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发展现状与趋势调研

2019-01-28 10:24唐晓琴
河北画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客户端图书馆技能

唐晓琴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传统图书馆已经跟不上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日益落后和僵化。随着移动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其衍生品如客户端应用、WAP网站服务、短信服务等的服务内涵也在不断完善与创新,公众对图书馆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本文通过对时代背景的研究,深入梳理了我国移动图书馆这一服务模式的运用情况,实现对其深入把握,并展望这一服务模式的未来趋势。

一、国内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发展现状

本文的考察对象有省级公共图书馆33所、985高校图书馆34所。考察共分为以下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高校图书馆开展移动服务相关情况进行考察;第二阶段是对省级图书馆开展移动服务相关情况进行考察。我们从这些图书馆官方网站首页,就能看到移动服务建设情况。但是还有一些类似于河南省图书馆的图书馆,官网上并不能找到相关文章,但它们已经开通了移动服务。在考察的省级图书馆中,超过60%均已实现移动服务覆盖;而在考察的高校中,超过88%的图书馆均已实现移动服务覆盖。

WAP为主、SMS短信为辅是我国目前大多数图书馆开展服务所采用的模式。但近些年,客户端成为了许多图书馆的首选。本段研究基于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发展现状,分别从以下七个方面展开详细分析。

(一)模式类型

图书馆移动模式具体可分为以下三个类型:一是短信服务。高校与公共图书馆在这一方面各有特点。与公共图书馆相比,高校图书馆具有短信服务的数量较多。在考察中发现超过70%的高校图书馆都有短信服务,而只有不到30%的公共图书馆有短信服务。二是WAP网站服务。这种服务模式已经成为图书馆移动模式的主流方式。三是客户端应用。虽然起点较晚,但这种模式在高校图书馆发展速度非常惊人,公共图书馆要稍逊一筹。在未来,客户端应用发展会越来越快,公共图书馆必须要抓紧时间,打造更有吸引力的客户端应用。

(二)服务模式结构

大多数图书馆并不会只采用一种移动服务模式。在考察的省级和高校图书馆中,有许多图书馆三种模式均已开通,如清华大学、国家公共图书馆;有些图书馆开通了两种模式,如西安交通大学;有些图书馆只开通了一种模式,如南京大学;还有些公共图书馆没有采用任何移动服务模式,如河南省图书馆。移动模式种类较多的图书馆拥有的用户也会更多,读者也可以通过考察这几种移动服务模式,选择适合自己的移动服务模式。

(三)服务对象

移动模式在我国覆盖率不高的原因主要在于其服务对象范围有限制。就目前而言,本校师生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对象,师生通过证号密码就可以使用移动图书馆,但是校外公众因为不是学校的成员,没有用户名与登陆账号,就不能享受到高校移动图书馆丰富的服务与资源。而公众图书馆虽然面向社会公众,但由于移动服务模式发展比较缓慢,公众也就很难体会到图书馆移动模式的优势。

(四)客户端资源

移动用户几乎都非常喜爱客户端这一服务模式。因为这一模式使用便捷、拥有先进技术。大多数公共、高校图书馆都设立了客户端服务,并在官网了将客户端下载列在首页。但是用户对客户端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只有国家图书馆在客户端上资源非常丰富。其他省级公共图书馆因为用户数量较少、技术有限等问题,不能像国家图书馆那样提供较多的客户端资源。

(五)利用素养与技能教育

国内图书馆在移动服务宣传上主要采用的方式有PPT、视频、指南等。通过调研发现,与先进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图书馆移动服务在素养与技能教育上,还存在明显差距。只有少部分图书馆在素养与技能教育上深入开展。这导致移动图书馆只成为了一个陈列很多书的地方,而不能为用户提供交流阅读心得的平台,这种情况下,用户流失现象会比较严重,移动图书馆的优势作用也完全发挥不出来。

