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民企跨越“三座大山”的台州路径

2019-01-27 20:45杨迪
浙江经济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三座大山台州民营企业

□ 杨迪

台州是中国民营经济发祥地、股份合作经济发源地、市场经济先发地,全国第一家个体工商户、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第一个支持股份合作企业发展的政策文件、第一家民营汽车企业、第一家民营商业银行、第一条民营控股高铁等民营经济领域多个全国第一均诞生于此。改革开放40年来,台州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创造了90%的就业、92%的税收、99.5%的企业数量。可以说,台州发展起步于“民”、壮大于“民”、兴盛于“民”,民营经济是台州最大的优势、最亮的特色、最重的底牌。如何助力民营企业跨越“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再创台州民营经济新辉煌,台州大有可为,也应该大有作为。

融化“市场的冰山”

“市场的冰山”之所以寒,既有贸易摩擦等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直接影响,也有供需错配造成的市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原因,需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供需两端协同发力。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着力在“破”上下功夫。加快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全面推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坚决打破各种“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保障民营企业在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等方面权力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给民营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市场空间。二是着力在“立”上下功夫。深化台州国家民间投资创新综合改革试点,深入推进PPP“两个常态”工作(让符合条件的项目采用PPP模式成为常态,让民间投资进入PPP项目成为常态),全力打通民营资本投资项目“最后一公里”。探索建立国有投资正面清单,引导国有资本调整产业布局,最大限度地为民营资本腾出发展空间。三是着力在“降”上下功夫。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各项降本减负政策,深化先租后让、弹性年期出让等灵活供地模式,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范围,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深入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最多30天”常态化,降低企业时间成本。深化涉企中介服务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和涉企收费,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大力提升内需。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顺应新时代群众消费提档升级新趋势,从需求侧发力,进一步激发群众消费潜力。一是切实增加群众收入,让群众“能消费”。全面推进实施富民强省十大行动计划。完善有利于提高群众消费能力的收入分配制度,积极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有效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二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群众“敢消费”。继续加大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减少广大群众的后顾之忧,为“敢消费”提供坚实的基础。三是创新产品服务供给,让群众“想消费”。大力推进信息消费、健康消费、绿色消费等消费新热点,积极培育网络消费、定制消费、体验消费等消费新模式,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和提档升级。四是营造安全健康消费环境,让群众“放心消费”。建立健全高层次、广覆盖、强约束的质量标准和消费后评价体系,强化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建设一批放心市场、放心商店、放心景区等放心消费示范点,全力推进放心消费示范城市创建。

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结合,挑选一批与台州在经济、社会、人文等方面契合度较高的区域开展深度合作。实施“一带一路”贸易畅通计划,加快在沿线国家布局建设一批境外产业园、经贸合作区、产品展示中心等平台,助力民营企业开拓“一带一路”市场。充分发挥侨务资源优势,以侨为桥,通过民间友好交流促进经贸合作往来,不断扩大台州海外“朋友圈”。完善贸易摩擦预警机制,提升民营企业对贸易摩擦的应对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加快推进口岸减证降费提速增效行动,进一步压缩通关时间,简化出口退税流程,不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削低“融资的高山”

“融资的高山”之所以高,既有金融机构信贷偏好、民营企业失信违约等市场主体造成的原因,也有信息不对称、融资渠道不畅等市场机制造成的原因。台州是国家小微金融改革试验区,在解决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方面已积累较多经验,下一步要继续加大改革试点力度,力争取得更多突破,推进试验区向示范区跨越。

着力拓宽融资渠道。深化融资供给侧改革,从信贷、债券、股权三方面精准发力,“三箭”齐发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信贷融资方面。深入推进动产质押融资国家试点,全面深化商标权、专利权等权利质押融资业务,积极探索二手车质押等创新型担保物融资。深化“政府+市场”征信发展模式,提升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功能,实现民营企业融资需求和银行金融产品有效对接,不断提高民营企业融资可得性、便捷性。债券融资方面。积极推广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通过私募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金融债等工具募集资金。股权融资方面。强化政策扶持,完善“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企业上市全周期培育模式,指导和推动更多民营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积极培育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多元融资市场。

全力降低融资成本。进一步完善融资风险分担机制,放大台州信保基金非营利性政策扶持效用,降低企业担保成本。创新还款方式,对长周期、稳定运行、信用良好的企业进一步深化“无还本续贷”服务,降低企业还贷成本。充分发挥政府转贷基金作用,对生产经营正常但临时出现资金困难的企业,给予转贷资金支持,降低企业资金周转成本。强化金融创新,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金融技术,改进信用评价模型,优化信贷流程,提高贷款需求响应速度和审批时效,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和时间成本。坚持融资和融智相结合,在提供资金的同时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撑,推动金融机构盈利模式由传统的息差模式向专业发展模式转变,从源头上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持续优化金融生态。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内部考评激励机制,建立针对民营企业贷款的尽职免责容错机制,推动金融机构形成对民营企业“敢贷、能贷、愿贷”的信贷文化。进一步完善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的制度体系,把金融机构业绩考核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挂钩,把民营企业贷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比例作为金融机构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为民营企业获得融资提供制度保障。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建立民营企业信用评价制度、信用信息发布机制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形成“信用好—易贷款—更重信用”的良性循环。充分发挥台州小微企业培育辅导机构的作用,增强培育辅导的针对性和系统性,帮助小微民营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小微民营企业整体素质的提升,进一步提高小微民营企业申贷获得率和满足率。

跨越“转型的火山”

“转型的火山”之所以险,既有企业自身意识不强、动力不足、能力不及等内在原因,也有政府引导激励不够、配套支持不足等外部原因,需要政企合力、内外协同,通过激发企业家精神这一原始动力、科技创新这一第一动力、体制机制这一外部压力,共同推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大力培育和激发企业家精神。要进一步激发和弘扬“扛得起大旗、经得起大浪、担得起大义、吃得了大苦、成得了大事”的新时代台商精神,引导民营企业家坚守实业、做强主业,勇做转型发展弄潮儿。着力营造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家财产权、自主经营权和创新权益,稳定民营企业家预期。树立对民营企业家的正向激励导向,着力营造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文化和社会氛围。畅通政企沟通渠道,规范政商交往行为,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充分发挥台州民营经济学院作用,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民营企业家队伍。

紧紧抓住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全力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深入实施台州科技新长征战略,加强产业链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关键产品和缺失环节的研发,着力攻克一批核心技术、破解一批制约瓶颈、掌握一批行业技术标准、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加快推动台州民营经济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由规模、价格优势为主向以技术、标准、质量、品牌为核心的综合优势转型。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创新政策向企业叠加,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完善支持企业创新的普惠性政策体系,最大限度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评价机制和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动能。

着力构建有利于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一方面,要正向引导做好“加法”。改变以规模论英雄的政策导向,着力培育一批专注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并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倾斜。建立“优质优价”的价格和价值体系,让优等生获得更多利润,引导企业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鼓励企业开展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对首台(套)产品在政府采购、建设工程招标时实行优先采购。另一方面,要反向倒逼做好“减法”。全面实施“亩均论英雄”,对企业投入产出进行科学的绩效评价,并在用水、用电、用地、排污、信贷等资源要素配置上实施差别化政策,倒逼低效企业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三座大山台州民营企业
样板:不成熟的台州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铸造三股力量跨越“三座大山”
港口发展面临“三座大山”
拼美国市场要翻“三座大山”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台州-电镀厂老板涉嫌环境污染罪被捕
农业网商面临“三座大山”
民营企业组建关工委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