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区域游戏规则的制定

2019-01-28 18:41南京市大厂实验幼儿园田晓燕
早期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游戏规则规则爷爷

南京市大厂实验幼儿园 田晓燕

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区域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部分。在区域游戏中,幼儿是真正的主人,游戏的内容、材料的选择以及游戏的开展与结束都应该由幼儿自己来确定。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规则是游戏本质的特征”,因此,制定规则是幼儿开展区域游戏活动前的必要准备,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的活动,保障幼儿在活动中的自由自主。

一、当下幼儿园区域自主游戏规则的利弊

1.以小组为单位插牌选择区域小组游戏。

优点:这种游戏选择方式能有效避免幼儿造成兴趣的片面性,控制幼儿只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单项游戏内容,而避开自己不喜欢的游戏。缺点:小组统一游戏忽略了幼儿的个性选择,小组里谁来选,大家都得服从,有“钦定”的意味,对幼儿来说是不自由的,不符合自主游戏的要求。

2.以个体为单位插牌选择区域自主游戏。

优点:幼儿自由选择游戏的方式能较好地调动其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满足其游戏的个体需求。缺点:有些幼儿会按照自己的兴趣执着于某项活动,对于不感兴趣的游戏始终不愿意选择,不利于幼儿全面发展;后选择的幼儿相对来说选择余地小一些,热门的游戏会被幼儿抢着去玩。

3.没有游戏牌,幼儿按自己意愿自选区域游戏。

优点:完全体现了游戏的自主性,幼儿在整个游戏中是愉悦自由的。缺点:同样会有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来选择,造成“偏区”现象,甚至出现某些区域“拥挤”的现象。

二、制定幼儿区域自主游戏规则的原则

怎样选择游戏才能保障幼儿的自由,又能很好地保障他们能有效开展游戏活动呢?实践中,我们尝试采用先集中,后民主的方法,将班级区域游戏分成两大类,如“红色区域”“蓝色区域”,“红色区域”里有美术区、建构区、益智区、科学区,“蓝色区域”里包含图书区、生活体验区(娃娃家、小吃店、医院…)。和幼儿协商后达成一致意见:1、2、3组上午在“红色区域”活动,下午到“蓝色区域”活动,4、5、6组则相反。避免了幼儿偏向选择,又还幼儿以自主选择权。

在制定区域游戏规则时我们注意以下原则:

1.宽紧结合原则。

“宽”体现在自由选择游戏内容、自由交换游戏、自由安排角色扮演等方面;而“紧”则体现规则的要求,如按上、下午选择颜色区域后,相互不串流,游戏选择必须看好人数标识,如建筑区4个帽子都被别人戴了,那就去其他区再选。

游戏区域内教师会提供一些特定的材料,暗示游戏中角色的分配。如:小班娃娃家里只有两个板凳及爸爸妈妈的标记牌等,戴上标记牌的幼儿能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坐在小板凳上烧饭、带娃娃。中班幼儿对家庭成员已有一定了解,可以给娃娃家提供三个挂绳和夹子,用来选夹角色头像牌(爸爸、妈妈、宝宝、爷爷、奶奶、姐妹、哥弟、叔叔、阿姨),如果幼儿夹上了“爷爷”的游戏牌,选择了当“爷爷”,那么他在游戏中的所言所行必须符合“爷爷”的角色。幼儿选择的家庭成员组合常常是不一样的,有的家里是爸爸、爷爷和弟弟,有的家里是奶奶、姐姐和阿姨,这样的宽度选择让幼儿感到自由、温馨、快乐。

2.显隐结合原则。

“显”是指有着明显标识的,如美术区6把椅子表示可以容纳6个人来玩;从银行取出来的“8”“9”“10”元钱必须得对照着菜单上的价格来点对应的套餐,地上的“一米线”提示每个来取钱的客户要在一米线外等候。“隐”是看不到标示的,但是物品的摆放、场景的布置使得参加游戏的幼儿必须去遵守。如蛋糕房的餐台与蛋糕展示台用隔板隔开,顾客只能坐在餐台一边,等服务员来送餐,避免了顾客随意取放蛋糕的混乱现象。

3.定中有变原则。

所谓“计划没有变化快”,规则制定好了,但是随着游戏活动的发展常会有新的情况发生,需要与幼儿商量修订游戏规则,使其及时调整,逐步完善。这些过程,不仅能使幼儿逐步建立游戏规则意识,也有利于培养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5-6岁的幼儿自控能力是比较弱的,应充分发挥幼儿的自动性、创造性,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人们总以为,谈起规则就会失去自由,实际上,“秩序是自由的第一条件”,规则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为幼儿的创造性发挥提供契机:一方面,幼儿在了解游戏规则的基础上,遇到情况变化而变通游戏的规则,得到意外收获和发展。另一方面,各种规则的“不同”决定了游戏的“玩法不同”,体现出游戏的多样性,从而更加促进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得以发挥。

猜你喜欢
游戏规则规则爷爷
偷换职场游戏规则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游戏规则
冬爷爷
站着吃
让规则不规则
爷爷说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游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