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策略探究
——以《李尔王》为例

2019-01-28 11:11张小方李施雅王韵芝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广东佛山528000
名作欣赏 2019年26期
关键词:李尔王莎士比亚整本书

⊙张小方 李施雅 王韵芝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广东 佛山 528000]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指出:整本书阅读与探讨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当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却存在诸多弊端:(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功利性阅读盛行,学生读书的目的更多是为了获得万能的答题技巧,以便在考试中拿高分;(二)课外阅读偏向娱乐化,更多指向于消遣与放松,师生皆忽略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三)教师指导阅读浅尝辄止,缺少对文本精髓的挖掘和审美鉴赏的培养。综观以上现状,与课程标准的要求皆背道而驰,既不利于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也有碍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所以结合当下高中语文教学阅读现状,笔者以《李尔王》为例,制定整本书相关阅读指导方案及学生阅读实践活动,探索利于高中生整本书阅读的策略或方法,以期不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其语文阅读素养。

二、《李尔王》主题及人物概况

《李尔王》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它的故事背景远离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莎士比亚结合英国伊丽莎白时代的种种社会矛盾:一场家庭里三个女儿中的大女儿企图控制父亲布莱恩·安斯雷财产的诉讼案,伦敦市长威廉·亚伦的真实案例……谋权篡位、人性善恶的斗争,促成这一部集个人、家庭、国家生活中有悖常理的行为所造成的、给无辜民众带来死亡的混乱局面,表现出无与伦比的深刻含义,传达着纷繁复杂的哲学思想的伟大悲剧。其错综复杂的戏剧结构、人物刻画、适时点评、象征手法和意象牢牢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结构形式。

《李尔王》整部剧围绕两个主题:第一是趋炎附势的子女忘恩负义,做出人神愤恨的罪恶行为;第二是年老昏聩的君主分割国土所造成的政治乱局。这两个主题将有关家庭与国家秩序的讨论交织在一起。《李尔王》中的主要人物依据“善恶”可分为两组:以李尔王、考狄利娅、埃德加、葛罗斯特、肯特等为代表的善良一方;以高内里尔、里根、爱德蒙、康华尔等为代表的邪恶一方。然而,这些人物远不是一些抽象的概念,他们是有血有肉、复杂多样的人物形象。所以笔者在整本书阅读指导方案及学生阅读实践活动中,把探究主题及人物形象作为主要教学指向。

三、戏剧教学概况

戏剧教育不仅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更是培养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台湾戏剧教育家张晓华先生曾具体阐述戏剧的教育意义: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感性融入培养同理心,建立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启发想象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增进创作能力;明确有意义的运用身体动作、美化身体动作,促进身心健康;促进表达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养成合作的能力和遵守纪律的习惯;学习戏剧和戏剧及其他艺术之间的关系,养成批评等审美能力。所以,戏剧教学若是单纯进行文本阅读,并不能取得教学实效性。对此,笔者将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合作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将戏剧真正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发挥戏剧的育人功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也指出:阅读整本书,应以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自主阅读、撰写笔记、交流探讨为主,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或限制学生的阅读和思考。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提出专题学习目标,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与交流。《李尔王》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甚至被多数评论家认定为莎翁最伟大的悲剧,它具有非常普遍的社会现实意义,结合以上专家提出的戏剧教学建议和课标要求,笔者制定了以下阅读指导方案。

四、《李尔王》整本书阅读指导方案

● 阅读目标:1.阅读《李尔王》剧本(全)。勾画圈点,摘抄词句,梳理章节内容,并能概括出整本书的大致内容。2.学生通过阅读、改编、表演、小组辩论、批注交流等多种方式探究作品主题及人物性格。3.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积极主动地拓展阅读莎士比亚戏剧或《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了解莎士比亚生平、作品及创作背景。

● 阅读时限:共一个月(四周)时间。

● 阅读计划

(一)第一周:阅读《李尔王》全剧,了解剧中角色和主要情节(共五幕,每天阅读一幕)

1.具体阅读要求

(1)每天阅读一幕并概括其中每一场的大概内容,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主要情节列表。(2)试着将《李尔王》中晦涩难懂或篇幅较长的对白转化成生动易懂的现代汉语。

