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尚苹果的意味与形式

2019-01-28 10:24何凯丽
河北画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塞尚意味形式

何凯丽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关键字:塞尚;苹果;意味;形式;自然;

7000多年前亚当夏娃偷食禁果,于是苹果成了基督教史上的经典。300多年前,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确定了苹果在物理学上的地位。43年前,乔布斯创立苹果公司,于是苹果又加入电子科技的元素。无论是杜撰还是实录,看似不起眼的苹果在人类发展史中魔幻地拥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而艺术史上也有这样一个苹果,开天辟地、史无前例、打破传统,使艺术终于跟随科技的脚步,走向现代化——那便是塞尚的苹果。

一、塞尚苹果的来源

在塞尚的静物画中,像“苹果”那样具有鲜艳色彩的圆球体一直是塞尚探究世界奥秘中的习惯性母题。塞尚的苹果,就像梵高的向日葵、莫奈的睡莲、热里柯的马、莫兰迪的瓶子一样,成为了艺术家的个人标志物。

塞尚是孤独的,同时希望自己是孤独的,这样就不会被其他人干扰,于是他便可以心无旁骛地寻找永恒真理;塞尚走进自己的精神世界,却是最不孤独的人,无数苹果与他作伴,苹果们在相互思考,同时与他交流,他在孤独的桌面上小心翼翼、有条不紊地建立这个世界。塞尚认为左右眼看到的苹果有一定差异,因此应该把两眼分别看到的两个不同视图叠加表现,于是出现了塞尚笔下的充满魅力的神奇苹果。他用最简单的素材,并且一心一意用这样的素材,创作了艺术史上最具革命性的作品。

夏皮罗认为苹果来源于塞尚被压抑的欲望的无意识象征。人总是有意无意寻求平衡,在他独身25年之久的漫长岁月里,必定渴望一些东西,而他渴望的东西同时令他恐惧——还好,他有心爱的苹果。

二、意味与形式的中西之说

意味与形式通过中国语言文化的消化可以概括为一词——意象。“意象”是指客观实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即经过心象的转化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托物言志,借象表意,是寓“意”之“象”。

而在西方最经典的说法来源于罗杰·弗莱与克莱夫·贝尔师徒两人先后提出并丰富了的“有意味的形式”。贝尔认为“有意味的形式”是视觉艺术作品的共同属性,是线条和颜色的这些组合与关系,以及这些在审美上打动人的形式,这些形式与形式关系激发了我们的审美情感。而罗杰·弗莱认为“有意味的形式”不是自足的,并且暗示,其意义事实上来自与生活经验相关的某种外部成分。不管他们的观点是否有需要继续斟酌之处,但我想“有意味的形式”必定是带有真情实感的,可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

意象与“有意味的形式”都是在某个客观实体对象上面建立起主观情感,使得本是无情的客体存在带上了人类独有的思想感情。然而即使中国的意象思想与西方意味形式之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文明源头与文化起点大相径庭,所以中国画与塞尚之画还是具有根本差异的,中国画发展到写意之峰时,现实便化为构想之境;而在塞尚那里,现实与艺术是不分伯仲,相互融合的。

三、塞尚苹果的意味与形式

克莱夫·贝尔认为塞尚是发现了形式的新大陆的哥伦布。塞尚的苹果成为了开启现代艺术大门的标志物。贝尔认为艺术就是创作“有意味的形式”,而只有简化才能把“有意味的形式”从无意味的形式之中解放出来。从19世纪末期的后印象主义开始进入艺术简化模式,当代艺术则将简化推向更高的水平。与之相反的细节即为核心的现实主义,贝尔毫不客气地定义为艺术臃肿的退化。后印象主义者以及受后印象影响的当现代者为了简洁所采用的形式变形得很厉害,扰乱和阻碍了人的功利心,由此保留下来的信息形式虽然不能保证百分之百但必定绝大多数是有意味的。

事实上,中国画的意象之境与西方之“有意味的形式”有异曲同工之妙。水墨画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思想,一即是多,计白当黑,把简化做到了极致。

“复制对象物”是无我之境,“实现其感觉”则是唯我之境,而塞尚希望实现两者之间的平衡,“艺术乃与自然平行之和谐”,故其一直探索的是现实的真实内核,体现其意志。弗莱认为塞尚的艺术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关系。塞尚不至于过分抽象,至少我们知道他画的是苹果,而不是单纯的圆与圆的组合;但同时又没有完全照抄现实世界,他加入自己的独特感受,变化形状、转换色彩,让艺术与现实合二为一又能清楚看到两方之经脉穿插。

