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问题的案例式教研促进幼儿建构经验的发展

2019-01-28 18:41郑州市郑东新区实验幼儿园马灵君赵洁琼
早期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纸杯积木教研

郑州市郑东新区实验幼儿园 马灵君 赵洁琼

“顺应幼儿发展的建构游戏的组织与开展策略研究”是我园的研究项目之一。在实践与探索的过程中,我们以即时诊断、解决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问题为焦点,开展了一系列的教研活动,从而有效地指导教师从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采用合适的方式和策略,促进幼儿建构经验的发展。

一、问题式教研,聚焦建构游戏中的典型问题

大班幼儿已经基本掌握架空、组合、对称等搭建方法,能与同伴合作搭建单一主题的作品。但是在游戏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根据日常的观察,教师们梳理出问题并展开了讨论。

师A:我班有些幼儿在进行建构游戏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常常看到不少幼儿一进区就不假思索地选择一堆材料,对材料认识不清,然后就漫无目的地搭建起来,经常出现搭了拆、拆了搭的现象。当问幼儿打算搭什么,怎么搭建时,他自己却说不上来。

师B:我发现有些幼儿的建构游戏是带有一定情节的主题建构,但搭建内容比较单调,组合比较凌乱,总体造型不协调,缺乏美感。

师C:我班幼儿在建构活动中表现出比较强的合作愿望,在活动区中也经常看到幼儿三三两两共同建构的场景。但他们不会通过分工来共同完成游戏,仅表现出幼儿一起来做同一件事情,基本是各自根据自己的喜好,想到什么就搭什么。

教研组长:童心是把加密的锁,“观察”就是帮助教师解密童心最有效的途径。通过刚才的讨论,我发现各位教师的观察都很认真,发现了孩子在建构游戏中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引导呢?

师D:我班以“美丽的郑州”为主题,组织幼儿进行关于“生活中哪些材料可以用来搭建CBD中心建筑群”的讨论,这样幼儿就开始有意识地搜集并熟悉各种材料。随着游戏的进一步开展,班级的建构材料越来越多,种类也越来越丰富。

师E:我班在遵循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需求的基础上,采用低结构材料为主、高结构材料为辅的策略。如低结构材料有:各种形状的木质积木、硬纸板、泡沫板、一次性纸杯、纸箱、易拉罐、插塑玩具等;高结构材料有:各式各样的玩具小汽车、交通标志牌、动物、植物等成品或半成品材料。主辅材料清楚分开,有利于解决幼儿盲目选取材料的问题。

师F:我班发挥环境的隐性作用,创设了高、中、低三种难易程度的示范性搭建图例环境。如建筑搭建,“高”指投放有特色的建筑图片,“中”指投放接近幼儿最近发展区、需具备一定搭建技巧的搭建图片,“低”指投放幼儿日常搭建的、有特色、相对简单的作品图片。三种难度图例的设置,不仅能鹰架幼儿的建构能力,还能调动不同能力幼儿的积极性,使之相互合作。

师G:我班确定建构主题“我的家乡”,接着调整了建构区游戏目标,由之前笼统且重技能目标调整如下:1.能恰当地选择材料,运用排列、转向、穿过、平式联结和交叉联结等方法进行搭建;2.在游戏过程中,学习用协商、轮流等交往策略分配角色,逐步养成计划、合作的意识;能够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3.通过查阅资料、交流、讨论、搭建等,进一步感受郑州的美丽,为自己是郑州人感到骄傲和自豪。从而有的放矢地组织活动,促进幼儿建构经验的发展。

基于幼儿在建构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们从主题的确定、建构材料、环境等方面介绍了自己的做法。教研活动中的对话不只是教研组长对教师的指导,也不是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的带教,而是针对关注“问题”的探讨,是人人平等交流的现场。这种宽松、平等、和谐的交流氛围,能激发教师主动探讨,聚集教师的智慧。接着大班各班教师对建构区进行了调整,并以“我美丽的郑东新区”为主题开展了建构游戏。大班教研组再次聚焦具体的活动,甄选出典型案例开展研讨活动。

二、案例式教研,汇集建构游戏中的解决措施

案例1:正在建的玉米楼倒塌了

棒棒正在搭建玉米楼。嘻嘻说:“我也会这样搭。”见棒棒没有理自己,嘻嘻就直接放上了一个纸杯。棒棒说:“你干吗?”嘻嘻说:“我也要搭!”经交流后,两人一起搭建……“呼啦”一声,嘻嘻搭建的那部分玉米楼突然倒塌了,两人开始互相埋怨。一气之下,嘻嘻把剩下的玉米楼踢倒了,并用脚踩着纸杯说:“算了,不玩了。”这时,教师以“维护工”的身份走过来说:“生气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现在离游戏结束还有15分钟,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搭建呢?”一分钟后,“那就重新搭吧。”棒棒说。“怎样搭得更快?”教师问。“一起搭。”小熊说。“对,人多搭得快!”旁边的嘻嘻说。当游戏结束的音乐声响起时,他们用纸杯搭建的新玉米楼也完成了。

