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工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以遵义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为例

2019-01-28 19:07朱万强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化工学院工学实训

朱万强,朱 彬,刘 杨,覃 彪

(遵义师范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贵州遵义 563006)

遵义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的前身是遵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简称“遵义师专”)化学系。作为一所具有100多年师范办学经验和历史传承的师范类院校,在培养中小学教师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得到了业界和社会的好评。遵义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是遵义师专5个最老的系之一,自然也传承了老师专的优良传统。

自2001年升本以来,化学化工学院在原有化学专业(师范教育)的基础上,又分别于2008、2011、2018年成功申报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三个专业,并于当年开始招生。

升本以来,遵义师范学院和化学化工学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赘述。作为遵义师范学院的一名老教师,亲眼目睹了遵义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的发展,但也感到,我们在目前已经取得的成绩背后,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如化学(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就业难度逐年增大,专业已经显现出衰落的景象(在此不予讨论);应用化学、材料化学等工学类专业在实践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针对化学工学类专业在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作者作了一些思考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1 实践教学

“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教育部在新时期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1]。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高校,培养的学生就是要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地方经济又与当地的企业、行业紧密联系,学生要服务于地方,就必须“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简称“留、下、用”),同时还需要有合适的平台,也就是接收学生的用人单位。学生能否被用人单位录用,学生的能力水平是关键因素,特别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动手能力的强弱除了先天因素外,在学校期间的相关训练是决定其能力水平的主要因素。因此,涉及学生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广义的实践教学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对应的实验课、专业方向课程对应的实训课以及到相应的企业、行业进行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实习。作者讨论的实践教学,主要指专业基础课程对应的实验课程。

化学化工学院有几十年化学(教育)专业的办学经验,课程设置也相对稳定和合理。但对工学类专业,办学经验较少。如在刚开设应用化学专业时,其课程设置就是在原化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增加了几门应用化学专业的方向课,删去了几门化学专业的方向课程(教育学、心理学、教师技能),实(验)践课程几乎是原样复制。这样就导致我们应用型工学类专业的课程设置没有专业特色,基础实验课仍然沿用化学专业老的课程体系: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在这一课程体系中,由于各门实验课是独立开设的,有些实验项目在不同的课程中出现了重复开设的现象,如玻工操作在无机化学实验和有机化学实验中就重复开设,滴定操作在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中也出现了重复。在当前学分和课时数都大为减少的情况下,就显得极不合理。其他兄弟院校大多已根据实验体系,按初级、中级、高级分层次安排教学,并已有相应的教材[2],因此我们的实验课程体系亟待优化。

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我们开设的运用新方法、新手段的实验还很少,如微波合成法、超声波合成法、微波萃取、超声波提取等均未开设;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方面,缺乏综合应用合成技术、成分分析、性能测定等一系列实验手段的创新性实验,如树脂、涂料的合成、制备,性能测试,生产工艺、配方的优化等综合实验;也缺乏目前化学化工领域比较前沿的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等实验。

化学化工学院工学类专业在经历了办学初期的迷茫、困惑后,通过走出校门到省内外高校取经学习、到大型企业参观、请企业、行业专家到学校座谈等形式,已将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几次大的修订,但我们认为,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离完善还有一定距离,如我们的课程设置中能有效训练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设计实验、综合实验还比较少;部分实验因条件不具备而延期开设;部分实验因实验时间长、操作繁琐、有一定危险性等因素而没有开设。

2 实习实训

对于一所有 100多年师范办学经验的院校来讲,如何培养师范生我们早已驾轻就熟,其中遵义师范学院独创的某些做法还是其他兄弟院校模仿的对象。在前些年的教师招考中,我校师范专业毕业生取得的成绩常常令其他许多高校自愧不如,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校近年来毕业的工学类学生在就业时,相当一部分学生专业不对口,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校期间考取了教师资格证,准备毕业后从事教师职业。工学类毕业生不是不能当老师,但对一所高等学校来讲,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是否对口在一定程度上是衡量学生培养质量的指标之一[3],如果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这是对我们培养质量的否定。

造成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学生落后的就业观念,相当一部分学生受社会或家长的影响不愿到企业就业,二是贵州省整体工业水平还比较落后,企业员工薪资不高,工作不是很稳定,有的还有一定危险性等。但我们认为,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还与学生接受的实习实训不规范,培训时间不足,培训不到位,学生对所学专业认识不足存在一定关系。

2.1 实训中存在的问题

化学工学类专业由于是新办专业,受办学经验不足、师资力量不够、场地(老校区)匮乏等条件的限制,在设置实训课程时针对性不强,学生动手机会不多;仿真实训项目少,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学生对工厂的实际工作状况缺乏了解,产生了不必要的心里迷茫和恐惧,导致学生不愿从事化工专业类的工作。

在实训课程的设置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将其他专业的一些拓展实训操作课程加入化学工学类专业中,表面上看丰富了课程设置,实则偏离了专业的核心本质。

作者建议,在结合专业特点,服务地方经济,调查研究遵义市、贵州省化工企业之所需,广泛学习老本科院校和同层次兄弟院校先进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大力建设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实训中心,包括培养工学类学生的金工实训室(新设置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更应建设)。有的实训室可与校内的工学院共建共享(如金工实训室)。实训课程比一般专业基础实验所需的经费更多,占用的场地更大,有时还存在使用率、费效比较低等问题,我们可与当地化工企业或其他兄弟院校共建共享来提升费效比,最好能争取建设区域(黔北、贵州省)实训中心,开展对外合作或服务。