(六)用户体验

所谓用户体验,就是用户自身对移动图书馆的感受如何,是否便捷、方便。在考察中,我们发现只有五所高校图书馆有开展用户体验收集活动。而更为惊人的是,在公共图书馆中,没有一所图书馆有开展用户体验活动。用户体验活动的缺乏,会使得图书馆管理人员并不能及时了解移动图书馆书籍使用情况,也不清楚用户对移动图书馆有何种建议或意见。

(七)开发方式

对于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而言,有三种开发方式:一是平台搭建与服务提高由移动网络通讯商全权负责;二是自己开发;三是开发由数据库厂商、开发商全权负责。对于公共图书馆而言,在开发方式上与高校图书馆比较类似,也包括这三种方式。但这些开发方式还存在开发时间长等一系列问题,例如自己开发这种模式,有很多图书馆自身技术不到位,相应的移动图书馆在使用中也会问题不断。

二、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发展的未来趋势

(一)扩大服务对象

为紧跟社会发展脚步,开放资源、共享资源已经成为图书馆移动服务发展的未来趋势。无论是高校图书馆,还是公共图书馆,在面对这一挑战时,都应该保持更为积极的心态。软件认证开发的相关经验如设置访问权限,就可以供图书馆来使用。图书馆应该保持多吸收、多学习的态度,打造独具特色的移动图书馆。

(二)复合多种服务模式

目前的三种服务模式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各的缺点。但它们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在于很难实现普遍的均等化。所以未来在发展移动图书馆服务时,应该打造和构建多服务模式的复合型移动图书馆,既有先进技术,又有人文关怀。这种服务模式明显更为系统和成熟,也更加适合当今时代移动图书馆发展的脚步。

(三)服务功能向生活化方向发展

图书馆届在用户需要何种移动服务上,还存在不同意见。有学者认为图书馆服务不包括联系信息、时间、位置、新闻等,移动图书馆也只是服务中心和研究中心,并不是核心服务。但是在不同意见碰撞中,有些高校、公共图书馆已经做出了改变,比如图书馆座位管理系统在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展开,这就会使得图书管理员、学生能及时了解座位使用情况,避免时间上有所浪费。

(四)深入移动信息利用素养与技能教育

移动图书馆在技能教育与利用素养上要深入开展,要将移动服务技能教育与利用素养推广到移动图书馆覆盖的每一个地区。通过普及和完善技能教育与利用素养,完全消除用户的数字鸿沟,提高全社会在这一方面的利用素养与技能。让用户真正享受移动图书馆带来的阅读享受与便利。

(五)用户体验应更加专业化

在移动图书馆用户体验的工作开展上,应该更加深入、更加系统。分析用户信息行为与需要,将其中的普遍规律揭示出来,从而完善与优化我国现有的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让每一位用户都能有极好的体验,乐在其中,使得移动图书馆能发挥应有作用。同时使移动图书馆及时了解用户建议意见,对有针对性、可实施的建议或意见,要及时进行改正,保证移动图书馆可持续发展。

(六)打造成熟的客户端系统

就我国已有的图书馆来看,只有很少一部分图书馆有客户端体系,而且大多数图书馆客户端的图书资源比较少,用户体验会很差,图书利用率也很低。社会公众使用图书馆客户端的热情也在其中消失殆尽,必须深化客户端服务内容与水平,向高级别服务转变。首先可以先丰富图书数量,其次要丰富服务种类,更能吸引用户的同时,保持他们使用的热情。

三、结语

图书馆的发展因移动图书馆的出现,迎来了新的转变与机遇。社会公众在生活上也因移动图书馆的覆盖,有了新的变化。本文从67所高校、公共图书馆调研中,获取图书馆移动服务的相关信息,并预测了移动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了用户的心理诉求,评估了图书馆移动服务质量,为打造资源丰富、体验较高的移动图书馆提供了较为合理、有效的方法。

猜你喜欢
客户端图书馆技能
你的手机安装了多少个客户端
你的手机安装了多少个客户端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如何看待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的“断舍离”?
劳动技能up up!
图书馆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新华社推出新版客户端 打造移动互联新闻旗舰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