案例2:嘻嘻的玉米楼成功了

嘻嘻用纸杯搭建到差不多和他一样高时,玉米楼一下倒塌了,他噘着嘴盯着地上的纸杯不动了。后来,他再次进行搭建。先将12个纸杯倒扣平铺成一个大圆,然后放一个大的圆形纸板。接着尝试按照越往上用的纸杯越少、圆形硬纸板越小的方法搭建表现玉米楼的特征,直至搭建完成。当教师问他“为什么第二次搭建比第一次搭建更加稳固”时,他却说不出来。

案例3:升级版的玉米楼

在前面尝试的基础上,嘻嘻、跃跃、明明、浩浩四个人开始合作搭建。他们先用长方体积木搭了个底座。接着用圆柱体积木围圆,用长方体积木平铺盖顶。这时嘻嘻提出:“玉米楼是圆的,这样搭不行。”四人经过讨论,尝试用圆柱体积木支撑、两个半环形积木围封的方法搭建玉米楼。当材料不够时,浩浩向老师发出求救:“我们的圆柱体和半环形积木不够了!”老师引导说:“你们自己想想办法可以吗?”浩浩去材料区转了一圈。一会儿,他拿了一些短的长方体回来。将两个短的长方体竖立挨在一起,作一个立柱,并用这种方法围合缩进变圆,接着用短长方体积木围圆连接(在连接的过程,随时调整立柱的位置)。搭到最高处时,他们用纸杯和圆形硬纸板进行搭建,并用插塑玩具自制了玉米楼的避雷针。

师A:案例1中嘻嘻非常渴望和同伴合作进行建构游戏,但不知道如何与他人有效沟通。造成嘻嘻发脾气的原因我认为有:自信心不足,害怕困难;对纸杯的物理特征认知不够,无法满足自己的搭建需求。针对这些情况,我认为可以调整区角材料,投放纸杯外的其他材料让幼儿探索组合方式;教师可以利用谈话引导,加深幼儿对材料的全面认识和理解;针对“逃避困难”给予引导,帮助幼儿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学会积极应对。

师B:案例2中嘻嘻面对“为什么第二次搭建比第一次搭建更加稳固”这一问题,处于能搭出来但说不出来的程度。在我们班也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不利于幼儿成功经验的相互分享。我认为首先可以发挥榜样作用,展示嘻嘻的作品,让嘻嘻充满自信心,促使他勇于表达。其次,在建构游戏时,教师往往容易忽略总结评价环节,我们可以组织问题讨论,丰富幼儿的搭建经验。

师C:案例3中,结合浩浩日常活动中的表现我发现,他的求助只是对教师习惯性的依赖,教师要给予幼儿时间和空间,鼓励幼儿自主解决问题。当常规的建构材料已无法满足大班幼儿的需求时,给予丰富的可塑性材料,让幼儿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教研组长:回归到活动现场,聚焦于典型的案例,让我们更加直观地看到了教师的行为对幼儿的影响。在建构游戏中,首先我认为无论是何种水平的幼儿,教师的指导都要以实地观察为前提,并以此为基础把握指导的节奏,让幼儿的能力随着教师指导的“收”“放”逐步提高。如案例1中,这组幼儿在游戏的能力上属于偏弱的组合,教师就以“扶”为主,以游戏中的角色介入,通过提问把问题抛给幼儿,逐步引导幼儿自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案例3中,这组幼儿在游戏的能力上属于较强的组合,教师就以“放”为主,以开放性的语言“你们自己想想办法可以吗”引导幼儿,放手让幼儿自己去解决问题。

其次,高质量的游戏评价,可以促进幼儿更加深入地进行游戏,并主动设计新的游戏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意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还要多维度地对游戏进行评价,针对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追问引发幼儿进一步的思考,促进幼儿建构水平的提升。如案例2中,教师引导幼儿针对“怎样使搭建的物体更稳固”进行讨论;案例3中,教师引导幼儿针对“遇到困难时是如何想办法解决的”等问题进行讨论。

三、教研总结与感悟

通过教研活动的开展,我园大班教师对幼儿的建构游戏有了更深的认识,多角度梳理出在建构游戏中促进幼儿建构经验发展的策略。1.启发合理想象方面:通过提问、建议、参与游戏等方式,启发、引导、鼓励幼儿通过改变物体的某一部分的颜色、形状或改变某一建构主题的布局、造型、辅助材料等形式进行创新,发展创造力。2.材料使用方面:尝试运用更多建构技巧,使用多种材料搭建出整齐、对称、结构复杂、有创造性的物体,用新材料、辅助材料表现物体的细节和特征。3.合作协调方面:引导幼儿围绕游戏主题,共同自主设计搭建方案、制定游戏规则,并明确角色分工,合作完成搭建。4.立体思维方面:通过提供平面设计图纸,引导幼儿学习如何看图、绘图,并在此基础上,群策群力把二维平面图纸通过搭建变成完整的三维立体建筑。5.成果分享方面:引导幼儿重视游戏成果,在欣赏自己及同伴作品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能力。6.建构延伸方面:重视引发幼儿建构的延伸活动。通过观察搭建完成后的作品,让幼儿直观地认识到建筑物的建筑结构、内部构造等对建筑稳固程度的影响。同时通过对作品的装饰、美化等行为,加强幼儿对物品实用功能和美感的认知。

猜你喜欢
纸杯积木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这块积木能给我吗
星钻积木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当心,纸杯可能有毒
纸杯提气球
有趣的积木
玩积木
纸杯的艺术
教师到底需要怎么样的教研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