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这一体”合“这一课”
——王君童话教学目标和内容课例评析

2019-01-28 11:11李施雅张小方曹晶晶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广东佛山528000
名作欣赏 2019年26期
关键词:王君新装丑小鸭

⊙李施雅 张小方 曹晶晶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广东 佛山 528000]

安徒生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著有《皇帝的新装》《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多篇家喻户晓的童话佳作。本文以特级语文教师王君的两篇童话《皇帝的新装》和《丑小鸭》教学为例,针对课例评析王君童话教学目标和内容,探讨童话教学是如何围绕“这一体”和“这一课”设计合适的目标和落实具体的内容。《皇帝的新装》被选进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丑小鸭》被选进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

依体而教,依课而教,根据文体特色和本课重点而设计和组织教学,深入文本,开展课堂教学。《皇帝的新装》和《丑小鸭》作为安徒生的经典童话,王君老师如何紧紧结合“这一体”和“这一课”有效开展童话教学?

一、《皇帝的新装》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根据王君老师《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总结归纳出本课的两大教学目标:目标一是通过多种形式朗读,想象故事,梳理上当受骗故事情节,探究皇帝前后矛盾心理变化;目标二是通过创设情境,体会人性弱点的背后是学会认识自己。其中,目标一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目标二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另外,总结归纳出本课的教学内容:一是分析皇帝、大臣、百姓被骗的原因;二是深入探究皇帝心理变化;三是续写童话故事;四是深度挖掘童话人性弱点背后是学会认识自己的主题。其中,本课的核心内容是深度挖掘童话人性弱点背后是学会认识自己的主题。可见,王君老师《皇帝的新装》这一课的四个教学内容是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开展和落实的。

《皇帝的新装》这一课,王君老师的落脚点是探究皇帝、大臣、百姓上当受骗的原因,探究皇帝前后矛盾的心理变化和体会人性弱点的背后是学会认识自己的主题。教学落脚点清晰,三大环节紧密相连,由探究上当受骗的原因和皇帝前后矛盾的心理变化,最终指向体会人性弱点的背后是学会认识自己的主题。

关于第一个落脚点,即探究皇帝、大臣、百姓上当受骗的原因,王君老师如何落实?首先,以人物为中心,围绕“骗”简单复述童话的故事情节;其次,以人物为中心,探究上当受骗的原因;最后,假设不会骗的原因。童话具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人物形象,王君老师抓住了童话这两大特点,第一个落脚点,引导学生探究“情节、人物、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骗”与“不会骗”的原因,初步思考主题。可见,这样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童话的认识情况,基于学情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入童话,学习童话。

关于第二个落脚点,即探究皇帝前后矛盾的心理变化,王君老师通过文本细读、多形式朗读、创设情境、续写童话、高效师生对话等教学方法,深入文本,探究得出皇帝“爱美丽—盲目相信自我、否定他人—怀疑自我—彻底否定自我—不敢面对失败的自我”的前后矛盾心理变化,深入探究人性弱点。人物心理变化是“这一课”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重点,王君老师层层深入,步步分析,真正落实了第二个教学落脚点。

基于前面两个落脚点的铺垫,最终指向第三个落脚点,“如果________,皇帝就不会被骗”,通过“皇帝”“不会骗”和“原因”三个角度探讨得出童话的主题是学会认识自己。

由此得知,《皇帝的新装》教学落脚点指向“人物、情节、行为、原因”四个方面,围绕“被骗”和“不会骗”分析原因,王君老师落脚点的设计和处理紧紧结合“这一体”和“这一课”的特色开展,有效地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可惜的是,《皇帝的新装》中小孩子最后告知真相这个环节,也是“这一课”的重点,王君老师并没有在课堂上深入探讨,只是把这一环节作为疑问留到课后,让学生思考探究。

二、《丑小鸭》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根据王君老师《丑小鸭》教学实录,总结归纳出本课的两大教学目标:目标一是通过多种形式朗读,探究世界的情况、丑的原因和逃的困难;目标二是通过多种对话,深入文本,体会苦弱个体的艰难抗争背后拥有一颗“好”心。其中,目标一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目标二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另外,总结归纳出本课的教学内容:一是探究丑小鸭生活“世界”的情况;二是探究丑小鸭“丑”的原因;三是感受丑小鸭“逃”的困难;四是深度挖掘苦弱个体艰难抗争的背后拥有一颗“好”心的主题。其中,本课的核心内容是深度挖掘苦弱个体艰难抗争的背后拥有一颗“好”心的主题。可见,王君老师《丑小鸭》这一课四个教学内容也是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开展和落实的。

