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机构改革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2019-01-27 19:41甘肃省委编办
中国机构编制 2019年6期
关键词:市县职能设置

● 甘肃省委编办

2018年以来,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甘肃省委把机构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高站位谋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落实,省市县机构改革于2019年3月底基本完成,全省各级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得到进一步优化。

一、改革探索

一是领会改革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等中央文件,不断深化思想认识、把握精神实质,坚定改革信心,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各项决定和主张。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甘肃省委常委会会议多次讨论研究机构改革工作,及时成立省机构改革领导小组,省委书记担任“施工队长”,切实加强对机构改革工作的统一领导。省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认真履行组织领导、总体设计、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的职责,对改革方案、机构职能、干部配备、人员转隶、“三定”规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等关键环节严格把关,确保机构改革工作的质量。市县都成立了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设专门工作组,统筹安排、缜密实施,按时间节点逐项推进改革工作,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实到位。

三是深入调查研究,搞好总体设计。对全省党政群部门机构、职能、编制、领导职数等进行全面调查,做到底数清、数字准、情况明。开展模拟测算和分析研判,制定了《甘肃省机构改革方案》《甘肃省关于市县机构改革的总体意见》《甘肃省省直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方案》和市场监管、生态环保、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5个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施意见,统筹推进党政机构改革和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研究制定《关于贯彻落实<甘肃省机构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和具体工作方案,有总有分、衔接配套,使组织实施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四是抓紧组织实施,扎实有序推进。2018年10月26日召开的甘肃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从涉改部门单位职责调整、办公用房调配、班子宣布和机构挂牌、机构人员转隶、“三定”规定制定、经费资产管理处置、档案交接管理、工作纪律等方面,对全省机构改革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省级各部门密切配合、紧锣密鼓,扎实开展机构改革工作。2019年3月底,市县机构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人员全部转隶到位,新组建和职责变化较大的部门“三定”规定全部印发并实施。

五是制定配套政策,科学调配班子。针对机构和领导职数压减幅度大、干部消化压力大的实际,省市县制定了配套改革政策,严格组织人事纪律,严守政策底线,没有“断崖式”的精简分流人员,所有人员都妥善安排、逐步消化,保证了改革期间各项工作的连续稳定。如省直机关主要领导除行政领导是党外干部的外,一律不搞党政分设,实行“一肩挑”;“合并设立”的机构只配一套班子、设一套工作机构;“挂牌机构”不配备专职省管领导干部。

六是严格各项纪律,注重教育引导。严格执行机构改革政治纪律、组织纪律、机构编制纪律、干部人事纪律、财经纪律、保密纪律,加强监督检查,坚决做到令行禁止,保证各项改革顺利推进。

二、改革成效

一是党的全面领导得到有力加强。旗帜鲜明地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这次机构改革的政治主题和首要任务。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组建和调整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省、国家安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财经、外事、机构编制、军民融合、审计、教育、农村工作等党委议事协调机构,优化组织、宣传、统战、政法等党委部门职责配置,强化其统一归口协调职能,从体制机制上构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体系,在机构职能上确保党的领导全面覆盖、全面落实,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这次机构改革中,省委共设置议事协调机构12个,其中,实体办事机构的6个,办事机构设在有关部门的6个。省委设立的12个议事协调机构市县均对应设置。

二是党政机构职能体系得到优化协同。全面落实中央列明的22项“规定动作”,推动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充满活力的机构职能体系,确保上下贯通、执行有力。在省级层面,中央要求必设的43个机构均对应设置,其他17个因地制宜设置的机构中有12个与中央和国家机关基本对应,5个是根据工作需要设置的,包括机要和保密局、老干部局、人防办、监狱局、畜牧兽医局。国务院部门机构职能划入中央机构的,省级按要求相应划转,省级党委政府部门及其职能与中央和国家机构职能基本保持一致。在市县层面,主要机构同中央和省级党政机构保持上下基本对应,省政府部门机构职能划入党委机构的,市县都按要求相应划转,新组建应急管理、退役军人事务、医疗保障等机构。各市(州)统一设置41个机构,其中党委工作机关12个、政府工作部门29个。大县(含县级市、市辖区)和中县统一设置35个机构,其中党委工作机关10个、政府工作部门25个;小县统一设置33个机构,其中党委工作机关10个、政府工作部门23个。在职能配置方面,坚持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科学制定“三定”规定,对新组建和职责有重大调整的部门做好职能衔接,厘清职责边界,完善配合联动机制,实现机构和职能配置科学合理、权责一致,避免政出多门、责任不明、推诿扯皮,防止机构重叠、职能重复、工作重合。同时,通过集中地方办公、重构内设机构、优化职责配置、统筹调配干部、加强业务培训、做好思想工作、解决实际困难和健全完善党的基层组织等方式,促使涉改部门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反应”,既“改头换面”又“脱胎换骨”,杜绝了“业务简单整合,干部简单搬家”和“貌合神离”现象。