关于形式意味感,除了作品本身的意义,我认为作者的高尚品格也可以间接引申为此。作为现代绘画之父的塞尚,即便誉之为西方美术史上最为重要的人物也不为过。塞尚说“我为自己画画,不为取悦别人”。塞尚用自己的行动提倡按照画家的思想和精神,重新去认识我们眼前的一切。由于他这种方法认识的彻底变革,承上启下,将艺术家们孜孜以求的“客观”与“再现”原则逐步转化为“主观”与“表现”。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中讲到,塞尚力求获得深度感但不愿牺牲色彩的鲜艳感,力求获得有序的布局却不愿牺牲深度感,所以他必然地牺牲了传统的轮廓“正确性”。可喜的是,挣脱传统绘画的禁锢,他创造出的伟大风格终于让他的探索没有白费,这个无视“正确素描”的苹果让艺术界山崩地裂——他打开了现代艺术的大门。

塞尚的苹果是一种生命的形式。苹果与塞尚的相似之处便是同为生命,一个生命去表现另一个生命是极为奇妙的事情,必须是具有生命力的、可以感受幸福能力的人群才会去、才能去表现其他的生命形式。有的艺术作品没有力量,无法感染人,技巧之外的原因便是缺乏感情,缺失生命的激情。塞尚的苹果是温暖可爱的,就如他本人一样,充满创作热情必定是因为热爱生命,热爱生命必定是因为对自己的人生有追求,并且自信的认识到自己可以实现有生之年的愿望,同时追求的过程已经带来足够多的无法言说的愉悦。艺术的主要目的是表达人性中最为深沉、最为普遍的情感。而塞尚用苹果表达出了这样的感情,所以这些苹果组成的世界是那么沉静与温馨。

塞尚的苹果似乎还有一种符号的象征。中国的古人借景抒情,而塞尚可能是想通过苹果这种符号表达自己内心想说的话。符号形式的苹果说尽了他想说的话。由此我联想到朱耷描绘的禽鸟之目,一圈一点为一眼,成为朱耷特有的符号。此“白眼”符号的确是说出了很多他不能直接说出的话,“话”转化为“画”。有人说,语言的魅力与蕴涵远胜于图画,但是在这里,图画终于战胜了语言。

苹果代表了塞尚永恒的自然之道。塞尚晚年时曾说:“终我一生都在努力地探讨大自然的奥秘,但我的进步是那样慢。”他把艺术看做是“一种生命的冒险”,一切呈现在画面上的事物,无论是一笔一画,它并不是色彩或笔触,而是属于他整个内在生命的冒险。他舍弃了绘画探索中所会有过的方法或技巧,用简单的一支笔,将他几何形状的苹果涂抹成一片表现自然广大深厚而实现精神自由的画面。而在世界上,真正像塞尚一样不断去探索世界真相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多数画家画的是物,或者是物之情,或者即使是物外之情也是限制在画框之内的方寸感情,很少有人能做到像塞尚一样融合画与自然为一体,无所顾忌,充满了对无限自然的敬畏与热爱,持续探索世界的奥秘便是塞尚一生所做的事情,画画只是他探究永恒自然的一种方式,故而他可以通过有限的画布、有限的形状与颜色,以及淳朴简练的对象,画出最丰富的内容,画出无限自然之境。当现代艺术因为带上塞尚精神,进而更好地推动了艺术家的思考力度与质疑态度,充满着理性的激励,还有对人类心灵永恒性的不懈追求。塞尚绘画的革命性意义值得我们继续探索与发展。

四、后记

关于我为什么选择研究塞尚与“有意味的形式”,并不是跟风,也不是为了写论文而写论文。塞尚是一位艺术家,一般而言艺术家总被人认为是感性的,而令人惊讶的是塞尚的探索与发现之思维却是严谨与理性的,几乎像个科学家一样。由于自身经历与兴趣的发展,我个人十分欣赏他的艺术思维与研究方式。我认为,艺术是感性的冲动与灵气结合理性思维与深思熟虑的综合创造,艺术需要科研精神,研究艺术是令人享受的,发现艺术是令人愉悦的,它的本质是通过一种勤恳务实的态度,快乐并持续地探索整个宇宙。在此对塞尚的解读,除了建立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同时加入了我自己学习之后得出的几点看法与感悟,虽然不全面,但希望可以给读者带来一点新的想法,便是我此文的最终目的。

猜你喜欢
塞尚意味形式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摄影中的抽象意味 下
摄影中的抽象意味 上
隐士塞尚的十八封信:我每天都在进步 尽管百般艰辛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左拉“贬低”塞尚
见微知著与文学意味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世界意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