《丑小鸭》这一课,王君老师落脚点是“世界、丑、逃、好”四个关键词,把这四个关键词作为本课的教学线索,先后探讨世界的情况、丑的原因、逃的困难和好的结局。王君老师主要通过多形式朗读和高效对话,落实本课的教学落脚点。其一,王君老师通过分角色朗读、情境朗读、深情朗读等,创设童话情境,学生犹如身临童话,化身为丑小鸭,真实感受丑小鸭的苦、弱和艰难。其二,王君老师通过高效的对话教学——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生本对话等多种对话教学,让学生走进童话,深入童话,延伸童话,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感知、自己思考、自己感悟、自我发展,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童话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高效对话具有互动性和生成性的特点,有助于学生文本和情感的碰撞,获得新的认识和收获。多形式朗读和高效对话这两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落实“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和“这一体”的童话特色。

可惜的是,王君老师“这一课”最终指向“好”的结局,即拥有一颗“好”的心。可是,前面三大环节“世界”的情况、“丑”的原因和“逃”的困难,最后只是含糊地升华主题即拥有一颗“好”的心,没有明确指向“好”具体是什么,而本课“好”的主题是丑小鸭经过拼搏、奋斗、努力,最后变成了世界上最美丽的白天鹅。

三、依体而教,依课而教

设计合适的目标和落实具体的内容,实现童话教学“依体而教”和“依课而教”。教学目标是教学内容的出发点,教学内容落实紧紧围绕和服务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而开展;可见选择合适的教学目标,即明确“教什么”,才能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教学内容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过程,服务于教学目标,并有意传递主要信息。

依体而教。童话的主要特色分别是“人物、情节、想象、主题”,王君老师的童话教学紧紧结合童话“这一体”,依体而教,学习童话夸张的人物、情节、语言,激发学生想象,获得新的情感体验等,真正实现童话教学的意义和价值。《皇帝的新装》一课,王君老师如何带领学生深入童话?先是梳理故事情节,探析各个人物被骗的行为;接着抓住皇帝矛盾的心理变化,品析人物被骗的原因;最后,拓展延伸,总结主题。《丑小鸭》一课,王君老师带领学生先是探究丑小鸭生活“世界”的情况;其次探究丑小鸭“丑”的原因;接着感受丑小鸭“逃”的困难;最后深度挖掘苦弱个体艰难抗争的背后拥有一颗“好”心的主题。通过“世界、丑、逃、好”四个关键词,王君老师带领学生层层递进,品析童话的情节、赏析童话的人物、感悟童话的主题。总而言之,王君老师童话教学紧紧结合童话的文体,开展童话教学。

依课而教。《皇帝的新装》和《丑小鸭》具有“这一篇”的教学特色,童话教学过程中要紧紧结合“这一课”的教学特色,开展教学。《皇帝的新装》教学特色是各个人物被骗前后的心理变化。王君老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人物,通过多形式读、创设情境、抓关键词等方式,深入探析皇帝被骗前后内心的真实反映和现实的虚假表现,进而得出皇帝“爱美丽—盲目相信自我,否定他人—怀疑自我—彻底否定自我—不敢面对失败的自我”,研究皇帝的人性弱点。《丑小鸭》教学特色是苦弱个体的艰难抗争,王君老师通过“世界”“丑”和“逃”三个部分,带领学生深入童话,感受丑小鸭环境之苦、个体之弱、抗争之难,一步步引导学生感受丑小鸭身上特有的“好”品质。总而言之,王君老师童话教学紧紧结合“这一篇”,开展童话教学。

可见,“依体而教”和“依课而教”就是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和有效落实教学内容,带领学生走进童话,深入童话,感受童话,真正实现教师、学生、童话三者相融合。不仅学生在童话教学中能获得所思所感,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童话的兴趣和积极性。

猜你喜欢
王君新装丑小鸭
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
《丑小鸭》后传
披新装的有理数运算题
《皇帝的新装》后传
芦芽又短
我很丑,但我有梦想
漂流记
开关的新装
皇帝的新装
“丑小鸭”变成“白天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