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社区,一项着眼未来的大手笔

2019-01-28 08:34刘乐平
浙江经济 2019年7期
关键词:邻里浙江社区

□刘乐平

被视为浙江“十三五”最具比较优势、最能带动全局的重大创新举措之一的未来社区,这个城市肌理的最小单位,正在加快建设推进中

一项着眼未来的大手笔,正大步走向浙江发展的舞台中央。

今年浙江省两会,“未来社区”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且被定义为2019年扎实推进大湾区建设的“标志性项目”之一。

日前,浙江省政府正式印发《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已着手开展未来社区建设试点申报工作。

这意味着,被视为浙江“十三五”最具比较优势、最能带动全局的重大创新举措之一的未来社区,其建设推进又有了实质性进展。社区,这个城市肌理的最小单位,不但关乎你我的生活,某种程度上,还影响着浙江发展未来。

全国首提 意义重大

社区作为城市基本单元,是承载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管理的基层平台。从生态社区、智能社区、健康社区,到零碳社区、智慧社区、共享社区,全球各地对社区建设模式的探索不断迭代创新。

未来社区,一个略显陌生的概念,浙江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开展实践。这背后有何深意?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社区是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为目标的人民社区。

一个现实是,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原有的不少社区遭到破坏,新的社区又还在逐渐形成过程中,发展程度参差不齐,加上交通拥挤、住房紧张、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等城市病的出现,对新型城镇化提出严峻考验。

在省发改委牵头的一份关于未来社区建设的问卷调查中,结果显示,老旧小区改造、改善交通出行等生活需求民意突出,而老旧小区集约利用不足、公共设施服务水平相对滞后等问题比较集中。

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不少位于城市核心地段的社区,正是上世纪70至90年代的老旧小区。其建筑房龄大,智能化不足,电梯缺乏,且大多为多孔预制板砖混结构,房屋安全性问题已非常突出。在生活配套方面,老旧小区往往空间利用低效,“停车难”“绿地广场不足”等问题突出。

实际上,不少居民对社区智慧化升级也表现出期待。其中,既包括发展网络化商业活动、无人商店、社区电商平台、社区智慧商圈等新型商业模式,也包含通信网络、物流设施、安防设施等方面的智能化升级。

未来社区引发各地讨论。大家普遍对浙江开展未来社区建设高度关注和充满期待,认为未来社区建设是改善民生的惠民之举、推动城市社会治理转型的善治之策、拉动经济新增长的长远之计。

九大场景 未来生活

未来社区,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定义,但仅仅“未来”一词,就能引起我们的无限美好遐想,冠在“社区”之前,不由得让我们对“未来生活场景”充满期待。

省未来社区课题组牵头人、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城乡建设处处长柴贤龙说,未来社区是围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价值导向,以和睦共治、绿色集约、智慧共享为基本内涵,突出高品质生活主轴,构建出具有归属感、舒适感和未来感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

根据《方案》,浙江未来社区将构建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低碳、服务和治理等九大场景。

现在的城市社区,邻里间大多相互不认识,可以说是一个“陌生社区”。而在未来社区,以塑造“和合”特色邻里文化、创新邻里贡献积分机制、打造邻里互助生活共同体等为重点,构建“远亲不如近邻”的未来邻里场景。

比如,通过制定邻里公约,建立邻里社群,充分发挥居家办公、自由职业者、志愿者及专业退休人员的特长和特色优势,为社区和居民提供放心安全的服务,形成温暖邻里氛围,最终形成一个邻里互助生活共同体。

交通出行是否便捷,是很多人选择居住地点的重要考量。《方案》提出的“打造未来交通场景”,将构建起一个“5、10、30分钟出行圈”。在这个出行圈中,通过统筹车位资源,创新车位共享停车管理机制等,可以实现5分钟取停车;通过创新街区道路分级、慢行交通便利化设计,可以实现人在10分钟内到达对外交通站点;运用智慧数据技术,集成社区快递、零售及餐饮配送等物流需求,可以实现30分钟配送入户。

