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地方红色文化加强中小学理想信念教育
——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

2019-01-28 19:07婷,张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革命红色

谭 婷,张 凤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4007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党员干部和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并多次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习近平总书记还对理想信念提出了科学论断,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突出了崇高的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2017年8月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中,在德育内容部分,理想信念教育亦居于各类教育首位。文件中明确提到“……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深刻领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培养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1]

“少年强则国强”,中小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储备力量,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讲话精神及《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文件要求,各学校应就地取材,依托地方红色文化加强中小学理想信念教育。

一、当前中小学理想信念的现状

中国的红色文化,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和内容,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2]建于重庆市江津区的聂荣臻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为了掌握中小学生对家乡革命家的了解情况和对中国共产党员的认同情况,分析中小学理想信念现状,本研究以重庆市江津区作为取样对象,在江津区12所小学中发放调查问卷2000份,收回问卷1967份,回收率为98.35%;经核查、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为1899份,有效率为97%。在该地8所初级中学共发放1100份问卷,收回1097份问卷,回收率99.7%;其中有效问卷937份,有效率为85.4%。在该地6所高级中学共发放1100份问卷,回收1029份,回收率为94%;有效问卷为841份,有效率为81.73%。根据数据收集整理,本研究对当前中小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进行如下分析。

(一)当前中小学理想信念的主流状况分析

问卷的理想信念纬度通过对当地老一代革命家(聂荣臻)的了解情况和对中国共产党员的认同情况两个题项进行测试。由于各学段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历不同,问卷提问方式有所差异,但所需回应的问题相同。

1.对当地老一代革命家的了解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整体上对当地老一代革命家的了解情况并不理想。在小学阶段,有80.4%的学生能够正确回答出“新中国十大元帅中,老家在江津区的是聂荣臻元帅”,但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对聂荣臻元帅的认知和了解情况明显不乐观。初中阶段仅有14.7%的学生能正确回答“毛泽东主席曾经称赞聂荣臻元帅为‘厚道人’”,高中阶段有63.1%的学生能够回答出“具体负责领导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元帅是聂荣臻”。

由此可见,江津区中小学生对当地老一代革命家的了解与熟悉情况亟须加强。

2.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情况

数据显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整体上对中国共产党持认同和肯定的态度。小学阶段有56.6%的学生认为“共产党员比一般人优秀”;初中阶段有79.2%的学生认为“共产党党员和领导干部比一般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要好和比较高”;高中阶段有54.9%的学生相信“中国共产党有能力解决好我国贪污腐败问题”,有57.9%的学生相信“共产主义社会一定会实现”。

由此可见,江津区中小学生整体上对中国共产党员的态度是支持的,肯定的,但也存在部分学生信念不坚定的情况。

(二)当前中小学理想信念存在的主要问题

1.理想信念认知模糊,革命传统文化教育力度不够

在理想认知方面,中小学阶段仍有部分学生理想信念模糊,对革命传统文化不够了解。革命传统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意义十分深远。革命传统文化,不仅包括纪念馆等物质层面的革命传统文化,还包括凝结成革命精神的精神层面的革命传统文化。对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革命传统文化素养应该成为其基础文化素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基础教育中还存在的部分“应试”倾向以成绩为目标,造成教师忽视理想信念在学生综合评价中的作用;教育目标偏离,教学内容片面;功利主义盛行,重分数轻德育。在此类教育背景下,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未受到足够重视,对理想信念相关的革命传统文化接触甚少。部分青少年连革命传统文化相关的英雄人物、历史故事都不知晓,亦或一知半解不知其所以然,更不必说深入挖掘其文化底蕴。

2.理想信念情感不坚,实现共产主义目标信心不足

在理想信念情感方面,部分中小学生的理想信念情感不坚定,对我国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缺乏信心。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种形形色色的腐朽思想也趁虚而入,对青少年思想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存在片面追求物质和享乐的“物化”倾向,这使逐渐感到需要所有人为之奋斗的共产主义遥不可及,高不可攀。经济体制带来的转型,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3]由此,他们对实现共产主义目标的信心也呈现不足状态。信心不足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部分中学生不相信共产党有能力处理好国内的大事,怀疑共产主义社会是否会实现,猜忌共产主义是否已落后于世界大潮流,疑虑共产主义目标只是“虚无缥缈”或为“乌托邦”的口号等。这一切理想信念情感不坚定,对实现共产主义目标缺乏信心的情况,都是不科学不正确的,学校教育应该加以纠正和引导。