三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得到深入贯彻。把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改革始终,着眼重点领域民生工作,立足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在教育文化、卫生健康、医疗保障、退役军人事务、生态环保、应急管理等领域,加大机构职责调整优化力度,组建了一批新的机构,进一步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职能,完善惠民便民的体制机制,以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公共安全。深化政府职能转变,着力对宏观管理、市场监管领域的机构和职能进行调整优化,大幅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整合市场监管机构职能,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各自优势。着力解决老百姓反映强烈的多头多层重复执法问题,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在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五个领域,整合执法队伍,减少执法层级,合理配置力量,省级除设立省高速公路路政执法总队外,其它领域不设专门的执法队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原则上只设一个执法层级,县(市、区)一般实行“局队合一”体制。统筹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改革,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持续推进“减证便民”行动,省级政府部门取消调整下放行政审批事项60项,取消与企业、群众办事相关的证明事项104项,着力解决企业、群众反映突出的“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强化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全面推行“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整合基层审批、服务、执法方面的力量和职能,综合设置机构,让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四是中央有关政策要求得到全面落实。严格与中央要求对标对表,不折不扣落实中央政策要求,坚决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严格按照中央规定的机构限额设置党政机构,省级共设置60个,其中省委机构18个、省政府机构42个,厅级机构减少9.1%,领导职数减少15.6%。严格按规定设置省以下机构:兰州市设置55个,酒泉市、天水市设置50个,其他11个市(州)设置47个;39个大县设置37个,34个中县设置35个,13个小县设置33个。市县党委政府均没有设置部门管理机构。14个市(州)共设置机构672个,减少14%;86个县(市、区)共设置机构3062个,减少10%。从严控制挂牌机构数量,省级设挂牌机构24个,其中,对应中央挂牌机构设置的12个,对应中央实体机构设置为挂牌机构的11个,结合甘肃省实际设置为挂牌机构的1个(在省科技厅加挂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办公室牌子);市县均设置挂牌机构20-24个,其中,与省级挂牌机构对应设置的,市(州)14个左右,县(市、区)12个左右;省级设为实体机构,市县设为挂牌机构的,市(州)4个左右,县(市、区)10个左右。全面完成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将全省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全部纳入改革范围,统筹推进、同步实施。按照转职能不转机构、确需转机构的实行综合设置的原则,对完全、主要和部分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区分情况推进改革,行政职能全部回归行政机构。按照从严控制、“人随事走”的原则转隶涉改单位参公人员,省级转隶407名、市县两级转隶2928名。坚决清理规范各种自设机构和岗位,对部门管理机构、实体化运行的挂牌机构以及其他违规设置的机构和核定的领导职数等进行全面清理规范。

五是甘肃省情特色得到充分体现。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作出的“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聚焦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崛起、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通道建设、构筑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等中心工作,在机构限额内因地制宜设置机构和配置职能,既充分体现中央战略意图,又反映地方需求和特色。在省级层面,加强了扶贫攻坚、生态环保监管方面的工作力量;新组建了省委国家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畜牧兽医局;组建省林业和草原局,由省自然资源厅统一领导和管理,加挂大熊猫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省管理局牌子,并依托相关自然保护区组建了酒泉、张掖、白水江分局。在市县层面,兰州市、陇南市设置大数据管理局;定西市、陇西县设置中医药产业发展局,酒泉市、庆阳市设置能源局,甘南州保留设置藏语言文字工作办公室,市辖区统一设置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

下一步,甘肃省将按照中央安排部署,对标机构改革目标任务,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巩固深化省市县机构改革成果。组成专门工作组,集中对市县机构改革实施情况进行调研评估,对省市县涉改部门单位“三定”规定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各级各部门以“三定”规定为依据履职尽责,切实将改革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二是深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深入开展调研,进一步做好摸底分析、模拟测算,为推进改革奠定基础。以事业单位机构整合为抓手,优化布局结构,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公益属性,提高公益服务供给质量和水平。三是推进乡镇(街道)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制定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的实施意见》的具体措施,健全完善基层管理体制,综合设置基层审批服务机构,整合基层网格管理和指挥平台,推进审批服务和执法力量向基层下沉,使基层各类机构、组织在服务保障群众需求上有更大作为。四是推进机构编制法定化。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严格机构编制管理权限和程序,严格执行机构限额、领导职数、编制种类和总量等规定,以严格的机构编制纪律维护机构改革成果。推行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制度,实现权责清单与“三定”规定的有机衔接。加强法规制度建设,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

猜你喜欢
市县职能设置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职能与功能
大考之年第七届中国市县医院论坛特辑
7招教你手动设置参数
多个省的市县机构改革开始实施
河北省人大副主任王雪峰在市县领导陪同下来馆陶县视察/剪影
价格认定:职能转变在路上
浅谈会计职能是否应该进行拓展
为业余棋手诊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