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觉幼儿需求 建立有效互动
——从“图书博览会”看师幼互动

2019-01-28 18:41南京市春江第二幼儿园
早期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林林田田师幼

南京市春江第二幼儿园 卢 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观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教师在有效的师幼互动中能发现幼儿的兴趣,了解幼儿的需要,创设适宜的环境,开展有效的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下面以我班“图书博览会”开展的各个片段为例,对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的行为进行剖析。

一、关注幼儿需要的师幼互动

《纲要》在五大领域的具体阐述中处处渗透了“尊重意愿、满足需要、培养兴趣”的理念。之所以如此强调,是因为兴趣和需要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1.关注幼儿的共同需要而发起的师幼互动

同一年龄段的幼儿有一些共同心理需要,教师要善于在与幼儿互动的过程中发现和把握他们的兴趣点,生成有效的活动。

案例一:你的图书真好看

幼儿从家里带来图书放在阅读区。在阅读过程中,有幼儿被同伴的图书吸引,露出羡慕的目光,于是他们商量:“你的这本《奥特曼》真好看,可以给我看一下吗?”“我用两本书和你换这本《大迷宫》吧,好吗?”有些幼儿则在放学后,向家长明确表达了想拥有和同伴一样图书的愿望。

随着幼儿年龄增长,幼儿家中的一些图书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常常被束之高阁,造成资源浪费。不如让幼儿把家里的图书带来园,举办“图书博览会”,让幼儿能在图书馆里各取所需。在幼儿、家长、教师的共同倡议下,“图书博览会”活动得到了幼儿的一致响应。

案例二:我带我的旧图书

幼儿兴奋地讨论带什么图书来,点点提出要从家里带破旧的图书来幼儿园。于是一段对话开始引出了幼儿制定图书博览会的规则。

教师:点点,你为什么想带旧图书来幼儿园?

点点:因为我不想要了,想带到幼儿园来给小朋友看。

教师:你会选破烂的、旧的图画书吗?

点点:我不会。

教师:那你带的破旧图书小朋友会喜欢看吗?

点点:那我还是带新的图书吧。

教师:如果有人带破旧的图书到博览会来怎么办呢?

点点:如果要带来的话,必须要把书修补好。

在教师启发下,幼儿进行了换位思考,师生共同制定了本次“图书博览会”的规则。

案例三;博览会的地点就选在这里吧

幼儿从家里带来了图书,他们商量着要把博览会的地点放在哪里。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适时地提出博览会选址的问题。

教师:哇,你们带来了这么多好看的书,那我们把图书博览会的地点放在哪里呢?

欢欢:放在我们教室里。

迪迪:我觉得不太好。

教师:为什么?

迪迪:太多的人来我们班,会很拥挤。

教师:迪迪考虑得真周全,幸亏提醒,那你们有什么好建议吗?

明明:我们放在舞蹈教室吧!那儿又大又宽敞。

教师:要不我们一起去选选,看看哪里最合适吧!

幼儿:好!

在师幼对话中,教师注意用商量的语气和幼儿交流,当幼儿意见不一时,教师尊重每一位幼儿,使幼儿敢说、想说、愿意说,并与幼儿一起到各活动点进行实地考察,最终将活动地点确定了下来。

2.教师在活动中关注幼儿的个别需要而发起的师幼互动

案例四:为图书博览会做宣传广告

图书博览会是年级组活动。为了帮助幼儿积累更多经验,教师决定先在班上开展一次角色游戏。

教师:田田,你带的是什么图书呀?

田田:我带的是《猜谜语》和《猜猜我有多爱你》。

教师:大家喜欢看吗?

田田:不爱看。

教师:我觉得这书挺好的,为什么大家不来看呢?

田田:可能大家没注意到。

教师:那怎么办呢?

田田:我想学电视上做广告。

教师:你的想法真不错。

田田:我把它画出来吧。

教师:好,那你试一试吧。

教师没有直接要求幼儿应该怎么做,而是激发幼儿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对幼儿的想法及时予以鼓励和肯定。教师作为合作者、引导者,及时发现幼儿的需要,适时点拨幼儿,推进活动。

二、活动中形成有效的师幼互动

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发起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幼儿,无论哪种形式,互动的质量与教师的反应是密不可分的。

案例五:老师,买本书吧

果果是图书博览会的小主持人,看到我来了,他主动向我发出邀请。

果果:卢老师,新到了一批新书,快来选一本图书吧。

教师:我想挑本书送给一个三岁的小朋友。你能向我推荐一本吗?

果果:嗯,那就这本《白雪公主》吧。

教师:为什么选这本呢?

果果:因为我就很喜欢看这本书。

教师:这本书女孩子一定喜欢,可我想送给一个男孩子。

果果:那就送《哪吒闹海》。我们班的男孩子都喜欢。

教师:那好吧,要不是你帮忙,我还真拿不定主意呢。

活动中,教师将一个个问题摆在幼儿面前,充分调动起幼儿的相关经验。为提高师幼互动的质量,教师采取了迂回作答、层层支持的语言应答策略,提高了互动的质量,幼儿也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

三、可持续性发展的师幼互动

除了满足幼儿需要,促进幼儿在自身原有水平基础上的适宜发展,我们更注重的是通过有效的师幼互动,促进幼儿兴趣的持续性发展,激发幼儿潜在的兴趣点。

案例六:给福利院幼儿赠书

林林:老师,明天妈妈要带我要去儿童福利院,送图书给那里的小朋友。

教师:这是好事!你愿意把这事告诉班上的小朋友吗?让大家一起来关心他们。

林林:好啊!

林林妈妈用实际行动把爱心传递给自己的孩子。教师肯定了林林的这一行为,使林林感到自豪和快乐。同时提出跟班里小朋友分享这一活动,让更多孩子点燃心中爱的火炬。

教师:赠书给福利院的孩子,书从哪儿来?你们有钱买吗?

幼儿:没有。

幼儿:可以问爸爸妈妈要,我爸爸很有钱。

教师:爸爸妈妈的钱挣来不容易,要征求他们的意见才行。

教师:我们自己能挣钱吗?

幼儿:有的,我们在图书跳蚤市场里挣了一些钱。

教师:是呀,我们好像挣了100多元。

幼儿:我们可以用挣来的钱给他们买礼物。

教师故意提到要用钱买礼物,引发幼儿对礼物、钱、爱心三者间关系的思考,把“图书跳蚤市场”及“爱心大使”这两个活动联系起来,在幼儿学会关爱他人的同时,让幼儿感受父母的辛苦,感受父母在过节时送给自己的礼物中还包括浓浓的爱意。

师幼互动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在贯彻《纲要》的过程中,教师正确把握角色定位,为幼儿营造宽松平等、愉快的活动氛围,在充分了解幼儿的基础上,观察、把握好幼儿的需要,与幼儿进行及时、有效的互动,支持、推进幼儿的活动,提高师幼互动的有效性。在深入、有效的互动中,教师欣喜地看到: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了,学习的主动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师幼间、家园间逐渐形成良好的互动学习共同体。

猜你喜欢
林林田田师幼
关注幼儿日常生活 开展师幼有效互动
林林的故事
龟兔赛跑后传
有林林的日子里
共享区域活动资源 滋长师幼幸福
师幼互动视域下幼儿教学活动策略探讨
哎呦,肚子疼
师幼互动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