3.理想信念行为偏离方向,辨别是非能力较弱

在理想信念行为方面,仍有部分中小学学生对中共党员的认同度不高,对中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存有困惑。不可否认,存在个别党员理想信念不坚定,思想道德素质不够高的情况,但我们绝不可以偏概全,否认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由于中小学生身心处于未成熟的状态,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还较弱,对自身的理想追求感到迷茫,处于被动的状态,如此便容易受“个别”同志的错误影响。如果学校教育不加纠正和引导,长此以往,他们会被不自觉地带入错误的境地,慢慢地偏离理想信念行为的正确方向,做出一些与理想信念教育背道而驰的行为。

当前青少年的理想信念状况事关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学校在注重科学知识教育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担负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二、利用地方红色文化加强中小学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路径

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江津区的地方红色文化属于革命文化,地方学校应注重革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加强中小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应实现地方红色文化“四进”工作,即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一)地方红色文化进校园

理想信念教育要从小抓起。学校是中小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主阵地,他们所受的教育和思想熏陶主要来自于学校。学生的学校生活,离不开校园这个范围。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会在无形中对学生产生不容忽视的教育影响。红色文化是积极的有深厚根基的文化,它的内涵与校园文化的方向是一致的。因此,学校要担负起为中小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的重任,让红色文化进校园。

基层学校应深入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让红色文化进校园,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在学校校园建设的过程中,红色文化可以作为血液融入,如树立革命英雄人物的雕像,打造相关历史文化广场,展览他们的文物等。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可以在区域学校开展“聂荣臻元帅人物事迹进校园活动”,定期邀请地方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等工作人员以形象化、情感化、有温度的方式进行讲解宣传,创设理想信念教育的环境,进行情感熏陶。依托校园环境,红色文化的传承将焕发无穷的生命力,以“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紧密联系中小学生的生活。

(二)地方红色文化进课堂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没有课堂,也就无所谓学校。当前中小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还处于表面阶段,未认识到红色文化的精神实质,因此,需要有效促进地方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地方红色文化进课堂要牢牢把握各基础课的渗透作用,尤其是发挥在历史、地理、道德与法治等人文课程中的教育作用。

一方面,学校基础课程主课堂可以依托学校党团队的力量,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例如,学校可以发挥少先队的优势,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少年军校活动,讲述老革命家的故事,感受军人的力量。另一方面,主课堂之外,地方学校也可开辟利用红色文化现场教学的“第二课堂”,让红色文化进课堂的方式多样化,具体化。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现场参观名人故居、纪念馆、博物馆等教育基地,感受至今仍意义深远且鲜活的红色历史文化。以江津区的聂荣臻纪念馆为例,地方学校可以带领中小学生实地“红色旅游”,并倡导他们学习聂荣臻元帅的崇高革命精神。“旅游”之后,教师还可让学生把见闻、感想写成日记等,加深理解和感受。红色文化进课堂,学生的红色认知才会不断升华。

(三)地方红色文化进教材

课堂和教材是学校教学最直观的呈现方式,没有教材,课堂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无所谓课堂。地方红色文化进教材,除了在各学科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渗透之外,还要开发专门的地方红色文化系列教材。这不仅能够加大校本课程开发的力度,丰富学校的课程资源,还能够就地取材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地方红色文化要有专门的教材,首当其冲的就是校本教材的编写问题,即谁来编的问题。地方红色文化教材可以由中小学校单独编写,也可以由各中小学校,(区县)教科所等联合编写,但是必须由相应的党组织、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来领导、负责,统筹安排,保证地方红色文化教材编写工作有效推进。另外,基于中小学生的年龄阶段的认知特点,红色文化教材的内容开发还要注意趣味性和丰富性,例如,在单纯的历史故事等文字内容叙述的旁边,穿插一些生动形象的插画便于中小学生理解,还可以增加一些活动,如添加“唱红歌”板块,让红色文化通过教材“动”起来,或者设置集体互动的项目,如分组角色扮演“讲”故事,加强红色教材的可体验性。这样才能促使红色文化教材真正“落地”,与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达到相契合的效果,发挥其有效作用。

