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篆刻教学中新材料应用的若干思考

2019-01-28 10:24徐淑坤
河北画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篆刻创作传统

徐淑坤

咸阳师范学院于右任书法学院

一、新材料的基本种类

20世纪中国档案界的“四大发现” 轰动世界,其中之一便是河南安阳甲骨档案,甲骨文于1899年被发现,这是近现代考古发现中与篆刻关系最为紧密,也最为古老的发现,后续陆续有各种新材料面世。就其与篆刻的相关度而言,新材料基本有以下几类:甲骨、陶、瓷、砖、瓦、玉、金、铜、银、铁、木、石、竹。相对于传统的大宗石材,新材料各具纹理,硬度不一,不同材质的不同刀法与线质能够进一步拓展传统篆刻的印面效果,进而丰富风格面目。

二、篆刻教学中新材料的使用时机

新材料在篆刻教学中的运用必须遵循篆刻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的特点。篆刻教学中,以基本功为基,以艺术性和创造力塑造为的。严格意义上的篆刻的教学始于临摹,终于创作。但现实往往在临摹之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例如识篆,或者是最基本的刀法、线条、模印上石等基础工作,进而在临摹的对象上充分展开技法训练,之后经过对经典印作的精准临摹、充分取法,在熟悉操刀和深谙古代印作的审美趋向之后,进行模拟创作。笔者认为在传统篆刻创作的中后期将新材料引入课堂时机最佳。如果导入过早,甚至处在临摹阶段,就会严重影响传统治印的技法训练,舍本逐末,削弱学生本应具备的扎实基本功。如果在创作中后期引入新材料,不仅能够缓解学生创作倦怠和载体“审美”疲劳,也能够极大调动学生的篆刻兴趣。

基于篆刻教学的观察,笔者深切感受到在创作阶段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缺乏灵感,思路局限,没有想法,兴趣也不浓厚,几乎没有创作的冲动。试想在经历初创之后将新材料引入课堂,势必拨动学生的创作神经,激发篆刻创作热情。而学生的投入与热情是能力和素养提升最直接有效的动力。事实也证明,新材料在篆刻教学课堂中备受欢迎,学生的创作水平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笔者总结其原因如下,首先篆刻“线质”在新材料上得到了充分的拓展;虽然传统的石材,表现力已经相当丰富,但不同的材料质感与纹理还是与石材拉开相当大的距离,例如在陶瓷烧制之前不同地域特色的土坯、不同种类的木材、密度不一的砖瓦等与石材的“线质”大异其趣,这在风格的表现上是极大的拓展。其次,新的材料极大丰富了篆刻作品的尺寸;例如,在砖、木、竹等取材方便,同时又容易裁切的特点,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任意大小。这相较于传统印面以“小”为主的面貌下,可以篆刻“大”印面,创作大作品。另外,新材料可以应用到更为广泛的器形中,突破印章的传统应用属性。篆刻完全可以结合清供或日常生活用品进行构思创作。例如,陶罐、瓷瓶、香炉、茶具、花盆、碗、碟、盘等等都可以作为篆刻创作的载体。而由此开发出文创产品也未可知。

三、篆刻教学中新材料的使用方法

新材料的课堂导入,需要结合材质本身的特点。本文总结新材料的使用方法为三种:类比法、“二次创作”和创展一体。

第一为类比法。以木材为例,可以放大形制,突出视觉效果,类比刻字艺术与版画进行创作,实践技法与制作工具不设边界,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刀具和手法,以最终的审美效果为旨归,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成品之后通过碑石拓片或版画印刷的方式进行展示。

第二为“二次创作”以封泥为例,通过封泥对篆刻成品进行二次加工,将封泥覆于原石之上,结合泥的种类(紫砂泥、陶泥、瓷泥等)根据泥的软硬度,钤盖的力度,二次创作出以“母板”为模型的一系列渐变作品。同理还可以使用“二次作品”进行“三次创作”……

第三为创展一体,意即创作本身即展出效果。创展一体,不同于传统的印屏或是印稿展示,也不同于本文类比法中的“拓片式”或“版画式”,而是所创即所展。创作的本身充分考虑展出效果。在这种方法下,技法更为自由,可雕可镂,可界可隔,可以在篆刻之外加入印外布局,突破印屏的二维属性。

四、新材料的使用意义

新的材料在篆刻教学中的应用,有诸多益处。

首先,对学生而言,增加了学生的实践载体,拓宽了学生篆刻的知识面,进而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通过对封泥的引入,学生可以了解秦汉封泥的由来、用途、制作方法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潜移默化地对文化进行传承,也将创新与传统结合起来,使“新”有来处,深刻理解创新不是与传统割裂,而是与古为新。

其次,如前所述,新材料在篆刻课堂上的引入,可以鲜活教学题材,活跃学生的思维,带动兴趣,激发创造力。通过古代的材料引入,可以诱导学生对不同历史时期所特有的,在篆刻创作中可资借鉴的材料进行深入了解,活学活用。通过课堂,以点代面,让学生在传统的篆刻技法、篆刻载体、篆刻形制、篆刻风格之外另辟蹊径。使学生的篆刻作品的塑造来自课堂又不局限于课堂,在激活课堂学习氛围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课下学习的自觉性。当学生自主寻找到新的契合点或突破口的时候,那种兴奋和自豪感绝不是老师的简单认可所能比拟的,这种兴趣和热情的延续,甚至会让篆刻走进学生的人生。

另外,新材料的使用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能力提升也不无裨益。

如果学生能够举一反三,通过对古代的材料的挖掘顺势挖掘当今的材料;又,如果通过新材料的引入和使用,学生可以打破篆刻的取法边界:让甲骨文、金文、权量、诏版、货币、瓦当、砖文、墓志、碑铭、造像、摩崖、刑徒砖等都作为取法对象进入篆刻的视域,那么新材料的引入将成为篆刻走向新时代的契机。

猜你喜欢
篆刻创作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一墙之隔》创作谈
篆刻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清明节的传统
创作失败
养生八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