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历年食趣

2019-01-28 01:16江树编辑吴冠宇
中国三峡 2018年12期
关键词:汤锅大丰收历年

◎ 文、图 | 江树 编辑 | 吴冠宇

羌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活动区域一度横跨宁夏、甘肃、陕西、青海、四川、云南等省,唐宋以降逐渐萎缩,近几百年仅聚居于四川的汶川、理县、茂县、平武和北川等地。羌族纪年从每年初冬开始,农历十月初一为羌历年的第一天,是羌人最盛大的节日,通常要庆祝数天。今年11月8日,我去汶川龙溪的东门寨过羌历年,一并体验了当地的羌族风味美食。

原计划参加的全村坝坝宴,由于村寨释比的历算结果临时提前而遗憾错过。羌人没有专门的庙宇寺院,释比是不脱产的神职人员,可以娶妻生子,举起锄头种地,敲响羊皮鼓祭神。于是,第一餐改为羌家乐的普通桌餐,菜品都是川菜——汶川距成都仅一百四十公里,这似乎是当然的。

尽管都是些家常菜,却依然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比如香肠、腌肉、猪心,都是烟熏过的。羌区地处高山峡谷,随处可见针叶林,与四川民间惯常以松柏熏制腊肉不同,羌民熏肉只凭杂木而拒用松柏,因为在羌族传统中柏枝具有神性,要么焚香敬神,要么蘸水去秽,断然不能用来熏肉。羌族山区多高山深谷,交通不便,肉品经过烟熏火燎后可以保存很久,三五年的腊肉腊肠司空见惯,这家羌家乐的门前甚至挂了一块20年老腊肉作为招牌。

除了烟熏肉制品外,蘸水豆花和凉拌青冈菌也算风味食品。

汶川绵篪的豆腐驰名已久,以绵软见长。绵篪也是著名的羌乡,被很多人视为大禹故里,龙溪与绵篪相隔半小时车程,两地海拔、温湿度、水质接近,制成的豆腐同样绵软无豆腥,耐煮耐夹、口感一流。

青冈菌就是野生松茸,将干松茸片泡发后用红油、大葱凉拌,成菜鲜辣油润、葱香四溢,非常适口。

这桌菜肴中还有一道叫“搅团”的汤菜很是特别。这道菜由酸菜汤和蒸玉米面组合而成,食用时先将酸菜汤盛入小碗中,再用筷子搛小块玉米面入汤碗中,搅散后食用。搅团的特别之处在于酸菜由两种名为“石个菜”和“六二九”的野菜腌制而成,“石个菜”意为石头缝里长出的野菜,是当地特有的绿叶菜;而“六二九”就是“鹿耳韭”,是一种状若梅花鹿耳朵的野菜,川西北和川北的山区中经常能见到。“搅团”兼具玉米香和特殊的酸菜香,一口下去醒酒解腻,特色鲜明,令人难忘。

羌历年的正餐是名为“大丰收”的豪华汤锅。汤锅很简单,就是老式的烧炭铜火锅,汤底也不复杂,只加了花椒、海椒、老姜等寥寥几味香料。“大丰收”的“大”在于满铺食材的超大竹匾,竹匾直径达1米,铺有二十余种食材,需两人合抬,汤锅放在正中被一众食材围抱,层层叠叠,蔚为壮观。汤锅中预有煲好的酥肉、肚条、花菜等物,竹匾中还有数以斤计的多种荤素食材,总量在20斤以上。

“大丰收”颇具形式感,但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羌族风味美食,只能说依稀有羌族传统汤锅的影子,以众多食材一锅烩煮来寓意丰收和团圆。团圆意味着平安,这对危机感重的羌人尤为重要。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羌人长期生存在多个民族之间的夹缝区域中,战乱不止。羌寨通常建在高山峻谷地带,作为标志性建筑的碉楼,兼具瞭望和防御功能,易守难攻,类似于欧洲的城堡。不独碉楼,整个羌寨都是一个巨大的防御工事,底层阡陌互通且有完整的供水系统,一旦失守又可阻隔为多个封闭空间,可攻可守可逃。从这个角度来看,“大丰收”几乎堆砌了羌人的所有食材,在忘我的欢庆气氛中似乎又隐藏着一丝悲壮。

在饱食“大丰收”之后,就是围着篝火跳莎朗舞。莎朗舞类似藏族锅庄,同样围圈按顺时针方向跳集体舞,也同样有踢踏和甩袖动作。莎朗舞并非饭后的余兴娱乐,除了有交际功能外,也是羌历新年的美食盛宴。篝火一侧是烤全羊,其中羊头是不烤的,在长达5个小时的烧烤过程中,皮毛俱全的羊头一直远离火焰,自始至终栩栩如生。莎朗舞过半时,最受推崇的长者会主持咂酒开坛仪式,羌历年的庆祝活动至此达到高潮。烤全羊也在这时被拆分成小块,只以盐粒和辣椒面佐食,外酥里嫩、油润滋香,真是罕有的美食。此时男女开始组队对歌,输者就要以麦管大口吸吮咂酒。咂酒是用青稞加小麦混酿而成,尽管是自然发酵而未经蒸馏,酒精度不会超过15度,但由于富含多种未完全挥发的杂质而“后劲”极大,一不小心就会酩酊大醉,成为全寨羌民一年的故事主角。

猜你喜欢
汤锅大丰收历年
茶壶和汤锅
不自量力
水果大丰收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
中国新闻奖 浙江缘何大丰收
历年合订本寻找主人
历年合订本寻找主人
历年合订本寻找主人
巧煮随心熟鸡蛋
水果大丰收