(四)地方红色文化进头脑

地方红色文化“进头脑”不仅表现在工具意义上的知识,主体应积极主动地把客体内化于心,真正形成对地方红色文化的喜爱之情和敬仰之情。内化于心,外显于行,行为的产生是价值认知的最终目的。只有地方红色文化进头脑了,红色文化才能真正在中小学生心中扎根,在行为中体现。

革命传统红色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继承与传递是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中国梦,需要传统文化的支撑,方可从历史的文化血脉中走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上提出了“文化自信”,并谈到“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何谓文化自信?即树立对优秀传统文化及思想体系的认同与尊崇。毋庸置疑,地方红色文化也需要进头脑才能“自信”。针对此,其一,学校可以开展“家乡红色文化知多少”等形式的校园文化竞赛活动,在活动体验中激发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情感。在此过程中,中小学生易产生“我自豪生活在英雄家乡”等想法,在环境熏陶中向红色人物和文化学习,从而培养坚定的理想信念。其二,教师可以借助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信息技术发展、创新红色教育形式,借助网络平台的红色影片、红色节目等资源对中小学生进行教育,让红色文化之魂更加持久、生生不息。

三、利用地方红色文化加强中小学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

(一)坚持不懈地开展红色文化培养理想信念工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成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显现的。理想信念教育本身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巨的工程。因此,学校在依托红色文化加强中小学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不能“时而狂风暴雨”又“时而风平浪静”,不能有“歇歇脚”“松松劲”的想法,而是要把它作为学校教书育人的一项长期任务抓实抓好。一时的“走马观花”式红色教育并不能在中小学学生心中留下红色印记,亦不能传承红色文化的深邃内涵。红色文化持续贯穿于课程、活动等多个方面,作为理想信念教育可靠的强大支撑,方可于长期的过程中实现其价值。依托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引导中小学生从小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树立远大人生志向和崇高理想追求是新时代赋予学校的使命与责任。这项工作的最终完成,非一日之功,需要在实践中坚持不懈地展开。

(二)以生为本,注重实践体验

实践能够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升华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情感。通过实践,学生会由被动地参与、学习红色文化到将其内化于心,外显于行。因此,在红色文化运用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使广大学生自觉成为红色文化建设中的参与者与传承者,更加直观地受到红色文化的熏染,进而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4]面对中小学生阶段的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宜制定一些浮而不实的目标或口号,而应该以生为本,采取一些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体验方式。学校可以鼓励中小学生从自身及身边小事做起,组织学生参与“学英雄,做英雄”为主题的红色文化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展现红色文化教育的效果。长此以往,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会不断推进并最终表现为他们对红色文化的自觉主动践行。

(三)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教师是学生在校园中接触最为密切的人,教师的言行举止、风格、气度等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自身的形象和素质状况是学生学习的“教材”之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强调了教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要“身正”,即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发挥榜样示范引领的作用。在依托地方红色文化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工作上,教师应首先对当地红色文化的内涵有深刻的理解,并在工作和生活中践行红色文化所包含的价值与精神,时刻反思自身是否为学生培育坚定的理想信念、成长成才等方面树立了正面“教材”。在平时与学生交流接触的过程中,教师应抓住教育时机对学生适时施教,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榜样作用。此外,教师是中小学生模仿的主要对象,在教师的榜样示范下,红色教育定能产生良好效果。

(四)联合周边红色教育实践基地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述说的是一段革命历史,反映的是一种革命精神,活化的是一批革命先烈,是珍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5]文物部门与教育部门要密切配合,实现区域内的部门及资源的联合。红色资源的联合,不仅能丰富红色文化的内容和形式,还能推动实现红色教育体系效果的最大化。中小学要坚持各级党委、教育行政部门、文物保护单位的统筹和领导,联合周边红色教育实践基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重庆江津区为例,在以聂荣臻元帅陈列馆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上,还可以联合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渣滓洞、白公馆开展系列活动,实现理想信念教育联动效应。总而言之,中小学除了利用本区域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外,应该把眼光拓宽,着眼红色教育的整个体系,联合周边的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工作。

综上,地方红色文化对中小学理想信念教育有重大价值。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有利于坚持和加强文化自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因此,依托红色文化加强中小学理想信念教育是必需也是必要的。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革命红色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中国的出行革命
追忆红色浪漫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