历了遇冷、破冰、低谷、回暖的循环,险象环生,又能峰回路转。

此时此景,略叙笔者亲历的中日合作研究课题的一段往事。作为“改革开放40周年”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的一段记录。

一、中日合作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研究课题的由来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筹划,经过了50-70年代的起步阶段,80-90年代的开始建设阶段,90年代初期的蓬勃发展阶段,1995-1998年的调整阶段,以及1998年以后的建设高潮阶段。

1999年以来,国家先后审核批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武汉、南京等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开工建设。国务院办公厅于2003年发布《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指出发展交通应当坚持“量力而行、规范管理、稳步发展”的方针。

从2003年底开始,北京、上海、武汉等城市开始编制和申报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5年9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见的通知》,要求各地政府科学编制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充分发挥规划调控作用,有序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促进轨道交通健康发展。由于国内缺乏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设计的相关标准,规划设计单位的水平参差不齐,规划中使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造成有些规划内容不够深入,有些城市为了应付审批立项仅进行了简单的“可批性”规划,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前期工作亟待完善。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在规划、设计、运营等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和教训。与之相比,中国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因此,及时吸取国外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简称中咨公司)原董事长屠由瑞、副总经理邱志明、日本海外铁道协力协会理事长冈田宏的提议,两国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开展合作研究。2002年研究题目定为“中日合作城市轨道交通与规划专题研究”。双方决定各推荐一个条件相近的城市,从线网规划、建设条件、项目选择等方面进行参照性分析研究。课题研究经费由日方提供支持。

二、选择合作城市的理由

中日合作之初,由于需要提供参照城市地质、勘探等基础资料。日方提出了以中国北京或西安,以日本东京、京都作为参照城市。此时正值武汉轨道交通一号线批准立项,武汉轨道交通有限公司领导班子调整,公司新任领导非常重视,全力支持,委派笔者具体落实这一提议。时任中咨公司交通业务部主任,现任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周晓勤与日方多方交涉,力陈武汉作为参照城市的紧迫性及示范作用。

正是在坚持原则立场的前提下中日双方分别推荐武汉市和横滨市作为参照城市,由中日双方三十多位专家组成课题组开展此次课题研究。

三、研究成果的产生、效果

课题研究的目的,一是推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前期工作,二是总结分析轨道交通规划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目标是通过对武汉市公共交通现状、公交预测、轨道交通网络合理规模、轨道交通与常规交通的关系、连接与配合、轨道交通走向、重要换乘点换乘方式及车辆段、停车场位置的预留等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对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修改、优化咨询意见;通过对东京横滨市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条件、融资方式、运营管理、经济效益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总结轨道交通项目建设与教训。中咨公司原副总经理、现三峡集团董事长雷鸣山率沈景炎等专家、赴日本交流、研究。日本海外铁道协力协会最高顾问冈田宏先生率高木清晴等日方专家到武汉交流轨道交通方面的经验,和中方专家一起座谈、交流,并为优化武汉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提出中肯的建议。《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社主编孙章、副社长蒲琪多次刊载中日双方专家的课题研究成果。

经过一年半时间的工作,在中日双方专家的共同努力之下,中日课题组于2003年6月共同完成研究报告。在该专题研究报告的基础上,武汉市有关部门对原《武汉市城市快速交通网络规划》进行了修编,优化了原有方案,为2004年初《武汉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编制和报批奠定了良好基础。

为使该专题研究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原研究报告的基础上,课题组邀请了北京、成都、沈阳、杭州等城市地铁公司专家对相关资料进行了重新归纳和充实,编写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与建设——中国武汉与日本部分城市的案例研究》一书。该书内容以中日双方专家研究成果为主,结合中国情况,吸取国外的经验,其中包括日本外铁道协力协会提供的有关资料,汇总编辑完成。该书由邱志明、周晓勤主编、朱军和笔者任副主编。该书的出版,对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示范作用,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专业书籍。《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社在2003年第6期刊登过课题研究成果。

四、研究成果的现实意义

引入外来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经验,为中日关系融入新鲜血液,也把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规划的成果推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是研究成果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部分地方领导者,对建设规划的看法,按照科学的精神,发挥调研和咨询机构的作用,对稳定武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打下了坚实基础,武汉市受益匪浅。武汉市也多次组团让一线的规划师赴日本学习调研。

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工作经历、教育经历尤其重要。通过中日合作的课题,笔者结识了轨道交通领域的众多院士、大师、领导、朋友。大师们在各自领域不断创新的喜悦浸润着笔者,也造就了笔者广泛探究和不断创新的性格。笔者也在期刊上发表了几十篇论文。其中《城市轨道交通空间资源综合利用理论研究》被评为武汉市2005年度重大科学技术成果。2002年2月,笔者被评为武汉市引荐外商投资中具有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2009年笔者被武汉市人民政府评为市重大项目前期推进(策划)先进个人。

人生最宝贵的经验在于总结。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领域、一个城市发展的历程昭示着从前所走过的每一段路程的终点,都是下一段路程的起点。愿这段中日合作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课题的回忆能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步入快速健康发展之路尽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武汉市轨道交通武汉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分析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第十届中国足球协会第三次会员大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