此外,“终身学习”的未来教育场景、“全民康养”的未来健康场景、“大众创新”的未来创业场景、“循环无废”的未来低碳场景、“艺术与风貌交融”的未来建筑场景、“优质生活零距离”的未来服务场景和“政府导治、居民自治、平台数治”的未来治理场景都将出现在未来社区中。

这九大场景,只是未来社区的基础场景。据悉,在九大未来场景基础上,浙江鼓励各地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未来社区建设新模式、新产品和新机制,及时总结推广。

目前新加坡实施的“居者有其屋”计划、日本的“5.0 社会”等都是未来社区的概念。

各美其美 百花齐放

未来社区建设,浙江已经迈出实质性脚步。“通知已经下发,目前各地正在积极筹备申报试点。”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第一批未来社区试点将优先考虑公共交通便捷、地上地下空间高强度复合开发的区块。

什么样的社区可以申报?据介绍,统筹考虑大中小城市、不同城市区域、不同政策路径、不同类型环境和不同体量范围等因素,老旧小区和新建社区均可申报。

《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提出了“一个中心、三大坐标和九大场景”的未来社区基本蓝图。各地普遍认为,在省里“标准版”框架下,地方未来社区建设,可以也应该是“统而不一、百花齐放”,走出各自的特色创建之路。

“未来社区建设不应该有统一的模式,要特别注重因地制宜,彰显个性化。”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调研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钟其认为,建设未来社区要树立分类别、分层次经营的理念。

钟其进一步阐释:未来社区建设没有统一的模式,它应该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社区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当地的资源禀赋、经济水平、发展特色、产业基础、信息化水平、市民素质等各项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顶层规划,并有效地运用不断出现的前沿技术为居民提供便捷、经济且环境友好的公共服务,且能有效解决社区发展中出现的其他各种衍生问题。

今年省两会期间,袁家军省长参加衢州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与代表们分享了未来社区概念,同时“希望衢州在这个方面有所探索。”他说,未来社区,不一定非得要杭州、宁波才能搞,“如何以人为核心,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突出绿色、低碳、智慧,真正把这个社区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雏形?”

杭州提出要突出其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特色,把数字经济、创新创业和城市国际化作为重要切入点;台州提出要结合以“五美”为目标的现代化湾区战略,凸显“和合文化”特色;衢州、丽水提出要结合浙江“大花园”建设,探索大花园版未来社区模式等。

有效投资 重要抓手

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以及省长的讲话中,未来社区的定位是“标志性项目”。政府工作报告里的原话是,“启动实施数字湾区、‘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未来社区等标志性项目,提高杭州湾经济区能级。”

显然,作为“标志性工程”的未来社区,不仅是一项解决社区“老大难”问题的民生工程,还是一项产业创新工程;在改善大民生的同时,更要驱动大投资、带动大产业、促进大转型。

打造未来社区或为浙江新一轮发展带来“四两拨千斤”之效。未来社区建设得以启动,与其将释放的改善大民生、驱动大投资、带动大产业、促进大转型红利密不可分。

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社区将引领未来生活方式变革创新,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此外可以提升人才落户吸引力,破解老旧小区‘老大难’问题。”

调查显示,浙江全省仅老旧小区改造重建部分,按照到2030年改造重建70%估算,预计可拉动社区本体及衍生领域数万亿量级的有效投资。

专家表示,未来社区建设是城市有机更新的一个方向性产业项目,关乎市民生活品质的提升,也关乎基层治理现代化。应该说是抓到了点子上,不失为“四大”建设和有效投资的重要抓手。

未来社区建设还将引爆数字智能、节能环保、绿色装配式建筑等一大批新技术落地应用发展,直接带动未来社区关联产业发展。在促进大转型上,未来社区将促进建设城市向运营城市转型、社区管理向智慧型转型、生活方式向绿色共享转型。

猜你喜欢
邻里浙江社区
“小邻里”托起“大幸福”——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打造“邻里+”基层治理新样板
社区大作战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黑白电视·邻里之情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你为邻里理发,我为你倒茶
浙江医改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