2.2 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工学类专业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工学类专业学生的实习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4]。都昌满详细分析了当前工学类院校尤其是新建本科工学类院校学生在实习前、中、后存在的问题,将这些问题总结为“难”“散”“浮”“假”“偏”5个字。“难”是指学校找实习单位难,学生找实习岗位难;“散”是指总体上看高校学生实习活动分散而混乱。“浮”是指学生实习难以深入企业生产等环节,实习效果差;“假”是指假实习;“偏”是指学生实习的目的和形式偏离了实习的真正目的和要求。

上述五个方面的问题,化学化工学院工学类学生在实习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影响最大的是“偏”。我们的学生在实习时,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尤为突出,学生在工厂的实习仅仅充当了简单、重复的操作工的工作,实习学生情绪不稳定,实习期间想退出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种“偏”也是“难”带来的副产物。作者曾参加了2016年9月在江苏镇江举行的“全国高等院校石油和化工类专业生产实习与校企合作研讨会”,同样的会议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曾召开过,这是时隔三十多年后举行的专门针对化工类学生实习的研讨会。与会人员除了各高校代表外,还有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领导,中石化燕山石化教育培训中心、中石油锦州石化实训中心、奥克(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代表。会上,代表们对化工院校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针对实习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分享了一些好的作法,并给出了一些可以操作的建议。奥克集团的主要领导,承诺支持各高校化工专业学生到该集团公司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分公司实习,并在收费上给予优惠。北京化工大学等院校分享了很好的办学经验。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奥克集团董事长还从“国是”的高度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作过相关的呼吁。

2015年12月,我校教务处、生物与农业科技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有关领导参加了由教育部主办在广西桂林举办的“全国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十周年总结及展望研讨会暨‘十三五实验室建设规划交流会’”。会议是实验室建设特别是实验中心建设、仿真实验室建设、工程实验中心建设的全国性交流年会,会议主要分享了上述实验建设的经验和做法以及兄弟院校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对于我们这样的新建本科院校有很好的学习借鉴作用,可惜,后来没有再去参会。

作者建议,与实习实训建设有关的会议学院要定期派人参加,并尽可能多地认识相关的专家和教师,以便于今后的联系。同时,参会者会后应写出参会总结并将参会情况和有关想法向学院领导汇报,为学院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参考。

工学类院校(包括化工类院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实习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4]。我校(也可以联系其他高校)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出席会议时,应积极向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提出建议或议案,大力呼吁构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的实践模式,同时国外同类别院校的做法也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5]。

对于像我校这种基本没有“化工校友”的新化工院校,解决实习“难”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和效益较好的大型企业联合招生,学生毕业后直接去企业就业,作者在带队见习过程中,就有企业提出过该设想。同时要教育我们的学生改变就业观念,从企业的基层干起,经过数年的锻炼逐渐成长为企业的中层骨干。在前几年的毕业生中已有学生照此思路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存在的问题是现在的大学生不管是实习还是刚就业阶段,大部分都认为他们是“大学生”,应该坐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工作,而不愿到基层吃苦。因此,做好学生思想工作、转变就业观念是化工类院校实现学生专业对口就业的重要因素。同时学校要高度重视实习工作,不能把实习工作认为是二级学院、教务处的工作,学校仅仅在签定相关合同时才出现。

3 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

我院的学生在选择做毕业论文还是做毕业设计时都不知如何选择,指导教师也存在许多困惑。结果一部分学生跟着有项目的老师做研究课题,大部分学生写的是与自己专业无关的基础教育教学综述论文,做毕业设计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存在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没有能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教师,指导教师也没有相关的化工工程研究项目或化工设计经验,也没有企业的工程师愿意指导我们的学生,我们和企业的合作只是肤浅的表面合作。

近些年来,我校也在进行转型发展,鼓励教师(特别是新进教师)到企业工作或开展联合研究,希望培养一批双师型教师,但实际效果不佳。问题在于学校没有相关的鼓励教师到企业工作或锻炼的配套措施,新进教师大部分是高学历的博士,他们不愿意改变原来的基础研究方向转而研究实际工程问题(经验也不够),学校也没有将企业工程师引进学校进行指导的措施。由于我们的教师没有下到企业,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只是肤浅的“理论”上了解,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长此以往,企业就认为我们教师只能“纸上谈兵”,我们学生的见习或实习是“有求于他”的单方面的“恳求”,由于没有深层次的合作,企业工程师也不愿意指导学生。

作者建议,学校应出台鼓励教师特别是青年高层次教师到企业短期或不定期工作的政策措施,并真正聘请企业工程师到学校兼职指导教学和实习实训,在可能的情况下争取校企联合招生。

4 结论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培养高质量行业、企业、社会都能用得上的工科人才,除了要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目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遇到的各种问题。

猜你喜欢
化工学院工学实训
盐工学人
——宋辉
国家开放大学石油和化工学院学习中心列表
2021DMP大湾区工学博览会
国家开放大学石油和化工学院2021年春季学期工作会议(2021年5月11日 徐州)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链接】国家开放大学石油和化工学院学习中心(第四批)名单
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学情景教学探索与实践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国家开放大学批准石油和化工学院建立第三批学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