2.导读问题示例

(1)第一幕中你比较喜欢哪个或哪些人物形象?并说出理由?(出场人物:李尔、葛罗斯特、肯特、爱德蒙、高内里尔、里根、考狄利娅、勃艮第公爵、法兰西国王、爱德伽、奥斯华特、弄人、奥本尼等)(2)李尔与葛罗斯特这两位父亲形象有何异同点?(3)第一幕、第二幕、第三幕中肯特展示了哪些特点?评价并分析这些特点中有没有不妥之处?(4)最终造成《李尔王》的悲剧成因有哪些?这个悲剧结局有何现实意义?(5)全剧中你感触最深的一个人物形象是谁?对这一人物形象作细致深入的性格剖析。

(二)第二周:课堂交流展示

1.分角色朗读或表演第一幕中“李尔分家产”的剧情

注意凸显出李尔的年老昏聩,高内里尔和里根的阿谀谄媚,考狄利娅的心口如一,肯特的忠言直谏,勃艮第的虚荣势利,法兰西国王的真诚善良。

2.“高内里尔和里根的变化”

(1)以“高内里尔和里根分得家产后对父亲的态度变化”为主线串联起相关情节,编剧表演。(2)小组合作把角色的对白转化成现代汉语。

3.“爱德蒙离间父兄关系”

(1)请以“爱德蒙离间父兄关系”这一线索串联起相关情节,编剧并表演。小组间合作,每个小组可以负责其中一个片段。(2)小组合作把角色的对白转化成现代汉语。

4.小组合作:说说“我眼中的李尔”

(1)学生课下独立完成家庭作业:按“李尔王是受害者、李尔王是悲剧的始作俑者”两栏标题进行归纳总结,每个标题至少列出五点证明自己的观点。(2)课堂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正反两方整合信息,进行小组辩论;所有小组发言完毕后记录员将发言记录拿给对立方,看看从中发现了什么,能否增加一些支持性细节。从细节中寻找剧中的悲剧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进一步分析李尔的成长。(3)作业:①在课下准备和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完善辩论稿。②自选其他相关《李尔王》辅助材料,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李尔王》读后感。

(三)第三周:莎士比亚及作品集拓展阅读

1.小组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莎士比亚生平资料并阅读《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并自主选择其中一个故事,制作PPT,展示阅读收获及感悟(小组之间可提前沟通避免内容重复)。

2.个人任务

学生个人独立完成自由批注,并出一份相关内容的手抄报。

(四)第四周:汇报评估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会演。以自由批注、读后感、手抄报等作品的交流、点评和展示,进行一次《李尔王》及《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的最终阅读评估。

● 阅读成果展示:成果以PPT、辩论稿、读后感、批注、剧本、手抄报的形式呈现。

● 阅读评价:1.过程性评价。全体学生参与整本书阅读活动,每个活动环节都充分展现出竞技性并兼顾学生的差异性,生生互评,师生同评,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2.终结性评价。活动结束后,组织评价小组对展示成果进行总体评估,激发阅读兴趣和学习积极主动性。

五、整本书阅读对高中生的现实意义

本阅读指导方案针对当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结合戏剧作品教学建议和课标要求,力求突破形同虚设的教学模式,将戏剧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及舞台表演相结合,采用戏剧的读书会策略,通过引导学生读作品、理情节、析人物、品主题、编剧本、展演、辩论、批注、点评等方式开展具体的整本书阅读指导。指导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更好地促进学生解读《李尔王》,体验角色内心情感,观察思考生活,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叶圣陶先生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叶圣陶先生明确指出,课内精读仅是课外略读的基础,学生在课内获得丰富的阅读经验,是为了更好地在课外运用这些经验去读更多的长篇巨著,不断积累自己的阅读量,并在整本书阅读中继续拓展视野,体验生活,品味人生,获取长久的精神食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也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而当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主要以短篇文本教学为主,且其主要目的是为高考服务,并没能真正达到拓展视野、丰富经验、陶冶情操、提升素养和传承文化的作用。新课程理念下的整本书阅读将促使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不断推陈出新,并最终引领整本书阅读到达让学生在阅读中熟练迁移阅读方法、紧密联系个人经验、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效果。从而使学生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多读书,在阅读中尽情领悟生命的价值、生活的真谛。

猜你喜欢
李尔王莎士比亚整本书
《论语》整本书阅读
莎士比亚(素描)
On the Imagery of Heath in King Lear—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chetypal Criticism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李尔王》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The Challenge to Samuel Johnson’s Literary Theory
你在引用莎士比亚的话
话剧《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