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军民融合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

2019-01-27 15:37马骥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9年14期
关键词:技术型科研项目军民

马骥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北京100076)

1 引言

军民融合的产业模式主要涉及“民参军”和“军转民”。传统意义上,军用产业和民用产业在生产经营上具有明确的界限,这就决定了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组织结构存在诸多不同,导致了军、民两个体系中的资源配置、资源共享和技术共融成为军民融合的难题。本文分析了军民融合背景下企业经营管理遇到的困境,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帮助企业形成科学完善的管理模式,推动我国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

2 军民融合背景下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军民技术管理机制的缺失

随着军民融合日益加深,军民共性技术和共性产品也将越来越多。然而,我国军民技术的管理机制相对经济发展滞后,特别是军民技术体系各自封闭,缺乏深层次的、有效的交流与合作。此外,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有着各自不同的体制特点和利益目标,严重制约了军民技术体系的建立,不利于军民两用技术的扩散和创新资源的共享,极大限制了军民融合背景下“军转民”和“民参军”的融合程度,也阻碍了企业的创新和发展[1]。因此,如何建立有效的军民技术协同管理机制实现军民技术的资源共享和整合,是军民融合背景下企业创新体系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2.2 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薪酬分配体系是提升企业绩效的核心因素之一。因此,优化现有薪酬管理体系使其匹配于企业战略是军民融合型企业发展的核心。当前,大部分企业的薪酬制度实行一岗一薪制,这就大大弱化了薪酬的激励功能。其次,企业薪酬结构不合理,对于一线工人按工作任务量计算薪酬,而对于技术性职工,各种津贴均属于固定收入部分,缺乏有效的薪酬激励政策,这就极大地削弱了技术型职工的工作积极性[2]。在军民融合背景下,技术型职工才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关键。因此,企业应当进一步优化薪酬管理体系,完善技术型职工的薪酬激励制度,推动军民融合企业的技术创新、技术应用和技术转移。

2.3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

军民融合背景下,企业需要掌握国防领域的核心技术。由于涉及国防知识产权,因此军民融合企业更应注重知识产权的开发、运用及保护。然而,由于我国军民两大体系的长期割裂,民用企业对于知识产权管理没有充分的重视,相应管理制度不健全;而军工企业的涉密属性,使其国防专利的解密及转移流程复杂,从而使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知识产权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技术转移和扩散困难、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等问题[3]。因此,军民融合企业需要构建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系统,这样才能充分拓展技术空间,占据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2.4 企业科研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科技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源动力,科研项目是企业实现科技创新的基础。我国企业在科研项目管理模式方面存在诸多不足,限制了企业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科研项目中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项目资源配置不合理、项目研发控制不合理、项目研究周期规划不合理、项目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4]。因此,军民融合企业应当优化和完善现有科研项目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的科研水平和实力。

3 军民融合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策略

3.1 建设军民技术协同管理机制

我国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一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技术创新体系,重复的投入和研发普遍存在,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对于军民技术之间的相互转化没有一个明确的协调管理机构。因此,在军民融合背景下,企业首先应当成立一个独立的技术创新管理协调机构,根据军民技术的特点和各自的创新需求,统筹协调和安排军民技术的资金投入和创新攻关计划。其次,应当建立和完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管理体系,如原料采购、装备保障、保密管理、产品质量、产品认证等方面的企业规章制度,确保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为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之间的相互转化打好基础。

3.2 完善企业薪酬管理体系

为了克服一岗一薪制弱化薪酬激励的缺点,企业应当实行一岗多薪制度。一岗多薪制鼓励同一岗位的不同职工之间的薪酬水平存在差异,能力高的职工获得较高的薪资水平,而能力差的职工获得较低薪资水平,这样将会带来更大的薪酬激励效应。另外,对技术型员工要建立以激励为核心的薪酬管理体系,将技术型员工的绩效薪酬分为项目开发奖励和销售提成两部分。技术型员工在完成项目任务书指标后应当按照约定给予一定奖励,同时也要明确项目研发过程中的相关惩罚措施,实行奖罚并重的薪酬措施。此外,对技术型员工的绩效管理也应当加入产品销售的收入提成,这样可以有效的促进技术型职工对产品的持续改进,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充分发挥技术型职工的创新能力。

3.3 构建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系统

军民融合企业应该在组织机构的顶层位置设置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负责整个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可直接经营知识产权资产,整合知识产权资源。同时,还应在各军品和民品部门设置专门的知识产权办公室,保障知识产权战略在军民融合企业的基层有效实施。此外,还需完善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首先,建立知识产权保密制度,从企业职工和文件资料两方面入手,建立职工保密制度和资料保密制度。其次,建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制度,为职工进行知识产权基础知识培训,并培养专门的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再次,建立知识产权激励制度,明确具体的激励原则、范围及激励的等级和形式。最后,建立知识产权信息管理制度,对相关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了解国内外同行知识产权信息的热点和盲点。

3.4 优化企业科研项目管理模式

首先建立多部门协同的工作模式,明确各部门在科研项目中的任务职能及任务节点,解决科研项目难于统筹协调的难题。其次,针对企业科研项目研制过程中的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保证科研项目的的资料收集、成果发布及资源的即时共享。再次,建立定期的科研进度报告制度,对科研项目的前期成果进行总结,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任务细化,使得科研项目有序推进。然后,加强科研项目局部进度变更控制,若科研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因技术、人力、资源等不可控因素导致研究计划或局部进度出现变更时,应尽快制定项目变更方案,经上级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及相关专家审批后,由项目负责人和变更申请人共同执行。最后,加强项目进度风险管理,通过对相关风险进行预测、识别和衡量,采取相应预防措施,避免给科研项目的研发带来负面冲击和影响,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

4 结语

随着全球科技竞争日益加剧,军民融合已成为应对外部环境,促进技术创新,实现资源共享,提升国家创新能力与战略地位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我国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长期处于割裂状态,传统的企业管理方法和模式已不能适应军民融合环境下企业创新发展的要求。因此,企业应从技术管理、薪酬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科研项目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加快企业管理模式创新,推进企业的军民融合程度,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技术型科研项目军民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safety rating of Tui-Pushing chest-back manipulation for children with cough variant asthma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围绕科研项目建立定密管理框架的探讨
打造辽西技术型标杆案例 锦州城南新区7.2.4全景声影院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科研项目需求变更与风险管理
军民融合 新引擎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
让军民融合之花绚丽绽放
独立学院在城乡规划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中的创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